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时期国力强大却割地10万平方公里,为何雍正在贝加尔湖上妥协退让?

Dawn-远



在康雍乾盛世之中,康熙一个尼布楚条约,送出大概140万的疆域。雍正一个恰克图条约,送出10万的疆域。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清庭当时的心腹大患是西北的准噶尔汗国,两者之间的大战,自康熙起,一直到了乾隆时期,才以乾隆剿灭准噶尔部而结束,中间延续了近百年的战争。

大家可不要小看准噶尔部,其巅峰时期由噶尔丹率领,一度进军直逼京师,想争霸天下,甚至逼得康熙都御驾亲征。

可以说在康雍乾三朝,准噶尔一直是清庭的心腹大患。

所以康熙时期,为了有一个安稳的环境,来专心对付准噶尔,所以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以图稳定北方。到了雍正时期,为了对付准噶尔,同时使沙俄不再支持准噶尔,便签订了恰克图条约。

可以说清庭为了打压准噶尔这个心腹大患,付出的代价还真是得不偿失。

其次清庭这样做,还存在目光短浅的情况。

首先封建社会,其实对于这种不利于耕地的不毛之地,其实很不重视的,甚至认为不至于劳师动众的大老远跑过去,来守卫一片不毛之地。

更重要的是,清庭开国以后,早在康熙时期就与日后的西方列强之一沙俄打过交道,却因为一心对内,想稳定汉人,所以下意识的拒绝接受外来事物,对于西方的认识可谓是零。

像沙俄的沙皇虽然远在欧洲,但对清庭的情况了如指掌,所以以准噶尔等为筹码,敢狮子大开口。

但清庭却不知道沙俄,在同瑞典和奥斯曼的连年战争之中国力消耗也很严重,所以为了安稳边界,专心对付准噶尔,清庭是一再迁就同样内忧外患的沙俄,最后只能一再送地,感觉真是有些搞笑。


宋安之


文史频道第69期贝加尔湖的归属


1727年继位四年的雍正皇帝,和沙皇俄国签订了《恰克图条约》。

条约规定割让贝加尔湖以南的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给沙俄,从此中国丧失了对这个地区的主权。

那么,雍正皇帝为什么要签订不平等条约,选择退让呢?主要原因是雍正对形势的误判。

当时的雍正皇帝继位不久,政权还没有巩固,不管是地方和中央,都是八王爷胤禩的亲信。

他们在时刻关注着雍正皇帝,只要有个风吹草动他们就会选择夺权自立。

为了巩固皇帝宝座,雍正选择了对外妥协。

另外,在新疆的准格尔地区叛乱再起,葛尔丹的后代们趁清政府新君继位,在首领葛尔丹策零的带领下,公然反对中央政府。

葛尔丹策零还和沙俄接触,准备联合起来对付清政府。

这个时候的清政府,国库非常空虚,没有钱来支持军队两线作战。


为了尽快平息叛乱,稳定新疆准格尔地区,雍正皇帝用领土换了新疆的安全。

在笔者看来,雍正皇帝的做法为清朝做了不好的先例。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和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是完全没必要的。

只不过清朝闭关锁国多年,缺乏对沙俄的基本了解。

如果知道沙俄当时进退两难的境地,雍正皇帝可能不会签订这个条约,那么贝加尔湖还是清朝的领土。

就连当时的沙俄使者都觉得不可思议,他在给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信中说:“雍正皇帝真的是俄国人民的好儿子”。

可见当时签订条约后,俄国人是非常意外和惊喜的,他们在没有损失的情况下,得到了大片肥沃的土地,是谁都没有料到的。


雍正皇帝的妥协和退让,也体现出来“天朝上国”的心虚和懦弱。

—End—



文史频道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一件小事。

我村和西面邻村隔着几座山,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村耕地一直往西延伸到出了山。九十年代,我们村开始分家。本身,村里对于山地耕种积极性就不高,一闹分家,更没人打理了。几年后,从几座山中间线往西的土地邻村就种了。

小小山村如此,大到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尤其封建王朝(当然现在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了)。

说起清朝前期和外国尤其是沙俄签订的条约,大家都知道《尼布楚条约》,此条约规定了中俄东段国界线。大家知之甚少的是雍正时期和沙俄签订的《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这两个条约规定了中俄的中段边界,几乎就是现在的俄蒙边界。



《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签署于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我们学习的说它是平等条约。其实《尼布楚条约》一点也不平等,只不过当时俄罗斯正和土耳其(当时的奥斯曼帝国,两国数百年战争被称为“俄土战争”)争夺巴尔干,清朝则是刚刚平定三藩,又遇到噶尔丹进逼,双方都急于稳定边界,以便腾手。

经过几个月的扯皮,清朝做出让步,将格尔必齐河以北包括尼布楚在内都让给了俄罗斯。这一条约将蒙古族和满族传统势力范围(当时没有边界概念)割让了四十多万平方公里于俄罗斯。


由于当时喀尔喀蒙古已经被噶尔丹占领,双方并没有商议中俄中段边界。

后来,康熙平定噶尔丹,而俄罗斯一直在和土耳其撕b,双方没有冲突,也就没在商议边界,一直到雍正年间。

《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

这两个条约是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清朝和俄罗斯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两个条约将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北唐努乌梁海约10万平方公里国土割让给俄国。


此条约签约情况和《尼布楚条约》类似,都是俄罗斯利用了清朝和准噶尔汗国的战争,甚至俄罗斯使团在路上一直和准噶尔联系。

此时俄罗斯国内稳定,正处于第三次和第四次俄土战争之间,没有战事,有时间和清朝软磨硬泡。雍正帝则刚刚平定西藏叛乱,正着手准备对准噶尔的战争,国内改革正在进行,政治环境不稳定,如果俄罗斯再来插上一脚,无异于雪上加霜。

如果非要找出签订此二条约的积极意义,那只能说条约的签订明确划定了中俄中段边界,遏制了俄国对外蒙北部边疆的侵略势头,阻止了了俄国对准噶尔汗国的援助。

对于俄罗斯来说呢,就是天上掉下个馅饼。俄罗斯势力深入了喀尔喀蒙古核心地域,为晚清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了个坏头。


有些话不吐不快,《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候,俄罗斯俄土第二次战争正酣,不久又发生俄瑞战争(俄罗斯和瑞典,又称北方战争)。当时清朝难,俄罗斯更难。如果康熙在坚持一下呢?

《恰克图条约》签订时环境对我不利,签了也就签了,可是签订五年之后俄罗斯和波兰爆发俄波战争,紧接着又和奥斯曼爆发第四次俄土战争。这时候清朝国内是没有大的战事和危机的,如果此时西进呢?

可能当时统治者认为那些割让的土地都是不毛之地,没有价值吧,可是对于后世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心痛。

清朝统治者不能不说没有能力,可惜,力气只是花在国内如何愚民上面,对于外界事情毫不关心。甚至乾隆年间,苏禄王国想要加入中国版图都被拒绝,多么可笑的事情。

明朝万历年间已经有了《坤舆万国全图》,可经过清代一朝,晚清林则徐竟然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虽然说明朝也海禁,但是明朝海禁是为了朝廷自己做贸易,为了财政,而清朝海禁完全是因为傻。


我是别酒怯流年,如有错误欢迎斧正。

鉴于篇幅,泛泛而谈,如有兴趣,评论探讨。希望多加评论、转发、关注!


别酒怯流年


康熙和雍正都是大清早期皇帝,那时中原刚定,满汉冲突未稳,老百姓的生活刚从战火中安定下来,他们具是采用了休养生息的治国方针。俄罗斯那里苦寒之地,不利于治理,远征又劳民伤财,所以签定条约对当时国力发展有利无害,是绝对明智的。再说条约是打赢了仗签的,既让外夷领略了天朝之威又显示了我泱泱大国的气度与德望,何乐而不为。在西北打仗打的不是战略打的是粮草和后备,在今天人的眼里贝加尔湖是资源丰富的宝地,而在那时却只是蛮荒之地距离中原遥遥万里。雍正皇帝治国虽强打仗却不太行不如其父康熙爷,再说康熙也割了土地给俄罗斯呢。

治大国如烹小鲜,那时候倘若再投与更多的精力去经营那苦寒之地便要牺牲众多国力。将那小小的蛮夷之地给沙俄又何乐而不为之呢。

喜欢我的回答的可以点赞关注哦(◞ꈍ∇ꈍ)◞


断离离


1688年,刚刚平定了三藩之乱的康熙皇帝派人给正在与沙俄进行边界谈判的索额图的指令中,同意中国和俄罗斯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并将尼布楚地区划入俄罗斯版图。可见当时康熙皇帝由于内忧外患,急于解决边界纠纷。

而索额图与俄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双方商议以外兴安岭为界,将贝加尔湖地区的划界暂时搁置,并没有看重和力争贝加尔湖地区......

到了1727年雍正年间,中俄又签订了《布连斯奇-恰克图条约》,这个条约让中国彻底失去了贝加尔湖地区......当时大清政府派出的谈判代表,在恰克图地区与沙俄政府的谈判,也完全不把贝加尔湖当回事,与沙俄的谈判竟然依据的是俄国人绘制的西伯利亚地图.....由此可见当时的清政府对地理环境了解不深,并没有力争这块风水宝地.....

所以,失去贝加尔湖完全是清政府的无知和错失造成的.......






杰地妙玩


搞迷糊了,到底是雍正还是康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