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真的参与暗杀希特勒了吗?

张进娣


德国的沙漠之狐隆美尔是一个传奇人物,二战战犯几乎都是臭名昭著,可是他却得到了敌我双方的推崇。丘吉尔说: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撕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隆美尔参加过了两次世界大战,是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之一,深得希特勒重用也战功赫赫。可是这个沙漠之狐却是被希特勒逼着服毒自尽的,理由是他参与了7·20暗杀希特勒事件。其实这件事现在看都是扑朔迷离的,我个人认为他应该是不会直接参加的。不过对暗杀事件他是知情者,然后他的态度是不支持,不反对,也不上报,生性狐疑的希特勒当然无法容忍。

一,7·20事件,暗杀希特勒失败。

法西斯头目希特勒上台后,一直对内专政,对外征战,不仅引起了反法西斯人的不满,其实德国内部也有人对希特勒有意见了,觉得他把德国拖进了泥潭。

当时德国有党卫军和国防军,党卫军是希特勒亲信,是个人膜拜;国防军是正规军,忠于国家。

隆美尔虽然是希特勒的三大名将之一,但是他属于国防军,也就是说,他的出身还是不算希特勒的自己人吧,这个也导致了狐疑的希特勒之后的不信任。

隆美尔是军人,曾经请求希特勒放弃北非战场,但是他还是听着元首希特勒的话征战了,在北非战场初期也取得了胜利,例如在辉煌的托卜鲁克战役,俘虏了3万多英国士兵和军官。

不过他和其他纳粹不一样,就是他不滥杀,还公开反对希特勒屠杀,所以赢得对手尊敬的同时,也更会让希特勒觉得这个不是自己人,这些都导致了他之后的被清算。

1944年7月20日,德国发生了暗杀希特勒的“7·20事件”,不过很不幸,没有成功,然后希特勒的党卫军就开始清算参与暗杀的人了。

二,希特勒逼迫隆美尔服毒自尽。

党卫军大肆抓捕参与暗杀希特勒的人,抓来抓去,隆美尔也上了参与的名单。其实也一直没有真凭实据,所以也算一个悬案,估计也只有希特勒和隆美尔当事人清楚了。

希特勒被刺杀的时候,隆美尔还在医院疗伤。客观地说,他应该是没有参与的,只是暗杀的头目史陶芬伯格曾经是隆美尔的下属,他的日记记载曾经游说过隆美尔参加。

换个角度看,隆美尔要是真的参与刺杀了,就不会公开谴责希特勒屠杀,也不会在事后坐以待毙等着被抓,他没有这么傻吧。

隆美尔对暗杀希特勒的态度应该是:不支持,不反对,不上报。

隆美尔知情不报,希特勒也大怒,因为一旦成功有好处的那就是隆美尔了,没成功也连累不到他,希特勒不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下令毒杀他。

1944年10月13日,威廉·布格道夫和恩斯特·迈赛尔奉命来到隆美尔家中,监督他自杀。

希特勒给了隆美尔两条路:一是他自己服毒自尽,给他国葬,善待他家人;二是送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总之都是死路一条,隆美尔是一个军人,爱惜自己名义,他也很爱他的妻子露西,他选择了服毒自尽,保护了自己的妻儿。

希特勒也没有食言,的确给他安排了国葬。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隆美尔并没有直接出参与暗杀,不然希特勒哪会这么大度了,你们说了?

我是木鱼,小女子一枚,却痴迷于近现代史的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有你。


湘西小木鱼


答案是否定的,隆美尔时任驻法国的“B”集团军群总司令,手下可以直接指挥的部队多达两个集团军(9个军)和一个直属军,以及在“非洲军团”时的老部队第21装甲师,几乎占纳粹德军主力在西线的半数,以隆美尔在部队中的巨大威望,如果他确实参与了暗杀希特勒的“720”事件,一定会起兵造反,至少是拥兵自保。

断不会等在德国本土家里,乖乖的束手就擒。

(电影“隆美尔”剧照)

“720”炸弹炸响的当天,驻巴黎的国防军根据“元首已死”的消息,以及密谋集团的命令,逮捕了所有1200名党卫队和盖世太保军官,结果当希特勒健在的迅息被传达后,这批军官立即得到释放,他们反过来开始逮捕在法国的密谋集团成员,这种拖泥带水的行事方式根本不是隆美尔的风格。

密谋集团的指导思想,是暗杀希特勒后攫取政权,与英美媾和,共同对付苏联。而在“720”时间段前后,隆美尔满脑子都是如何调兵遣将把盟军赶下海去 ,也正是在赶往前线的路上遭到盟军飞机轰炸而重伤,事实上,登陆诺曼底的盟军部队一开始推进是非常困难的。如果隆美尔卷入了密谋集团,这个时刻一定会与盟军联络谈判,至少是在前线“放水”以表态,然而这些都没有发生。

事必有因,隆美尔如果确实参加了暗杀希特勒的阴谋,目的是什么?追求的结果是什么?这些目标都没有在隆美尔麾下部队的军事行动当中体现出来,与假设是无法因果印证的。



退一步说,即便隆美尔犹犹豫豫不敢采取行动,作为密谋集团重要成员,他的参谋长斯派达尔中将也一定有所作为,完全可以假借隆美尔的名义调兵做点什么,因为斯派达尔没有退路,否则就是坐以待毙。实际结果是,他得不到隆美尔的任何授权,老老实实的被盖世太保逮捕,与隆美尔根本就不是一条船上的人。

作为国防军高级将领,隆美尔很有“普鲁士军官团”的荣耀感,1944年6月10日,党卫军第4装甲掷弹兵团在法国制造“奥拉杜尔”大屠杀,隆美尔代表国防军予以公开谴责。如果隆美尔已经参与了密谋集团,那么他的举动就是愚蠢至极的自我暴露,显然,这位司令官是问心无愧的,所以敢公开谴责希特勒的嫡系亲卫队。

也正是因为隆美尔强烈的军人荣誉感,他才不会去参与暗杀希特勒,因为他曾经宣誓效忠元首,那是他的最高统帅。

(隆美尔的参谋长斯派达尔中将)

尽管由于政治理念不和,隆美尔已经失宠,但是对于一路提拔自己的希特勒,实际上隆美尔仍然有感激和抱有幻想,仍然试图指挥所部顶住盟军对西欧的入侵,再通过劝谏希特勒为德国争得一个最好的结果 ,这种面对面的直言劝谏不止一次,每次都惹得希特勒大发雷霆。

如果隆美尔已经决心除去这个纳粹狂人,上述举动岂非吃饱了撑的?搞死了算球。


度度狼gg


隆美尔本人并没有直接参加密谋暗杀希特勒的活动,但是在思想上,他是同情那些反对希特勒的军官们的。这一点,从他的临终遗言中,是可以看出来的!

隆美尔确实是被希特勒赐药毒死的,死因并不复杂。作为久经沙场、九死一生的老将,隆美尔本人也是不惧一死的!只是,他的临终遗言,颇令人感慨。

得知自己即将死去的消息之后,隆美尔先是上楼,与挚爱一生的妻子进行了亲吻诀别。然后,下楼与自己唯一的儿子曼弗雷德告别,说出了他的临终遗言: “曼弗雷德,我希望你永远也不要当军人!”当儿子问他为什么,隆美尔回答说:“我并不反感军人这个职业。但是,当军人有一种无奈,那就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当军人为一位独裁者服务时,经常会接到一些违背道德良知的命令。这时候,你的良心就会与你接受到的命令发生冲突,你会陷入深深的痛苦和自责之中,所以,最好还是别当军人。”

德国人素以思想深邃而闻名,作为一名勇敢无畏、战功赫赫的军人,隆美尔元帅是死而无憾的。但是,对于自己作为一名卓越的军人,曾经为希特勒的纳粹政权服务和效忠的军事生涯。应该说,隆美尔还是死得心有不甘的。

好在他的儿子曼弗雷德牢记父亲的遗言,后来再也没有当军人,而是从事别的行业,后来还当过斯图加特巿的市长。




临时客


个人观点,隆美尔绝对没有参加这一次叛乱行动。

我们并不是为了某种事物,某个人或者某种制度而战,相反,我们把全部的身心都奉献给了我们的祖国德意志以及它的未来。

这是二战德国坦克兵王牌卡尔乌斯在回忆录中写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很多德国的国防兵不同于党卫军,他们不是纯粹忠诚于纳粹党的,他们是为了保家卫国而存在的,就是为了国家的荣誉而存在的。

这一点在德国那些曾经的军事贵族走出来的那些中上级的军官或者是参谋人员来说,身上的这种特质体现的更加明显。

隆美尔就是出生自德国一个古老的军事贵族家庭,他几乎拥有军事贵族子弟共同拥有的品质,那就是忠诚,勇敢,而且热爱国家,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德国国防军的将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审判里面,会逃过一劫,因为大家看这些德国国防军将领的时候,并不是把他们当做一个战争罪犯来看的,只不过把它们当做一群热爱祖国,愿意为祖国做出任何事情的将领,一群无辜的人来看待的。

相比较于那些低级的军官,这些高级的军官拥有更广阔的国际看法!虽然说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已经陷入了一种魔怔的状态,但是不得不说他一直在维护德意志的国家尊严以及维持前线战场的胜负。在那不停的努力着这样的一种人本质上来讲和德国的这一批国防军将领是没有任何的区别的,或许因为希特勒在那里瞎指挥,德国人损失了很多不对,但是如果说因为这个原因把希特勒给干掉,那德国人就彻底翻不了身了。想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德国人自己内部闹矛盾,最后导致签署了《凡尔赛合约》。底层的这些军官没有这样的军事视角,没有这样的政治头脑,看不出这一点来,但是出生自德国贵族的隆美尔肯定对这件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更何况当初是谁把他提拔到北非军事集团的最高指挥官的位子上,让他在北非战场上面一展身手的是希特勒,而且他多次违抗希特勒的指令去攻击英国部队,希特勒都没有找他算账,并且在他北非战场失利以后提拔到大西洋壁垒的最高指挥官的位置上可以说,希特勒对于隆美尔是有着知遇之恩的,虽然隆美尔对于希特勒的指挥不屑一顾,但是在大的战略上,隆美尔还是坚定地站在希特勒的一边的。

如果说这个时候隆美尔主持这件事情,把希特勒给干掉了,想想臭名昭著的魏玛共和国政府,即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纳粹政府倒台,这个政府身上的罪名洗的干净吗?洗不干净,隆美尔也不想成为那种万人唾弃的那种人吧。

除此以外,还有一条最重要的一条,隆美尔这个时候是处于一种负闲在家的状态,(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他在战争里面受的伤,然后被希特勒解职回到了家里面。发动政变最重要的就是把权利攥在自己手上,否则的话,政变一旦开始,你没有任何自保的力量,你就可能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如果说隆美尔发动政变,他发动政变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把军队抓在手里,但很显然,这个时候他跟军队已经脱节了,他在家里面什么事情都不用管,就是一个劲儿的养伤,他如果干掉了希特勒,这个时候整个纳粹德国肯定大乱乱军之中发生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有可能,那些叛乱的士兵就拿他和他的夫人,他的家人开刀。那个时候,隆美尔算不算是世界上最蠢的人呢,可是在北非战场上面,把英国人打到那种程度的隆美尔是个笨人,或者是一个蠢人吗?

最后一点,也就是隆美尔死的时候,那个时候关于隆美尔的夫人的一个回忆,他说有一个军官下来,在隆美尔身边,嘱咐了几句隆美尔看似很难抉择,最后抽了一支烟,同意了那个军官的说法,接着跟那个军官一起出去了,后来传来了隆美尔的死讯。

事实上,这一次叛乱有人已经交代得知根知底了,什么事情都已经跟检查部门交代了,如果说纳粹党彻底查出来隆美尔参与了这一次叛乱,指挥行动的话,那么隆美尔就不会是只有自己一个人被拉过去做了抉择,才把它给打死,并且没有在他家人的面前把他给打死,肯定就是当众把他给杀了,以敬效尤。但是纳粹的检察机关没有怎么干。

证明当时查到隆美尔的时候也只不过是好像他参与了,也就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所以在杀了隆美尔以后,希特勒立刻主持了国葬仪式,去埋葬了这一为战争中的英雄!希特勒这一生最恨的就是叛徒,当初他去维也纳去求学的时候,他和当时的犹太人房东相谈盛欢,但是后来执政。德国政府以后,他立刻就对犹太人表示十分的仇视,为什么还不就是第一次是一大战期间犹太商人出卖德国军队的利益,使得德国军队前线作战实力嘛,她一生最恨的就是叛度,如果隆美尔真的是叛徒。不用说了。扒皮抽筋已经算轻的了,把他扔到油锅里面油炸都有可能了。

所以说隆美尔绝对没有参加这一次叛乱行动,一切都是纳粹党自己有点儿子虚乌有,但是又没有办法抉择,最后估计是告诉隆美尔说你的手底下有人叛乱了,你的亲朋好友都参加了,你能够继续待在这个职务上,但是流言蜚语肯定是少不了的,而且检察机关也肯定会拿你开刀,你如果不想牵连你的家人,让你的家人一辈子背上骂名的话,你看,你自己抉择……


漩涡鸣人yy


埃尔温·隆美尔,德国陆军元帅,与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并成为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隆美尔的作战方式以及多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使得隆美尔在二战将领中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更是被很多军事迷推崇为“纳粹战神”。

隆美尔因为卷入了密谋推翻希特勒的计划中,隆美尔被迫于在1944年10月14日服毒自尽,时年52岁。但是他的真正死因至今仍是个谜,尤其是他是否参加了刺杀希特勒的密谋,始终有不同说法。

隆美尔曾是希特勒的亲密战友和坚定的支持者,在二战初期曾担任希特勒的卫队长,而隆美尔统帅的第七装甲师也是希特勒专门为他组建的,隆美尔的师长职务也是空降过去的,可见希特勒对他的信任和喜爱。

隆美尔为什么会卷入谋杀希特勒的“720事件”呢?

1943年德军在东线战场连遭失败,面对盟军的攻击,希特勒严令部队固守,增加了很多无谓的伤亡。隆美尔曾和希特勒面谈,请求希特勒放弃北非战场,但是希特勒的固执与独断断送了北非战场的德军,27万人成了俘虏。或许从这时起,隆美尔对希特勒产生了一丝不满情绪。

1944年2月,反对希特勒的,时任斯图加特市长的卡尔.施特罗林曾于隆美尔有过接触。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隆美尔恳请希特勒结束西线战争,再次被希特勒拒绝,此时的隆美尔或许真的有些心灰意冷了。

1944年7月17日隆美尔受伤,在医院接受治疗,三天后发生了刺杀希特勒的事件,反希特勒联盟暴露,被逮捕的军官中有一些隆美尔的下级,隆美尔也因此成了被怀疑的对象,此后的事情我们就都知道了,最终隆美尔被逼服毒自杀。

综合以上,我们无法确定隆美尔到底有没有参与刺杀希特勒,但是在我看来,他应该是知情者,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个企图通报他的元首,或许隆美尔还保持了默认的态度。

隆美尔死后,盟军大肆宣传隆美尔刺杀元首的壮举,一时间让隆美尔成为了对抗希特勒的英雄。


一点点历史


历史已经证明,事实非常清楚,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本人,并未参与针对希特勒的谋杀活动,尽管在思想上似乎同情那些反对希特勒独裁的青年军官,也认为德国应该停止战争。

由于隆美尔年富力强,本身又是战功卓绝的高级军事将领,在反对希特勒的青年军官中威望极高,希望隆美尔站出来反对希特勒,但提议遭到隆美尔的严厉拒绝,不愿趟这膛混水。


斯陶芬贝格上校,对希特勒独断专行心怀不满,认为战局的恶化是希特勒造成的,唯有杀死希特勒,才能改变德国的命运。

于是,1944年7月20日,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制造了炸弹袭击案,希特勒幸免于难,在案件侦破过程中,盖世太保发现了一份名单,上面开列了希特勒死后政府新成员的成员,隆美尔竟然赫然在目,而且是新政府总统。

隆美尔因为军事上的原因,常和希特勒发生争执,但希特勒知道隆美尔是忠于自身的,但调查收集到的资料都不利于隆美尔,有涉事者一口咬定隆美尔是指使者,希特勒对隆美尔的态度开始改变,但又不愿意将此事公之于众,就派亲信私下带毒药去见隆美尔。


对希特勒的用意一清二楚,为了保住部下和妻儿的隆美尔,最终选择了服毒自尽,德国为其举办了隆重的国葬,陆军元老龙徳施泰特元帅代表希特勒出席了国葬典礼。

隆美尔,是被人陷害的,这位二战时期快速升迁的军事将领,战争年代的弄潮儿,被人为地卷进了密谋推翻希特勒的计划中,成了独裁政治的牺牲品。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图片均下载网络,对本文有不同意见,欢迎参与讨论。


国平军史


隆美尔并没有参与刺杀希特勒,只不过,他也应该是死罪

隆美尔是二战中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他一生战功赫赫,为德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最后却在希特勒的威逼之下,无奈自杀。前半生,隆美尔光辉夺目,结局令人叹息。

令希特勒恼怒的720事件

1944年7月20日,希特勒在狼堡召开会议,会议中一枚定时炸弹在会议室中突然爆炸,希特勒侥幸捡了一条命。随后,希特勒派出盖世太保全力平息叛乱。此次实践中,刺杀希特勒的头目是史陶芬伯格,这个人亲手将炸弹放在了会议室中。史陶芬伯格曾是隆美尔的部下,后来负伤回到了德国。

行动之前,作为昔日的战友,施陶芬伯格非常希望得到隆美尔的支持。然而隆美尔没同意,也没反对,仅仅表个态,你们成了,我就跟你们干。隆美尔肯定是知道这件事的,但他的家人都否认隆美尔参与过此次事件。

希特勒侥幸逃生,紧跟着他的报复也开始了,数千人被杀,上万人被送到前线。而隆美尔他不打算放过。希特勒派党卫军严密监视隆美尔,此前,隆美尔身负重伤躺在医院。希特勒不打算放过隆美尔,也有自己的考虑。

隆美尔,知情不报,同样死罪

希姆莱搜查的信件中,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隆美尔参与此次事件。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隆美尔知道这件事。知情不报,这个罪名同样严重。有人要刺杀元首,而隆美尔不闻不问,压根没跟希特勒说。这是希特勒无法忍受的,隆美尔是希特勒最倚重的大将之一,他的行为,明显就是不忠。

有了这个不忠,希特勒也只能除掉隆美尔,隆美尔声望过大,既然已经表现出了不忠,那只能除掉,留不得。希特勒无法将隆美尔处死,也只有让隆美尔自己权衡,选择了一条自杀的道路,依旧保持着隆美尔的体面与荣耀。


军武文斋


XTL从一个小人物一举成为第三帝国的元首,二战的始作俑者,他的一生充满传奇。

更让人称奇的是,他还机缘巧合的躲过了40多次暗杀,使他传奇一生又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最为轰动的一次要算1944年7月10日史陶芬伯格上校的暗杀行动了。

刺杀未遂,XTL将一百多人处死。

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隆美尔元帅。

大家唏嘘不已的同时,也一定会有疑问,他为什么要参与刺杀行动?

既然涉及刺杀行动,为什么还要为他举行国葬呢?

带着这些疑问,查阅各种解密的史料,以及的为人处事,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

史陶芬伯格上校暗杀行动失败,为什么处决陆军元帅后举行国葬?

他是传统的职业军人,没有从政的想法。

他出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喜欢数学和机械,书生气十足,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工程师。中学毕业后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从报名参加德国陆军,到进入军校学习,平平踏踏,没有什么远大的政治抱负。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开始显现。他写的《步兵进攻》一书,对传统的步兵战术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他提倡快速、有效的机动,是未来步兵的发展趋势。

史陶芬伯格上校暗杀行动失败,为什么处决陆军元帅后举行国葬?

这些理论得到XTL的赏识和重视,随后被任命为元首大本营卫队长。

隆美尔从普通一兵,一步步走向人生顶峰。

虽然战功赫赫,但也离不开XTL的重用和提拔。

在德国人的传统思想里,是很讲究知恩图报的。

怎么会对自己一直有帮助的人痛下杀手呢?

史陶芬伯格上校暗杀行动失败,为什么处决陆军元帅后举行国葬?

他就是一个武将,猛将,关注军事。对其他,不感兴趣。

1940年初,作为德陆军装甲第7师的师长,开始进入他的辉煌生涯。

侵略法国的战争中,他率领第7师一马当先,快速突进法国。

成为德装甲师中战绩最辉煌的一个师。最先抵达英吉利海峡,完成了战争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闪电奔袭行动。

他身先士卒,常不顾个人安危,率领先头部队冲锋在前。

经常将第7装甲师的大部队甩在身后很远,而后不得不返回去寻找这些部队。

史陶芬伯格上校暗杀行动失败,为什么处决陆军元帅后举行国葬?

侵法战争,他荣获了一枚由XTL亲自颁发的武士十字勋章。

这是他们彼此信任的最好见证。

1941年2月6日,刚刚晋升为上将,又被任命为非洲军团司令,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大规模装甲部队机动作战的魅力。

他得知英军王牌第7师开始撤回埃及进行休整,取代它的是全由新兵组成的第2师。

机会稍纵即逝,他没有等待部队集结到位,就带领一个德军师和一个意大利师组成的混合纵队,向英军发动了进攻。

攻击太突然了,进攻速度太快了,英国人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

结果,一个星期不到,英军就撤退了近300公里。

又过了一个星期,将英军全部赶回埃及境内。

史陶芬伯格上校暗杀行动失败,为什么处决陆军元帅后举行国葬?

他的指挥能力已经达到无人能敌的地步了。他能够根据沙漠地形、气候等特点用兵;而且常常从被动变为主动,以少胜多,作战灵活而多变,于是被人称作“沙漠之狐”。

为了表彰他在北非战场所取得的伟大功绩,XTL晋升他为元帅。

此时的隆美尔已经到达了其人生的顶峰,他喜欢军事、专注军事、享受军事。

对于特别专注一件事的人来说,我们都能理解,是不会再去分心做其他事情。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在推翻XTL这件事上,于公于私他都不会去做。

史陶芬伯格上校暗杀行动失败,为什么处决陆军元帅后举行国葬?

不认同希特勒瞎指挥,但也不反对暗杀。

1942年的阿拉曼战役,还在修养的他重新派回非洲战场。

1943年3月,眼见北非战场已无起色,XTL将他召回德国。

1943年7月,又被XTL任命为驻意大利北部的集团军司令。

1944年1月将他调至法国北部担任B集团军群司令。

这些频繁的调动,除了德国战事不利的因素外,XTL的瞎指挥让职业军人的隆美尔多少有些厌烦和看不惯。

他也就是看不惯,没有推翻XTL的想法。

史陶芬伯格上校暗杀行动失败,为什么处决陆军元帅后举行国葬?

首先,他对XTL有知遇之恩,XTL也信任他的指挥能力,俩人没有大的矛盾;其次,他此时已获得令人仰慕的地位,也没有政治野心,没必要那么做。所以,对推翻不推翻XTL这个问题上,他报以无所谓的态度。

一些下级军官可没有像他这样安于现状的想法。

他们是纯粹的民族主义者,他们要推翻XTL,成立新的政府,尽快结束战争。

推翻一个就要新立一个,自然想到了德高望重、声名赫赫的陆军元帅。

XTL遇刺负伤后,经过逮捕、审讯一批人后,多少也了解了一些情况。

史陶芬伯格上校暗杀行动失败,为什么处决陆军元帅后举行国葬?

也知道他没有参与暗杀行动,但为什么还要处决他呢?

首先,“杀一儆百”。

参与行动的人都是军人,没有军队上层的支持,他们最起码不敢这么做。

作为军队中“老大”,手下犯事,多少脱不了干系。

其次,怀疑他在赋闲养伤期间,组织和谋划行动。

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他在视察前线返回的途中,被盟军轰炸机炸成重伤。

一直赋闲在家,受伤的痛苦,他多少要归咎于XTL的瞎指挥。

手下看望领导,关心病情的同时,也一定会对当下的局势,一起发发牢骚,继而提出推翻XTL的想法,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他对下级军官的建议和想法,也就是听听,没有建议也不反对。

史陶芬伯格上校暗杀行动失败,为什么处决陆军元帅后举行国葬?

如果说他不知道刺杀这件事,你信吗?

我不信。你我都不信,XTL就更不信了。

当然,这些作为处决他的理由,显然不够充分。

XTL最多也就是严厉训斥一番就行了。

错!

他必须死。

因为作为XTL最看重的人,最信任的人。

史陶芬伯格上校暗杀行动失败,为什么处决陆军元帅后举行国葬?

“知情不报”是最大的罪。

XTL有典型的狂妄症病人的特点,那就是很少相信人。

他是XTL最信任的人,否则不会把他当成“消防员”到各个失利的战场去。

我们大家也有这样的体会,往往最信任的人背叛你,带来的伤害最重。

也最不能原谅。

史陶芬伯格上校暗杀行动失败,为什么处决陆军元帅后举行国葬?

所以,与其说他死于涉嫌暗杀行动,倒不如说他死于知情不报。

说白了,纯属私人恩怨,与政见分歧不同。

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XTL还要为他举行国葬的原因了。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白杨树下谈历史




绰号“沙漠之狐”的隆美尔,能征善战,在德军地位很高,曾经做到陆军元帅,原本也是希特勒的股肱之臣。跟希特勒的关系一直非常好,忠实的执行着希特勒建设第三帝国的梦想。

但是随着战局的推进,希特勒的理想越来越疯狂,其行为也越来越失控。隆美尔毕竟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和思维的军事家,他已经预感到帝国正在希特勒的疯狂中走向毁灭。于是开始跟希特勒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分歧,希特勒也开始对他不耐烦,动辄指责、羞辱隆美尔。



隆美尔开始对希特勒产生怨恨,于是有刺杀希特勒的组织找到他,希望他加入刺杀计划。隆美尔认为希特勒虽然可恨和危险,但是这个时候不能没有他。在战争的紧要关头,如果德国失去希特勒,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而大乱。所以他拒绝了加入暗杀组织,但是他也没有将这一切报告给希特勒。


后来暗杀失败,在盖世太保的严刑逼供之下,杀手供出了所有的人员包括曾经接触过的隆美尔。所以隆美儿其实挺冤的,他并没有直接参与暗杀希特勒的计划,但是他也没有将该计划向希特勒报告,这也让希特勒非常愤怒。一个人无法,容忍一个对自己不忠心的人,最后将隆美尔赐死。


明德山人6998


他没有直接参与,但是他的一个副官与施陶芬贝格是密友,直接参加了7.20行动的策划。虽然他思想和情感上同情反希派,也认为德国应该停止战争,希特勒已无力领导德国应该下台,但是作为一名正派的职业军人,他的道德感,使他不可能直接参与到谋杀行动中。

隆美尔在当时反希特勒的年青军官中,威望极高。他们希望隆美尔振臂一呼,举起反希特勒的大旗,成为第三帝国新的军事领袖。虽然几次提议都被隆美尔拒绝,但一些策划者、参与者的日记、往来信件在7.20后被党卫军搜出,上报给了希特勒。但即便是希姆莱亲自督办针对隆美尔的调查,也没有找到证据,这是隆美尔最后没有被抓捕、被审讯折磨的原因之一。希特勒最后派特使带毒药去见他,告诉他如果他服毒自尽,不但会给他国葬待遇,他的妻子、孩子可以享受元帅遗属待遇,他的部下也不会被追究。

一方面是在视察大西洋壁垒时被美军飞机炸成重伤此时尚未痊愈,一方面是对德军在战场上的形势和第三帝国的未来极为悲观,加上为了保护妻儿和部下,隆美尔毅然赴死。

希特勒兑现了诺言,对外声称隆美尔伤重不治,派龙徳施泰特代表自己到隆美尔的家乡,出席隆美尔的国葬典礼。当时,龙徳施泰特都直的以为隆美尔死于伤重不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