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地铁开通后,上下班高峰期地铁人很多,但是公交车也没见人减少?

诗诗说金融


估计你所在的城市,应该是一线二线。

当一个城市的通勤数量是一个庞大的基数的时候,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更加先进或者更加丰富的交通方式,都不会在某一方面体现的差异很大。

简单说,一个城市突然有了地铁或者增加了一条线路,按说某一区间的时间内,可以疏解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通勤人口。但是如果通勤人口的基数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呢?恐怕你连拥挤度减轻都感觉不到。

其次,增加的地铁,如果是CBD区域和人口聚集区之间的,那么也许仔细感觉还是会不同,但是从城市规划来说,建设的应该是一个公共福利的交通网络,所以势必会经过或者达到一个人口相对并不集中的区域,这样缓解的效果会有点折扣。

最后,更好的交通,往往意味着更好的城市发展和潜力,那么势必会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

所以综合来说,大城市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解决起来也不可以一蹴而就。


沃特艾窝


地铁开通对沿线公交拥挤程度变化的影响,应该是有的,但要看人员出行方式的变化以及地铁周边人口数量的变化,归纳起来有一个正影响,四个负影响。

一个正影响:在地铁建成后,必然有很多原来坐公交的改坐地铁,导致坐公交的人员数量减少,这种情况将明显降低公交拥挤程度;

四个负影响:

第一个负影响,许多原来开车出行的人,由于地铁的开通而减少开车,其中部分人将改坐公交出行(因为公交起初没那么挤了嘛),那这部分人将增加公交拥挤程度;

第二个负影响,随着地铁的建成,地铁周边的房子建成数量大幅增加,周边居住人口也大幅增加,人多了,出行的人也就多了,这些人将增加公交拥挤程度;

第三个负影响,由于地铁建成带来交通改善的心理影响,很多原来害怕交通拥堵的人也开始增加出行,这些人中有部分将增加公交拥挤程度;

第四个负影响,由于地铁的建成,地铁周边商业配套设施逐步增加,周边居住人员外出游玩消费次数增加,甚至区域外的人员也会过来消费游玩,这中也会有不少坐公交的,那这部分人也将增加公交拥挤程度。

总之,四个负影响怼了一个正影响,所以,在地铁建成初期,公交拥挤程度会有明显减少,但几年后,公交又会逐步拥挤起来,而且地铁也会逐步拥挤起来。

就深圳地区而言,明显的例子就是为打通龙华区与福田区交通瓶颈的地铁四号线。随着该线路的开通,龙华区开始繁华,居住人员数量逐步增加,



(深圳地铁四号线景象示意图)

很多原居住福田区的也搬到了龙华区(但这些人不少依然在福田区上班),所以,福田与龙华的这条地铁很快就拥挤起来,而两区之间的公交也重新开始拥挤,甚至比地铁开通前更为拥挤了。



(深圳地铁四号线沿线公交景象示意图)


kuangjw


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客流并没有转移,而是新增。主要原因在于地铁在建设过程当中,周边配件了大量的房地产项目。这些房地产项目建设,完成之后,会吸引大量住户。换句话说,地铁建设增加了城市人口,自然也就增加了客流量。此外,地铁的规模较大。在开通地铁之前,被压抑的交通需求,在地铁开通之后得到释放,形成了新增客流。比较常见的就是远郊区,在地铁开通之前,因为乘坐公交不方便,所以这部分交通需求被压制。开通之后这部分需求释放,形成新增客流。

第二,公交线路在地铁开通之后一般会进行调整。大部分城市在地铁开通之后,会撤销与地铁平行的长途公交线路。这部分客流自然会转移到地铁。

第三,短途公交在地铁开通之后,会承接地铁的驳载客流,因此客流量存在着不降反升的可能。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远郊区的客流,通过地铁导入城市之后,并不能直接到达目的地,还需要公交驳载。而这部分客流以前是不存在的,现在因为地铁开通,需求释放,反而增加了客流。而原本的公交客流,并没有完全转移到地铁上,有部分依然需要公交驳载,这个时候,公交车的客流不降反升。

第四,客流较小的公交线路在地铁开通之后可能会被撤并,这部分客流会转移到其他公交线路上。因此保留下来的公交线路的客流,一般都不会差。


zyb38537240


地铁交通的确缓解了道路交通压力,充分体现了快捷、方便的优越性。

问题中谈到地铁通了路上的车并没有减少,公交车坐车的人也没有怎么减少,原因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有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车辆发展速度快于城市道路建设速度。现在车辆购置不是10前、20年前那么贵,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个人想买辆车很容易,现在有车辆的人越来越多。城市道路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建成需要较长时间,不像买车那么简单。很明显车辆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城市道路建设速度。

第二,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直接影响城市道路交通。从国家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战略趋势看,农村人口向城市靠拢,小城镇人口向中等城市靠拢,中等城市向大城市靠拢,大城市向特大城市靠拢,越发达越先进的城市人口增长越快。成都市过去几百万人口,现在1600万人口,短短的几十年人口增加1倍有余;城市由过去的一环路、二环路,到现在的三环、四环、五环,甚至六环。人口流动、上下班、旅游等都离不开交通。过去上班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就能到单位,现在坐公交车也好、开车也罢、坐地铁也好,1小时在路上算近的,1个半小时、两个小时都很正常。这就是大都市的发展速度。

第三,短期内解决高峰拥堵问题仍是一道难题。解决这道难题不是某一个城市的专利,而是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老百姓不理解建了那么多的路、那么多的地铁,投放了那么多的公交车,为什么还是觉得拥挤?高峰期出行人流、车流多,多得来公交车承受不起,地铁承受不起,道路承受不起。如果政府不抓紧建地铁、不抓紧建道路、不优化公交线,恐怕高峰拥堵比现在还要惨。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卡点出行。如果提前10分钟可能会好许多。我长期坐地铁上下班,有一天坐地铁去机场送人,回到上班的地铁线上,7号线火车南站转1号线往南走,排队大约5米长,地铁1分多钟1列,十多趟过去了还没挤上,下车的少上车的多,着急也没有用,高峰期的拥挤,也许是成都地铁最拥挤的点。平时我出门早还没有这样的体会。

我始终认为,成都的道路从规模到质量都是不错的,很有大城市、大都市范儿!相信一定会更好!


心意给力


看情况,假如公交车的覆盖率和便捷率高于地铁很多,那样公交车还是很欢迎的,谁都喜欢下楼走几步上车,下车走几步就到目的地,而不是走一大段再下楼,地铁再上楼再走。

当然地铁快,只是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地铁的覆盖率基本上和公交车不是一个重量级。你家假如离地铁站超过800米的,那就不太方便了,除非你需要去超过15km的目的地。


小小是个好同志


这个我可以说两句,老广州应该知道,前几年广州亚运会期间政府发布了一条公共交通工具免费搭乘的政策,当时我还是个学生 政策实施第一天正好也要出门,那景象...不夸张的说打仗也就这么回事吧,后来过两天这条政策就取消了。所以并不是地铁开通后公交车乘客没有减少,明明是减很多了好吗,而是一线城市人口密度太大,分走客流量还是多。


这一定是错觉



小土豆15


各大城市,基本上都以拥有多少条地铁为荣!把发展陆地公交的资金很大部分用于地铁上了。

所以看到了公交上的人为见减少的现象。如果把地铁上的人全部坐上现有的公交,肯定是人陡增很多。

现在城市的人增加快,多余的人而引到地铁下,所以,感觉上是公交上的人仍然未减,实际上是一种错觉。

另外,也不是每个城市和时间段都是如题所说,我就经历过一部大公交只坐了几个人。

还有,也不见得地铁就人很多,有一次,我坐地铁去昌平,不知到什么地方了,只剩下我一人了!

如果喜欢我的话,请关注公众号GZHGZH518

我还想说一个个人的看法。

其实,我很不看好修地铁,地铁造价太大,地铁一旦出事,则无路可逃,我们应该把修地铁的巨大资金正真用到贫困老百姓上,积极创造一个和谐,人仁爱的社会。谢谢!


山之恋山之恋


太简单的问题了!北上广深搭乘地铁或者公交出行的,绝大多数是租房的。因为各自的生活成本不一样,住的地理位置当然也不一样,即使有地铁了,也要乘坐公交车换乘地铁。甚至有得出了地铁站,还要再次换乘公交才能到达上班地点。所以,公交车上的人也就不会少了


用户7922975343096


二、在城市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也是市民必思的问题之一,养一辆车一年最少的费用需几千元,好一点的车一万多元也不为过,地铁开通后,一人去工作坐地铁、公交方便,干嘛开车去摆阔气,减少家庭不必要的开支,开源节流不好吗?应该可算一个原因吧。
三、开车去上班或外出,堵车已成为家常便饭耗时费力,交通事故频发,在路上行驶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个人安全,家庭幸福为第一要素。从个人安全角度考虑,也可能是地铁开通后,乘客多,公交人不减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