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如果你们村里有人去世了,一般都是怎么处理后事的?

新农人散耕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从来不会分是大年三十还是正月初一。所以大年三十村里有人去世,也是正常的一种现象。在我们当地农村,一般对于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去世的人有两种处理后事的方法,而这两种方法主要还是看去世的人死亡时间。

第一,如果是大年三十中午以前去世的人,一般都会选择在当天晚上之前处理完后事。在我们老家一般有人去世,要请亲朋好友来吊唁,请道士来念经作法超度亡灵。在当年三十上午去世的人,一切礼仪都会从简,一定会赶在年夜饭之前,将去世的人装在棺材里抬上山。亲戚朋友和邻居回家过年,儿子家人在家中守灵。重要的法事一般到五七或者七七烧灵的时候再补。

第二,如果是大年三十下午或者晚上甚至是初一去世的话,一般家里人都会选择密不发丧,等到大年初二早上才正式对外宣布。这个时候即使是一般的亲朋好友,知道家里有人去世,也不会前来吊唁,除了外嫁的女儿或者至亲,才会来家中守灵。只要过了大年初一,到了新年的第二天,就可以通知亲朋好友和村里邻居前来帮忙料理后事。一切规矩按照平常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以上就是我们老家农村地区,大年三十遇到有人去世处理后事的一些习俗。和您所在的农村地区的一些风俗习惯是不是一样?欢迎在下面留言补充说说您所在地区的一些风俗习惯。


茶人老七


我爷爷就是在大年初一去世的,那时我还在部队当兵,而且爷爷是在辽宁的大伯家去世的。实际上爷爷在之前就很重了,很多人都说根本过不了年的,可他硬是挺过了大年三十,在初一接近中午的时候去世,虽然只是初一,但却意味着爷爷又多活了一年。

爷爷去世后,是在当日下的葬,正常来讲的话应该三天才能出殡出葬,但因为是大年初一,亲戚朋友都在过年拜年,而老人去世毕竟是一件白事,开年就死人被看作不吉利,所以一般都会简化程序在当日下葬。

不过也不一定,这个就要看家里亲人如何安排啦。前几年我村最老的寿星也是在初一去世的,年龄刚刚99岁,为了凑个百年的整数,他们对外就说是刚好一百岁。高寿去世,在我们当地被称为喜葬,加之又是百岁,孝子孝顺也一大堆,家里就商议不能草草下葬,要按照最庄重最得体的程序来,从初一开始一直到初三出殡。

殡葬这个东西各地风俗不一样,差异性很大,有些地方可能更讲究,但在我们当地,过年当天或者正月初十以内去世的人,一般都由直系的孝子孝孙参与,匆匆忙忙的把丧事办了。

另外,对于当年家中有去世亲人的,一般三年内都不应该在正月里串门走亲戚朋友,三年戴孝之身不吉利。


元芳有看法


我公公就是一五年大年三十死的,没有惊动任何村里人,偷偷叫来了八位先生帮公公穿好衣服放进冰棺里,也没待饭先生吃,没有鞭炮,没有哭声,没人守灵,就是老公一个所谓的孝子每晚守到天亮,不过每晚有几个村里人在堂屋打麻将十多点钟就去睡觉,各过各的年,跟平时一样,正月没有任何人给亲戚和村里人任何一个人拜年,初一,村里人像平时一样给公公每个儿子家拜年,正月初二下午三四点吧,开始上棺材吊香,也待任何一个亲朋的饭,初三早上公公出门去祖坟山,,初三早上公公的晚辈,和亲戚晚辈,都来送葬,也就是初三早上招待了一餐饭给送葬的先生和客人吃,


用户9060954346840


大年三十,如果你们村里有人去世了,一般都是怎么处理后事的?

马上就要过年了,村子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家,村子里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也越来越热闹,但是对于家里有病重老人的家庭,就会特别的煎熬,一边要赶在过年前置办年货收拾家里,一边还要担心老人对身体状况,虽然都盼着老人能康复,但是去世又没办法避免,很担心在大年三十去世,那么如果真的有老人在大年三十去世的话,应该如何处理后事呢?

在我们村子还真有大年三十去世的,是我小学同学的爷爷。同学的爷爷病重了很长时间,一直传出要去世但是又坚挺过来,但是终没挺过过年,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去世。在我们这里有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回娘家的说法,所以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出嫁的姑娘们都已经回家,但是这老人去世了又不能不通知姑娘,所以就在大家都在吃团圆饭的时候,同学的姑姑们被叫了回来。大家都知道,大年三十这一天都在放过年的鞭炮,如果此时放去世的鞭炮的话,会让一个村子的人感觉到晦气,所以他家就在大年三十当天晚上先将老人简单收拾一下。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老人的儿子不能穿着孝衣去通知村子里的当家子,所以只能拖到下午过年气氛稍微小一点的时候才去通知,当然大家知道了他家老人去世,一般在吃完中午饭就去帮忙,毕竟死者为大。

听爷爷说,村子里隔几年就会出现在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去世的老人,如果是在大年三十上午去世的,一般简单操作一下在下午就下葬,因为我们这里有白事不过年的说法,我同学的爷爷因为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去世,来不及在年前下葬,所以只能拖到第二年去办。如果是在大年初一去世的话,则要等到大年初二再张罗后事,我姑姑的公公就是在大年初一去世,当时没有通知任何人,甚至是连出嫁的姑娘都没通知,在大年初二才告诉亲戚朋友。

过年是一件大事,但是一个人的丧事一辈子也只有一次,虽然和喜气的过年有点不协调,但是对于有着“百事孝为先”的国人来说,在过年期间遇到白事该去帮忙也去帮忙,也并不会有人觉得很晦气不去帮忙。


小马话三农


我说一下吧。

2019年大年初五大概是上午七点,我们村一个泥瓦匠病逝了,其实年前就一直卧床不起,然后听邻居说腊月29还去了一趟乡镇医院,但是已经病入膏肓了,是回天乏力的。去医院也是象征性的治疗,子女也是尽最后一份孝心。因为我们有点亲戚,我爸因为要忙别的事情,就让我代他去参加葬礼。我们这有个传统,村里边死人有一个村里主事的总管去安排,有迎客的,挖坟的,收礼的,记账的。我被分到迎客组,开始站在门口迎客。大概到九点多挖坟组大概其八个人开始去挖坟,中午十二点开始去烧拿着纸活,把棺材放在坟里。在装坟的时候发现现在已经不在用人工抬了,有一个农村四轮改装的一个机器,可以吊装,可以托运,省了好多力气。好多人都要进行参与,男的出力,女的哭坟,最后把逝者入土后结束,给死者一席之地。

过年时好多人都在家的一个时间,这个时候把事情办了是最重要的,风俗和节气的概念在人们心中弱了很多,所以过节的时候大家一起聚聚,回顾一下老风俗,我觉得还挺好的。


我是杜子墨,欢迎评论、点赞关注,喜欢交友,讨论本地事件。


杜紫墨


我,贵州某个小山村

七岁那年我祖母去世,刚好是大年初一。

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凌晨四点钟,我奶奶急急慌慌的起床说祖母病重,我也着实吓着了。我赶忙起床,祖母家离我家不远,当我到达祖母家的时候,祖母已经去世了,也已经天亮了。在我们那里,不管是过年还是过节,只要有人过世,该操办就操办。

我们那里讲究人过世以后要烧三天还是五天,家庭条件很好也有烧七天,也就是说去找一些专门做道场的人去超度,以敬家人的哀思以及对过世的亲人的敬重。我祖母烧的是五天,刚好是大年初一到初中,按理说过了初七不是年,这新的一年街坊邻居都在操办祖母的丧事,可没有办法,我们哪里的习俗就是这样,死者为大。

小时候祖母对我特别好,我们是农村,在90年代的农村不像现在,那时候的农村棒棒糖就是最好的零食,(说到这里有点小辛酸,就一根棒棒糖我和弟弟一人舔一口,你舔一会我舔一会。这样的童年并不像别人所说的是一种美好和幸福,它不美好,也不幸福。)我家里又是重男轻女的家庭,都觉得女孩没用,可我祖母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她一直都很善待我,给我小零食,经常一毛两毛的塞给我。

现在已经过去快20年了,我祖父至今还健在,倘若我祖母也还健在的话,我一定一定有好多话要说,说说这些年来的悲伤与坚辛,无论是来自工作还是生活。

不好意思说偏了,说到自己的心事了。下面就是我们小山村的远景图,各位不要见笑哦



我是逗逼的妹妹逗二妹


关于这个可能不同地区有不同地方的风俗,这个话题也是个悲伤的话题,在重庆的话一般就是三天,即使是当天晚上快12点走的,到了第三天早上都要送上山或则送去火化。在我们老家风俗不一样,人走了,是要根据所有后人的生辰八字和逝者走的时间来算的,要有合适的时间才会送上山,所以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说说我经历过的这种事情。

笔者经历过几位亲人在大年三十前两天或则大年初一去世的事情,外公是腊月二十七去世的,因为后人多,看的日子要不是大年三十上山,要不就是过了春节有点晚的时间了,最后长辈决定是大年三十上山,大姑父也是春节前去世,大年三十送上的山。外婆是大年初一去世的,也是因为日子的关系,大年初二开始做事,初四早上上山。二姑父走的时候也是春节前两天去世的,一个日子是大年三十,一个日子是正月初八上山,最后他的后人选择的是初八上山,大年三十和初四前就是把所有的花圈翻过来放,也不放哀乐,正常过的年,初四后做事。还有一位隔的比较远的亲戚也是大年三十上的山,有几年春节都处于悲痛中,根据笔者的经历不同的地区处理后事的情况不一样,但大年三十经历亲人去世,确实是个悲伤的事情。



穷哥话三农


2010年大年初一凌晨四点左右我爸去世,当时只有我奶奶守着他,我爸58岁,我也没想到他走那么快。我家湖南娄底农村,按我们那风俗习惯,我姐与姐夫先到家,再通知族行的长辈,正值大年家里备有很多炮仗,我们族人不多,属几代移民过来的,每家放一万响炮竹,等着他们家开门就下跪,告知家父刚去世,剩下的事就是族人出主意怎么办,我们那里叫族人为(亲行)。风俗习惯在我那里家里长辈去世,晚辈见猫狗都要下跪的,现在没人这样做了,只见熟人才下跪。

后来他们都过来我家商量后事,初一当天就去请地师看日子看地,那个正月办事出手就是红包,都需要红包来办事,因为是新年。后来看好日子初六上山,左邻右舍都来帮忙了,也没什么忌讳,我们那里忌讳的是年前去世的,新年去世的就没什么忌讳,那是一个永远难忘记的新年。


大实话144243558


我的爸爸就是96年,年初一早上在家里坐着自己看电视脑冲血跌倒过世的,因为是过年当时是因为在农村的思想还是很封建思想的,我爸跌倒出事时我那时候才读初三,当时村里就只有我堂叔有一台货车叫我叔送我爸去镇医院他景然不愿意去,后来请了一台三轮摩托车送去医院抢救,当时我也是懵了只记得对着医生说不管怎样一定要救过来,医生说已经检查后说已经救不了,医生教我们打个点滴接他回家因为农村人如果在外面过世了是不能入村的,因为是年初一去世最后几个叔叔决定在年初三举行白事,平时我们一家人在村里的人都是相处非常不错的,按平时的风俗如果有人过世很多村民会主动帮忙办事的,但因为是年初三没人敢来帮忙我们也不敢叫别人来帮忙就我几个叔叔一起把后事办好了当时我也感觉到那种无助,所以现在我是非常讨厌过年。


五洋单车101069031


说一下我们这里的处理情况,一般老人在大年三十去世,会有两种方式处理。

1、第一种是自家人马上准备老人的后事,一般当天夜里就下葬了,不会等到新年再下葬。

村里的说法,人死为大,但大年三十人死了也不会将不好的气息留到新的一年去办,都是在新年钟声敲响前把老人后事儿办妥当,让儿孙们高高兴兴过个新年。

小时候经历过一次,邻居家老太太在大年三十病重去世,本来一直病在床上,家里孩子想着让老太太撑过了大年再说,没想到老太太没能撑过去,但死在大年三十,如果年后再办,考虑到大过年的对别人不好,毕竟村里有“白事叫必到”的风俗,而且留在新年之后办后事说法不好听。

所以老太太的后事就简单操作一下,在夜里新年钟声响起前,就在祖坟上埋了。

2、第二种不动声色,过了大年初二再办后事。

相对于大年三十去世后,不会留在新年后办后事当天就下葬来说,这种秘而不宣年后再办在我们村还算比较少,但也有人这样操作。

按照老传统,人死后要在家停堂三天,这三天老人的儿女都在家守灵,不出门不与外人来往。但老人大年三十死去,总不能除夕和大年初一喜气洋洋的时候向其他亲戚宣告死讯,跪地守灵吧。

所以一般我们村都是提前给老人穿好寿衣,把老人安放到侧屋中躺在床上,好在冬季天冷不存在尸体腐烂现象。堂屋依然摆放祖宗家谱等,大年初一依然迎接亲戚拜年,等到大年初二一过,向外界宣告老人死讯。

有时候自家人不方便,还会请来舅舅来主持后事,因为过了除夕和新春,后面的事都按照正常流程来办。

这就是我们这里老人在大年三十去世后,家人处理后事的两种方法,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同时也讲究福气彩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