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跛行是如何引起的?

木子聿癸


间歇性跛行是我们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

表现为患者走一段距离之后就会感觉脚痛,脚痛了走路就一瘸一跛的,休息一会儿之后,脚痛的症状可以缓解一些,再走,又会痛。


引起间歇性跛行最常见的原因是下肢的血管因为各种原因堵塞了。


患者脚的血管发生了堵塞,导致供血不足,因此走一段路之后,脚就会因为缺氧而疼痛,从而出现跛行,休息一下,脚的耗氧量下降了,疼痛又缓解了,如此往复。


患者除了有间歇性跛行外,下肢温度低,下肢发白,足背动脉微弱。这张图是教大家怎么摸足背动脉的,如果下肢动脉堵塞了,可以通过摸这里来发现。大家摸的时候可以两只脚对比的摸,这样就可以比较出是不是有一侧减弱了。

大家如果有这种情况,还是及时到医院去就诊哦。


引起下肢血管堵塞的原因有很多,吸烟是一个,还有就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出现病变,也是造成这类疾病的重要原因。


除了下肢血管的原因以外脊髓出了问题,比如椎管狭窄所致。患者除了有间歇性跛行以外,还会有腰骶区疼痛,另外在弯腰向前屈时,腿痛的症状减轻,往后弯腰的时候症状加重。因此还是比较好和上面的那种原因进行鉴别的。


总而言之,发现这个症状,无论青年还是老年,都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人体探索者


间歇性跛行是一种症状表现,可以有不止一种疾病造成这个症状,只有找到原因,才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治疗,不可只对症盲目处理,较多见的一个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个是椎管狭窄症(还有其他原因,不是我临床中遇到的,不科普)……

什么是间歇性跛行?

这指的是一个患者,在步行的时候,随着走的路增加,出现腰部和下肢的疼痛、麻木、不适等表现,这个时候蹲下休息一会或者卧床休息一下症状可以逐渐消失,可是再次走大约同样的距离,症状又一次重复!

一般来讲,不行的距离是几十米~几百米,距离越短表示症状越重,这是由于椎管内受阻的静脉丛充血,影响供血循环和氧的含量,缺氧造成疼痛、麻木及肢体乏力等类似的症状。

哪些疾病易出现?

工作中较多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不过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成的间歇性跛行,随着腰椎间盘突出对于神经根的压迫刺激消除,症状可以解除。麻烦的是椎管狭窄症,可由于骨质增生、肿瘤、腰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等诱发。

结语

一定注意,椎管狭窄和椎管狭窄症代表意义是不一样的,这就和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样,没症状的椎管狭窄不必急于做处理,腰椎间盘突出较大造成的继发性椎管狭窄,多数处理好腰椎间盘突出症,即可消除症状。


健康新语


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走一段路之后,就出现腰酸腿痛,下肢无力,走路一瘸一拐或者痛得无法继续走路,但是休息一会之后,痛疼等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可以继续行走,再走一段路之后,症状又会再次出现,如此反复。

临床上导致间歇性跛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下肢血管的原因,另一个是腰椎管狭窄的原因。

血管性间歇性跛行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下肢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下肢的肌肉就会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的情况。所以走一段路之后,小腿和脚就会觉得酸软无力、疼痛发麻,出现跛行的症状,但是休息一会之后,下肢肌肉耗氧量下降,症状逐渐缓解或消失,可以继续行走,再走一段路之后又反复发作。常见的病因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神经性间歇性跛行

在各种原因导致的腰椎管狭窄的基础之上,我们走路的时候会导致椎体和神经根的压力负荷增大,进而导致狭窄相应部位微循环障碍,出现缺血性神经根炎。所以走一段之后,就会出现腰酸腿痛、下肢无力发麻,出现跛行的症状,但是坐下或者躺下休息一会之后,神经根的压力负荷减轻,狭窄相应部位微循环得以改善,症状就会逐渐缓解或消失,可以继续行走,再走一段路之后又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如此反复。


不管是哪种原因引起的间歇性跛行,出现这种症状了都应该尽早去医院检查治疗,以免越拖越严重,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金色柳叶刀


健康科普,来看看【百科名医】吧!


听说过间歇性精神病,但你听说过间歇性跛行吗?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过程和状态再度出现。回想一下,你有这样的症状吗?如果有,你可能就是“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病根可能在腰!

间歇性跛行主要是在腰椎椎管已有狭窄的基础上,直立时椎体及神经根的压力负荷增大,再加上行走时下肢肌肉的舒缩活动进一步促使椎管内相应脊神经节的神经根部血管生理性充血,继而静脉瘀血以及神经根受牵拉,相应部位微循环受阻而出现缺血性神经根炎,从而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当患者蹲下、坐下或平卧休息后,神经根的压力负荷降低,消除了肌肉活动时的刺激来源,脊髓及神经根缺血状态得以改善,因此症状也随之减轻、消失。再行走时,再度出现上述症状,再休息,症状再缓解,如此反复、交替,形成了间歇性跛行。这是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主要临床特点之一。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十分复杂,有先天性的腰椎椎管狭窄,也有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由椎间盘椎体、关节退化变性或脊椎滑脱、外伤性骨折脱位、畸形性骨炎等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退行性椎管狭窄症。

除了腰椎椎管狭窄症,间歇性跛行还可能是下肢动脉血管疾病引起的。如何鉴别呢?

腰椎管狭窄症表现为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与血管性间歇性跛行 (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不同,区别主要有:

1.神经性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血管性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2.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下肢可有节段性感觉障碍,血管性间歇性跛行为袜套式感觉障碍。

3.神经性间歇性跛行步行距离随病程延长而逐渐缩短,血管性间歇性跛行则不明显。

4.必要时可行动脉造影检查。神经性间歇性跛行动脉良好,血管性间歇性跛行可显示动脉腔狭窄区。

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引起的间歇性跛行后如何治疗呢?

大多数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经过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方法包括:

(1)一般取屈髋、屈膝位侧卧,休息3~5周症状可缓解或消失。老年人长期卧床易引起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及肺炎等并发症,建议不宜超过2~3周。

(2)药物治疗:给予适量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

(3)功能锻炼:腰椎屈曲可使椎管容量和有效横截面积增大,减轻对马尾神经的挤压。腹肌肌力的增强也可拮抗神经组织所受到的椎管机械性压力。

(4)支具应用:腰围(或腰椎保护性支架)可减轻脊柱运动时关节突及椎间盘对马尾神经根动态的牵拉及压迫。但不宜长期应用,以免造成肌肉萎缩。

(5)硬膜外间隙给药:注入类固醇药物可起到局部消炎作用。部分患者暂时缓解疼痛,但有可能病情加重或瘫痪。多次注射会引起神经粘连,增加手术难度。

(6)其他:牵引、局部封闭、针灸、推拿等。

如果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自觉症状明显且持续性加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或出现明显的神经根痛和明确的神经功能损害,尤其是严重的马尾神经损害,或腰椎滑脱、侧弯进行性加重,并伴随相应的临床症状,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百科名医


本期医数嘉宾

北医三院骨科胸腰椎组 孙垂国副主任

间歇性跛行,是一个症状学名词,在门诊就诊时可能常听到医生提及。相对而言,这种症状最常见于腰椎疾患,但胸椎管管狭窄症患者亦可出现此类症状,二者在细节方面有所不同,了解并关注其细微差别之后就可避免误诊或漏诊。下面,且听我徐徐道来:什么是间歇性跛行呢?出现间歇性跛行时该如何应对呢?

从字面意思讲,“跛行”是指走路时一瘸一拐的步态,在下肢关节或肌肉损伤的患者常可见到,他们的跛行是持续的,而“间歇性跛行”就意味着走起路来不总是瘸,间歇的瘸,好一阵坏一阵。事实确实如此,临床工作中我们常见到有些病人在刚开始走路的时候,没什么异常,但连续走一小段距离(数十米至数百米)后就出现下肢不适症状,出现一瘸一拐的步态,严重者不得不停下来休息,而他们休息一小段时间(数分钟)后,那些不适感就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消失了,又可以继续正常走路,但再走一段又会跛行,如此反复,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间歇性跛行”。

有多种疾病可能影响到下肢引起间歇性跛行,可按病因把来间歇性跛行分为三类: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常见于腰椎管狭窄症)、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常见于胸椎管狭窄症)以及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常见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同病因导致的间歇性跛行的一个直观的区别是跛行时的具体症状不尽相同,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时的症状是下肢纵向条带状区域的放射性麻痛,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时的症状是整个下肢的无力、发沉、发僵、步态不稳,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时的症状是下肢远端袜套样区域的发冷、麻痛、无力,伴外观苍白。

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以后,应尽早就医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以确诊,在确诊的基础上才能明确适合的治疗方法。如果怀疑是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可查腰部MRI或CT,如果怀疑是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可查颈椎或者胸椎的MRI或CT;如果怀疑是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则可查下肢血管彩超或血管造影。具体选作哪些检查项目应由专科医师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患者朋友们不可自作主张,因为医生在做出每一项决策时都会参考其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临床经验是绝不可能通过读几篇科普文章就可获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