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擅長拼刺刀,為何淞滬會戰中會被中國軍隊趕著跑?

tuoshan


日軍擅長拼刺刀,在淞滬會戰中被中國軍隊趕著跑?也太能幻想了吧。查遍淞滬會戰的資料,也沒有看見日軍因為拼刺刀輸了而被中國軍隊趕著跑的事吧。

爬樓看了一遍,回答中居然還有人在正兒八經分析日軍刺刀和中國軍隊大刀的優劣,然後分析出日軍在淞滬會戰中的巷戰中多次被中國軍隊趕著跑了。

還能說什麼了?抗日神劇看多了吧。

淞滬會戰長達三個月,是抗戰史上規模最大,最慘烈的一場戰鬥。中日雙方投入的兵力有100多萬,中國軍隊投入80多萬人,最後傷亡了30多萬人;日軍投入20多萬人,傷亡了四萬多人,以中國戰敗撤退,上海淪陷而結束。

但是淞滬會戰也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也湧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他們打出了中國軍人的軍魂。不過拿著刺刀的日軍被中國軍隊追著趕,還真的沒這回事了。

一,戰場上很少有拼刺刀的武士道精神。

電視劇中,日軍崇尚武士道精神,似乎很樂意拼刺刀,其實日本作為一個島國,他希望的是速戰速決。而在戰場上,在有武器彈藥的情況下,很少會有拼刺刀的情形出現吧。

拼刺刀也只有在雙方都彈盡糧絕,或者一個城市淪陷後,巷戰中才會有。而淞滬會戰中,雙方都不缺彈藥,只是中國軍隊的武器相對落後,情報偵察工作也落後,戰略方針上也有失誤,蔣還存有議和的僥倖心理,最後導致了失敗。

淞滬會戰的三個階段都很慘烈,中國軍隊打得無比艱辛。第一階段攻沒攻上去,第二階段守沒有守住,第三階段在反擊不了,議和無望的情況下,倉皇撤退。

日軍是海陸空全出動,飛機,軍艦、重型火炮,坦克全方位作戰,不會輕易和你拼刺刀的。

二,會戰慘烈,雖敗卻粉碎日軍野心。

雖說沒有題主說的日軍拼刺刀輸了,被中國軍隊趕著走的情形,但是在淞滬會戰中,也的確湧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這裡我想說說嘉善之戰中的湘西人。

湖南人流血不流淚,在抗戰中絕不退縮。

根據史料顯示,湖南軍隊投入到淞滬會戰中的有八萬左右的兵力,這個是什麼概念了?湘軍佔總兵力的十分之一吧。為此,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還專門編著了《湘軍與淞滬會戰》,專門記錄湘軍的浴血奮戰和赫赫戰功。

(淞滬會戰中,嘉善之戰的湘西人)

上圖的照片是一群湘西鳳凰人應徵入伍時的合影,他們穿著粗布衣服,戴著頭帕,手上拿的是火槍和鉤鐮刀等簡陋的兵器,就這樣遠離家鄉,走上了保家衛國的戰場。

這些人在嘉善之戰後,幾乎都犧牲了。

他們被編入128師,作為淞滬會戰的外圍戰,上司給他們下達的目標是:堅守嘉善4天,以粉碎日軍陰謀。

可是這支雜牌軍靠著低劣的武器,硬是和日軍血戰了七天七夜,牽制了日軍進攻的兵力。在這七天七夜裡,日軍只前進了11公里。一個日本人這樣說:按照這樣的速度,要想佔領全中國,起碼需要96年。


電視劇《十一公里》講述的就是這段真實的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在師長顧家齊的率領下,七千湘西子弟和日軍鏖戰了七天七夜,最後撤退的時候,傷亡了3000多人。他們都來自湘西鳳凰,那只是一個小縣城,3000多人就意味著城裡的青壯男兒幾乎都去參戰了,沈從文的親弟弟也去了。

嘉善之戰後,傷亡了3000多人,鳳凰城幾乎是家家掛白幡、戶戶戴孝帕。

淞滬會戰還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由於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舉了。正是有了他們的浴血奮戰,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才被粉碎。但是拼刺刀,趕著日軍跑,應該只是我們美好的臆想吧。

我是木魚,小女子一枚,卻痴迷於近現代史的風起雲湧,每日更新,喜歡就關注我吧,感謝有你。


湘西小木魚


淞滬會戰日軍投入了30萬部隊,並佔據著絕對海空優勢,除陸軍炮兵外,黃埔江上的大口徑艦炮和天上的飛機轟炸給國軍造成重大傷亡。與其被動挨炸,不如近身肉搏,這是落後的中國軍隊無奈之下的選擇,堪稱悲壯。

黃維後來回憶淞滬會戰就一句話:一寸山河一寸血。



淞滬會戰中期有很多次巷戰和近戰,中日兩軍只能刺刀見紅,雖然老鬼子們拼刺技術了得,但是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數次被中國軍隊用刺刀趕著跑,有一定的特殊因素。

第一,淞滬會戰蔣介石投入了70萬大軍,絕大部分是中國最能打的部隊,像中央軍的第一軍、第五軍、第十八軍,以及湘軍桂軍川軍等地方精銳,實際上已經押上老本了。這些部隊經過十年內戰 ,步兵戰鬥力並不弱,也都經過一定的刺殺訓練和實戰, 再加之報國熱情高漲,白刃戰中迸發出較強的水準。

1943年石牌保衛戰,第11師胡璉部就用白刃戰最後擊潰日軍第39師團。



第二,狡猾的日軍很清楚,他們在兵力上不佔優勢,白刃戰這種最消耗步兵有生力量的戰法對他們而言是非常吃虧的,所以經常會後撤防禦,再用優勢的陸海空火力殺傷中國軍隊,如果全靠拼刺刀解決問題,30萬日軍怎麼可能擊敗70萬國軍。

第三,中央軍的德械師和其它王牌部隊,裝備了相當數量的駁殼槍和衝鋒槍,中國軍隊近戰中對付一色“三八大蓋”的日軍具備火力優勢,這些精銳國軍不會蠢到像日本人那樣退了子彈完全刀對刀,各色自動火器和手榴彈一起招呼,日本人是肯定要跑的。

後來的緬北反攻也證明了這一點,新38師和新22師裝備大量美式衝鋒槍,近戰中完勝日本,湯姆遜和M3沒等日軍靠近就打得對手滿身窟窿,可惜德械師在淞滬和南京拼光,之後也再無德式武器補充。



第四,日軍普遍裝備的皮製軍鞋,野戰結實,但非常不適合上海地區的多雨和泥濘,在近戰拼刺中反而不如中國軍隊的布鞋和草鞋靈活;三八大蓋槍身過長,也不利於在上海狹窄的街巷中白刃對戰。

不過,也無需過於樂觀評價淞滬會戰的國軍表現,國軍畢竟火力密度是低水平的,武器和彈藥都顯不足,對日軍的白刃衝鋒構不成太有效的攔阻射擊,一對一拼刺還是落於下風的,因為日軍訓練有素、身體強壯。反觀後來的太平洋戰場,美國人幾乎不跟鬼子玩刀,就是突突,就是火力覆蓋,日軍也會意志崩潰。


度度狼gg


淞滬會戰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場會戰之一,中日雙方前前後後投入的部隊有上百萬人之多,中國軍隊除了八路軍和晉綏軍在華北戰場外,其他的如中央軍、湘軍、桂軍、粵軍、川軍、滇軍、東北軍、西北軍這些縱橫中國近代戰史的軍閥部隊悉數上場,年輕的海空軍也傾巢而出。在上海這個繁華的大都市與窮兇極惡的日本鬼子浴血拼殺三個多月,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和戰鬥意志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神話。

但是因為官兵素質、軍兵種協調上中國軍隊遠遜於日軍,在整個作戰期間基本上是中國軍隊死守陣地,迎戰日軍進攻直到守軍全部戰死在陣地上。當然,整個會戰是從中國軍隊主動發起攻擊開始,確實有過中國軍隊追殺日軍的情況。

簡單介紹一下。

在會戰爆發前,中國軍隊在上海的基本兵力是陸軍第87、88師,8月13日會戰開始後,遠在西安的第36師緊急車運上海參戰。這三個師是30年代中德合作期間由德國軍事專家幫助按照德軍的編制、訓練方式、德式裝備組建起來的3個大名鼎鼎的德械師。

最開始進攻的第87、88師因為受到多方掣肘,打得十分艱難。當36師上場後,攻擊位置位於87、88師之間的天寶路一線,目標是匯山碼頭。該師所屬215團2營首先攻入華德路十字街口,與日軍展開街巷戰。既然是街巷戰就不可能沒有白刃格鬥!但是日軍用坦克、裝甲車塞住路口,集中火力橫掃潮水般進攻的中國軍隊。最後,2營官兵全部壯烈犧牲。緊接著,36師另外兩個團——212團和216團繼續發起攻擊,216團團長鬍家驥身先士卒,率官兵與日軍繼續逐樓逐屋的爭奪,頑強推進。在戰鬥中,胡家驥團長身中五彈,兩名貼身警衛一個犧牲一個重傷。日軍最終沒能擋住中國軍隊的進攻,狼狽向外白渡橋方向潰逃。胡家驥則率部一路銜尾窮追,在逼近匯山碼頭時,胡團長第一個爬過日軍設在這裡的鐵柵欄,官兵也隨後跟進,冒著日軍的側射火力,繼續追殺敗逃的日軍。跑到外白渡橋的日軍最後走投無路,只好向橋南英租界裡的英軍投降。36師師長宋希濂見部隊傷亡他打,並且友鄰部隊沒能及時趕到,於是下令停止進攻。

匯山碼頭一戰,36師沒有任何重武器增援,基本上就是靠著槍械、刺刀、手榴彈這些輕武器與日軍拼殺,並且多以街巷戰為主,不可避免的與日軍拼刺刀。最後以傷亡近600人的代價殲滅日軍400餘人,宋希濂因此得意的認為這是開戰36師以來“最精彩、最激烈、功績卓著”的一仗。

所以說到拼刺刀,日軍固然兇悍野蠻,但是中國軍隊中也有以白刃格鬥作為基本戰鬥技能為傳統的軍隊,比如西北軍。在1933年長城抗戰中,西北軍出身的第29軍37師偷襲日軍,就是在半夜三更提著大刀片摸進日軍營房,砍下了數百顆日軍士兵的腦袋。此事後來成為日軍的噩夢!


大將軍威武K


誰說的日軍被中國軍隊趕著跑?被哪支部隊?在哪個地方?淞滬會戰十分慘烈,中國軍人非常英勇,他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沒有讓日本迅速滅亡中國的野心得逞。

我覺得“抗日神劇”很害人,讓很多人都誤認為日軍很脆弱,咱們可以輕鬆打敗日本。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吧,查了一個小時以上的資料,就是沒找到拼刺刀日軍被趕著跑的記載。

淞滬會戰,抗日戰爭中中日雙方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從1937年8月13日開始,打了三個月時間。中國出動了近80萬精銳部隊,打了3個月,死傷30萬人。

在戰鬥當中,有一些陣地存在拉鋸戰,陣地的攻守防會經常變化,但是這絕對不能說成是日軍被中國軍隊趕著跑,因為搶到這些陣地,是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的,沒有一句話說的這麼輕鬆。

說說拼刺刀的吧,9月2日至9月5日,中國軍隊第98師夏楚中部防守防守月浦、寶山一帶。日軍為了攻佔這裡,連續幾天配合軍艦、飛機、坦克猛烈進攻,98師傷亡慘重,他們與日軍反覆進行白刃戰搏鬥,因犧牲人數過多而撤出陣地。9月5日上午,98師583團3營500多人,在營長姚子青的帶領下,與日軍血戰到底,除了一個人奉命突圍彙報戰況外,其餘全部犧牲。

再說一次川軍團的白刃戰(當時除了中央軍之外,全國的“雜牌軍”也都紛紛趕來參戰,包括湘軍、川軍、桂軍、粵軍、黔軍、東北軍、西北軍……),川軍第20軍134師402旅408團奉命收復頓悟寺。這個團實際上只有兩個營的兵力,而且裝備水平很差,根本無法和日軍相比。

所以團長向文彬決定採用白刃戰的方式,奪回陣地。他們等到夜晚,向文彬團長親自率領部隊冒雨衝向日軍,最前面的尖刀排衝到日軍陣地前,只剩下了1個人!川軍將士冒著槍林彈雨衝進了日軍陣地,經過反覆拼殺,終於用手榴彈和刺刀把日軍擊退。408團撤出陣地的時候,全團只剩下120人,連長全部陣亡,排長只剩下4人。

再說一下桂軍的白刃戰。桂軍的戰鬥力其實算是不錯的,10月21日的時候,桂軍第21 集團軍奉命從左右兩翼向談家頭、陳家行進行反擊。桂軍反擊部隊採用刺刀衝鋒的方式,對日軍陣地進行猛烈進攻。桂軍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激戰一夜才佔領陳家行、桃園浜。但是很快日軍就組織了猛烈的炮火反擊,儘管桂軍作戰勇猛,但是在日軍猛烈的攻勢下,傷亡非常大,這次反擊以失敗告終。

還有著名的十九路軍,這支精銳部隊與日軍血戰33天,傷亡約三分之一。

日軍當時配備了大量的飛機、坦克、火炮,裝備水平很高。而我們的很多戰士連坦克都沒有見過,就這樣還能堅守這麼長時間,讓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被徹底粉碎。

中國部隊靠的不是運氣,靠的也不是什麼神功附體,我們靠的是流血犧牲,靠的是勇敢的拼殺,向流血犧牲的英雄們致敬!


七追風


這個問題是一個傷感史重現,當年的松滬會戰,國民黨高層並沒有想真正與日軍作戰上海。松滬會戰,本來是個絕好的防守反擊機會,進入南方的日軍,會受地理位置的影響,陷入被動,國民黨的主戰派,多次提出利用運動戰,分梯次,多方位襲擊日軍對南方的增援,真正與日軍展開較量。

松滬會戰,本來應該有一個不一樣的結局,由松滬會戰真正開始全國抗戰,可當時的蔣介石等一批國民黨高官,想用妥協退讓換來國際社會的干預,這種僥倖心理讓日本在侵華戰爭中佔盡便宜。當時參加松滬會戰的有保定陸軍學校,黃埔軍校,雲南講武堂三個軍事學校組成的五個教導團,國民黨有63萬部隊參加了松滬會戰。

在松滬會戰的開始,日軍遭到重創,松滬會戰的第一週,殲滅日軍六萬八千多人,松滬會戰中,表現突出的是國民黨73師,89師66師和五個軍校教導團,教導團在上海外灘與日軍進行十三次戰鬥,九次白刃戰,共殲敵2萬6千日軍,雲南講武堂教導團團長懂海明,帶領教導十九團,夜襲日軍彈藥庫,打掉日軍169師團指揮部,打死師團長三本一郎。

在松滬會戰中,最著名的一場白刃戰是教導七團一連的外灘阻擊戰,連長趙強民帶領一連,在彈藥用盡的情況下,衝出陣地,面對十倍於我的日軍,展開了白刃戰,當時的一連,全是保定陸軍學校的精英,排列有序的組合,進退章法嚴謹,那是一場棋逢對手的廝殺,一連居然遇到的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一批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軍,戰場成了兩種傳統,兩種精神的比拼。一連的刺刀,最後已經無法刺盡日寇體內,刀在日軍的血內變得彎軟,他們只能用槍體,拳腳。一連長趙強民鐵掌斃敵37人,三排長吳真,金剛腿踢死日寇43人,這在【松滬會戰口述史】中可以看到具體的記載。教導七團和十三團及時趕到,一連以傷亡十三人的代價,在白刃戰中斃敵1009人。創造了抗日白刃戰的奇蹟。

松滬會戰的下級官兵,抗日情緒高漲,不怕犧牲,只是國民黨的抗日策略出現了問題,造成松滬會戰最後失敗。


白這個顏色


日本擅長拼刺刀,是用牛板筋做的梗嗎?

這個問題根本就是無稽之談,至少縱橫看過的大部分關於淞滬會戰的資料都沒有中國軍隊趕著日本跑的情形,更別提什麼拼刺刀了。

關於拼刺刀這個梗,我就想問問,是不是牛板筋做的,我怎麼咬不動啊!

日本人的確擅長拼刺刀,這個的確不能否認,以當時國軍訓練的程度和士氣來說,日本軍人在和國軍一對一拼刺刀的情況下,中國肯定不是日本的對手,但問題的關鍵中,中日戰爭往往中國數倍於日軍,如果日本人願意拼刺刀,中國未嘗不敢一對一。

淞滬會戰是一場近代中國最大型的對列強入侵的會戰之一,國軍投入將近八十萬人,而日軍投入三十萬人,相對來說,日本的武器比國軍先進的不是一星半點,尤其是重火力打擊,海軍艦隊的遠程打擊,以及制空權等等現代戰爭中重要的爭奪點,中國都沒有。

中國的防禦工事還停留在軍閥混戰時代,面對日本人的現代化火力打擊,中國的防禦體系簡直就是五毛錢特效啊!

所以,為了避免日軍的重火力打擊,因此會選擇等日本靠近了再打,或者乾脆把日軍放到戰壕裡打,這樣做的好處是,日本的重火力會等到日本步兵解決戰鬥之後再進行打擊。

然而真到了拼刺刀的時候,中國也沒有拼過日本,因為在槍的上面加一把小刀,還是有點技術含量的,對國軍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經費,所以,二十九軍會有大刀隊!

真正的戰場沒有人跟你玩武士道精神

在冷兵器時代,中國從來就沒有輸給過日本,近代史之後,日本憑藉學習西方科學技術才逐漸趕超中國,在甲午海戰中戰勝中國,實際上,當時日本勝的也只是體制上不如日本的清政府而已,真就單兵作戰能力來說,中國未必會虛日本。

為什麼會有拼刺刀這個梗呢?在日本人看來,崇尚武士道精神,因此,不忘劈砍的精神,其本質上和清軍不忘騎射一個道理,在英法聯軍侵華時候,八旗鐵騎被英法聯軍打的是魂飛破滅,因此,武士道這種冷兵器時代的精神,也只是精神而已,不到萬不得已,日本根本不會跟你拼刺刀。

在現在的很多抗日神劇中,動不動日本鬼子就不打槍了,要和中國拼刺刀,實際上這是一種誤導,根本就是在歪曲歷史,也不符合人性和常識,能用一槍解決的事情,為什麼還要用刺刀。

打仗不是過家家,不是演戲,而是真刀真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為了勝利雙方都會不擇手段,日軍在侵華期間的卑劣手段更是令人髮指。

尤其是日本關東軍731部隊,用中國人做實驗,研製細菌戰,真正的武士道精神難道就是這種下九流嗎?

所以說,任何對日本人的洗白,都是一種不要臉!

淞滬會戰的時候中日雙方都不缺子彈

另外,淞滬會戰的時候,中國出動的全是精銳,其中光德械師就上陣不少,基本全是中央軍的嫡系部隊,武器彈藥也都夠,根本就沒到要拼刺刀的地步,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有槍有子彈的話,沒人會去拎菜刀的。

而日本人更是尋求速戰速決,以日本的國力來說,根本不允許日本進行長時間的擴張戰爭,一旦戰爭陷入僵持,整個日本都將被戰爭的機器壓死,並且當時日本號稱三個月滅亡中國,用刺刀真的不趕趟。

淞滬會戰的時候,我們的確失敗了,而且敗的很慘,這一點,我們要勇於承認,但是,要記住並不是我們打不過日本,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武器的差距上,所以,不要用拼刺刀這種牛皮筋做的梗來展示我們的自負。

知恥而後勇,才是硬道理!


史論縱橫


我給你看以下這段...你肯定就不會這麼想了。 1937年8月12日,第88師從無錫、江陰緊急移防上海。次日,淞滬會戰爆發,作為清一色德式裝備的主力部隊主力之一,第88師衝在了最前面,其戰力、其士氣不言而喻。 11月5日,日軍第10師團登陸杭州灣金山衛成功,形成對淞滬前線中國第三戰區部隊的包抄之勢。

為避免全軍覆沒,蔣介石無奈下令“轉進” 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根據蔣介石的意思,命令第88師暫不“轉進”,繼續堅守閘北抗敵,以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和同情,期望人家能伸出援手。 孫元良分析了面臨的戰場形勢後,認為堅守只能是無謂犧牲,沒有任何取勝或者逆轉敗局的可能,不如選拔一支精幹部隊堅守幾個主要據點,掩護大部隊撤退。這樣既可以減少傷亡,又可能吸引國際社會的目光。


這個提議得到了顧祝同的贊同。於是,孫元良把守衛閘北最後陣地的重任交給所屬第524團l營。後來才有了該團團副謝晉元率八百壯士(實為450人的加強營)據守四行倉庫的驚世壯舉。


李三萬的三萬裡


不知這個所謂淞滬抗戰中國士兵在白刃戰中追著日軍士兵跑的說法出處是哪裡。

從武器、訓練和組織角度上看,白刃戰中中國士兵佔據優勢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首先白刃戰並不是腦子一熱就往外衝,任何一方發動白刃戰,都是基於一些考慮和戰場環境而做出的決斷。對日軍而言,在掌握技術兵器優勢的條件下,完全可以通過炮兵和航空兵來對中國軍隊展開單方面殺傷,唯有在判斷中國陣地的火力核心,例如機槍等已經被摧毀,且整個組織體系已被徹底削弱的情況下,才會主動發動白刃戰。而中國方面發動白刃戰則是考慮到日軍具備絕對火力優勢,如果通過白刃戰將戰鬥拖入混戰,那麼日軍的火炮和航空兵優勢很難得到有效發揮。但是,如果是中國方面主動發動白刃戰,那麼就必須與日軍接近到50米以內的距離,在沒有特殊地形,例如城鎮等掩護下,中國軍隊在火力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如何一步步接近到50米是個巨大的問題。因此比較可能出現的是日軍主動發動白刃戰,中國方面應戰,此時中國部隊的防禦體系已經被打破,火力和士氣也會遭到削弱。

更糟糕的是,當時中國軍隊大多是缺乏白刃戰訓練的。我看有些人提到所謂德械,實際上德國人在白刃戰方面的研究不如日軍,跟蘇俄這樣喜歡打近戰的軍隊是不一樣的。而且中國方面步槍和刺刀也適合跟三八式加三零長刺刀去打白刃戰,身體素質、訓練、裝備都不如日軍,如何可能出現追著日軍的情況?

一二八淞滬抗戰中,有過中國士兵在上海市民支援下在弄堂裡追殺日軍的記錄,但這個情況有著明確的前提,首先一二八中國方面追打的是上海特別陸戰隊,日本海軍的帶槍水兵,拼刺裝備都不如舊日本陸軍。而且城市巷戰,在熟悉環境的老百姓引導下的中國部隊進行滲透,是有備打無備,預先沒有遭到過日軍火力的削弱。這樣的條件在淞滬戰場上是很少出現的。


強武堂


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第一場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結果日本獲勝,上海淪陷。

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

中國第一批參戰的部隊,是德國顧問訓練出來的兩個樣板師,全制式德國武器,為國軍之精銳,原是國民政府的警衛部隊。


淞滬會戰開始時,中國軍隊還有兩個裝備德國火炮的重炮團,加上空軍、坦克的助戰,佔了具有壓倒性的絕對優勢。

隨著日本裝備精良的鬼子兵的不斷登陸增加,以及死抱著對九國公約簽字國來干涉的不切實際幻想的蔣介石戰略的形勢誤判,數十萬將士在混亂中撤退成了潰退。

這場淞滬會戰,中國參戰總兵力為75萬人,傷亡30萬;日軍投入28萬人作戰,傷亡4萬多。雖我們傷亡慘重,但卻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囂張迷夢。

同時這歷時三個月的戰爭,更是激發了中國軍民的抗日熱忱,也為中國沿海工業的內遷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德國顧問後來總結說,中國軍事最高當局缺乏果斷、一致性和決心,是上海淪陷的原因。我認為,除了蔣介石策略的誤判,與當時中國軍隊裝備水平差、兵員身體素質低的戰鬥力有關係。

日軍狂熱崇拜白刃戰,喜歡拼刺刀,是受其法國軍隊強調火力掩護下的刺刀衝鋒的影響,在戰場上擺出一副同歸於盡的亡命姿態罷了。

至於三八大蓋,是日本專門為中國東北戰場而設計的,由於技術的原因,拼刺刀時必須退出子彈。說鬼子在淞滬會戰中被中國軍隊趕著跑,只是國人的臆想。


時過境遷08


凇滬會戰,抗戰史上又稱813會戰,是中日雙方戰爭史上第一次大型會戰。

1937年8月13日,上海淞滬會戰全面打響。當時國政府成立了第三戰區,馮玉祥任司令長官、顧祝同任副令長官、陳城任前敵總指揮。先後調集中央軍、兩廣軍、湘軍、川軍、貴軍、滇軍和稅警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及部分省市保安總隊,總兵力70多萬人。

日方投入9個師團和2個旅團,在飛機、軍艦、大炮護衛下,兵力22萬餘人。

會戰持續了3個月,日方傷亡4萬餘人;中方傷亡30萬人。最終中方慘敗,上海淪陷。但其根本的意義是:徹底粉碎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是中國從局部抗戰轉向全面抗戰的歷史轉折。併為中國沿海工業向內遷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誘導日軍從東向西的戰略方針。激發了中國軍民的抗戰熱枕。

淞滬會戰中,中國軍隊陣亡校尉級以上軍官近千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4名。可以肯定說:淞滬會戰是抗戰史最慘烈的會戰。淞滬會戰說明了兩個問題,1,落後就要埃打。2,一寸山河一寸血。這就是當時落後、分裂的中國無奈拚刺刀的選擇,堪稱抗戰史上的悲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