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还有发展前景吗?

天幕华帘


厦门在整个福建是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又是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怎么会没有发展前景呢。且“发展”一词用的太广泛,每个城市都有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目标。每个城市在长期的发展中定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存在问题了就觉得没发展,那我告诉你你不适合当市长。

厦门是总体发展都是挺好的,2016年GDP增长8%、2017年GDP增长7.6%、2018年GDP增长7.7%,其中比较优秀的行业包括旅游行业、房产行业、互联网行业……,但这里也因为房价太高失去了很多技能型人才。

厦门是一个地方面积相对不大的城市,如果是单纯靠发展第一、第二产业那么个人觉得肯定发现不过大城市,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毕竟面积有限。如果是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就具有很大的潜力,比如发展金融业、发展互联网行业、发展其它服务型行业等。

问这个问题的人可能是在工厂上班、或这两年在房产公司上班、或其它不景气的行业,对厦门经理发展出现迷茫。曾经听一个公司总经理老说“厦门只是小渔村”,其实我心里对他充满鄙视,心里认可他是无知人类。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越、当地政府积极、国家政府扶持,这城市会只是个小渔村?

综述,我对厦门不管是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充满信心。




生哥看tou条


厦门有没有发展前景,这其实是个伪问题。

1.关于厦门有没有发展前最,不仅是厦门,福建的许多城市,如一线的福州、泉州,更有甚者,全国的许多城市、区域,即使如北上广深者,都面临着这个世纪之问。厦门有没有前景的问题,是中国所有的城市都面临着如何转型升级的问题,说厦门腹地太小,这仍然是传统一味追求扩张、一味追求做大的思维。如果一味地追求做大,所有的城市都会面临腹地偏小的问题。


2.关于厦门有没有发展前景的问题,与厦门腹地偏少关系不大,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厦门的优势是结构性的、战略性的,关键是主政者的思维突破,主政者希望把厦门建设成什么样子。美国的华尔街不会比厦门大吧,却控制着全球的资本流动,他们有担心腹地的问题么,全球都是它的腹地;美国的硅谷会比厦门大么,却聚集了全球最顶尖的企业,个个企业富可敌国。

厦门如何破解腹地偏小的战略难题?

1.为破解厦门战略腹地偏小的难题,有人提出了厦漳泉同城化,也有学者提出未来金门和厦门合并,这些都是做大的思维,若干年后又会碰到类似腹地不够的问题。

2.要破解厦门腹地偏小的难题,需要站在国家层面、国际层面对厦门进行重新定位,需要有巅覆性的思维和发展模式。厦门在做大方面已经很优了,现在应该放弃一味做大的思维,在做精、做尖、做深等方面下功夫,可以在江西等内陆省份或金砖国家或非洲国家设立“飞地”,将厦门传统制造业逐步转移到这些“飞地”,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厦门的发展空间,而且这些“飞地”可以成为厦门的战略纵深。



部落酋长刘飞洲


厦门市囿于面积太小只有1,699平方公里,只有青岛市(11,282)、福卅(11,000)、大连(13, 000)、宁波(9,638) 面积的1/5.5----1/7.6不等。在目前国内弥漫着比块头大,不比人均GDP的大环境下特别吃亏,总是免不了遭遇不明不白的闷棍。加上这几年受厦漳泉三地,乃至福建、江西,甚至对岸台湾金门居民的热捧,没有腹地的厦门房价偏高,便成众矢之的. 但是正如革命家卢森堡所云: "鹰有时比鸡飞得还低,但鸡永远无法飞得雄鹰那么高。

因为厦门优势明显:

(1) 厦门拥有不可替代的优越国际战略地理位置。厦门地处西太平洋最发达孤带上东北亚,东亚,东南亚海上,空中交通的枢纽中心位置,又是东海与南海交汇地带,既可管控台海危机,又可管控南海危机,发挥不可替代的国家中心城市的影响力;

(2) 厦门拥有适合人类文明活动的舒适的海洋性亚热带气候,一年四季可见鲜花怒放; (3 ) 福建省经济千百年来南强北弱局势与发展趋势永远不可逆转,永远不会改变;厦漳泉闽南三角地带永远是福建省经济核心区; 2018年厦漳泉GDP>17,500亿元,远远超过国家中心城市郑州,西安;

(4) 福建省唯一的最好最强985高校双一流高校为厦门大学,意味着福建省最好最强经济,文化,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中心在厦门,这是省内其他城市难以在二三十年内难以企及; 同时对粤东、江西、台湾周边省份产生良好的影响力;

(5) 几百年来厦门一直是福建对洋贸易主要港口,清廷中后期更是唯一对洋贸易港口, 海洋文明深入骨髓,鼓浪屿更成为万国租界,成为我国东南沿海进行东西方交流最重要的窗口;

(6) 唐宋以来泉州法石港,后堵港,石湖港,福全港,东石港,安海港,漳卅月港,厦门港过台湾,下南洋,世代繁衍,已在东南亚形成数千万闽南籍华人华侨和近2000万台湾同胞。他们开枝散叶,繁衍后代,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建树巨大!厦门又地处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带,通行闽南语,全球一共有9,000万人口使用闽南话,五缘所至,是他们进出大陆主要口岸,故厦门拥有得天独厚的海内外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资源。

(7) 厦门拥有优良的爱国爱乡历史传统。厦门是历史上二次收复台湾,完成国家统一的大本营和总指挥部。近代更涌现倾家办学华侨领袖陈嘉庚、李光前,妇科泰斗林巧稚,历史传承一脉相传!

(8) 辛亥革命后,从1912年起直至1949年,福建分为四道: 厦门道、汀漳道、闽海道,建安道。厦门道辖区涵盖现在泉州、厦门、莆田、以及大田县,因而厦门的腹地有充分保障。最近福建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的以厦门为中心的闽西南厦漳泉龙三经济协作区,更是为厦门冲刺‘’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无限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厦门不但对周边省份,更重要的是对周边国家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只要国家面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厦门必将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上大有作为,大放异彩!!





海蛮牛


厦门作为潜在国家中心城市,可以在和近岸的金门岛和对岸的台湾岛的各层次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而且厦门作为龙兴之地,感情上也必须加分。

厦门2016年GDP预计3737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2170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1083.3亿元,增长8.2%。厦门目前人口387万人,不要和内陆其他动辄千万人的城市比较,看看对岸不少了。

2017年全年厦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51.18亿元,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15.92亿元,增长7.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1.1%,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12.03亿元,增长7.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7%,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GDP的三次产业结构为0.5:41.7:57.7。

另外厦门的税收直接是归中央财政的,而且中央又给厦门拨款,就相当于花自己的钱。


路易斯的鹿


厦门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大的。





现在厦门发展遇上瓶颈原因有几个。

一,管辖面积小,发展的复腹地小。对于这点可能部分人会说同安翔安还有一大片的土地没有开发怎么会腹地小?厦门的提前规划在全国是做得比较好的,市域内的大规划一张图。这时候为了满足国家对农田的保护和生态红线的要求需要划很大一片的土地为农田保护区或者生态红线保护区,这导致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变得非常紧缺,批工业用地成了非常困难的事情。厦门模具产业园从2010提出规划,一直到2017年才被批准在集美设立一个30亩的建设用地。这还是政府下设行业组织做的申请,各方使劲才做成的事情。规划部门也很想批一块地去扶持厦门模具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机械产业是厦门市排名第二的支柱产业(第一是电子制造业,包含面板,微电子,高低压电器等)。政府各方都知道模具的发展对厦门非常重要,但是没有指标就是做不了,因为用地指标非常紧张一直排不上。现在看着同安翔安好像还很多农村,不发展??不是!是因为农业用地指标有要求。还有就是生态红线也是造成同翔大片农村的原因之一。翔安有一片大学城,大学城内有好几家高职院校,谁都很难想到厦门因为没地发展,不得不将那片大学城也划进生态红线。而泉州福州之类的城市没有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可以将比例和指标转到下辖县去。厦门也有其他做法,但是杯水车薪。

二,厦门舆论中不支持大工业发展。大工业必有大项目,而大项目通过审批可以使一些非工业用地转工业用地,从而带动经济总量发展和人口增长。而自散步以来大工业发展没了舆论支持,导致很多大公司都不敢到厦门发展大工业项目。没有大工业,厦门的服务业没有依托也就发展不大,再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导致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厦门发展乏力。

三,高房价阻碍了新鲜血液流入厦门,厦门高校中很多外地学生本来是厦门高端人才的培养地,大部分学生都会留厦门。但是高房价使很多外地学生回老家或者去长三珠三发展。没人怎么发展?

四,小岛意识仍旧在厦门的上空时隐时现。这不多说,中央巡视组的文件中有指出。举个例子,厦门一双外是厦门顶尖高中,他们办学在岛内是历史形成没话说,但是招生可以早早改变,从厦门推动海湾型城市发展起就应该将这些优质高中招生适当倾斜岛外四区。但即使是这两年,岛外学生能考上一双外比例仍旧非常低。岛外学生要远高于岛内学生的分数才能考进这三校,竟然美其名曰保护岛外高中!这小岛思维会严重影响厦门的发展,急需消除。!

问题很多,那厦门发展前景就不行了吗?



并非如此!

厦门市政府已经有了不少的努力和措施:

1.厦门辖区扩大难度极大,但是厦门可以联合漳州泉州一起做大厦漳泉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可以一定程度改善厦门腹地的问题。

2.厦门对待工业的态度也有了调整,同翔工业园的设定,是一个开始。最近几次工业用地出让,用地年限调整成50年。这一步调整一方面表明厦门发展工业的态度,一方面也是对工业企业的让利,从而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更加愿意到厦门购地发展。

3.厦门市政府严格执行房住不炒,自2017.3起政策稳定。房价在政府掌控中稳定而有序,在管控中回归合理价值。

4.优质基础教育和三甲医院在这两年开始实质性在岛外建立分部,小岛意识开始有意识的进行调整和消除。

5.上层各级领导仍旧关注厦门,推动厦门朝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推动厦门发挥特区的带头领导作用。闽西南协作区和厦漳泉大都市区的建设以厦门为龙头和协作驻地必将推动厦门快速发展。

所以厦门发展前景仍旧非常大,笔者还是很有信心的!


yellowbo1


“还有”两个字用的不妥,说的厦门没落的不成样似得。厦门虽然面积不大,但一直在发展,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一直在转型,也是很多年轻人选择奋斗的地方。





厦门所见所闻


全国最看不到厦门好的就是泉州人,只要网上有说厦门一点点好话,必定引来一群人喷,这群人80%是泉州的。实在想不明白。好像厦门人抢了泉州人的女友似的。声明:本人不是厦门人也没在厦门买房


烟雨山神庙


厦门确实美。我们外地人来了都舍不得离开。巳经在厦门买房了。


老人慎言


厦门完全依靠特区政策扶持着!自身没有什么实力!实体经济依靠泉州漳州,高房价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现在集美学村,旺角,同安职业,东海,翔安泰和天街!已经不在像以前学生人满为患!高房价让许多高等人才离开厦门!你说厦门拿什么发展!厦门每年开学季都会大批外来人口流失!厦门解决小孩读书问题!


詯牠呋


一、地处闽南金三角的厦门是福建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厦漳泉都市区、福州都市区的两个重要都市区。其厦漳泉都市区面积25314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5。人口175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45%強。GDP产值15463亿元,占全省的近48%,是福建省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活跃与最发达的沿海都市区。

二、厦漳泉都市区三市:△厦门是福建唯一的国家副省级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与拥有外国领事馆的城市。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与国际航运中心与重要港口与风景旅游城市。是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区、两岸金融服务中心与贸易中心。是中国9.8国际贸易洽谈会举办地与中国著名大学厦门大学所在地。是福建人均GDP唯一超10万元与市级财政收入(655.46亿元)、人均收入(46131元)稳居全省之首的城市。然而,人口401万人(居全省第4位)的厦门,2017年的GDP产值4351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厦门的短板是面积小(1699平方公里,仅占全省的1.4%),极大制约了厦门的发展空间。△地处闽南金三角北翼的泉州面积11015平方公里(为厦门的近6.5倍),下辖4区4县3市。人口855万人(为厦门的2.1倍),GDP产值7548亿元(居全省之首,厦门的1.7倍)。是福建民营企业最发达的地区与福建品牌之都。泉州下辖的7个县市中有晋江(8)、石狮(16)、南安(29)、惠安(35)、安溪五县市为全国百强县市。泉州最大的短板是泉州市辖区弱(四区GDP产值仅1759亿元),整个市区GDP产值不如一个晋江县市(1981亿元),整个泉州市的财政收人442.3亿元,仅为厦门655.46亿元的2/3),泉州的人均收入为33256元(为厦门人均收入46131元的72%),因此泉州不可能成为厦漳泉的龙头核心城市。△地处闽南金三角南翼的漳州面积12600平方公里,是福建沿海城市面积与平原面积最大的城市,是福建通往广东的南大门,是著名的"渔米花果之乡"。漳州人口505万人(居全省第三位),GDP产值3563亿元(居全省第四位)。漳州最大的短板是经济发展相对滯后,人均GDP为70564元,远低于全省人均82582元的水平,漳州是近年来福建发展最快最好的城市。

三、2016年《国务院关于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中明确指出:重视城乡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拓展闽台合作、加快厦漳泉一体化步伐,统筹安排产业布局,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1918年4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以福州都市区(福宁莆)+南平四市的"闽东北經济协作区和以厦门牽头的厦漳泉都市区+龙岩、三明五市的"闽西南经济协作区。由于福建经济整体上为"南強北弱"趋势,厦门作为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必将帶动福建闽西南地区更快更好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