姑蘇城門:凝固著2500年的記憶


姑蘇城門:凝固著2500年的記憶


攝影/ 張展


走過了2500多年的光陰,蘇州姑蘇老城區仍然延續著當年的框架和格局。昔日姑蘇的“水陸棋盤”風采依然,古城外圍,約16公里長的護城河圍繞;內裡,三橫三直為骨幹的水系縱橫貫通,54個前街後河的街坊、大小水巷和600多條街巷依然是舊時格局。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贊曰: “蘇州城之古為全國第一,尚是春秋物”。

姑蘇城門:凝固著2500年的記憶


攝影/ 伊志明


姑蘇城門的興、衰、毀、建,無疑是這座古城滄桑變遷的最好見證。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吳王闔閭之命修築了闔閭城,即蘇州城的前身。據《吳越春秋》記載,“子胥乃使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築大城。週迴四十七里,陸門八,以象天八風,水門八,以法地八聰。”在城門的種類、數目、方位、門上龍蛇的裝飾等方面,賦予豐富的象徵意義,使城市的規模佈局和建築造型都體現了天地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與天象相呼應配合。東方為婁、匠(相)二門,西為閶、胥二門,南為盤、蛇二門,北為齊、平二門。

姑蘇城門:凝固著2500年的記憶


攝影/ 伊志明


蘇州地處水網地帶,是著名的“東方威尼斯”,古蘇州城的規劃也充分體現了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城址選擇上,蘇州城北近長江,西依太湖,地處自低丘陵向平原過渡地帶的地形較高處,城區地勢略高於周圍地區,且避開太湖洪水的直接衝擊。其次,城外有寬闊的護城河環繞,八座古城門均開通了水門和陸門,使得城內縱橫交錯的水網系統與城外的水系得到聯通,不僅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同時也極大方便了水上交通,城池成為軍事防禦和防洪工程的統一體系。

姑蘇城門:凝固著2500年的記憶


攝影/ 李玉祥


如今的古城河水清澈粼粼,古城河畔垂柳依依。而城門——蘇州城的門面大氣而又敞亮,一磚一牆都寫滿了滄桑,注入了靈魂,紛紛揚揚的歷史風塵讓它們各有個性,經歷的命運也各自不同。蘇州城門幾經興廢,反映了這座城市的興衰。

姑蘇城門:凝固著2500年的記憶


攝影/ 張展

“吳趨自有史,請從閶門起”。昔日孫武、伍子胥率軍討伐楚國,便是從西北閶門出發,而又在此凱旋,故又有“破楚門”之名。閶門從古到今,雖然經歷過多次毀壞和重建,但卻依舊是無可撼動的蘇州城門之首。曹雪芹說:有城曰閶門者,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閶門之下歷來繁華熱鬧,有“金閶門”之稱,“居貨山積,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燦若雲錦”。

姑蘇城門:凝固著2500年的記憶


攝影/ 葉文龍


如果說,閶門寓意著克楚,那麼伍子胥設盤門則是象徵著制越。吳國的主位處於龍位,其方向在辰,以龍克蛇(越國在蛇位),並在城門上刻有蟠龍,命名為“蟠門”,表示吳國定能征服越國。後又因該門水陸相半,沿回屈曲,而更名盤門。

姑蘇城門:凝固著2500年的記憶


攝影/ 張展


盤門,象徵著龍盤虎踞,巋然不動。蘇州其他古城門都經歷過多次毀壞、荒廢,只有盤門,除了在元朝初期隨著整座老蘇州城一同被夷為平地(到元末盤門在原址重建,被毀時間不足百年)外,這2500多年一直靜靜地矗立在護城河旁,陪伴蘇州城走過這漫長的歲月。

姑蘇城門:凝固著2500年的記憶


攝影/ 葉文龍


作為國內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水陸城門,盤門有著不可取代的價值。水門在陸門南側,縱深24米,由內外兩重拱式城門和水甕城貫穿而成。城門門洞高闊,兩船可並列通行,城門有巨型閘門,用絞關可隨時開閉,以控制水流。這兩道水門是溝通西南角城內外的唯一水路通道。陸門亦為兩重,中為方形甕城,為元末張士誠所增築,四周城牆陡峭,古時可作誘敵深入之用,一旦切斷敵軍後路,便成甕中捉鱉。此甕城亦可藏卒數百,以備突然出擊之用。城牆上的雉堞、垛口、射孔、炮洞、閘口、絞關石、天井(防火用的設施)均歷歷在目,兩側城垣至今保存完整。“中吳鎖鑰”四個字概括了盤門獨特的戰略位置。

姑蘇城門:凝固著2500年的記憶


攝影/ 楊孝


姑蘇城門:凝固著2500年的記憶


攝影/ 黃佩


盤門既有作為要塞的雄偉險要,也有秀麗的風光,連接了盤門的古運河兩岸綠樹成蔭,河水的清澈盪漾,連斑駁的城牆上也是佈滿了綠色,不遠處的瑞光塔、吳門橋和盤門城樓構成了“盤門三景”。

姑蘇城門:凝固著2500年的記憶


攝影/ 張展


一座座城門,一道道城牆,與蘇州共同經歷2500年的風雲變幻。如今,失去了軍事防禦價值的它們,卻把城市的記憶凝固在青磚中,供人們瞻仰、體味。

版權聲明:本文圖文版權歸“國家全景地理”及《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所有,如需轉載,請與“國家全景地理”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