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让这个世界更温暖

北方寒冬,三个在济南就读同样来自甘肃的大学生聚在了一起。他们是山东政法大学的程金霞、山东大学读大一的许志合就读于山东财经大学的杨小凤。此时,他们怀揣着同一个未了的心愿。

程金霞:“知道她现在情况不太好,我就是想去看看她,当面对她说一声感谢。”

程金霞口中的她是天津的一位退休女工,名叫王娅。原来,他们都来自甘肃的偏远地区,家庭条件相对贫困,能上大学实属不易。而能够顺利入学,都要感谢王娅。

总有人让这个世界更温暖

66岁的王娅

是一名普通的天津退休女工

她只是万千国人中最普通的一个

却是中国人最暖的样子

她对自己从“手紧”到“吝啬”

却多次慷慨解囊捐助贫寒学子

她罹患胰腺癌晚期

却放弃用昂贵的化疗药

毅然捐出几乎所有财产用于助学

她还签署了遗体捐赠协议

“我这身体有啥用就都捐了”

总有人让这个世界更温暖

科普:遗体捐献

器官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 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 或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 由其直系亲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

器官捐献以自愿、无偿为原则,捐献方式有两种一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通过书面自愿申请器官捐献登记, 并且没有撤销登记,待其身故后进行器官捐献;二是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器官, 待其身故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的器官捐献。

可用做捐献的器官包括肾脏、肝脏、心脏、肺脏、胰脏、脾脏、小肠等,捐献手术完成后,医护人员会尊重捐献者的遗体,将伤口缝好,恢复捐献者的遗体原貌。

这种行为不仅仅只发生于山东,我们甘肃也有很多...

下面来跟甘小青一起看看。

总有人让这个世界更温暖

耿盈盈同学也成为甘肃省首位登记无偿捐献器官遗体的在校大学生。

2017年11月22日,对大多人来说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无偿捐献器官遗体的宣传志愿者耿盈盈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天。这天是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6级同学耿盈盈的20岁生日,她没有选择蛋糕、鲜花和Party,而是选择在甘肃省红十字会签写登记了无偿捐献器官遗体协议,过了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生日。

耿盈盈同学也成为甘肃省首位登记无偿捐献器官遗体的在校大学生。

她说:“自2016年参加‘生命的延续’遗体捐献宣传走访活动以来,每次的走访都让我感触很深,人们自愿捐献器官遗体,他们愿意用自己的器官来延续其他人的生命,我很震撼。我不强迫自己创造奇迹,但希望我的人生道路上有奇迹发生,我希望器官捐献能从个案到风尚,救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总有人让这个世界更温暖

张森:全国首个一家七口登记捐献的家庭

在 2000 年 3 月 2 日,还是学生的张森在学校组织为一名车祸伤者献血时,怀着紧张的心情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次献血。之后,到 2018 年为止,张森献血了 79 次,累计献血量达到 15800 毫升。

2012 年 10 月 , 张森的父亲被查出肺癌晚期,大夫告诉张森,如果有人愿意捐献的话,找到合适的肾源,你的父亲可以多活五到八年。带着希望的他来到中国红十字会下属的中国无偿捐献器官中心,当时登记了愿意在离世后捐献器官的志愿者有 23 万人,但在现实中器官匹配率低于 270 万分之一。患者数以百万计,而且每年都在增长,患者的需求和志愿者捐献的数据相差甚远,看到这个数据张森感到十分绝望。

为了筹集医药费,他们只好卖掉家里的老房子,还去银行贷了款。钱筹到了,可是依然没有找到救命的肾源,在 2013 年 9 月 9 号,张森的父亲不幸离世,沉浸在悲痛中的他毅然决然要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帮助像父亲一样病重的患者。然而,当把这一决定告诉母亲时,张森的母亲坚决反对," 你爸刚走,你也签,你让我今后怎么办?" 张森向母亲解释道:" 捐献器官是人去世以后才捐的,不是现在。"

通过两年时间耐心的劝说,他的母亲和妻子最终同意张森去登记器官 ( 遗体 ) 捐献,在 2015 年 12 月 10 日,张森 33 岁生日之际,他为自己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成为甘肃省第 28 名器官 ( 遗体 ) 捐献志愿者。

令人动容的是,在张森的影响下,他的全家 7 人全部加入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队伍中,成为全国首个一家人全部登记捐献遗体(器官)的家庭。

总有人让这个世界更温暖

兰州28岁青年牛玮栋走了,他的大爱却永留人间

2018年11月24日晚,兰州青年牛玮栋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但他却用捐献遗体和角膜的大爱之举,为生命画上了令人敬仰的完美句号,谱写了人间大爱之歌。

10多年前,牛玮栋被查出患有神经性纤维瘤、神经性纤维毛不动症、脑积水等严重疾病,从此,他一直用顽强的毅力与病魔进行斗争。

牛玮栋从小就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想在自己生命走到尽头的那一天,把能用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不要让其他的人再像他那样痛苦。朴实善良的家人,含泪支持牛玮栋的决定。2018年5月12日,牛玮栋在遗体器官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字,成为一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总有人让这个世界更温暖

甘肃获得无偿捐献器官遗体志愿者关怀体系建设项目

甘肃推报的无偿捐献器官遗体志愿者关怀体系建设项目

获得了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暨2018年志愿服务交流会金奖

总有人让这个世界更温暖

截止2018年11月15日,甘肃省登记无偿捐献器官(遗体)志愿者人数已经从2015年81人、2016年150人、2017年778人到2018年的1398人,总计登记志愿者2490人次,2018年比2015年登记志愿者增长了1725%,甘肃已经累计成功捐献器官(遗体)66人,增长率位居全国前列。

一图读懂中国器官捐献现状

总有人让这个世界更温暖

目前,甘肃省于兰州市七里河期沈家岭福寿人文园内,建成甘肃省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纪念园主体由纪念碑、纪念墙、纪念亭、纪念广场等建筑组成。在纪念广场两侧分别矗立着6块石碑,石碑上镌刻着已实现夙愿的46位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姓名。

总有人让这个世界更温暖

孟德斯鸠曾经说:

“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的记忆中,

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

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

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

总有人让这个世界更温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