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為什麼很少仿製敵對方設計很優秀的武器?

法醫小白


逆向仿製武器在缺乏具體參數,材料強度,工藝水準等必要條件的情況下,山寨出來的貨只能說是坑爹,而且因為需要強套對方武器的測繪數據和效果,難度有時候比自己研究還慢,就像寫命題作文似的。


先說仿製水平難度方面

每個國家的工藝水平都是不同的,比方說德棍二戰時候像MP40是大量使用衝壓件,衝壓這個技術在二戰時期算是個新工藝。而且衝壓設備雖然後期批量生產很便宜,但是早期投入設備很貴,所以本子就玩不轉衝壓。

還有彈的問題,比方美帝就根據德棍的MG42仿製過一款叫T24的通用機槍,用自家的.30-06彈

但你想美軍的子彈比德棍裝藥量大啊,所以為了讓自家子彈能夠用於MG42,他們加重的槍機以適應。結果是,射擊的時候沉重的槍機被裝藥更大的子彈撞的如同狂躁的美洲野馬,根本沒法控制。但為了仿MG42再去仿製德國人的子彈?自己後勤要罵娘了。

槍在研發階段其實就是跟著彈走的,強行仿製別人的槍去套自己的彈也很麻煩。


其實坦克之類的也是這樣,你照抄了虎式的圖紙也沒用,你可能沒有虎式的鎳合金鋼技術。而且你也沒88炮,繼續逆向仿製88炮以及炮彈又是個大工程。


所以純粹逆向仿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但是借鑑一些設計元素是極好的。

比如用SVT40的短活塞替代G41不靠譜的槍口集氣式,造出相對靠譜點的G43。

比如參考T34的傾斜裝甲和批量製造能力而設計的黑豹。


瘋狗的輕武


這麼說也不準確,侵華日軍的“九六式”輕機槍就是仿製中國軍隊的“ZB—26”而來,說直白點,就是實戰中發現歪把子不好用,得學捷克式(國民政府已經購買了捷克式輕機槍的圖紙合法生產)。但問題是,日本人做了婊子還得立立牌坊,不願意讓基層士兵看到完全徹底的仿製品,因此才造出來“九六式”這麼一款不倫不類的產品。

(九六式的奇葩射擊姿勢)

我們熟悉的歪把子制式名稱是“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定型於1922年,這會昭和天皇還沒有繼位,日本也沒有對外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因此並沒有機會在實戰中檢測歪把子的實戰性能。十年後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東北和長城等地區的作戰中,鬼子的主力輕機槍歪把子的許多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比較致命的兩點是,第一歪把子開放的漏斗型供彈方式極易使塵土進入槍機內部,造成頻繁的射擊故障;第二是環境稍一惡劣就容易卡殼,日軍前線官兵對此叫苦不迭。戰爭期間,日軍繳獲了中國軍隊的“捷克式”送回國內研究,根據史料記載,日本的槍械專家們經過對比後深感“自慚形穢”,因此日本陸軍要求研發新式輕機槍的呼聲特高,以更換那些不爭氣的歪把子。

(歪把子)


但在二戰期間日軍奉行的是“愚兵政策”,就是基層士兵不可以說國產裝備不好,更多強調所謂的“武士道精神”,因此日軍的武器研發部門還必須保留“歪把子”的一些元素,以免落下“仿製他國武器”是惡名。以南部麟次郎為首的日本兵器專家們為此煞費苦心,終於在1936年設計定型了這款“九六式”輕機槍,全面抗戰爆發後已逐部裝備日軍各部隊,所以抗日神劇裡鬼子一水的“歪把子”是不準確的,還有不少“拐把子”(九六式的中國稱謂)。

“九六式”輕機槍至少有以下幾大改進是模仿捷克式而來,第一是修改為上方彈匣供彈(增加到30發);第二是槍管散熱片從4.5釐米縮小到3釐米;第三是採用了捷克式的瞄準結構;第四是採用了捷克式的蝸型表尺;第五是增加了槍身上的提把;第六是按照捷克式的標準調整了兩腳架,使“拐把子”的火線稍稍降低,最關鍵的是,槍身整體佈局比歪把子輕盈和漂亮許多,這不是仿製品是什麼呢?



(捷克式)

死要面子的保留特色當然也是有的,繼續可以使用有坂6.5毫米口徑子彈,繼續沿用歪把子的準星方式,並且別出心裁的在槍管下方可以安裝標準的步兵刺刀,準確的說,一挺“九六式”輕機槍就是“歪把子+捷克式”的綜合體。但仍然沒有徹底解決歪把子槍管和槍機之間的容忍度問題,時而造成卡殼,只好臨時採用給彈匣注油的辦法,這個毛病直到九六式的2.0版“九九式”輕機槍問世才得以解決。

九六式輕機槍在整個二戰期間都在生產,主要集中在名古屋、小倉等兵工廠以及奉天兵工廠(少帥乾的好事),總計生產量達到了41000多挺,而歪把子從1923年到1941年整整造了18年,才不過29000挺,因此在抗戰的艱苦時期,其實中國軍隊面對更多的是“拐把子”。按照1938年的陸軍編制,每個步兵聯隊所屬的各小隊總共需要配備81挺九六式輕機槍,只是由於產能不足,才以少量歪把子補齊。

(裝刺刀的拐把子)

嚴格說來,在抗日戰場上的輕機槍具體表現中,中國軍隊的捷克式可以完勝“歪把子”,基本與“拐把子”性能持平,但確實要稍遜於“九九式輕機槍”,畢竟那是鬼子在充分研究完捷克式之後,花費數年時間模仿、吃透和發展而來的,在時間上也已是捷克式問世十幾年以後的換代產品。

從1939年起,日軍開始列裝“九九式輕機槍”,它的重大改變是將彈藥換成了7.7毫米口徑,戰場殺傷力遠高於歪把子和拐把子,算是對捷克式消化徹底的一款仿製機槍,六年期間生產了53000挺,是二戰期間日軍產量最高的輕機槍。“九九式輕機槍”與九六式在外觀上最明顯的區別,是在槍口部分加裝了“喇叭形”消焰器,因此這也是在圖片或影視中區別兩者最便捷的辦法。


度度狼gg


主要是麻煩,一大堆問題在裡面,與其防止,不如直接搬出來個新的。

說道武器仿製這個問題上,以前,國內的各個武裝都對別的國家的武器進行過仿製,晉綏軍也仿製過三八大蓋。張作霖也仿製過三八大蓋。抗戰開始之後,很多兵工廠也仿製過歪把子機槍。這些武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結構簡單,結構簡單對於仿製來說,就是太容易了。

仿製武器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武器這個東西涉及很多,第一就是圖紙,再就是一個生產水平工業能力。武器的具體參數上,很難掌握,除非把最原始的圖紙從敵方的工廠直接拿過來,才能生產。要不就僅憑敵方的一把槍,很難做。我國的民24重機槍,也是從人家那裡把圖紙拿過來了,才能仿製的。

再有就是,各國的工業水平和工藝都是不同的。二戰期間,基本就是個大雜燴,一個國家一個樣。蘇聯的汽油,德國兵都不能用呢,那就別說生產槍炮了。槍炮在仿製過程中,要看一點,就是你生產出來的這個零件,在這把槍上能不能用,別出現一種情況,人家生產的槍機在這把槍上運用自如,你生產的這個槍機,打兩下就斷了,這就尷尬了。

通常情況下,拿到敵人的武器,都是改進,而不是直接仿製然後批量生產。曾經德國就改進過波波沙衝鋒槍,給東線的德軍使用。不是拿過來直接就用了的。

武器都是機密

每個國家生產一種武器,都是凝聚很多人的心血,落在敵人手裡,這是非常惡劣的一件事。圖紙不能丟,丟了,斃了。AK47在剛剛問世的時候,蘇聯人禁止拍照,就連打過的彈殼都必須回收,目的就是為了保密。

摩加迪沙戰役中,美軍的黑鷹直升機墜毀在摩加迪沙街頭,美軍撤退的時候,毫不猶豫的就把直升機炸了。突襲本拉登的時候,直升機墜毀在院子裡,美軍同樣把直升機炸了。目的,就是為了保密,就是為了不讓別人知道直升機的參數,防止被別人仿製,自己的研究成果被人竊取,這是很不利的一件事。

仿製,看上去很容易,武器仿製不像別的東西仿製一樣。衣服鞋什麼的,仿製出來的叫假貨,而槍仿製出來的,則就是真的。


軍武文齋


仿製敵方的武器是有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進武器都有核心機密,只有本國的軍事工業接近或超過敵方的軍事工業,才有可能仿製成功。

二戰時期,蘇聯的絕密武器卡秋莎火箭炮,為了防止落入敵手,排重兵把守,並且安排好炸火箭炮的炸藥,一旦失守就炸掉。

歷史上有仿製成功的經典戰鬥。我國仿造蘇聯的紅旗導彈,成功將二萬米高空的美國U2型飛機擊落。雖然那時中國工業並不發達,但中國人太聰明。直到現在一些發達國家的工業設施不敢出口到中國,怕中國人仿製。

由於武器決定國家的生死存亡。其製作工藝嚴格保密。完全仿製的可能性不大,但可以部分仿製,如果自己的軍工能力超過敵方,還可創新,生產出的武器超過敵方,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們的汽車是仿製蘇聯的,質量遠超蘇聯,飛機部分質量超越蘇聯。


紅太陽51799\n


戰爭時期,雙方如果是大規模開戰,一定會轉戰時生產模式,全力生產主戰裝備,所謂船大難調頭,生產一款全新裝備不是那麼簡單的!

如果想仿製一款武器,首先是拆解測繪,如果是複雜一點的,這個過程,就可能耗費一年,甚至更長時間!

接下來是對材料進行分析,經常出現無法生產材料的事情,比如航空發動機葉片,如果材料學達不到,對不起死活造不出來!

然後還要對武器原理進行研究,這個就更難了!不完全吃透,根本造不出來!如果是現代裝備,還有複雜的軟件!因為武器實用的程序,都經過封裝和各種加密,拿不到源代碼,很難破解!比如F22,就算我們拿的到,也很難寫出這種武器的飛控程序,也就發揮不出F22的機動性,大力飛磚是不行的!

就算都搞定了,還要解決大規模生產的配套問題,更新生產線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還有就是一款裝備,一旦投入使用,軍隊的訓練體系問題也需要解決!如何讓部隊熟練使用新武器,是需要時間的。

後勤問題也很主要,武器配件的生產,裝備使用人員如何保養,維修人員如何維修,都是大問題,一個環節出問題,武器都得趴窩!

但是,其實武器的仿製,一直都是有的。日軍的擲彈筒被中國軍隊仿製過,蘇聯的SVT就被德軍仿製過,越南SVD被中國仿製過,這些案例也很多,中國的ZB26被日本仿製過,但是輕武器居多,大型裝備就比較少了!


老霍家那小勇


一國軍隊所裝備的武器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國家的資源情況,工業實力和工業體系也是能否裝備的原因,優秀的武器被多國採用這樣的例子很多,如二戰中81毫米迫擊炮的設計被交戰國雙方多國採用,瑞典的博福斯40毫米高炮也被多國採用。而有些則不然,如蘇聯t34坦克,十分優秀,德軍方有十分強烈的仿製願意,但最終採用的是黑豹,雙排負重輪,汽油發動機。這都是由工業基礎決定的,這些設計對德國是成熟技術,很快可投入大量生產,而柴油坦克發動機,德軍中從未裝備。同樣二戰日軍在太平洋戰場被美軍自動武器爆打,但以日軍低下的工業水平和資源供給能力,也只能讓日軍繼續用三八式來對抗。


yangyangyang


戰爭期間參考借鑑敵方先進設計理念的不少,例如從芬蘭的索米衝鋒槍,到蘇毛的波波莎;再譬如德軍的豹式坦克也借鑑了很多蘇毛T34坦克設計元素,但是直接進行仿製借鑑的極少。

首先要說明的是,能夠對繳獲裝備進行逆向仿製的本身就擁有跟對方相近工業實力和科研水平才行。寫輪眼、瞪一眼就懷孕大法不是誰都可以掌握的。1958年溫州空戰,我們撿到一枚完好未爆的響尾蛇空空導彈,但是根本看不懂,最後還是乖乖的交給蘇聯專家,蘇聯專家破解奧秘後研究出自己的K-13導彈後,我們再引進成為霹靂-2導彈。


霹靂-2空空導彈

所以能夠實現對撿到裝備進行仿製的國家,有自己一套工業體系和工業標準,有自己的武器裝備研發哲學,有自己的裝備體系。這些國家不僅有自己的小自尊,也涉及體系兼容、後勤維護保養配套問題。題主問題裡面不說別的,德國當時工業度量衡是公制毫米、釐米、公斤、升等。而英國工業標準是英寸、英尺、磅、加侖。英國如果仿製虎式坦克的話究竟用哪個標準?這可是涉及到整個工業標準配套的問題。
1943


年6月英國喬治六世國王查看虎式坦克
想要仿製生產MG42,不僅要解決工業體系和標準問題,還涉及部隊戰術運用和後勤保障問題,步兵班彈藥消耗要增加不少。

另外還有不同國家有自己國情因素,比如二戰德國豹式坦克借鑑了T-34坦克的寬大履帶和傾斜裝甲設計,火炮和懸掛系統德國工業更加牛逼有更好,而T-34坦克最大優點V-2柴油發動機德國想學也沒法用。因為V-2柴油發動機是鋁合金鑄造,還使用了大量稀有金屬,德國根本沒有那麼多資源,鋁材和稀有金屬空軍都不夠用,柴油又要優先供應潛艇部隊。


豹式坦克只能採用德國傳統的直列汽油發動機,車體高度和重量要高很多

除此之外,想要完全破解需要時間成本,而且弄不好畫虎不成反類犬,戰爭情況下沒那麼多時間。比如英國通過獲得虎式坦克可以瞭解參數和結構,但是人家炮鋼和裝甲鋼成分是什麼樣?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我們被越軍狙擊手使用SVD狙擊步槍折騰的不輕,就緊急對SVD步槍進行測繪,生產79式狙擊步槍。但是精度遠遜於SVD,一方面蘇聯給越南的SVD步槍都是早期型號,磨損較嚴重,反向測繪誤差導致精度更差。另一方面我們沒有專用高精度狙擊子彈,使用重機槍彈代替,而且理解錯了瞄準鏡的使用方式,弄成快速拆卸型瞄準鏡。



最後不要低估戰爭的殘酷性,二戰時大部分國家都在卯足勁拼命生產裝備,拼數量是硬道理,裝備差點總比沒有好。很多已經明顯落後的武器裝備都還在生產,原因就是不想讓生產線停下來。像三號坦克硬是造到1944年,T-34/85坦克推出後,T-34/76還是造到戰爭結束的1945年。生產線調整,工人重新熟悉生產工藝的幾周時間前線都難以接受,更別說整個工業標準的大幅度調整。


五嶽掩赤城


武器都有自己的精髓所在,仿製和改進是一個原理,如果掌握了核心技術,仿製出一樣的武器是最好不過了。仿製的武器根據國家自身環境和需求進行改造,是其超過原設計功效才算有效仿製。

AK被多國大量仿製。是因為其優越性和技術工藝簡單,最主要的是它的實用性,在戰場上任何士兵得到AK步槍五分鐘內就能靈活使用。這是它到現在還是一些技術差的國家一直使用的原因。但是美國的M16就不那麼好被模仿了,在一場多國聯合演練中。一個外國士兵得到美國的m16後,半個小時沒有搞清楚怎麼用,最終放棄了M16,在現代化戰爭中,如果自己製造的步槍被敵人拿起來輕易就能使用,對任何國家來說都不願意想看到,這個問題,需要長篇大論來解釋,今天時間有限,下次有機會,在再做詳細解讀。


娛樂小墨


請你摸著屁股好好想一想。如果仿製武器。需要具備一套完整的生產線。這在戰爭時期怎麼可能這麼容易完成。但如果在和平年代通過合法的手段購買生產線就是比較正常的手段了。在1983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因為我方陸軍戰士經常暴露在敵方狙擊手的攻擊範圍之內,對我軍造成極大威脅,於是我軍就對繳獲德拉貢諾夫半自動狙擊步槍進行仿製,仿製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當時中國具有成熟的對半自動導致槍擊的生產技術。例如六四式。五六半。八一式。八1-。七四式以及一系列蘇維埃風格重機槍。所以說仿製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在戰爭時期。


無產階級的權利


都說是敵軍的優秀武器了,仿製出來也沒有太大用處,一般沒有核心技術造出來的武器都是等於劣質品,要花時間和金錢來造一些沒有用的武器,還不如自己生產能用上戰場的武器。

而且仿製一個武器也不簡單,一般國家不會仿製武器的,都是自己研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