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传统年味和互联网年味有何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种年味?

晴天阅


在日新月异的现在,年的味道也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要说我更喜欢哪一种年味?我会毫无疑问的说,我喜欢我童年的年味。

在我的小时候,年味是不一样的,年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电视是一个极其奢侈的事物。平时的时候,肉虽然也有,但是并不多,糖就更加的稀少了。而且也没有什么玩具,小孩子们聚在一起,能玩玩弹珠,滚滚铁环就是一件无比愉悦的事情了。

到了每年过年的时候,父辈们会把家里打扫一新,每个孩子基本都能有一件新衣服,家里有各种糖和零食,这是平时都看不到的。

爷爷还会给我们每个小家伙买一个兔子灯,一个氢气球,那都是平时没有的东西,虽然,每年兔子灯到最后都会燃起来,氢气球也会爆掉或者飞走,留下的就是哇哇大哭的孩子和不停安慰的大人。但这些都是只有年才有的味道。

到了10多岁的时候,时代已经不同了,但年的味道还是依旧在。除了烟花、鞭炮这些每年必备的物件,最有趣味的,就是一年一度的烧烤聚会了。

这个烧烤有别于我们现在的烧烤,当时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人都会在大年初一的时候聚在一起,然后各自安排分工,谁谁谁去“偷”筷子,谁谁谁去“偷”香肠,谁谁谁去偷“柴火”,谁谁谁偷“土豆”,谁谁谁放风。

最后在小河边上集合,路上的时候,如果看见地里有没有挖干净的红薯,就顺便掏两个。到了小河边上,大家就各自分工,挖坑点火,开始烧烤了,虽然最后一个个都是大花脸的回到家里,但是那种满足才是记忆中的年味。

当然,我们的行为其实长辈们都是看在眼里的,也都默许了我们的这种捣蛋,这也许也是他们每年对于年的感觉吧。

慢慢的,我们长大了,时代也在发展改变,记忆中的年味,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电脑,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面前看电视的场景已经不再有了,微信抢红包可能成为了一种更能够让年热闹起来方式。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需要抢红包的时候,总是会把手机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来抢抢红包。看着他们紧盯着屏幕的脸,还有蓄势待发的手指,感觉这才是现在的年味。而这些孩子们的年味,可能也就是在那些抢红包的喜悦与失落当中吧。

其实两种年味对于我来说,都是好的年味,只是,我更在乎我回忆中的年味而已。因为孩子总是无忧无虑的,总是单纯的。对待年也更加的纯粹,而我已经长大了,这种纯粹也只能停留在我的记忆里,因此,我最爱的年味,也只会在我的记忆里了。

不是有句话说吗?春节其实一直没有变,而只是因为我们已经长大。


会技术的葛大爷


春节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如何庆祝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风俗习惯,还有许多相传至今。不过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地又有好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年俗。但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种:贴春联、挂年画、办年货、放爆竹、守岁、拜年等。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传统的登门拜年方式大多都由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取代,张贴年画也只有在农村的一些老宅,放爆竹由于会造成一定的空气污染,在政府的倡导宣传下也在逐年减少。

传统的春节能唤起我们对过往的回忆,新时代的春节有其新的一面。年节代表团聚、喜庆祥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于满清


各有韵味吧。个人更喜欢传统年味。

吃饺子,年糕,大鱼大肉,贴对联,压岁钱,放鞭炮,贴剪纸等到了除夕那天晚上,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聊着去年的工作的忧愁和快乐,期盼着来年工作顺利,一家人其乐融融。大年初一放爆竹,挨家挨户拜年,屋里灯火通明,屋外有着美丽的烟花在空中恣意盛开,美极了。初二回娘家,初三开始,各个成家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家庭与家庭之间轮流请客吃饭,年味十足。

互联网时代下的过年在遵循传统风俗的基础上,加入科技感、国际感,如支付宝每年的扫五福,各大平台的春节活动,都让过年增加了新的色彩和惊喜,互联网下的各种活动既增加了人们的交流互动,也创新了传播方式,无数人晒出了家乡的新变化。

将厚重的传统文化资源植入开放的互联网基因,只要年俗文化的精髓不变、年味的主题不变,“互联网+”传统节日的模式,便可接续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进而增强国家的凝聚力。时代前进,网络与之同行,“网”住新时代的“年味”,让传统春节过出现代“味”。


9菜盒子


传统年味是大家其乐融融,坐在一起聊天话家常,品年味,亲戚邻里之间走动送祝福,互联网年味是大家低头玩手机,在网上各种社交平台hi的不行,一切都是背景音,刷手机才是重要事,当然喜欢传统年味


知者行舟


我喜欢传统年味,虽然没有多少钱,但是人都特别真实,互联网年的人过年比较假,是认钱不认人


peilanxiang


传统之所以会传统,便是因为经受过多年的洗礼,已经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心中!

流淌在我们内心的深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