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起底留學移民苦逼痛點!施一公不回國能有副部級待遇?

可怕的社會認同標準變了,回國要滿足在國外缺失或降低的社會身份,緩解奮鬥無力感的恐慌。當海歸陷入奔命的慣性,是否還想再出國呢?

《都挺好》起底留學移民苦逼痛點!施一公不回國能有副部級待遇?


近來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有意無意間透露了移民美國的蘇明哲(大哥)、吳非(大嫂)夫婦的內心糾結。

蘇明麗:“以大哥的學歷和能力,在美國再找個工作應該不難吧?”

吳非:“別把美國想得太好……像你大哥這樣的IT高端人才,像找到一份理想的合適工作,挺不容易的。”

蘇明麗:“那還不如回國發展。”

吳非:“回國?你以為混個綠卡容易嗎?像我們在美國奮鬥了這麼多年,所有的青春、汗水、還有高昂的稅金,都灑在美利堅的土地上了……現在突然又宣佈退出美國,別說同事同學之間笑話,就連辛辛苦苦供你出來的二老、親戚朋友、兄弟姐妹,哪個能瞧得起你呀?”


國內主流劇本充滿正能量,繁榮富強的祖國召喚著海外學子的迴歸,而且是一網打盡。近5年來,每年都有至少80%的留學人員回國。

《都挺好》起底留學移民苦逼痛點!施一公不回國能有副部級待遇?


留學生沾國家的光可不是最近的事。

40年前一窮二白的時候,政府就負責買單,公費派遣學識、外語兼優的人才出國留學。儘管有“學成後回國效力”的一紙協議,但那時候的留學生,大部分無力抗拒先進教育資源、優厚物質待遇的強吸引,紛紛“毅然”毀約,留在西方世界。

如今中國牛掰了,或被牛掰了,儘管“經濟下行壓力大”,多少也比無慾無求、平平淡淡的西方社會刺激些。

更關鍵的是,可怕的社會認同標準躍遷了——

你說是英國、美國大學畢業的,除了極少數在中國有影響力的世界名校,其他背景絕對不如985好使!

綠卡能怎麼樣?清華、斯坦福背景的“蘇明哲們”在美國奮鬥一輩子,也基本上是個高級碼農。再看看國內高管身份、出手闊綽的“蘇明玉們”,誰是成功人士呢?

《都挺好》起底留學移民苦逼痛點!施一公不回國能有副部級待遇?


歸國潮是風水輪流轉嗎?我更相信是趨利避害的人性引導著生命的走向。

世界級科學家施一公教授曾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席,但這點榮譽僅僅意味著更大的付出。

滿載的授課負荷、繁重的科研工作,就連研究經費也要親力親為。做到美國科學院院士又能怎麼樣?沒有工資、津貼,還要面對在核心期刊上持續發表論文的壓力。

施一公回國後的境遇簡直是天壤之別。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待遇與政府編制對應,相當於副部級!

政府津貼、免費醫療、專車、住房,確保名利雙收。

相比而言,國外的院士太苦逼了,綠卡、甚至外國國籍又有什麼可留戀的呢?

《都挺好》起底留學移民苦逼痛點!施一公不回國能有副部級待遇?


即使放棄了體制內的職位(比如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的社會影響力比在美國時也算是翻天覆地了。

話又說回來,權衡利弊其實是迴歸自我與社會認同之間的平衡。

施教授創辦研究型大學的夙願在美國應該是無法實現的,回國正逢其時;而在國內當前的科研環境下,悉心研究、衝擊諾貝爾獎可能就要放一放了。

對於我們普通留學生而言,回國還是要滿足在國外缺失或降低的社會身份,緩解奮鬥無力感的恐慌。在國內被推著奔跑,漸漸會陷入奔命的慣性。

很難兩全,願賭服輸,心安理得就好,說不定哪天我們又想出國了……


《都挺好》起底留學移民苦逼痛點!施一公不回國能有副部級待遇?

國際教育知名觀察員,北京城市廣播特聘教育專家,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獲評網易號“2018態度風雲榜年度耕耘作者”、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撰寫出版《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