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国》第二季四川篇的线路选择不好,导演怎么想的?!

《航拍中国》第二季四川篇的线路选择不好,导演怎么想的?!

先看看《航拍中国》对四川航拍的过程:

第一线路:分别展示了若尔盖草原的九曲黄河第一弯、横断山脉高山雪景、黄龙钙华池、九寨沟高山海子、都江堰水利工程,用时10分钟。

《航拍中国》第二季四川篇的线路选择不好,导演怎么想的?!

第二线路:分别展示了成都市的宽窄巷子热闹、麻辣川味、川剧变脸、喝茶摆龙门阵、杜甫草堂怀旧、新城新貌、郫县豆瓣制作过程等,用时8分钟。

第三线路:分别展示了映秀重生、北川新貌、剑门关蜀道险峻、阆中古城、渠县汉阙、安岳石刻,用时7分钟。

《航拍中国》第二季四川篇的线路选择不好,导演怎么想的?!

第四线路:分别展示了蜀南竹海、乐山大佛、峨眉金顶、幽幽青城山,用时6分钟。

第五线路:分别展示了在雅安上里古镇重温南方丝绸之路,从雅西高速修建体会人定胜天,爬上大凉山腹地布拖县感受乐安湿地、螺髻山冰川湖泊、普格县彝族火把节,用时7分钟。

《航拍中国》第二季四川篇的线路选择不好,导演怎么想的?!

第六线路:分别展示了甘孜州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工艺,在阿坝州桃坪羌寨感受羌族碉楼风情,近看四姑娘山的雄美,深入卧龙自然保护区看大熊猫,爬过二郎山去体会318川藏线的三十八道拐,去惊叹蜀山之王贡嘎山的雄伟和海螺沟冰川与红石滩,最后到达世外桃源稻城亚丁感受雪山、草原、海子的交相辉映,用时10分钟。然后全片戛然而止。

《航拍中国》第二季四川篇的线路选择不好,导演怎么想的?!

如果这个50分钟短片给外国人或者没去过四川的观众来看,一定会感觉:除了大海和沙漠,世间所有能想象得到的美景,在四川几乎全部囊括。换句话说——拍得太漂亮了!

但是,本地人去看的话,就会感觉整个片子凌乱不堪,瞎拼乱凑一般。原因很可能就是编导在制作节目上有一些主观片面性了,当然也可能是时间有限,只能将就着剪辑出来。但编导想过没有,本来一件漂亮衣裳,你却非要剪成一块块碎片给观众看,想什么呢?

《航拍中国》第二季四川篇的线路选择不好,导演怎么想的?!

《航拍中国》既然是一部短片一个省份的展现,从上帝视角介绍美景,那么就要具备很好的整体观,不能完全敲碎了给别人看。每一期在开头花个2-3分钟进行一个整体介绍为何不可?按照一条主题线索串起所有景点形成整体与个体的和谐统一为可不可?

此外,对一个省区介绍时,线路选择也应当有一定逻辑关系,不要忽东忽西,自然风光与人文地理无序穿插,没有方寸。

举个例子:在《四川篇》中,一开始从若尔盖草原出发,然后顺岷江到达都江堰,本来思路不错,但是居然把岷江沿线的桃坪羌寨、北川、映秀、四姑娘山、青城山打散了放在其他线路中,难道飞行员在空中迷航了吗?其他线路的划分也是特色和逻辑混乱,给人一种飞机在四川境内无序转圈圈的感觉。话句话说,就像小学生写作文,东拉西扯没有中心思想。

《航拍中国》第二季四川篇的线路选择不好,导演怎么想的?!

我认为,介绍一个省区的美景,首先就要定位风格,明确是定位宣扬历史人文精神为主还是定位宣传自然风光为主,或者定位于执政建设为主;其次就是确定表达线路或层次划分,其中最关键的是找到这个省区的核心点,然后以核心点为中心选择不同线路发散出去,或者从各条线路向核心点聚焦,更或者围绕核心点绕圈;最后才是拍摄视角、远景近景、旁白等技术细节。不同的选择都会呈现不同的观感。按照《航拍中国》目前的观感,仿佛是以景点介绍为主,但又参杂了许多传统工艺、基础建设、灾区重建等画面,制片人似乎想把所有元素融在一部50分钟的短片中,但是结果就是泛泛而谈,没有深度。照这个风格定位,全国34个一级行政地区播完了就结束了。其实完全可以把《航拍中国》做成系列片,比如《航拍中国·地理风光》《航拍中国·人文景观》《航拍中国·工程建设》,这样至少可以制作102集,这样的策划既可以保证在一个地方全部采集各方向素材,节省时间降低成本,而且播出来也更具备宣传和教育意义。

​回到《航拍中国四川篇》这一集。谈一下我的拍摄建议,不一定最好,但求条理清晰。

四川地理特征是西部大片土地属于青藏高原,北部边沿是秦岭山脉,东部大巴山、南部云贵高原,中间是盆地丘陵和河流冲积平原。确实是我国自然地理风貌最独特的一个地区,可拍摄的地理风光景非常多,光从自然地理科学的角度拍摄,就有非常丰富的精彩内容。拍摄线路也很有多种选择,比如雪山、冰川、地热、峡谷、河流、山脉、平原、湖泊、湿地、草原、动植物、气候……然后再分个春夏秋冬,地质变迁。

四川又是个多民族地区,除了如今的汉、羌、藏、彝四大民族之外,还有巴人、僰人、賨人、摩梭人等神秘民族,更有三星堆之谜、大禹治水、李冰父子、茶马古道、三国文化、文豪商贾聚集地、湖广填四川、川军抗日、藏传佛教、大乘佛教等诸多独特文化现象的交织,造就了无数的历史人文景观。保留下来的亭台楼宇、千年古刹、崖壁石刻、独特古镇等不胜枚举,加上盆地川菜、沿江河菜、山区大菜、蜀锦蜀绣、彝人火把节等独特文化现象。从人文景观的角度拍摄,也有非常丰富的精彩内容。拍摄线路有多种选择,比如可以把四川分为东区汉人聚居地和西区藏羌彝族聚居地分别介绍。也可以沿着道路或河流分别介绍,比如沿着古代的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介绍,或者沿着今天的国道、省道或铁路线介绍。另外还可以沿着金沙江而下顺长江至泸州,沿着岷江而下(含大渡河等支流)至宜宾,沿着沱江而下至泸州,沿着涪江而下至遂宁,沿着嘉陵江而下至南充,沿着渠江而下至广安。

至于专门拍摄工程建设也是有非常多的题材,比如古代的栈道、茶马古道、水利工程,如今的高铁、大桥、水电站等等,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航拍中国》第二季四川篇的线路选择不好,导演怎么想的?!

总之,短短50分钟是不足以把一个省区的介绍说清楚的,最好要沿着一定的方向逻辑思路上展开,这样以便于观众在脑海中勾画出旅游路线来,吸引更多的人参照节目的推荐去参观感受中国的辉煌与自我的迭代进步,这是节目的一个重要作用所在,而不仅仅图个眼缘,局限于画面感的冲击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