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焦慮症想走出來?小心你的努力,會讓你更焦慮

我們總以為只要我們不想要,那些我們厭棄的就會遠離我們,可最終發現,無論我們想不想、願不願意,有些東西就是會圍著我們,甚至越掙扎著想要逃離,越被緊緊束縛。

有焦慮症想走出來?小心你的努力,會讓你更焦慮

焦慮症其實已經不能算是一個“稀罕詞”了,也算是心理工作中接觸較多的一群人。雖然這群人裡有各個行業、各個年齡階段,焦慮的東西也各不相同,但還是有一些類似的東西將他們串聯在一起。

就那前天接觸的這位朋友來說吧,和他也不算是什麼初相識,曾經簡單的聊過幾次。他也是挺有趣的,自己很努力的鑽研各種和焦慮症有關的書籍,每每有想法或者疑問就會給我留言,我也抽空回覆一下;也一直按照自己給自己列的計劃堅持著早起、鍛鍊、學習等等。但讓他苦惱的是呢,自己的焦慮症呢,不僅沒有減弱反而還更頻繁了。前天他就在抱怨,為什麼明明書上說可以,別人也說行,我都那麼努力去做了,卻一點效果都沒有。

我就問他,在你眼中什麼樣算有效果,什麼樣算好了呢。

“那當然是我一直在變好,才是有效果;最終不再焦慮是好了。”

有焦慮症想走出來?小心你的努力,會讓你更焦慮

其實很多焦慮症的朋友都是這麼想的,在他們眼中,自己通過努力獲得的“療效”,就應該是45°向天的一條直線,自己就應該和過去一樣沒有任何焦慮才對。

但抱著這樣想法的人,是肯定一輩子走不出焦慮症了。

你看,過去諸多負面因素凝聚在一起才形成問題,眼前這些因素還沒解決,新生力量都還很弱呢,怎麼可能立竿見影。在新舊力量的不斷拉扯中,我們肯定也會慢慢進步,只是這條期待中的線不是筆直斜向天的,而是底部不斷抬高的折線。

有焦慮症想走出來?小心你的努力,會讓你更焦慮

無論再怎麼稱呼焦慮症,它也還是建立在類似考完試後的擔心、面試後的憂慮、買完股票後的焦灼,這些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正常存在的焦慮情緒上。

大概是平時我們習慣用“太多想法、太多不切實際的擔心、太多不可控制的恐懼”,來描繪患有焦慮症的朋友,所以形成的暗示是沒有這三個標準就不屬於焦慮症;加上有時候在焦慮症的心理干預上用類似“療愈”、“走出來”的詞,所以就好像沒有多少想法,變得一點也不負面,才能夠叫“好了”。

而如果把目標定為“沒有一丁點焦慮”,那就等於每次只要自己一覺得有些焦慮,就代表自己沒有進步,一點也沒好,即便有時候出現的是正常的焦慮情緒。

所以這個目標,一定要設置的合理一些,不再是“沒有一丁點焦慮”,而是能夠和出現的焦慮和諧共處。

有焦慮症想走出來?小心你的努力,會讓你更焦慮

我明白,我這麼說可能你也不會隨隨便便就信了的。沒事兒,我也就簡單解釋一下。

很多時候,焦慮的出現是無意識的,它屬於正常情緒的一種,自然也遵從情緒規律。而我想日常生活中你出現的其他情緒,如開心、難過、悲傷、喜悅等,都只是存續一段時間,隨後自然就好了。

可當我們知道自己有焦慮症,又知道有一些方法可以調節的時候,一出現焦慮,我們就調節、或者一出現焦慮,我們就企圖去解釋,去說服自己,抓到救命稻草的我們當然誠實的去貫徹,結果:出現焦慮——我們就調節/說服——再出現——再調節/說服——還出現——繼續調節/說服……

最終,我們那麼努力的想要克服焦慮,不僅沒起到效果,還讓焦慮越來越影響我們。

不過這會兒你應該明白了吧,我們不需要去克服焦慮,不需要像敵人一樣和它鬥個你死我活,而是要和它迴歸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你來我歡迎,你走我不惦念。

有焦慮症想走出來?小心你的努力,會讓你更焦慮

當然,我們並不是什麼都不做的,而是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焦慮症上、不再將焦慮有否緩解作為衡量標準、不再去做任何企圖泯滅焦慮的努力,把身心投入到每個當下。

以上只是焦慮症的一個側面,個人實際狀況不同請選擇性看待。如果確有需要解決的問題,請選擇合適渠道與諮詢師單獨交流。

感謝你的閱讀。

作者: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諮詢師 無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