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诗词哪首最好?

芳华奢名媛服饰


赏析《临江仙》,参悟儒道禅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意译:

夜深宴饮,东坡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这时候,家里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无论怎么敲门,无人回应,只好独自倚着拐杖,倾听江水流淌。

经常恨我的身体不属于我,什么时候能忘了为名利而焦虑的心。夜已深,风静水面平,令人神往。我多想驾起小船,从这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度过余生。

饱受“乌台诗案”的人生屈辱,经历“死而复生”的大悲大喜,诗人被谪到偏远的黄州。为了养家糊口,诗人亲自垦荒种地,历尽生活艰辛。一天晚上,诗人痛饮大醉,深夜醉后复醒,感伤无限:

人生为何如此无常?人生的意义到底何在?人生浮沉,人生无奈,终日奔波,蝇营狗苟,随波逐流……浮生飘无所依,自己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苏轼痛定思痛,黯然神伤。望着“夜阑风静縠纹平”,心景交会,神物同游,诗人不安的心灵渐渐融入自然山水,他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全词虽然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无限感伤,却没有“人生苦短”、“盛年不再”的哀叹,而是深刻反思和平静觉醒。通过“感伤—了悟”的心理转变,诗人最终参透了人生和宇宙,人生似乎有了精神依靠,他把心理和情感调整到了最好的状态。

这一心理文化特质,曾多次出现在苏轼诗词当中: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诗人满腹才华,却命运坎坷。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他的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无拘无束、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他多次感叹“人生如梦”,质疑人生目的和宇宙奥秘,总想超越永恒的存在本身,看透人生和社会之谜。

诗人最终参悟人生:生活尽管有悲苦,但别无选择,人还得活下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与其空叹“人生如梦”,不如回到现实,珍惜眼前,把握当下,自强不息,用超然物外之心去化解这一切纷扰,把有限的人生融入无限的自然,从而创造并享受人生的欢愉和片刻的禅悟。

据历史记载,诗人虽然向往出世,但最终还是入世。他潜心政务、教学、文学、书法、绘画、美食......他积极进取,把个人不幸化为诗意人生,从而留下了历史名胜如杭州“苏堤”、千年美食如“东坡肘子”、万世诗词如“明月几时有”......

古往今来,人生的悲欢离合如此无情、短暂、偶然,或者悲苦度日如年,或者喜悦稍纵即逝......回首过去,多少往事令人痛心疾首,多少往事让人遗憾终生,多少风花雪月匆匆而逝......正是如此,人倍感无奈、无助、眷恋......从而更深刻地领略到宇宙永恒之谜:

人生的无目的似乎就是目的,存在的无意义似乎就是有意义......

人生无常令人惋惜、长叹、惆怅、孤独、无奈......但是,我们必须效法天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顺其自然,把似乎偶然的、本无意义的人生,过成必然的、有意义的人生,甚至诗意人生和禅意人生。

目前,多少人或奔波于养家糊口,或沉浮在世俗红尘,或醉迷于名利场中,早已失去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敏感,很难发现人生和自然内在的永恒美感。也许,只有在吟诗、看画、赏乐、游山玩水的瞬间,或者放下意识的片刻,人们才能偶然感到“鸟飞黄叶落,日现树出神”的恍然心动之妙悟,甚至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总结过去,珍惜当下,放眼未来,苏轼最终化腐朽为神奇,彰显了人的伟大。纵观苏轼的一生和他的精美诗文,我们惊喜地发现,他不仅具有儒家入世和庄子出世精神,而且更有禅宗妙悟精髓,极大地丰富了儒家、道家和屈原的中国美学。

惊叹之余,我突然想起唐诗《秋》和《春晓》,似乎恰好暗合了东坡先生的思想和审美情趣,分享如下,请大家仔细品味:

秋(新韵)

千年黄叶地,万里雨风天。

自古悲生易,从来乐命难。

孔丘乘马累?老子坐牛闲。

何不活当下?自强还自然。

春晓(平水韵)

微醺不觉醒,处处鸟相鸣。

醉看春山秀,心空尽忘情。


诗意抱朴天地笑


自认为是失败者和心情郁闷者都来看看苏东坡的满庭芳!

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少有的全才,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上的珠穆朗玛。其实他的全才除了来自他的天才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他儒道佛兼修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思想,是中国文人的治病药,是修养身心的补药,是绝望时候的救命药。苏东坡在宋朝算得上是比较倒霉的人,但是他能在宋朝的党争中不断被贬,也能在任何地方快乐地野蛮生长,他可以长歌当哭,但是他能擦干眼泪后毅然前行,他可以开心大笑,但他知道淡然面对一切荣辱得失,才是修行之要。苏轼的一生,既是面对现实奋力拼争的一生,也是摆脱名缰利锁超然物外的一生。宋朝文艺界那可怕的流言击不倒他;新党旧党争相流放折磨不死他;那些忘恩负义的文艺流氓奈何不了他。他始终坚守着中国文人的最高道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顺境时平静而不嚣张;处逆境中随遇而安但不消极;如日中天之际不害人;凄风冷雨之时不媚人;居庙堂之高时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时乐天知命。这简直就是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是一个在艰难世事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他的这些思想,其实都集中表现在他的满庭芳中:

《满庭芳》:

蜗角虚名, 蝇头微利, 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 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 浑教是醉, 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 忧愁风雨, 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 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 一曲《满庭芳》。

微小的虚名薄利,有什么值得为之忙碌不停呢?名利得失之事自由因缘,得者未必强,失者未必弱。赶紧趁着闲散之身未老之时,抛开束缚,放纵自我,逍遥自在。即使只有一百年的时光,我也愿大醉它三万六千场。沉思算来,一生中有一半日子是被忧愁风雨干扰。又有什么必要一天到晚说长说短呢?不如面对这清风皓月,以苍苔为褥席,以高云为帷帐,宁静地生活。江南的生活多好,一千钟美酒,一曲优雅的《满庭芳》。

人生在世,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其实在庄子看来,那就是一点细微的不上台面的东西。我们的人生很漫长,但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上,也不过是白驹过隙而已。如果有上帝的话,看着我们在下面争权夺利互相杀戮,看着我们为一点点小利益而开心大笑长歌当哭大打出手等,上帝肯定笑的前仰后合。

那么生活到底该如何行走呢?苏东坡认为,大醉一场才是爽。当然,这是他在经历了万千磨难之后的牢骚之语,也可以看成苏东坡的看透世事的参悟。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这是一种明显的宿命意识。但对于他多灾多难的人生境遇来说,应是大彻大悟后的自我安慰吧。“百年里, 浑教是醉, 三万六千场”,侯门深似海,人生实难料, 何必过分强求,“行其所当行, 止其所不可不止也”。


好玩的国学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知道评价一首诗词的标准是什么?

我用9个字概括:立意高,意境远,用词准。

这只是笼统的评价标准,欣赏一首诗还要结合当时的心境。



那么回到重点,苏东坡的哪首诗词最好呢?鉴于我给出的标准,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我觉得苏轼的《定风波·三月七日》最好。为什么呢?

先给大家品鉴一下原诗: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说的是:

惊蛰前夕,苏轼和友人在前往沙湖途中遇到绵绵春雨。友人觉得好狼狈,独有自己放任形骸,任雨飘洒,毫不顾虑。雨水打在路旁的树叶上劈啪作响,作者一边引吭高歌一边缓缓前行。简陋的竹杖草鞋却觉得比高头大马还要轻捷。风雨再大没没什么好怕的,这一生照样活的潇洒!
风雨渐渐停下,初春小雨带来些许寒意,酒意已消,刚巧山头斜阳撒下温暖的光辉。回首风雨中走过的的路,一切都变得无所谓,晴也好雨也好,都影响不了我的心情。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前往沙湖买田准备终老于斯,不料途中下起雨来,有感而发。

苏轼被贬本该是落寞不快的心境,加之寒雨碰面,更是不爽才对。但诗人却表现出无比豁达的心胸。“一蓑烟雨任平生”,连遭挫折,却不放在心上。这是多么达观的心境!“也无风雨也无晴”,当阳光普照,幸福来临,诗人并没有大惊大喜,而是淡然处之,好的坏的,皆如石沉大海,在诗人心中击不起半毫涟漪。这又是多么淡然的心境!


我也曾遭遇过很多挫折,经历过一些失败。然而读罢这首词,看看古人的态度,还有什么不能泰然处之呢?


历史在此筑城


感谢长得好看的人关注我看我的问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苏东坡何许人也。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东坡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我最喜欢的是《水调歌头》,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 、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 ,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 ,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 ,表面上是恼月照人 ,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

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 ),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 ,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


陆阡陌


苏轼的诗词,名篇太多了。各人有各人的喜好,个人最喜欢的莫过于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邪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把苏轼豁达的心境表达的淋漓尽致。面对风风雨雨依然坚定地前行,读了以后真的令人心境豁然开朗。


渔耕樵读


东坡先生的诗词要选出一首最好的太难,我只能告诉您我最喜欢的一首!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尤其喜欢其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有没有和我一样最爱这首诗的?


万物皆明


苏轼的诗词都很好,有不少千古绝唱。但我最喜欢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朗,天应乞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确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西出阳关杨时明


苏东坡有很多非常著名、非常优秀的诗词,

若是要挑最好的,那真的是非常困难,无论选哪一首,都会难以割舍其它。

因为最好的最字,标准太多了,各人有各人的标准。

若是挑几首,那挑选的困难度就会少许多。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无功用行


苏东坡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全面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流传至今的诗作有四千多,词作三百多。每一种文体都是宋朝甚至古代文学的最高代表。要从这些诗词中选出最好的一首,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打个不太恰当比喻吧:地上有一堆钱,有很多张一百块的,也有些五十块的,但可能有些旧,有些脏,有些新;你问我在从容不迫的时候捡哪一张?我告诉你,越多越好。所以,在这里选出一些个人相对熟悉和喜欢的,供大家参阅。



词作部分: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公悼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诚后山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第一首悼亡词,用词至简,用情至深。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表达了苏轼最阔达乐观的心胸,面对困难坦荡处之,宠辱不惊。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千古绝唱,既有表达自己的理想志向,又有不能实现的无奈,上半阙,豪气尽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有评论者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全词执着,转念到释然,这样的情感变化在苏轼其他作品中也常有存在。表达了人世最朴素的感情。



浣溪沙(选二首)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是第一首描写农村风光、写农民劳作的词,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创作题材。同时也表露了苏轼热爱农村生活,向往归隐的心理。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足以让这首词传颂千古了。更是写出了多情与不知情者的微妙心理,春天的光景也描写得十分传神。

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多次被贬官,但每到一处,都能为当地带来许多帮助,更以他乡为故乡,一往的随遇而安。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表现他从一开始的执着于官场,执着于理想,转而一念有释然了,继续享受生活。体现了矛盾思想:执着,转念,释然。

念奴娇·凭高眺远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这首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仙气十足。通过想象月宫的美好,反映了对美好生活和自由的向往。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词,才情尽露,写花写情写惆怅,若即若离间,花与人与情合在一体。

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这词,写美人娴雅淑静,气质优雅;写景,空灵美妙;写情,面对时间的无奈,淋漓尽致。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词,幽静空灵,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鸿,就是人;人就是鸿。不着痕迹,清新自然。

诗歌部分:(按绝句、律诗、古体诗的顺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二首)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此诗一气呵成,能与李白写诗媲美的只有苏东坡了。比喻的运用十分妙,下雨的景象就如在眼前。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此诗,具有宋诗的典型“理趣”,但却没有其中的掉书袋的意味。通过画中景,写出心中景,人生理。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此诗,以简短的笔墨,概括性地写出西湖的美景。

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此诗,可以前面的《望湖楼醉书》对照阅读,同样是极具想象力,将暴雨的情景写得雄奇新妙,构思独特。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此诗,虽写被贬,却丝毫没有悲观,而且在平淡的黄州,发现其美好之处。诗人生性乐观、豁达表露的淋漓尽致。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此诗极尽渲染煎茶的事,写来细腻,使人读来也如亲临其境。风物光景,如在眼前,如在耳边。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飞鸿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此诗,前四句极具哲学意味,写出了人生的无常,如飞鸿一般,痕迹在有无之间,前尘往事,有留念,也鼓励人往前看。

寒食雨二首

其一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其二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此诗写出了苏轼少见的悲观绝望的思想,表达了他现实与理想间矛盾下的一种无奈。但用词写事十分荒凉,渲染了十分悲怆的色彩。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黄庭坚《跋所书苏轼海棠诗》谓此诗“殆古今绝唱”,黄彻谓之“冠归绝今”。苏轼自己亦深喜之,“平生喜为人写,盖人间刊石者,自有五六本”。苏轼咏物诗,物与人,自为一体,此诗以海棠自喻,兴象深微,烟波跌宕。

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汪士行评论此诗“起二句,将万里程,半生事,一笔道尽。”这首诗写得如苏轼的散文一样,该行则行,应停则停,如流水般畅快。

百步洪二首(其一)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险中得乐虽一快,何异水伯夸秋河。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余何。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譊譊师所呵。

此诗历来为人称颂,前半部分,连用七个精辟的比喻,生活地描写了百步洪的壮丽雄伟景象。如苏轼其他古体诗一般,淋漓畅快。

选了这些诗词,对于苏轼其他的诗词是不公平的,因为还有许许多多好的诗词,在这些诗词中,只好简明的说说选择的理由,诗歌的好处。不正之处,请斧正。


龙31991660


姓名:苏轼 性别:男 别称:苏子瞻、苏东坡 字号: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四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出生时间:1037年1月8日(丁丑年) 主要作品:《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浣溪沙》 去世时间:1101年(辛巳年)8月24日 主要成就: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 国籍:中国 地位:“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 派属: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 信仰:儒家蜀学 卒葬地: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追赠:太师 谥号:文忠

《定风波·三月七日》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苏轼的词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首,也认为他这一首词是他最好的作品。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苏轼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旷达胸怀。全词都是遇景生情,语言诙谐。

尤其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自然界中的晴雨既属平常,也无区别,社会人生中的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呢!强烈表现出苏轼的旷达胸怀,同时也暗示苏轼当时几乎至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险途。

喜欢我的可以关注一下我,分享更多有趣的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