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枭龙首飞时邂逅研发人员的经历

枭龙终于开胡了,作为一架战斗机也算了无遗憾了。前段时间各种分析和赞美层出不穷,我也想为它写点东西,想来想去就写个我自己经历的小故事吧。

当时是枭龙01号原型机首飞,时间我查了一下是2003年8月25日,这都过去15年多了。


回忆枭龙首飞时邂逅研发人员的经历

枭龙01号原型机

其实首飞之前一天枭龙01就已经飞过一次了,叫做工程试飞还是什么的,不算正式首飞。可想而知,正式首飞的时候不但各方人士要来观礼,还有外军的代表也要来,万一出个什么问题多尴尬啊,所以得提前飞一次吃个定心丸。

头天试飞的时候就有些人在机场边看到了。因为具体哪天飞也不会通知军迷,就有些闲人每天去守着,看人搭台子扯红布。看到飞机拖出来,滑跑,哎哟它起来了。这些人回来上网一说,再加上其他机耕道消息一综合,都知道第二天准是首飞了。


回忆枭龙首飞时邂逅研发人员的经历

腾空而起的01号

当时一起上班的一个同事就怂恿我说一起去看吧,外地看不到本地还不去瞅瞅?我说我们一个办公室同时请假看上去多显眼啊,那位兄弟说没事我来搞定。于是我们又约了几个朋友第二天就翘班了。

早上踩着点到了机场旁边机耕道上,那时候机场还不像现在砌了围墙封住,只是用铁丝网围了一圈,在机耕道边上就能一览无余。有一起去的朋友显然老有经验,去路边农户家里买了几杯茶,我们带着茶和板凳在铁丝网边一坐,正对着观礼台,贵宾们看一边我们看一边。

又过了一阵,突然沿着机耕道来了好几辆大巴车。呼啦啦下来一大堆人,有男有女,都还比较年轻,吱吱喳喳闹个不停。这些人居然还自带板凳,从大巴车上拿下来不少凳子,都挨着铁丝网一字排开坐下。我和我朋友们都乐起来,这还有组团围观的啊。

我们周围很快也坐下几个。我旁边坐的是个男的,已经想不起他模样了。我就问他你们干啥的啊,单位组织你们来看?

嗨,别说,还真是单位组织的。原来这一大堆人都是611所搞枭龙那个项目的,各个组的人,今天他们自己的心血成果上天,都来看看。我惊奇道你们应该到台子那边去啊,怎么跑这儿坐着了。他回答人太多,里面坐不下啊。我看了看,机场那面无边无沿的。也是,好几千米呢。

观礼台那边在干什么说什么铁丝网这边肯定看不清也听不见,只能看到黄色的飞机,于是我们就开始吹牛聊天。他们也问我们坐这儿干嘛,我们说我们等着看首飞呢。他们说你们怎么知道啊?我们说网上都知道啊,令他们十分诧异。

其实我们早知道航空专业人士和军迷完全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生物,他们关注自己的领域,对于外界的舆论和动向非常陌生。所以当时我们聊起飞机的事情总是让他们吃惊,好像觉得怎么会有民间人士知道这么多。其实是这飞机拖太久了,当初报道超七的时候我还是中学生呢,这么些年来龙去脉早熟了。我们也知道了这次项目成功是给他们发了奖金的,好像每人有几百块吧。

回忆枭龙首飞时邂逅研发人员的经历

超七模型

我记得当时我讲了个老笑话。说是我们国家的飞机最初自己不起绰号,国外起了嫌难听,自己起又土得掉渣。比如当时有种战斗机给起个名字叫空中美男子,结果网上都叫它空中蔡国庆。他很明显以前没听过这个笑话,一听之下居然愣了,我又解说了一下他才大笑起来,立刻转身通告他的同事们,现场笑成一片。想来听着北方竞争对手吃瘪让他们也挺开心的吧。

再后来飞机开始试车,忘了试滑没有,当飞机腾空而起的时候,在场的研发人员们一片掌声。

枭龙01号飞起来后在天上老实飞了两圈就开始做特技,横滚、8字什么的,下面的气氛也越发热烈。我旁边那位明显压抑着自豪和激动,转过头来问我,你觉得这飞机怎么样?

下面我就说了让我挺后悔的话。这个嘛一来我那时候还比较年轻,不知道轻重;二来谁让枭龙比10号出得晚呢?要是枭龙先出,我肯定不遗余力赞美它了,可那时候我们的胃口都被10号养刁了。

在那之前我是有幸见到两次10号的飞行表演的。试飞员中真有些很大胆的,有次是一架刚组装好全身黄皮的10号,第一次试飞居然就做了特技;还有一次是偶然路过机场另一侧,和几个农民大哥一起站在瓦砾堆上看的。10号在低空拉着大仰角始终保持在机场范围内的盘旋,以及盘旋过程中机头稳定指向不同方向的姿态,不懂航空的看了都觉得牛逼。我亲眼看见骑三轮卖菜的大婶,扁担挑着桶的老头,路过开车的人,放学的小孩都停下来驻足观看,然后跳着脚鼓掌欢呼,那时候你真能感受到属于整个民族的自豪感。啊,扯太远了。

所以当时枭龙那直来直去的就不够看了,我也就很煞风景地说道:这飞机不错,不过外形我觉得跟诺斯罗普的F-20虎鲨机比较近似吧。枭龙01当时还是附面层隔板进气道,除了不是下单翼之外和F-5系真的挺相似的。他哦了一声,转作严肃状,继续看飞机了。

回忆枭龙首飞时邂逅研发人员的经历

01号机的进气道

后来看完了怎么散的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回去路上我和我朋友都在感慨他们的奖金和自带板凳看试飞的事情。

那是我最后一次专门去机场看飞机,之后连轰动一时的歼20首飞我都再没去过现场。

现在想来正是这些拿了几百块奖金的,连上台观礼资格都没有的人们撑起了中国的新式战斗机研发,现在枭龙得到的种种溢美,都应该属于他们。听到枭龙击落敌机,以及获得更多的订单的消息,他们应该比当初看到它飞离地面更加兴奋和自豪吧?

希望以后的试飞典礼或者其他仪式上都能给他们多设些座,他们受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