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万历皇帝这么喜欢郑贵妃?

纯一说娱乐


万历帝的郑贵妃与明成祖权贤妃、明宪宗万贵妃、明思宗田贵妃并成为明朝四大名妃。但是与其他三名妃子相比,郑贵妃在历史上的名声实在是不好,她以一己之力万历帝的后宫搅得乌烟瘴气,万历皇帝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对郑贵妃宠爱了一生,甚至在去世前都想将其封为皇后,最终因无案可籍和朝臣的反对而作罢。




如果你认为郑贵妃仅仅是依靠着容貌美丽而获得万历帝的宠爱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美丽的容貌只是短暂的,如果单单凭借容貌美丽,郑贵妃是不可能让万历皇帝宠爱一生的。郑贵妃之所以能赢得万历帝的欢心,并不仅仅是因为闭月羞花的美貌,而是由于聪明机警,意志坚决,喜欢读书,因而符合皇帝感情上的需要。如果专靠姿色,则宠爱决不能如此地历久不衰。不仅如此,郑贵妃还是一个性格泼辣外向的人,这在封建皇帝的后宫里可并不多见,绝大多数女子,包括皇后在内,对待皇帝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郑贵妃见万历帝是不仅毫无拘谨,反而落落大方,她甚至敢于当着万历帝嘲笑其像老太太一样,而万历帝非但不怪,反而对郑贵妃更加宠爱,实际上,郑贵妃非常了解万历帝的内心,他知道万历帝虽然贵为皇帝,但是实际上非常的脆弱,并且没有安全感,造成这一性格的原因其实就是万历帝早年的经历,众所周知,就是张居正和李太后对他的高压管教。另外,郑贵妃和万历帝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读书,这就让两个人有了共同的兴趣爱好,有了共同的话题,同时郑贵妃又能给万历以无微不至的照顾。这种精神上的一致,使这个年轻女人成了皇帝身边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可以说,郑贵妃来到万历帝的身边实际上是填补了皇帝精神上的缺陷。


郑贵妃虽然不是皇帝的正妻,但是他每天陪伴在皇帝的身边,两人经常出双入对,郑贵妃的存在,让万历帝的皇后王氏成了个空有皇后之名的摆设。也让其他的嫔妃受尽了独守空房的折磨。就这一点而言,万历帝算是一个长情之人。

一个皇帝的女人,能够让皇帝用一生的时间开宠爱,这是多么的难得,很多书籍将郑贵妃描写成一个撒泼打滚,争风吃醋的无知妒妇,实际上是不对的,试想,这样的一个人,怎能让贵为天子的皇帝挚爱一生?




历史课课代表


万历喜欢郑贵妃,再正常不过了!毕竟一个千挑万选出来的北京大妞,既长得漂亮,又有文化,关键这是万历自己看中的人!


如果把郑贵妃放在时下流行的宫斗剧里,炒米可以保证,她在万历的后宫里几乎没有对手,她一直牢牢地独占圣宠!万历几乎对她言听计从!

能做到如此地步,想必郑贵妃必有过人之处!然而其实这一切都和万历这一生都是悲剧有关!

万历并不是一个十分有主见,有决心的人。“万历中兴”虽然是挂在他的名下,但实际和他无关,少年天子万历只是一个傀儡,有名号却没有实权。万历即位初期,李太后和大学士张居正把持朝政,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实现了大明的中兴,但是和万历并没有关系!


而在张居正死前,万历每天一心只读圣贤书,还随时被张居正检查学业,经常被批评。有时候想很李太后哭诉,李太后会说张相父说得对!李太后对万历唯一的希望就是早点生个孩子!


一代天子尚未大婚,亦未亲政,太后却着急地叫他生孩子。万历也是够可怜的!虽为天子,事事皆由他人定夺!谁曾想万历在太后宫里,一时兴起,睡了一个王姓宫女,从而注定悲剧!

因为这个王姓宫女是个“易孕体”,一发即中!所以李太后非常高兴,不但这个孩子要生,这个孩子就是朱常洛,还要万历娶这个宫女为太妃!

而张居正死后,万历才得以解放,他开始公开选妃,终于千挑万选选到了自己的真爱,郑贵妃!


感谢郭沫若,要不是他挖了定陵,我们根本不知道万历是一个残疾病人(万历尸骨上部有驼背的现象,两只腿也是长短不一。)这也或多或少揭开万历28年不上朝的原因。

郑贵妃算是摸透了万历的心思,别看万历是一代天子,其实是个懦弱怕事之人。他需要有人鼓励他,给他打强心针!而郑贵妃选择了做这样的一个人。郑贵妃一口气给万历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除了早夭的儿子外,活得最壮实的就是朱常洵。(就是后来被李自成煮了的三百多斤大胖子福王。)

当张居正死后,冯保又失宠,这使得万历失去了两道重要屏障,直接面对强大的文官集团。文官集团以祖制礼法作为武器,对万历要求这要求那!

本来在万历眼里自己选的妃子,自己想立为皇后就立为皇后;自己生的儿子,自己想立谁就立谁。可是在文官的眼里,万历你太嫩了!前赴后继的奏折,和等着挨板子却引以为荣的文官们,像潮水一样涌来!华丽丽的”争国本”就此拉开序幕。

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郑贵妃作为万历的谋主,给出了最后彻底毁掉大明帝国的建议。那就是既然你们大臣们不合作,就休怪我不合作。


嘉靖的不上朝,可是时刻把握着朝廷的一切动向,朝廷运作正常,嘉靖大权在握!可是万历不上朝,那是真的什么都不管。内阁首辅换了又换,所有的奏章上去以后石沉大海,连首辅辞职报告一打就是150份之多,等待了5年才得以批复。更夸张的是大理寺(相当于全国最高法院)竟然连大印都丢了好久都没人发现。

但郑贵妃的夙愿最终仍未达成!不但朱常洵没能够当上太子,且乖乖就藩。就连万历遗诏封郑贵妃为太后,要与郑贵妃合葬都未能实现。

万历这一生除了郑贵妃是自己选的之外,没有任何一件事情符合自己的意愿!就连旷日持久的“争国本”事件,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这位可怜的天子,对文官集团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最终选择了“非暴力不合作”,却给大明埋下了深刻的隐患!

所以与其说,万历如此宠爱郑贵妃,不如说郑贵妃是万历唯一坚守的成果。


炒米视角


不是万历多喜欢郑贵妃,而是因为万历想找一个背锅人,郑贵妃就是传说中的挡箭牌,就是万历和文臣PK的挡箭牌。

郑贵妃履历及子女

郑贵妃【1565-1630】,明神宗朱翊钧的后宫,大兴人。万历十年【1582】二月,郑氏入宫,封淑嫔,一起受封的一共九人,三月,九嫔同时行册封礼。

万历十一年【1583】八月,封德妃,和常顺妃一起行册封礼,同年十一月,郑氏生二皇女云和公主朱轩姝。

万历十二年【1584】七月,晋封贵妃,八月,和王荣妃一起行册封礼,同年十二月,郑氏生二皇子邠哀王朱常溆,随即早殇【有说二皇子生母为常顺妃】。

万历十四年【1586】正月,郑氏生三皇子福王朱常洵,二月晋封皇贵妃,三月和许德妃一起行册封礼。

万历十五年【1587】九月,生四皇子沅怀王朱常治。万历十六年【1588】八月,生六皇女灵丘公主朱轩姚【有说六皇女生母为李德嫔】,七月,朱常治早殇。

万历十七年【1589】五月,六皇女殇,十一月二皇女夭折。万历二十年【1592】三月,郑氏生七皇女寿宁公主朱轩媁。

崇祯三年【1630】五月二十五,郑氏薨,年六十五岁,谥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崇祯十七年【1644】七月,明安宗追尊皇祖妣贵妃郑氏曰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

就算是剔除有疑问的二皇子和六皇女,郑氏一生也生育了二子二女,可惜只养大了两个孩子。

背锅侠郑贵妃

如果从实录记载看,万历宠爱郑贵妃,明显是被东林党炒作出来的,万历没有后人看到的那么宠爱郑贵妃,他的后宫济济,和皇后的感情也不错。

大臣们一直拍万历,说他宠妾灭妻,说他想废长立幼,导致坊间谣言纷纷,甚至有流言说皇帝想等王皇后病死后就立郑贵妃为皇后云云,吓的郑贵妃再三磕头请求万历立长哥儿朱常洛为太子,连郑贵妃的娘家大伯郑承恩和兄长郑国泰父子也上书请求立大皇子为储君,搞的万历大怒,惩处了郑氏伯侄,把郑承恩撸为庶民,并怼宰臣王锡爵,我啥时候说要立老三啊,你们造谣生事,离间我们父子感情,我年纪轻轻的等着皇后生嫡子立嫡子呢,你们催毛线啊!

纵观史书,万历从没有说过要立福王的事,郑氏更不是什么祸国妖妃,其实一直都挺贤惠的,战战兢兢的侍候皇帝,还得挨大臣的骂,不论皇帝和文官怎么怼,这锅最后都会扣到郑贵妃头上,真正的万历朝背锅侠。

如果真的是宠爱郑贵妃,为何不学习宣德帝废后立心爱的孙贵妃为皇后,不应该爱她就给最好么?如果真的宠爱郑贵妃,为何不顶住压力立朱常洵为太子呢?不是中宫无子,长子又无宠?

如果真的如坊间所传,王恭妃被虐待,怎么不见大臣拍万历和郑贵妃,为了王恭妃的封号问题,大臣都跟开锅一样,怎么到王恭妃被虐待没一个大臣看到了?泰昌帝自己都说经常给母亲请安,到有些说法上成了王恭妃临死才见到儿子一面。

如果真的重郑贵妃,对待郑贵妃的家族待遇连周端妃都不如,更别说比传言中被郑贵妃逼退的王皇后。万历要封岳父王伟,那还是张居正的时候以不得滥封给拍回去,万历再三折腾到底封了伯爵,最后还允许袭三代,自己都觉得过了,又规定后不为例。

郑贵妃的闺女寿宁公主被管家婆辖制不许见驸马,两口子偷偷见了面,被管家婆和太监们逼着下跪认错,驸马也被殴打,如果是宠妃,她闺女会有这待遇?管家婆和太监不得好好溜须才对?这事出来后,寿宁去找她爹告状,万历根本不见,郑贵妃还埋怨闺女找事。

其实郑贵妃真的挺苦逼的,一直是万历的挡箭牌背锅侠,还被后世描写成祸国奸妃,也挺悲催的。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

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猴格大人


原因很简单,因为郑贵妃才是朱翊钧的真爱。虽然各种史料中对于郑贵妃的评价极低,甚至不乏恶意中伤之词,但其实我们站在万历皇帝的立场上想想,对于他为什么这么宠爱郑贵妃就不难理解了,因为郑贵妃能真正让他感受到爱和温暖,不将他当成皇帝,而是作为亲人和爱人,原因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两人只是普通人,这段婚姻绝对算得上完美,可惜他们是皇帝和妃子,因此便注定了悲剧。

悲剧的万历皇帝,从小被严格管教,造成逆反心理极强

隆庆六年(1572)明穆宗朱载垕驾崩,年仅十岁的明神宗朱翊钧继位,由于年幼,并未亲政。

由于朱翊钧是明穆宗的长子(前两个儿子早夭),被给予厚望,对其管理极为严格,按旧制举日讲,御经筵,读经传、史书,每日学习不断。而即使当上了皇帝,辅政大臣们仍然将其学习安排的紧凑,按照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建议,朱翊钧每天太阳初升就驾幸文华殿,听儒臣讲读经书。然后少息片刻,复回讲席,再读史书。至午饭完毕时始返回宫内。只有每月逢三、六、九常朝之日,才暂免讲读。除此之外,即使是隆冬盛暑亦从不间断。

朱翊钧就是在这种严格管教下成长起来的,我们不妨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每天周而复始的学习这些枯燥的史书、经书,是谁也受不了的,而朱翊钧这种日子一过就是十多年。

然而即使朱翊钧长大之后,仍然生活在严格管教之下,不论是张居正还是太后,对其都严格要求,不仅是学习,甚至连衣食住行、喜怒哀乐都严格管理。

万历六年(1578年)二月,在急着抱孙子的太后操持下,锦衣卫指挥使王伟的女儿王氏被立为了皇后。但这位13岁的少女并没有让朱翊钧感到丝毫快了。不久后,空虚和烦闷的朱翊钧一不小心就将太后宫中的一个宫女王氏给临幸了,然而就是这么巧,这个宫女竟然暗结珠胎怀了龙种。其实朱翊钧对这个王氏是没有任何感情可言的,完全是一种空虚和烦闷的发泄罢了,事后连按规矩应该给赏赐的物件,作为临幸的证据都没有留下,然而就因为怀孕,朱翊钧只能在太后的逼迫下娶了对方,这位便是王恭妃。

如此严格的管教只能让朱翊钧在表面上恭顺一些罢了,无法抗拒的他只能把真实想法隐藏在心底,而不敢有丝毫表现,因为一旦表现出来,面临的就是各种指责。我可以很确定的说,从内心来讲,朱翊钧绝对是一个逆反心理极强的皇帝。

郑贵妃之所以受宠,更多因为朱翊钧的感情寄托

说完了悲剧的朱翊钧,我们再来说说郑贵妃,郑贵妃是在万历初年入宫的,当时年仅14岁。而由于朱翊钧平时被管教甚严,因此其一直到万里九年(1581年)八月,朝廷下诏选美备妃嫔才与朱翊钧相见。

然而郑贵妃从介入万历皇帝生活开始,便迅速获得了无以复加的恩宠,王皇后等妃嫔直接就被万历皇帝抛到了九霄云外。仅仅半年后,次年的二月份,郑氏便被册封为了淑嫔。

郑贵妃之所以能够赢得万历的欢心,绝不仅仅是因为其美貌,更多是由于她的聪明伶俐,她懂得如何用自己的感情去填补万历皇帝长久以来的空虚和寂寞,用自己的热情带给万历皇帝从来也没有感受到过的温暖。别的妃嫔对皇帝百依百顺,但这更多源于其皇帝的身份,很容易让人感觉到疏远,唯独郑妃是那样天真烂漫、无所顾忌。她敢于挑逗和讽刺皇帝,同时又能聆听皇帝的倾诉,替他排忧解愁。

因此,郑氏虽然在名分上仍然属于妃嫔,但她才是朱翊钧真正的感情寄托和依靠,她的“大不敬”和“野蛮”行为,反而让朱翊钧感到了自己还是个“人”,真正让朱翊钧体会到了感情和爱情,也正因如此,郑氏才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由淑嫔升为德妃再升为贵妃。

万历十四年(1586年),郑贵妃生下了儿子朱常洵,然而就是这件事,最终拉开了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万历皇帝不愿意将丝毫没有感情的王恭妃的儿子朱常洛立为太子,而是想将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立为太子。但朱翊钧这种废长立幼的选择,几乎遭到了所有大臣一致的激烈反对,皇帝和大臣之间的矛盾就此全面爆发。

朝堂上争吵不断,私下里的奏折也是如雪花一般的飞向了朱翊钧的案头。雒于仁更是犯颜上奏,以近乎责备皇上的语言直指他“溺郑妃,靡言不听……此其病在恋色也”。接着又以《色箴》告诫他:“艳彼妖姬,寝兴在侧,启宠纳侮,争妍误国。成汤不迩,享有遐寿。进药陛下,内嬖勿厚。”“以皇上妃嫔在侧,宜思戒之在色也。……溺爱郑氏……其病在恋色者也。”

前文说过,朱翊钧由于长期的压抑,是一个具有极强逆反心理的皇帝,大臣们接连不断的冷水浇下来,不仅没有浇灭其怒火,反而使得君臣之间陷入了冷战,朱翊钧选择了用沉默来应对:你们不是爱写奏折吗?干脆不看;你们不是愿意苦口婆心的教导吗?干脆置之不理。到了最后,本就有腿疾、行动不便的朱翊钧干脆不上朝了,任由你们去吵吵算了。

然而这种冷战最终还是以朱翊钧的战败而收场,朱常洵没有被立为太子,仅仅被封为福王罢了。而郑贵妃终究也没能被立为皇后,死后被追封也没有可能,甚至于郑贵妃死后也不能葬在朱翊钧身边,只是被埋在了银泉山下的一座孤坟。

有人就这样评价过万历与郑贵妃之间的爱情:“当一个男人在一个女人四十多岁年老色衰之后还能够拒绝后宫三千佳丽的诱惑,原因只有一个:他爱这个女人!”


香茗史馆


你为什么喜欢你老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