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MKZ,憑什麼成為無人駕駛測試的寵兒?

近些年在汽車領域內,自動駕駛差不多是數一數二的創業大熱項目。差不多三年前這個時間節點上,大批初創公司開始著手於自動駕駛、AI汽車這些業務。電動化浪潮來勢洶湧,大家都想趕在私家車進入智能階段之前,在自動駕駛這一人類出行的終極目標附近站穩腳跟,即便到眼下,三年前那些鬥志昂揚的創業者們,留下來的可能並不太多。

林肯MKZ,憑什麼成為無人駕駛測試的寵兒?

在咱們中國,自然也有人逐鹿於這一前沿領域。國內目前也已經有部分城市開放了無人駕駛試驗試點區域,例如上海安亭、廣州大學城這些地方。如果你經常在廣州開車,你可能會偶爾注意到試驗車輛組隊在市區路上跑,車輛編隊的配置永遠是不變的兩款:林肯MKZ和傳祺GE3。

林肯MKZ,憑什麼成為無人駕駛測試的寵兒?

這種情況不侷限於廣州,事實上,國內外正在搞無人駕駛軟件開發的團隊們,有不少都會選擇林肯MKZ作為“騾車”。而其他那些不用MKZ的,比如谷歌什麼的,它們用的車也大體侷限在幾款內,像谷歌喜歡的雷克薩斯RX,以及福特Fusion(國內的蒙迪歐)等等。按說如此一個富有創造力和發散思維的行業,用的車應該千奇百怪,然而事實卻正相反,真正用於無人駕駛路試的車型,翻來覆去總是那麼幾款,這又是為什麼呢?

林肯MKZ,憑什麼成為無人駕駛測試的寵兒?

自動駕駛歸根結底是套程序,然而想要把程序計算得出的結果投射到硬件上來執行,則需要控制器來作媒介。以前,汽車還沒集成化、電子化的時候,油門、剎車等控制部分均為拉線這樣的機械結構,彼時的人們便想到過一種辦法,即不改變車原有的結構,而是在已有的基礎上加電機,通過控制電機,來間接地控制整輛車。

8、90年代曾在豪華車上風靡一時的自動安全帶便有些這個意思。這種做法並不是車子自己開自己,而更像是一個機器人在駕車。它也存在諸多問題,如控制器的可靠性很難滿足真正的道路要求等等,並不是個理想的選擇。

好在如今的車電子化程度越來越高,比如油門,幾乎已經全面電子化,剎車、轉向等部分也在逐步走向線控,這些,即是如今自動駕駛實現的根本。所謂線控,就是將駕駛者輸入的機械動作轉化為電信號進行傳輸,精度更高,也更穩定。電信號在車輛的CAN總線上進行傳輸,所有的輸入信息首先進入車輛的大腦——ECU,再由ECU去操控車輛,這樣一來,車子也可以更高效更安全地運轉。

林肯MKZ,憑什麼成為無人駕駛測試的寵兒?

那麼又為什麼,騾車的選擇還是隻有那麼幾個呢。首先一大原因,雖然汽車的控制必將全面徹底電子化,單目前市面上的汽車產品,電子化、線控化的程度不一。有些技術較為老舊的汽車產品,與自動駕駛的時代相距甚遠,比如有些車,至今還是電子液壓助力轉向,讓程序去操控它們行駛,缺乏硬件基礎。而能被選作自動駕駛試驗騾車的車型,它們都帶有完備的、互相獨立的線控模塊,讓系統可以掌握控制車輛的所有渠道。眼下,部分車型的高配置混合動力版本,是騾車最好的選擇之一,因為它們擁有電子剎車,以及自動泊車,可以讓程序控制轉向。在路上能見到的騾車,大多也都是混合動力。

另一大原因是,車輛的CAN網絡與汽車互聯網化大肆標榜的4G多媒體等等並不是一回事,CAN是個車內封閉的網絡,僅用於硬件高速通信。一個外部的程序想要滲透進CAN網絡去控制車輛,並不是刷個機那麼簡單,這件事涉及到的是破解網關等“硬解”難題。由於各車企,甚至不同車型自己的控制邏輯並不一樣,模塊完備,並且CAN網絡可被破解的程度足以滿足自動駕駛程序需要的車型,選擇很侷限。

林肯MKZ,憑什麼成為無人駕駛測試的寵兒?

當前自動駕駛這一行業的生態環境,並不是一家公司從買車到破解到寫程序從頭做到尾,一些公司只負責提供硬件,而一些公司只負責寫上層算法(即自動駕駛程序,這一方面基本上是初創公司扎堆的地方)。谷歌這樣雄厚的大公司,有實力向克萊斯勒購買定製開源版的Pacifica用作騾車,國內自動駕駛領域走在前沿的百度,選擇也差不多。李彥宏拿出來展示用的,就是輛紅色Jeep自由光試驗車。而大部分開發軟件的小企業沒有這樣的財力精力,它們只能去向硬件方案提供商購買控制模塊,再搭配指定的車型來用作騾車。

林肯MKZ,憑什麼成為無人駕駛測試的寵兒?

例如美國有家名叫Data Speed的公司,它們便提供整套的控制模塊及開源軟件,許多自動駕駛程序開發商都是其客戶。這家公司的解決方案基於福特車,它們的控制器和軟件平臺,適用於林肯MKZ H混動版和福特Fusion混動版。買下Data Speed的軟硬件,再按照它們的指定去購買車輛,一家純粹致力於開發自動駕駛算法的IT公司便用最快捷的方式擁有了實現目標的載體,正如在廣州大學城內每天兜來兜去的那幾輛MKZ。

林肯MKZ,憑什麼成為無人駕駛測試的寵兒?

當然,車輛的網絡容易被破解、控制,一方面有利於研發自動駕駛,另一方面,也給車輛留下了安全隱患。適用於騾車的車型,基本上被黑客攻擊的可能性也更高。電影作品中早就展現出了對這種情況的擔憂,例如速度與激情之類的影片,經常有黑客坐在屋裡,面對著屏幕一邊喝咖啡,一邊滿臉壞笑地黑入警方車輛,讓它們撞牆、掉進河裡。雖有藝術加工的成分,但這事兒並不完全是危言聳聽。

林肯MKZ,憑什麼成為無人駕駛測試的寵兒?

2015年,曾有兩名黑客出於警示的目的,聯合運營商和克萊斯勒一起,演示過一次利用運營商Spirnt的網絡接入一輛Jeep並進行破解,最終成功控制車輛駛離公路的真實事件。這件事後來讓克萊斯勒召回了140萬輛汽車。在未來,汽車的智能化程度愈發接近完全自動駕駛時,車輛的網絡安全也會隨之成為一個很是問題的大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