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员工要忠于企业,可是企业又拿什么来让员工忠诚?

王-_-子


知道为什么藏獒一生只认一个主人吗?是因为它忠诚?并不是,真实原因其实只是因为它智商低而已,现在的企业总喜欢谈忠诚,谈感恩,觉得你是他的私有物品,你是他的看家犬,你的人生就该奉献给他。



很多企业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套路,总是喜欢搞些虚头巴脑的文章,避实就虚,老是喜欢拿着大局为重,拿着三观不正的企业文化,洗脑众人,压迫众人,妄图实现自己那精打细算的如意算盘,实际上,双方只是简单的合同关系,你出钱,我出力,仅此而已。

我不是一个喜欢胡扯的人,我个人觉得,要让员工有归属感,你起码要具备以下三条。

其一、待遇足够

不要觉得这是废话,实际上这是最重要的一条,绝大多数员工选择跳槽就是因为原公司待遇太低,做起没有干劲,同样一份工作你这里拿5000另一个公司拿7000,员工的心怎会不浮动,要是中间又恰巧出现一些矛盾,员工很快就会跳走。


其二、尊重足够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即使你给了足够的待遇,但你老是把别人当成下人一样使唤,当成动物一样教育,那肯定也没人愿意买你的账,毕竟员工也是人,都是有尊严的,所以,公司里面能否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是留住员工的重要环节。

其三、潜力足够

公司要想让员工长期驻扎下来,那肯定是要让员工觉得在你这里干,是有前途的,有希望的,而不是干了今天,没有明天,所以就算你只是个才起步小公司,只要你能让你的员工觉得跟着你干,能够混出名堂,那一样会有无数的人愿意死心塌地的追随你。


这次的分享就先到这里,非常感谢你能够在百忙之中读完这篇问答,祝你生活愉快!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职场的心得,套路,干货,可以点波关注,我会持续更新,不要错过精彩哦,你们的支持就是我落笔的巨大动力!


风雨载人间


说得好,本人在信邦制药工作20年,现在以不在了,和你们说的一样,加班没有加班费,要求星明六星期天都要上班,后来大家都不愿意,才有点出车费,我是开大货车的,平常路途吃饭都是自己掏钱,没有报消,五一国庆前三天加班五十元,后几天三十元一天,当时我记得扣了社保,发到手上有三千多,后来因为调到一家子公司,工种没变,基本工资从二千六降到一千八,我当时问人力资源部何群经理为什么,她说公司开的公资高了,我认为这种做法和皇帝的新装没区别,真是赤裸裸别耍流氓。


手机用户53144354411


我所在的建筑公司(国企)承包了防城港核电的土建工程,职位是搅拌车司机。公司不包吃包住。我是本地人住自己家,所以实际是不包吃住,因为不包吃,工作环境又处在封闭状态,所以工作当中吃饭是个问题。不坐公司通勤车自己有交通工具。工资结构是底薪+加班费。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有猫腻。而且底薪不是按当地工资标准计算,没有任何补贴。水平在4K左右不定。以前上班交通工具可以停在核电大门外。去年下旬开始不知道什么原因不允许停车和步行进入大门(核电自己的员工可以步行进入,其它承包商员工不允许,其他员工上班要坐通勤车进入,但是可以步行出来)。总的来说,不管是核电还是承包商对我们这些打工的来说有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要员工忠诚???结果可想而知……


淡然-毅


“忠于”这个词,除了对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至爱、对自己的信仰、对自己的职业可以使用之外,其他地方就别用了。在中国过去的非雇佣、非契约年代工作,所有的人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是为了国家,谈“忠于”是没有错的。但进入市场经济,当原来的“为国家工作、为国家服务”已经转变为“为某个人工作”或“为某几个人工作”时,签订了“劳动合同”作为一种契约,契约关系就别在谈什么“忠于”和“忠诚”了,无论是员工对企业,还是企业对员工,都已经不再适用类似于“忠于”这个词。如果非要谈“忠于”、“忠诚”,最适宜的人群就是企业主的至亲,因为他们都是“一伙的”。

那么在契约关系之下,唯一剩下的就是员工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自己的收益(工资),企业通过支付工资获得员工的劳动价值。而企业能够做的就是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励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如果“劳动积极性”被看成是“忠于”、“忠诚”,倒可以说得过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要让员工有劳动积极性(忠于、忠诚),其实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对此,我们可以做一些探讨。员工的积极性来源于以下几点的集合(非单一性):

一、老板愿意能够在利益分配的比例上更多倾向于员工。

老板和员工之间各自收益总额的分配比例能够更倾向于员工,并能够达到一个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平衡点。这是员工的劳动积极性的基础。

二、老板能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首先是老板要遵守国家的劳动法规,能够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对待员工,诸如加班、辞退、社保、公积金、带薪年休假等,这已经足可以让员工对这个企业产生尊敬了;加上老板自身能够遵守国家相关的“税法”,做一个对员工对国家的良心老板,更可以让员工尊重这个企业。

三、公平公正,善待员工。

一个企业的制度、政策能够在对员工公平、公正,企业主和管理者能够尊重员工的人格,在行为上善待员工,员工才能够反过来尊重企业,心怀感恩,去为企业积极服务。

四、员工成就。

员工在一个企业,除了物质需求被满足之外,如果在能力上因为企业的教育和培训逐步提升,素养、素质能够提高,并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企业也就达到了激励员工、让员工能够“忠诚(劳动积极性)”于企业的目的。

无论如何,只要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纽带是契约关系,“忠诚”“忠于”就成了被员工“嗤之以鼻”的词汇。老老实实按照以上四条对待员工,倒是可以让员工有工作积极性。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个别“不争气”的员工,如何对待这些员工,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耕然夫


凡是单方面要求员工忠诚企业的老板都是在耍流氓。现在大多数公司的名字都改为了“”有限责任”公司。你对员工负责终生吗?那么,凭什么单方面要求员工感恩公司、忠诚企业呢?这明显的不对等。所以,这样要求员工的老板,没脸皮,也没资格。

第一:先谈谈忠诚企业这句口号的时代背景吧,请老板不要胡乱引用

以前说的“忠诚企业”,那是有时代背景的。那个时候,属于计划经济,国有企业包分配包就业包吃包住包医疗,企业还建子弟学校,从幼儿园包到高中,让你为企业献完青春献子孙。企业员工生老病死都是在企业里,就是遗体告别仪式还是由工会组织的,以后逢年过节,单位里还要走访慰问遗属。那个时候,以厂为家,忠诚企业,是必须的。

现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已经上升为契约关系,互为责任关系。中国最伟大民企华为老板任正非,前不久说了一句公道话:“如果华为员工感恩公司,说明我做错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应该是互为责任关系”。狠狠地打脸了那些热衷于大搞感恩教育、大搞忠诚洗脑的大小老板们。

第二:要求员工忠诚,首先做到责任对等

前些年,随着物价飞涨、房价飞涨、生活成本增大,广大草根员工们纷纷提出了“谈钱不伤感情”的心声。结果让老板们不舒服了,“你们都是我养活的,不感恩我,还要求涨工资”,于是乎,各种感恩教育大行其道,甚至对一些员工拿所谓忠诚度说事,扣上不忠诚的大帽子用来祭旗。凡是单方面要求员工忠诚企业的老板都是在耍流氓。

现在的企业老板凭什么要求员工感恩他?员工买不起房,看不起病,老板们怎么不管?一谈工资待遇,老板拿市场价格说理。一谈加班加点,老板又拿感恩教育说事。怎么正反都是老板们的理呀。同样是老板,还是任正非说的公道,紧密连接劳资双方命运的,不是感恩教育,而是契约精神。如果不能造福员工,就没有资格单方面搞感恩教育和忠诚洗脑。

第三:现在一个公司压榨员工价值,应该让老板们感恩员工才对

原来有血汗工厂,现在有血汗公司。许多公司还是靠榨取员工价值。比如,你给员工月薪一万元,以为是你养活了员工,人家就应该对你感恩戴德。那么,好好给你算一笔账。同样是月薪一万元,有良心的企业是“五八制”,每周五天、每天八小时。无良老板,经常让员工加班加点还不给加班费,玩的就是变相的“六十制”。

那么,算算那些经常加班加点公司的良心价格吧。“五八制”折合时薪63元,“六十制”折合时薪42元,两者相差50%。这只是薪酬上的差距,没有休息时间、没有恋爱时间,这笔幸福账怎么算?!更多的时候,老板应该好好感恩那些奉献血汗的员工,如果真诚地对待他们,不用搞感恩教育,员工也会将心比心,鸟为食亡,但人不会为钱死。


职场火锅


现在的老板们,张口执行力,闭口忠诚。总是抱怨员工没有责任感,缺乏忠诚度。好像这一切都是员工的原因。企业要求员工忠诚这没有错,但是企业又为员工做了什么呢?作为一个老板,自己舍不得付出,却贪得无厌地总想廉价获取员工的忠诚,这就是赤裸裸的耍流氓!其实,想要员工忠诚很简单,以下这几点做到位就够了。



一,待遇到位。让员工忠诚的第一条,就是钱给到位。挣着只够买几根冰棍的钱,却让人拿出金子般的心,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二,尊重到位。对员工没有基本的人格尊重,却要求员工忠诚不渝,这就是典型的流氓加强盗逻辑。



三,关心到位。古话讲,士为知己者死。人都是感情动物,只要企业真心地关爱员工,员工能对企业有二心吗?

四,信任到位。有的老板生性多疑,对员工缺乏信任,天天像防贼一样防着自己的员工,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员工何谈忠诚!

五,沟通到位。管理的核心就是沟通。老板对员工想什么一无所知,总是按自己的意愿给大家洗脑灌鸡汤,员工烦不胜烦,何来忠诚!



六,责任到位。企业要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不能肆意辞退员工。你对社会不讲责任,却要求员工对企业讲责任,岂不可笑!

七,公平到位。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不患寡,只患不均”。所以,公平机制很重要。没有公平,员工就没有积极性,遑论忠诚!

温馨提示:阅后如果喜欢,请不要忘记添加关注哟😄欢迎大家关注、点赞、交流、评论、收藏、转发,谢谢😜


管理那点事


我以前的老板曾经说过: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企业给员工的工资少了就会人散,都说员工要忠于企业,但企业要员工的忠心干啥,无非是想留住人持续的给企业创造价值、利润。

但留住人就需要散财,没有等额的工资不可能留住人,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强调忠心,我认为强调越厉害的越留不住人,因为只有人走了才会对剩下的人强调忠心,而人走的原因就是钱没给到位,你对没有走的去强调忠心实在让人心烦。

在人际关系中,两个人都想着对方才能成为朋友,员工和企业也是一样,不可能只有回报,也不可能只有付出,我相信如果企业对员工好了,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一个合理的工资水平,员工自然不会走,继而自然会对企业忠诚,相反没有等价的环境和工资,员工整天想着跳槽,你让员工怎么对你忠诚?


小金牛牛1


任何企业员工员工都是为了生存以挣得更高的工资为目的,任何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双方都没有什么高大上!当员工觉得收入不匹配自己的能力和生活需求时,或者受够了委屈,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公司当然会离开;企业觉得某员工没有利用价值了也会毫不留情的辞退。特别是一些土包子小老板,自以为很是高大上,困难时想尽一切忽悠,谈前景 谈未来,就是不谈待遇增长,等到稳定了找到新的替代者,立马翻脸。所以,劳资双方就是个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而已,作为资方,按照法律法规处理劳动事项就是,作为劳动者,你尽本分出力,对得起你那份工资就是!


手机用户95174684660


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制已经打破终生制,合同期间遵守合约,到期重签,员工和企业不再是绑定风雨同舟,而是乘客和公交车关系。

因此,员工关注需要乘坐几站?需要多长时间到站?关注“有无座位、车内是否干净”,至于“司机是否技术熟练,客车是否存在隐患,能否载到下一站”不是乘客考虑的,路上车坏了,乘坐另一趟。

至于忠诚问题,企业合同都是为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规避风险的考虑,员工如同劳动力商品在市场上销售,下一个“主子”是谁都不确定,房价、物价天天“涨”、天天变,生活不易、生死除了父母、亲戚外“无人关注”,让劳动力商品相信谁?忠于谁?


潤物有声


这话问得好。

无论到哪个企业,领导训话的时候,都是信誓旦旦的讲着忠诚奉献,然后才是回报。

但时间过去,年龄长大,反思一下,所谓回报,不过是自己劳力换回来的一份应得报酬罢了。

在其位,得其酬,有多大能力得多大报酬,按说很容易理解,偏偏好多时候,总是一部分真,一部分假。

真假搅和在一起,偷奸耍滑与忠诚老实相伴,假的总是干倒真的,偷奸耍滑总是击败忠诚老实,人心会变的。

变得麻木不仁,为了养家糊口,又得忍气吞声。于是所谓忠诚奉献,当个耳旁风就行了。

职场走过,民企,国企,央企走过,个体私营走过,早都是一脸风霜,满心沧桑。

忠诚是对于自己行业与技术专业的忠诚,起码的职业道德与行业操守支撑我们苦苦煎熬。

祖宗流传多则又多,“仁义礼智信”不是挂在嘴上,是要表现在日常的行动,表现在你来我往的交流,表现在你做了初一,我如何在十五回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