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晖集团吴建伟:“超级环卫生态”的追梦人


人物志| 科晖集团吴建伟:“超级环卫生态”的追梦人

吴建伟。


吴建伟一直都在追梦。

二十八年来,他从制造环卫汽车入手,不断延伸环卫产业链,由制造环卫装备硬件逐步拓展到提供环卫保洁一体化服务,服务范围也从城市延续到了乡村,并由此衍生了垃圾分类、环卫保洁、垃圾清运,给排水、陈腐及建筑垃圾处理,垃圾焚烧、污泥处置和土壤修复等关联产业,初步构筑了一个与时俱进的“超级环卫生态王国”,并带领他的狼群不断涉猎,占领新的领地。

而今,为了让更多人生活得更美好,吴建伟依然在逐梦不息。


问道者 谢嘉晟

1

2018年岁末起,吴建伟开始频频往返于厦门和漳州两地。

吴建伟在创立福建科晖集团的第二十八个年头,对企业布局进行了一次较大手笔的战略调整,在厦门设立了营运中心。

厦门是东南区域国家中心城市,优越的地理环境,在吸引人才和配套产业链上具有漳州短期难以比拟的优势,作为深耕中国市场近三十年的一代企业家,吴建伟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人物志| 科晖集团吴建伟:“超级环卫生态”的追梦人

厦门营运中心揭牌。


在厦门设立营运中心是泉州和漳州很多企业的首选,在科晖集团落户的观音山商务区,早就驻扎了一批犹如安踏、特步、九牧王等来自泉州的知名企业,他们和现在的科晖集团一样,把营运中心和研发、生产基地分设厦泉两地。

科晖集团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出标签是“环卫一体化服务”,产业链在国际国内同类企业中都独树一帜,最上游是制造业,中游提供从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到清洁楼运营的全体系服务,下游是垃圾的资源回收再生利用。

科晖的产业链看起来很长,主营方向实际上很专一。所有文章都围绕“环卫”而作,从提供环卫汽车到环卫装备,到给排水、餐厨、陈腐和建筑垃圾处理,以及垃圾焚烧、污泥处置、渗滤液处理、土壤修复和公厕的运营管理。

吴建伟更喜欢称之为“环保全产业链”。

科晖的产业链越来越完整,又赶上了政策的东风。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背景下,近年来,环保政策越收越紧,环保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科晖需要一个有别于过去,可以更好施展拳脚的舞台,因此,科晖厦门营运中心的成立可谓水到渠成。

 

人物志| 科晖集团吴建伟:“超级环卫生态”的追梦人

漳州科晖工业园。


科晖漳州基地是吴建伟的起家之所,在芗城区有一个占地三百多亩,于2006 年落成的科晖工业园,这是科晖制造业的研发和生产基地。进入厂区,第一排厂房外墙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大字扑面而来,这是吴建伟的得意之处。

事实上,科晖集团有不少值得吴建伟骄傲的地方。

科晖制造业产品系列有电焊机、电动卷帘门机和混凝土砌块制砖机,不过,这三款产品均以拼装为主,技术含量不高,准入门槛相对较低。

科晖硬件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环卫装备上,目前有环卫专用车辆和垃圾压缩设备,产品属于改装车范围,进入首先必须取得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的批文,在制造上也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目前科晖的环卫装备产品“扫路车系列”、“洒水车系列”、“清洗车系列”和“垃圾压缩成套设备”都是省级认定的自主创新产品,拥有三项国家发明专利,一百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垃圾压缩成套设备”在国内同行中居于领先地位。

科晖漳州基地本部有四百多名员工,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制造业外的科晖集团还有两千多名员工分布在全国各地,从基层的环卫工人到公司管理人员,他们构成了科晖的整个体系。

2

没到过漳州基地,外界想要看懂科晖集团的“超级环卫生态”并不容易,因此,吴建伟宁愿舍近求远,刻意避开近在眼前的厦门,在漳州工业园安排一次专访,深信“实地看看才有感觉”。

时间则是挤出来的,那是一个周六的上午。不过,对吴建伟来说,早无节假日之分。从自主创业以来,只要没有出差,他的所有时间基本上就泡在科晖工业园里。

企业家普遍自律,吴建伟更是“高度自律”。除了必要的应酬,他的夜生活并不丰富多彩,每晚十二点前必定上床睡觉,清晨六点钟起床,起床后,先跑步,用过早餐,七点半会准时出现在科晖工业园,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吴建伟出差的不同,七点半可能会出现在酒店或约定的地点。

这种高度自律让吴建伟看起来始终精神抖数,言谈举止干净利落,像极了接受过军营训练的老兵。而实际上,他虽非军人出身,却是预备旅的成员,办公室一张穿军装戴军帽的肖像照,显得特别英姿飒爽。

吴建伟的办公室设在工业园主楼的顶层。除了跑步,他还喜欢打乒乓球,办公室的对面开放了一个乒乓球室,乒乓球运动是科晖员工一项重要的业余爱好。在乒乓球运动上,吴建伟拿过一些名目比赛的冠军。

制造业机器一旦停止运转,意味着产能的降低和生产成本的叠加,因此,机器不停止运转,员工则实行轮休。作为科晖集团的当家人,吴建伟很少休息,他已经习惯于身先士卒,以厂为家。

 

人物志| 科晖集团吴建伟:“超级环卫生态”的追梦人

科晖的团队。


吴建伟是地道的漳州人,跟操着一口标准普通话的北方人在一起,他会偶而自嘲闽南版普通话鼻音和卷舌音的口齿不清,这有助于谈话气氛的放松,这种放松会更容易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吴建伟出生的那个年代食不果腹是很多家庭的常态,因为出生于芗城区一个干部家庭,他从小倒是衣食无忧,1979年,高中一毕业,吴建伟就应招到漳州电焊机厂当了一名工人,那个时候,国企工人是一个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但只坚持了两年多,吴建伟就辞职下海了。

吴建伟的骨子里透着率性和不爱拘束,改革开放不久,整个社会四处弥漫着一股不安于现状的躁动,恰逢国企改制,他辞职下海承包了漳州一家运输公司的货车,从此告别体制。

吴建伟天生勤快,早出晚归,踏实肯干,没几年时间,他的货运车辆就由一部发展成一个车队,挤进了漳州运输行业的前三甲。

凭着一股闯劲,只有二十来岁光景的吴建伟,攒下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桶金。

进入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春风拂遍大江南北,和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很多产业一样,汽车运输行业由早期的产能不足眼看着日渐过剩,吴建伟开始思考人生的下一个方向。

几年的创业历练,吴建伟已不满足于只是解决温饱问题,他希望能拥有一份可以持续做大做强的事业。决战运输行业基本上只需拼体力,一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难言能做到多大,况且,准入门槛低,市场竞争越来越炽,运输行业也会越来越难做。

 


人物志| 科晖集团吴建伟:“超级环卫生态”的追梦人

等离开切割生产车间。


吴建伟瞄准了制造业。彼时的中国市场刚刚摆脱商品供不应求的尴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制造业刚刚萌芽,虽然充满朝气却良莠不齐。他最早接触的制造业是电焊机,很自然而然的就把自己将要转型的方向锁定了电焊机。


1991年,吴建伟壮士断腕般告别了运输行业,创立了华东电焊机厂。

有在电焊机厂的工作经历,吴建伟对怎么生产电焊机轻车熟路,站在今天的角度去看,电焊机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只是简单的拼装工艺,核心部件是发动机,所有部件均来自外部采购。

对彼时的吴建伟来说,生产电焊机是简单,但技术人员和销售是个问题,这也是一家传统制造工厂的三架马车。

民企灵活的管理机制和薪酬体系在这个阶段表现出国企难以比拟的竞争优势,此时的吴建伟想从外部引入现成人才并非难事,熟练技术工人和掌握着现成销售渠道市场营销人员的加盟,让华东电焊机厂很快表现出强大的攻营拔寨能力,没用多长时间就把对手甩在了后面。

1992年,邓公南巡讲话进一步释放了市场经济活力,搭上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快车的华东电焊机厂一举挤进了国内行业前三甲。

这是吴建伟切入制造业的开始。

3

从自砸外人眼中的“铁饭碗”,到承包货运汽车,再到投身制造业,都体现了吴建伟很强的忧患意识。今天,瞅准时机延伸产业链已成为吴建伟的新常态,他已经习惯于未雨绸缪,赶在上一个风口冷却之前,及时布局下一个产业,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不过,吴建伟一直都很专一。

中国房地产过去高歌猛进的二十年,上市公司卖房保壳神话般的存在,曾让多少制造企业放弃了坚守。吴建伟创业以来的三十年,却保持定力,对房地产的极度诱惑视而不见,始终对准制造业一个垛口冲锋,跨界而不越界。

当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贯穿在创业过程中时,进一步激发了吴建伟的创新求变能力。

吴建伟除了坚持锻炼,另一个很好的习惯是读报,及时关注国家大政方针。信息中没有颜如玉,却有黄金屋,政策信息经常透露着国家的产业导向,这是吴建伟产业链延伸的依据,这种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解读和研判能力,支持着他一路凯歌。

1997年的中国正处于房改前夜,一个蠢蠢欲动的房地产市场破茧欲出,也就是在这一年,吴建伟第一次延伸制造业产业链,把产品线由电焊机跨到了“电动卷帘门机”。

 


人物志| 科晖集团吴建伟:“超级环卫生态”的追梦人

电动卷帘门机。


电动卷帘门机与电焊机异曲同工,核心都是发动机,给发动机配上什么样的辅助工具,它就会具备什么样的功能。电动卷帘门机改变了过去靠人工拉闸关门的作业状态,在沿街店面和车库里有广泛应用。

沿街店面和车库都是未来房地产产品中的标配。

电焊机的机会在于一方市场的稀缺性,电动卷帘门机则属于创新产品,但都有着较为丰厚的利润。多年后,尽管吴建伟的产业重心已经转向了环卫,这两个产品系列至今仍是科晖集团的利润增长点。

2004年,吴建伟看到,另一个转向的机会来了。

这一年,全国人大修改了《土地管理法》,保护耕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耕地保护政策的收紧,涉及破坏耕地为代价的一些产业面临挑战,以耕地下面红土为主要原料的煤烧土砖产业首当其冲。

同时,房改后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经济拉动能力,建筑材料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在此背景下,科晖旗下的“砌块制砖机”应运而生,砌块制砖机生产的建筑砖以沙和水泥为原料,与煤烧土砖相比,不破坏耕地,在性价比上也占有优势。令吴建伟始料未及,这种建筑砖日后成为建筑材料里的主流。

十八大后,保护生态环境同样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冒黑烟不破坏耕地的水泥建筑砖搭上了新常态下的发展机会。砌块制砖机还给吴建伟带来了另一个意外,在科晖日后的“超级环卫生态”中,“砌块制砖机”有了新的妙用。

2007年,《全国城镇环境卫生“十一五”规划》实施,《规划》提出了基本建立我国城镇环境卫生体系的总体目标:建立合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优化配置综合处理技术和设施,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进城市垃圾处理向减量化、资源化发展;完善城镇日常保洁系统,提高城镇日常保洁能力和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营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城镇环境卫生行业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形成市场机制,加强政府监管,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

吴建伟意识到,一片以环卫为核心的市场蓝海出现了。他决意全力出击环卫装备,并结合自身传统的产业优势,把切入口瞄准了环卫专用汽车。也就是在这一年,漳州科晖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立。

 


人物志| 科晖集团吴建伟:“超级环卫生态”的追梦人

环卫汽车。


2008年,科晖拿到了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核发的“改装车辆及生产资质”,正式进军环卫装备行业。这是科晖进入这个行业的“准生证”,不久,科晖由此成为国家工信部定点改装车生产企业。

日后,随着科晖产业链的延伸,吴建伟又根据自身发展,与高校联合研发,把制造业阵线拉到了适合体系应用的清洁垃圾打包设备、小型垃圾焚炉和陈腐垃圾处理设备等,几乎涵盖了科晖产业链体系中的所有关键设备。

硬件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技术,吴建伟立足研发,而今的科晖集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国环卫机械市场杰出创新企业。这跟吴建伟根深蒂固的创新意识是分不开的,从踏入制造业的那一天起,他就坚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创新就像是通往全身的血液,血液要时常更新,生命力才能长久旺盛。

4

在城市环卫产业链中,硬件设备供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大的生意其实还在于后端的垃圾清扫、装运和处理,如果环卫垃圾还能够实现产业化和资源化,那将是一座城市富矿。

从切入环卫装备起,吴建伟就看到了环卫产业的朝阳所在,一个以硬件设备为基础,更大的商业蓝图了然于胸。

《全国城镇环境卫生“十一五”规划》确定了我国环卫服务外包的改革方向。2010年,漳州环卫服务外包首次公开招标。

环卫服务外包的概念,原来城市环卫工作由财政兜底,从环卫工人的聘用,到环卫装备的采购,后端垃圾的打包运送处理,政府包办,财政兜底,由环卫部门直接负责,《规划》后,政府推动改革,要把这块非管理服务剥离出来,转向社会购买。

由硬件供应转向服务输出,现在去看,这是科晖传统产业的一次优化升级,科晖集团由制造型企业转向服务型企业,漳州环卫服务外包既是科晖的一次练手,也让科晖一战成名,如今的科晖已是福建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人物志| 科晖集团吴建伟:“超级环卫生态”的追梦人

科晖保洁员。


参与竞标的企业有二十多家,但多数参与招投标企业提供的方案都只能在服务价格上论输赢,科晖以“环卫装备+服务”的一体化模式一举中标。

科晖投标方案的最大竞争力,政府无需再采购环卫装备,科晖提供从环卫装备到服务一条龙的一体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前端的垃圾清扫、收集,到中端的清洁楼打包、运送。

一体化的环卫服务显然可以让政府省下很多心。科晖的环卫装备在国内行业排名前十,多数同行们都看不上后端的服务,吴建伟慧眼独具,“硬件+服务”的输出模式为科晖集团闯出了一条新路。

此后,科晖集团的环卫一体化服务一路高歌猛进,目前已服务国内三十六座城市。

科晖转型的同时,产业链亮点频现,之前生产的一些硬件设备随着产业链的延长,正好派上了用场。与硬件制造相比,下游环卫产业链更具想象空间。

城市垃圾被誉为城市富矿,上游清扫收集,中游打包运送,到了下游进入垃圾处理,一些可回收垃圾就变成了资源,不可回收的还可用于焚烧发电。


人物志| 科晖集团吴建伟:“超级环卫生态”的追梦人

清洁楼、土壤修复和建筑垃圾处置。


科晖以硬件为基础的产业链大放异彩。陈腐垃圾可以做成肥料,建筑垃圾经重新破碎可以做成再生建筑材料,把砌块制砖机嵌入其中,建筑垃圾就变成了另有用图的建筑砖;把小型垃圾焚烧炉派上用场,则正好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作用,城市大型垃圾焚烧厂由于服务半径太长,一般很难延伸到县域,科晖的小型垃圾焚烧炉在乡镇服务中恰好合适。

由此衍生开来,科晖产业链还覆盖了给排水处理、污泥处置、渗滤液处理、土壤修复和公厕托管,这些都是环卫产业链的延伸。

给排水处理和污泥处置都是城市生态里的“老毛病”,渗滤液处理主要针对过去的垃圾填埋场,建设新的垃圾填埋厂需要处理渗滤夜,而新常态下,过去填埋的垃圾也会被要求重新挖出来焚烧,已经被填埋垃圾污染的土地就需要修复,修复过的土地可以进入市场交易,自然就有了溢价空间。

这是科晖延伸产业链的基本逻辑,核心都是环卫。

人物志| 科晖集团吴建伟:“超级环卫生态”的追梦人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科晖的“超级环卫生态王国”还在继续构筑,一个以垃圾回收处理为核心自我闭环的“静脉产业园”已呼之欲出。

静脉产业,这一概念最早由日本学者提出,因其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所以后来专家们形象地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行业称为“静脉产业”,又被称为“静脉经济”。

顾名思义,静脉产业园就是指建立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园,通过静脉产业尽可能地把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实现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放到一座城市里,“静脉产业园”都是刚需。城市垃圾是共同的原材料,把垃圾回收处理集中在一个地方,不仅节约了土地,降低了处理成本,也提升了处理效率。对于科晖集团来说,这又是打开了一片浩瀚的新蓝海。

不难看出,科晖产业链的每一次布局,其实都缘于吴建伟很强的危机意识,而这种危机意识也成了推动科晖发展的一个核心理念。

人物志| 科晖集团吴建伟:“超级环卫生态”的追梦人

科晖荣誉。


在科晖文化走廊里,“居安思危、自强不息”上升为科晖的一种企业文化:它告诉科晖人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胜不骄、败不馁,永不停歇地探索,才能生生不息。

在吴建伟看来,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所以要有自我超越意识。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在于你是否能够做到别人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而在于你是否能够做到别人做不了的事情,“别人能做而你不能做,是落后;别人能做你也能做,是追赶;别人不能做而你能做,这才是超越。”

而今,吴建伟正领导着他的科晖集团继续“为梦想远征”。

人物志| 科晖集团吴建伟:“超级环卫生态”的追梦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