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胆固醇?

马博士健康团


胆固醇是人体必须的一种物质!

但胆固醇本身也分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坏胆固醇也不是一无是处,也有好的一面。

胆固醇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是好胆固醇,稍高一点好;低密度是坏胆固醇,低一点好!

为什么说胆固醇还分好坏呢?简单说:因为高密度脂蛋白是血管垃圾的清理者,不断的把血管垃圾运输到血管外,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是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正好相反,是血管垃圾的制造者,不断的制造血管垃圾,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所以是坏胆固醇。

请安下图,一目了然:


胆固醇并不是越低越好,胆固醇也有一定的作用:

1.胆固醇 能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2.胆固醇转化为胆汁。

3.胆固醇能够参与合成激素。

如果胆固醇低于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就会出现:

1.胆固醇低容易患上抑郁症,特别是老年人。

2.胆固醇低容易引发脑出血。

3.胆固醇低降低免疫力。

4.胆固醇低影响智力发育。


但胆固醇升高,比如说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肯定对身体不好,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高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会增加冠心病、心绞痛、心肌坏死、脑梗死、外周血管狭窄等等疾病。

所以,高胆固醇也是三高之一,当发现高胆固醇的时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如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高胆固醇大多数没有症状,需要化验血才能查出来。高胆固醇也很难根治,需要长期的健康生活方式,甚至部分人需要服用降脂药。

总之,胆固醇高了肯定不好,但我们降胆固醇也不是降的越低越好,尤其没有其他高危因素的老年人,一定的胆固醇含量是必须的!


心血管王医生


提起胆固醇,很多人想当然的和血脂画起了等号。其实,胆固醇是血脂中类脂部分,并且可以分为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能量代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参与形成细胞膜,还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因此,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如果胆固醇过少,可以造成机体能量代谢紊乱,尤其是脑细胞的影响更为明显,表现为老年痴呆;也可造成胆汁合成葬爱,表现为食欲不振。不过现在生活条件的提高,大部分人群胆固醇呈现偏高形式,因此,控制胆固醇水平是现在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控制胆固醇水平不是降低所有的的胆固醇水平,对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来说,因为它们可以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一般建议要控制在正常水平,但是对于高密度脂蛋白,因为它可以对抗血管动脉硬化,适量的偏高可以对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正常或者稍高均有利于身体健康,减轻身体动脉硬化。

胆固醇的生成80%在体内合成,20%由食物中摄取,因此每日摄入胆固醇的量要适量。据统计,每人每日从食物中摄取胆固醇200mg,即可满足身体需要。超出过多就会在体内蓄积,造成动脉硬化的加重。因此,每日胆固醇摄入要适量,一般不超过300mg每天。


注:图片均下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用户108431445035


胆固醇是一种由肝脏产生的蜡状物质。它可以保护神经,产生激素并制造细胞组织,但过多的胆固醇就成了一件坏事。

通过血液检查可以测量胆固醇水平,包括:HDL(高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

这其中低密度脂蛋白是我们常说的“坏”胆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胆固醇。健康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100到160毫克/分升,超过这个水平会导致沉积物积聚在血管中形成斑块。


原因

高胆固醇没有特别的症状,建议青春期后开始定期检查胆固醇,最好每隔五岁做一次,随着年龄增长,检查频次要提高。

过食富含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饮食,导致肥胖,会提高低密度胆固醇水平。

高胆固醇也部分由家族遗传引起,年龄和性别也是风险因素,女性在绝经后LDL水平会上升。吸烟、糖尿病也会造成高胆固醇。

预防也是治疗的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通过减肥,吃饱和脂肪含量、反式脂肪低的食物,适量食用全谷物,水果,蔬菜和鱼类。经常运动,每天至少半小时。

食用一些天然食品和补充剂也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大麦,大蒜,燕麦麸皮,β-谷甾醇,谷甾烷醇等。

药物治疗包括:遵医嘱采用他汀类药物和胆汁酸结合树脂,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胆汁酸结合树脂可以增加肝脏中胆汁酸的产量,从而减少血液中胆固醇的数量。

他汀类药物阻止胆固醇生成,也可以消除胆固醇。

他汀类药物适用范围包括: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190mg/dL;2.有心血管疾病史,或有心脏病高风险因素;3.2型糖尿病;4.年龄在40至75岁之间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胆固醇是血脂的主要成分,而高血脂是血管堵塞,也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冠心病与中风是人类的最主要死因,2012年总共在世界范围内带走1800万人的生命,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了解胆固醇,对预防血管堵塞的极大有帮助。

本人也有做一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这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什么胆固醇?

首先,我们要清楚,胆固醇,别名胆甾醇,主要是人体或者动物肝脏细胞合成的脂质类分子。分子式为C27H46O。这种物质广泛的存在于人体细胞中,是维持身体运转的重要化合物。

除了组成细胞结构外,胆固醇还参与一系列荷尔蒙的合成,对维持身体稳态有着重要作用。


胆固醇从哪来

一个70kg的正常人体内大概有140克胆固醇在体内流通,每天人体需要更新大概1克左右的胆固醇,其中80%从人体吸收的脂肪类物质来合成,剩下的20%从食物中摄入。因为只有动物细胞能合成胆固醇,所以植物里不含有胆固醇。

实际上所有细胞都能合成胆固醇,但是在人体里肝脏合成的胆固醇远远高于其他细胞。


胆固醇越低越好么?

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血管堵塞,成为大家谈之色变的一个话题,而防止血管堵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控制血脂。

实际上,血脂过低或者过高对身体都有伤害。我们需要维持血脂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

总胆固醇最佳值是在130mg/dL~200mg/dL之间,此时拥有最低的健康风险;低于130mg/dL就需要检查是否有重病或营养不良、也会增加出血性中风、忧郁等疾病风险,超过200mg/dL也不健康。

大家都担心血管堵塞导致中风和心脏病,实际上血脂过低也会导致出血性中风。人体每天需要从食物中摄取200-300mg胆固醇来维持身体运转,其实也就一个鸡蛋的事情。所以高血脂患者切忌多吃鸡蛋!


好胆固醇与坏胆固醇

实际上我们还能对胆固醇进行细分,就是大家所谓的好胆固醇与坏胆固醇。

俗称的好胆固醇是高密度脂蛋白(HDL),蛋白质与胆固醇结合后在体内对胆固醇进行运输的一种生物大分子。研究表明高密度脂蛋白对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抑制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好胆固醇。

而坏胆固醇是低密度脂蛋白(LDL),也是用来运输胆固醇,但是低密度脂蛋白运输的胆固醇就是导致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主要原因!

但是凡事无绝对,在正确的范围内,好坏胆固醇都是人体都必须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避免两者过高或者过低!

2016的《科学》杂志指出,低密度脂蛋白是人体肌肉合成的重要调节分子。

所以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不是低密度脂蛋白过高,也不要太可以追求降低其血液浓度。

对于高血脂患者,当让要减少胆固醇的摄入与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

临床上,我们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来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也就是所谓的他汀类药物。与此同时,生活中也应该限制胆固醇摄入,多食用燕麦,坚果,黄豆,深海鱼等降胆固醇食物。



不太正经的刘博士


很多人吃鸡蛋,总要把蛋黄丢一部分,就是怕胆固醇高。

胆固醇真是可怕的东西吗?

胆固醇是血脂的一种,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对维护细胞膜稳定和功能正常起到关键作用,除此之外,胆固醇还是很多激素、胆汁酸、维生素D3合成的原料。

所以,胆固醇即是身体结构重要成分,也是生理代谢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血脂包括胆固醇在身体里有一个吸收、合成、代谢转换的过程,如果他们的产生和消除是平衡的状态,正常含量的血脂可以保持生理活动正常运转。而如果胆固醇的含量超过身体需要的量,多余的胆固醇就可能沉积到血管壁,使血管壁粗糙、出现斑块、血管变窄,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生。

要是血脂或胆固醇太低,会使身体结构如细胞膜受损、功能下降,会在长期的慢性消化性疾病中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胆固醇太高太低对身体都不好。

那么胆固醇是从哪里来的呢?

体内的胆固醇有两个途径的来源。

约有70%-80%的胆固醇是由我们身体自身合成的,主要是在肝脏合成,而且胆固醇的分解代谢也在肝脏进行,所以肝脏对胆固醇特别重要。

其他20%-30%胆固醇就是从食物中获得了。

哪些食物里的胆固醇比较丰富呢?

胆固醇只来自动物性食品,如动物内脏(肝脏、肾脏腰子)、蛋黄、肉类、奶油,植物不含胆固醇。

一般而言,兽肉的胆固醇含量高于禽肉,肥肉高于瘦肉,贝壳类和软体类高于一般鱼类,而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的胆固醇含量则最高。

2016年《美国膳食指南》取消了胆固醇摄入量每日不超过300毫克的限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没有规定胆固醇每日摄入量的上限。

但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大鱼大肉敞开吃,只是对胆固醇不用像以前那样刻意限制、吃不吃鸡蛋黄也不用特别纠结,对大部分人来说,一天吃一个鸡蛋对健康还是有利的。

重点是,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注意饮食平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注意了:适量!);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适量的含义:鱼40-75克/天、蛋40-5-克/天(1个鸡蛋)、禽畜肉类4—75克/天。

健康成人和不伴有冠心病或其它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可以放宽一些,对于伴有冠心病或其它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食物胆固醇的摄入就要适当限制了。

不同胆固醇含量的食物

高胆固醇食物(胆固醇含量>200mg/100g食物)

动物脑、动物肾、动物肝、动物肺、蛋黄、鱼籽、小虾米、虾皮、蟹黄、水发鱿鱼、墨鱼、带鱼、凤尾鱼、干鱿鱼、银鱼、鱿鱼、 中等胆固醇食物(胆固醇含量<200-100mg/100g食物)

动物心、舌、肠、腊肠、干贝、蛤、 肥猪羊牛肉、 小牛肉花鲢、青鱼、河蟹、冰淇淋。桂鱼、 河鳗、 鲫鱼、鲍鱼 、章鱼、泥鳅、鳗鱼、梭鱼、鲳鱼、 沙丁鱼、黄鳝、 鳕鱼、虾、龙虾、螃蟹

低胆固醇食物(胆固醇含量<90mg/100g食物)

鲤鱼、青鱼、草鱼、甲鱼、鲑鱼、平鱼、大黄鱼等一般淡水鱼、海产鱼,海蜇皮、猪肉、牛肉、羊肉、鸭肉、牛羊。

不含胆固醇的食物

主要有蔬菜、水果、全谷物食品和豆类、杏仁、核桃等坚果类食品。


欧阳冬云慢病管理


胆固醇是什么?胆固醇是一种化学物质,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成甾体类激素和维生素D3的物质,也是合成胆汁的成分胆汁酸的物质。

固醇类物质的共同结构部分

大家熟悉的雄激素、雌激素就属于甾体类激素,皮肤科常用的药膏里有地塞米松,也是甾体类激素的一种。胆汁酸是消化脂肪的重要物质。维生素D3与钙的吸收密切相关,婴幼儿要每天要晒太阳10几分钟,就是要借助太阳光的紫外线照射,把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促进钙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胆固醇虽然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但是也不能多吃。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危害人体健康。


木棉花开15609


胆固醇属于血脂里面的一项,胆固醇高可以表述为你血脂高,但血脂内含有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所以二者不能完全等同,胆固醇高,可以说是血脂高,但血脂高,胆固醇不一定就高。无论哪种血脂高,多数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导致,所以改变习惯是可以改善血脂问题。

  改善运动饮食为先。胆固醇在体内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胆固醇两种。高密度胆固醇对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为“好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如果偏高,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会增加,通常把它称为“坏胆固醇”,也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使血管变得狭窄或者是阻塞。一般胆固醇<5.18mmol/L为合适范围,5.18-6.18mmol/L为边缘升高,≥6.19mmol/L为升高,同时要参看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其他血脂指标才能确定是否需要吃药。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胆固醇一旦发现升高,并不需要第一时间吃药。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后,如果仍不能降至正常水平时,才需要开始药物治疗。

  慢跑减重不可少。肥胖容易导致胆固醇偏高,也容易出现其他相关疾病如高血压、II型糖尿病,而腹部脂肪与动脉硬化有不可忽视的关联,减去这些多余的脂肪,能提升“好”胆固醇的含量,并降低“坏”胆固醇的水平。

  因此,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每周5天的轻度有氧运动或者每天20分钟、每周3天的中强度有氧运动,比如慢跑,能够有效地降低体内“坏”胆固醇、提升“好”胆固醇的含量。


健康养生周刊


很多朋友听到“胆固醇”三个字,往往就认为它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于是大家经常会听到这样那样的说法,这个东西少吃点,胆固醇太高!那个东西可以吃,不含胆固醇,“胆固醇”真的是坏东西吗?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胆固醇有何生理功能?

胆固醇是一种人体中重要的生理物质,在人体中,胆固醇的含量通常在100g以上,可以这么说,没有胆固醇,人根本无法存活。胆固醇对于人体的作用有以下几个:

1. 大家都知道人体是由一个个微小的细胞组成的,而胆固醇就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

2. 除了构成细胞膜之外,胆固醇还是形成胆酸的主要成分,对于每日所消耗的胆汁的补充,胆固醇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成分。

3. 胆固醇还是人体合成激素的重要成分,人体内的各种激素,对于维持细胞代谢,形成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体的肾上腺和性腺分泌的各种激素,如醛固酮、皮质醇、雌二醇、睾丸酮等,都属于类固醇激素,这些激素的前体都是胆固醇。

4. 维生素D3的生成,也是胆固醇经过紫外线照射而生成的,维生素D3对于促进钙质吸收,预防佝偻病等方面,也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

因此,胆固醇并不是一个完全有害的物质,在正常状态下,合理的范围内,胆固醇对人体是一种有着重要生理功能的营养物质。

胆固醇每天摄入多少合适?

人体内的但胆固醇并非都是吃进去的。实际上,膳食中的胆固醇只是体内胆固醇的次要补充,多数的胆固醇是由人体自身合成的,因此,很多朋友担心摄入过多的胆固醇会造成高血脂的问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科学。当然长期过食油腻,摄入过量的胆固醇可能会影响身体的脂质代谢,引起肥胖、高血脂等方面的问题,而对于已经有高血脂问题的朋友,就更应该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更不要饮食过度油腻。

通常情况下,每日摄入的胆固醇量,建议不超过300mg,通常就不会对体内的胆固醇量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人体对于饮食摄入胆固醇的吸收率,一般只有30%左右,也就是说,每天吃一个鸡蛋,鸡蛋中含有约200mg左右的胆固醇,但实际上吸收摄入的胆固醇,只有60mg左右,因此,不管是否有高血脂的问题,每天吃一个鸡蛋,对于血脂的影响都是不大的。有些朋友因为血脂偏高而不敢吃鸡蛋,不敢吃蛋黄,真的没有必要这么小心。

胆固醇如何控制?

人体的血脂检查指标中,除了甘油三酯这个项目,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是指征体内胆固醇是否正常的项目。在这三个检查项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往往相关,偏高都会同时偏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偏高,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一定的风险和危害,动脉的硬化,狭窄、血管斑块的形成,都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有很大的关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种“好”的胆固醇,能够将多余的胆固醇运送回肝脏,分解代谢,因此,如果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也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高血脂问题的朋友,想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一方面应该改善健康的生活习惯,清淡饮食,尽量减少油炸食物,烘焙食品等不健康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杂粮,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可以适量吃,注意控制体重,加强运动,戒烟限酒,对于改善胆固醇高的问题,都是很好的办法。如果对于血脂升高较严重,通过生活干预控制不下来的情况,根据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情况,合理的选择药物控制血脂,也是可以考虑的方法之一。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的朋友,保持合理的饮食,加强锻炼,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如果能够把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例控制在3:1以内,那么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则会大大降低。


李药师谈健康


1.胆固醇是什么

胆固醇是一种脂类,不溶于水,它是一种营养物质,但因为人体能够大量合成所以很少人去在意,但是其实胆固醇对我们身体非常重要。

2.胆固醇的作用

胆固醇能保护细胞膜磷脂的稳定性,同时抗氧化,所以,胆固醇是细胞膜构成的主要成分之一。

胆固醇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物质成分,它保证了神经系统信号快速准确的传递。因此胆固醇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使用紧密相连。胆固醇水平高的老年人,大脑的功能相对要强。

胆固醇也是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固醇类激素和胆汁的制造原料,胆固醇的缺乏可能会导致激素分泌和胆汁主要成分——胆汁酸的不足,从而影响机体功能。

3.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

密度大、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可能会在血管壁内诱发炎症反应,造成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 LDL就是平常说的“坏胆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能清理血管壁上的LDL,被称为血管清道夫,被称为“好胆固醇”。

4.胆固醇的调节

其实,人体的胆固醇水平可以进行反馈调节,让胆固醇维持在稳定的水平,再加上大部分的胆固醇基本都靠自身合成,因此膳食对血清胆固醇水平不会产生太明显的影响。 只有胆固醇水平有问题的患者,才需要特别注意饮食中的问题。

欢迎关注“张博士的进化论”,内外兼修的美女博士陪你一起进化哟!


k姐说生涯


从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看,它与脂肪很类似,所以通俗说,它就是油。体内的胆固醇,三分之一来自食物,三分之二来自肝脏合成。既然身体自己合成胆固醇,这说明它很重要,作用很多,是胆汁酸、各种激素包括性激素、细胞膜、脑组织、维生素D等的重要原材料,这一说你就知道了,动物脑里面胆固醇含量非常高。

因为胆固醇非常重要,血液里必须随时输送,因此血里也有胆固醇。血里面的胆固醇有好胆固醇,也有坏胆固醇。好的叫高密度胆固醇,坏的叫低密度胆固醇。好胆固醇可清理保护血管,坏胆固醇其实也有作用,血管如果受损伤,这个坏胆固醇会第一时间去填补修复,但也为血管瘀堵带来隐患。你可以去看看头条上的我的文章《报告:一个叫胆固醇的间谍,正在入侵血管,请迅速支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