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二姐死了,为何不见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伤心?

润杨的红楼笔记


尤二姐死了,为何不见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伤心?

  尤二姐吞金自杀后,平儿哭了一场,贾琏等尤二的亲人哭了一场,宝玉陪哭了一场,相关的下人看着可怜陪哭了一场,至于其他的女孩子,没怎么写,应该是虽然感叹,但未有表示。

  按情理来说,人死了,哭那么一场,也是应该的,毕竟也算是相识的人,可是,作者只用合家这样一个模糊的词来写众姑娘的反应,为什么呢?

  其实此前早有原由。“园中姊妹和李纨迎春惜春等人,皆为凤姐是好意,然宝黛一干人暗为二姐担心。虽都不便多事,惟见二姐可怜,常来了,倒还都悯恤他。”

  尤二姐生前,凤姐对她是相当高规格的——当然了,外面不相干的人,可不知道这里面的猫腻,人们都觉得凤姐是好意,聪明的宝钗黛玉等,却为尤二担心,可是,担心归担心,她们管不着,也不能管,你再能干,再热心,还能管着人家房里的事情?

  不便多事,是她们不管的原因,何况,能怎么管呢?正妻妾室斗法,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靠近,远离还来不及,凑上去干什么?平儿是身在漩涡之中,没办法。

  尤二死了以后,众位姑娘为何不伤心?其实我的想法是,她们或暗地里有伤心,但不能表现出来。为什么呢?因为贾母的态度,已经是相当不喜了。

  张华这个人浮出来后,得知亲事还未退定,还是一团乱麻,贾母说:“又没圆房,没的强占人家有夫之人,名声也不好,不如送给他去。那里寻不出好人来。”这个好人,当然不是指善良,而是把名声好的姑娘,在贾母眼里,尤二的名声实在不配。

  后来尤二死了,贾母吩咐不许送往家庙,还说:“信他胡说,谁家痨病死的孩子不烧了一撒,也认真的开丧破土起来。既是二房一场,也是夫妻之分,停五七日抬出来,或一烧或乱葬地上埋了完事。”

  尤二在贾母心里,就是这么个形象,明明她是吞金自杀的,但是贾母愣是要说痨病死的,这话已经相当重了。聪明人,谁会看不懂风向还会凑上去替尤二撒眼泪呢?

  再说了,尤二的名声实在不好听,凤姐说“妹妹在家做女孩儿就不干净,又和姐夫有些首尾,‘没人要的了你拣了来,还不休了再寻好的。’”这话是诬陷吗?不算,因为尤二自己也知道自己品行有亏,尤三也说过“你我生前淫奔不才,使人家丧伦败行,故有此报。”可见有些事情,尤二的确是做过的。这样的一个人,她死了,众多姑娘伤心落泪给人看,算怎么回事呢?没得连她们的名声都被连累了,所以,她们必须无视,就当尤二尤三是一阵风,刮过就完事了。(文/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尤二姐是个苦命女子。贾琏偷娶她,不过是包养,虽说拜了天地,到底没有父母之命,尤二姐心心念念进荣国府,就想成为贾琏名正言顺的妾。尤二姐初来荣国府,大观园诸人对她印象很好,但她死后,却不见大观园诸人有一言半语。为什么会如此呢?不过三个原因。


第一,间不疏亲

尤二姐是王熙凤的眼中钉肉中刺,大观园众姐妹太了解王熙凤。虽然不敢说王熙凤害死了尤二姐。到底也知道王熙凤对尤二姐之死是持欢迎态度的。尤二姐与王熙凤都是贾琏的妻妾,姐妹们再亲近,也不好管道兄嫂的家务事上。

尤二姐之死,也并非没有人伤心。原文就写过贾宝玉的伤心:

争奈宝玉因柳湘莲冷遁了空门,剑刎了尤小妹,金逝了尤二姐,气病了柳五儿,连连接接,闲愁胡恨,一重不了一重添。弄得情色若痴,语言常乱,似染怔忡之疾。

尤二姐吞金自尽,惟有贾宝玉常叹息,皆因宝玉为人本就对女儿怀有怜惜之情,他对尤二姐也不是可怜,只是慨叹世间又少了一位美丽女子。


第二,无缘置喙

大观园众姐妹与尤二姐认识时间太短,与王熙凤却是十几年情谊。人都帮亲不帮礼,尤二姐是可怜,难道王熙凤就不令人叹息么?贾琏在外偷娶,本就违背国法礼法。最受伤的是王熙凤。众人在情感上更亲近王熙凤。

尤二姐之死,令贾宝玉常常感叹,众姐妹也不可能不议论。但就像我们在家聊聊亲戚朋友的家事一般,也就叹息一声,很难有感同身受的代入感,一如薛宝钗对金钏儿之死。

金钏儿与宝钗没有直接亲缘关系,薛宝钗看王夫人因金钏儿之死伤心,必然优先劝慰王夫人放宽心,将金钏儿之死的影响做最小化淡化,消除姨娘王夫人的愧疚感。这是人之常情。如果薛宝钗上来就指责王夫人的错,那还是人么?对宝钗来说,不避讳给金钏儿一件新衣服装裹算非常大度,不会有人比她做得更好。众人对尤二姐的死也是如此。甚至晴雯与她们认识更久,她们也都毫无表示,或者不过一两声惋惜而已,更何况尤二姐。


【三】

其实众人对尤二姐的可怜遭遇是有同情的。

园中姊妹和李纨、迎春、惜春等人,皆为凤姐是好意。然宝、黛一干人暗为二姐担心,虽都不便多事,惟见二姐可怜,常来了,倒还都悯恤她。

贾家人一概对尤二姐保持距离,站在王熙凤一面。皆因尤二姐本身不令众姐妹认可。尤二姐与姐夫贾珍有首尾,名声很不好。王夫人都听说后表示不好,众姐妹都是女孩子,难免会对尤二姐有点疏离。

薛宝钗和林黛玉关系又远一层,等冷眼旁观发现了尤二姐处境不妙,为她担心。可担心又能如何?没有人有能力救得了尤二姐,也不过力所能及宽慰她一二而已。这事还需要看尤二姐自己,自身强才能站得住。显然尤二姐令众人失望了!

尤二姐之死要说众人不物伤其类是不可能的。众人都是女儿,都要面临以后出嫁的问题。尤二姐所嫁非人,众人又会如何?果然不久,香菱最先迎来劫难。与尤二姐面对了相同的遭遇,结果又如何?只能干看着。而贾迎春第二个惨败,一模一样的问题,只是这次施暴者不是嫡妻,而是丈夫。类似情况会循环往复上演。紫鹃对林黛玉说:

公子王孙虽多,哪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要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夕,就丢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的。

根据种种线索,尤其【题帕三绝】第三首暗示,结合紫鹃这句谶语,林黛玉应该是有出嫁的。那时候遇到的问题,未必会好。就像贾探春的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的下一句“芙蓉开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的影射一样,生不逢时而已!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君笺雅侃红楼


尤二姐被凤姐赚进了大观园,贾母决定让尤二姐孝期满了后再与贾琏同房。后来尤二姐被秋桐与丫头善姐共同虐待下,吞金自尽。

尤二姐死了,书里没有写大观园姐妹们的反应。其原因如下:



一、作者觉得生老病死是常态,没有必要写姐妹们的反应,不忍心姐妹们近距离接触死亡。

《红楼梦》这本书里,我们没看到新生命的降生,只看到不断有人死亡。死亡的气息始终弥漫在贾府的上空。

贾瑞死了,没人哭泣;秦可卿死了,没写姐妹们哭;金钏儿死了,没有姐妹们哭;贾敬死了,写了贾母哭泣,也没有写姐妹们哭;尤二姐死了,没写姐妹们哭;晴雯死了,依然没有姐妹们哭的描写。也许作者不忍心让这些如花般美貌、娇嫩的女子与死亡擦肩而过吧。作者不写女孩子们对于死人的态度,是对青春和死亡的敬畏。



二、作者笔下为尤二姐哭泣的人,有真心有假意。

平儿发现尤二姐死了,“不禁大哭”。平儿的哭泣里有自责,也有伤感。

凤姐院子里的下人“谁不伤心落泪,只不敢与凤姐看见”。这些下人觉得尤二姐实在温和怜下,如果她当奶奶应该比凤姐强些,如今死去,免不了落泪。

【贾琏进来,搂尸大哭不止】。贾琏的哭是真心实意的,他是真的伤心。

【凤姐也假意哭:“狠心的妹妹,你怎么丢下我去了!辜负了我的心。”】

尤氏贾蓉等也来哭了一场,他们的哭,礼节成分多一些。



三、对于尤二姐的结局,大家有心理准备。

书中写到:“园中姊妹和李纨迎春惜春等人,皆为凤姐是好意,然宝黛一干人暗为二姐担心。虽都不便多事,惟见二姐可怜,常来了,倒还都悯恤他。”

姐妹们能做的只是怜悯、体恤尤二姐,除此之外她们无能为力。

尤二姐的死,对外宣称是痨病死的。贾母也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病死的,也是没办法的事,姐妹们只能节哀顺变。

四、尤二姐的葬礼还算体面。

尤二姐是二房,属于妾室。她的葬礼,姐妹们不便参加。自然没必要写姐妹们如何伤心难过。

世间事唯有生死是大事,可是这要看是谁的生死。老太妃死,全国上下不许娱乐活动,不许嫁娶。然而一个妾室的死,就如同死一个蝼蚁,无足轻重,无关大局。贾府里死的妾室不会是尤二姐一个人。有的人甚至还不如尤二姐,尤二姐尚且有葬礼,两边搭棚,安坛场,做佛事。停了几日灵,丧事还算体面。有些不得宠的妾室,抬到郊外埋了,或是烧了了事。


润杨阆苑


尤二姐死了,大观园里的女孩子应该是有几个伤心的吧,特别是那些立志要做主子小妾的女孩子。这些女孩子不一定与尤二姐有感情,因为尤二到荣国府之后,应该与大观园里的女子交往不多,但兔死狐悲,唇亡齿寒的道理应该懂得。毕竟同命相怜的女孩子不少。



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伤心,为什么红楼梦中没有做任何描写?理由很简单,女孩子即使伤心,也不能表现出来。人家夫妻小妾之间的纷争,一个外人根本没有立场去插手。而且,想那尤二姐,与大观园中姐妹没有任何交集,又死了,而害尤二姐吞金自尽的元凶却是管理着大观园,甚至直接掌握她们命运的琏二奶奶,谁会没有眼色的同情怜惜一个死去的人呢?



至于园中宝钗黛玉探春迎春惜春李纨等人,不看僧面看佛面,多多少少都与凤姐有些瓜葛,即使知道尤二姐可怜,平时都悯恤他,但也不会为尤二姐之死而去得罪一个亲近的人。妻妾之争,本就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做为嫡妻或是定做嫡妻的她们,犯不着去为一个妾的生死或喜或悲。  


萍风竹雨123


尤二姐虽死于王熙凤之手,最后结局令人唏嘘,但这改变不了她的人格缺陷。

她是个嫌贫爱富之人,一心想傍高枝。这从她宁可大费周折毁婚张华,与已有妻室的贾家爷们厮混在一起这点,就能一览无余。

尤二姐虽然是个柔弱之人,却风流淫乱。先后与贾珍贾琏鬼混,更是还曾乱伦与自己的外甥贾蓉也有苟且之事。虽然最后与贾琏情投意合时为了嫁入贾家,说出一番痛改前非,洗清自己的肺腑之言,但掩盖不了她曾为了傍上贾家淫乱的事实。这是个典型的白莲花人设。

贾家的姑娘都是非礼勿视的,从小诗词歌赋养大的清高大小姐,怎么会正眼敲这种淫荡女子呢?

即便不是在封建社会,不是在贾家这样的高门望族,就是放在现在的普通家庭,如果家里嫁过来一个名声狼藉的白莲花人设,家中的女儿们也是瞧不上的。





纳柔石


这个问题得从她妈尤大娘那里说起,尤大娘从小都是教他女儿爱慕虚荣,她也想靠自己的女儿过上富裕的生活,所以对女儿的教育问题忽略了,更何况这只是个义女而已,又不是亲生的,所以女儿的素质可想而知了。

大观园什么地方,荣国公为言春修的,要想进这种大家族还要混得好,没有家庭背景肯定不成,还得知书达礼,温孝恭俭,想像一下就知道尤二姐的处境了,虽然她不在大观园住,可是她是贾琏的外妾,和凤姐处不好关系,想过好也不可能。

在看下尤二姐自身情况,以漂亮为资本,勾搭上了贾珍,贾珍对这个小姨子可是想了好久的,早就想抱上床了,现在尤二姐主动勾引,于是干柴烈火,一点就着,美貌的尤二姐也很是讨贾珍的欢心,日日欢娱,可是时间长了,就难免厌烦,更何况尤二姐出生于贫寒,可不会玩什么风花雪月,于是尤二姐在被贾珍玩腻了之后,就给了自己的弟弟贾琏。这时候的尤二姐,是名臭名在外的。

贾琏也是个好色之徒,但他很俗气,品位并不高。嫁给贾琏后,尤二姐可是做也了改变,格守妇道,希望做一个改过从善的妇人,大观完里她是住不下了,碍于凤姐的威压,贾琏把尤二姐安排在了大观园外住,如果只是长久的规矩下去也还好,可是她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她的野心无非是让得了妇科病的凤姐快快死掉,然后让贾琏实践诺言,扶自己为正。凤姐是什么人呀,贾琏的夫人,王家的人,岂是她一个贫民小女子可斗得过的。

王熙凤以利引诱,把她骗进了大观园,尤二姐最终因受不了凤姐的折磨和失子之痛,吞金而死,凄惨难睹。

尤二姐的一生是值得同情的,但也不会让人伤心,更何况是大观园中的女孩子,大观园的女孩子大多都是诗书人家,有背景的孩子,她们跟尤二姐没有太多的接触,也没有太多深厚的感情,尤二姐为了自己的虚荣心,活成了一个十足的荡妇模样,大观园的女孩子对他的人格肯定是不耻的,耻之以为伍,所以说她们是不可能为一个尤二姐伤心。除了她的姐姐和她妹妹外,我想尤老娘最多只会伤心一阵子就会释怀。


匪邦


尤二姐的生母是贾珍夫人尤氏的继母,靠这种关系,尤氏母女三人就住在贾珍家讨生活,尤二姐虽然长得貌美如花,却没有主见,软弱无能又爱好虚荣,为了达到长期攀高枝的目的,在母亲的默许下与姐夫贾珍发生了不正当关系。贾珍和儿子贾蓉都是好色之徒,尤二姐一错再错,又与外甥贾蓉勾搭到一起,他们的风骚之事贾琏早有耳闻,也想找机会沾沾腥,贾珍顺水推舟把尤二姐让给了贾琏。尤二姐与贾琏在外偷偷结婚,也是她以后悲剧收场的原因。古代女子讲究三从四德,特别是女人的贞节是衡量道德的尺度,婚前行为不检点,即使改正,也是受人鄙视的。对于尤二姐这样名声不好的女子,大观园的姑娘们肯定都是看不上的,对她表示出同情的人也就只有平儿了。


霞光秋色


尤二姐死了,想必大观园的女孩子还是伤心的,纵使花落随流水,黛玉都能引出一份悲哀来,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命的陨落。但是文中并没有过多的笔墨来渲染此次众姑娘对尤二姐死亡的态度,我认为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 人们对于死者的态度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两者之间的亲密程度。假如是亲生姐妹、同窗挚友死去、父母故去,其必哀痛难耐。可是尤二姐与园内的众姐妹并不存在什么亲密关系。尤二姐是东府尤氏的妹妹,且非亲生,往年也基本不在宁府久待,更不用说与荣国府的联系了,肯定更是寡淡得很。所以尤二姐的逝去,对于并无交集的大观园姐妹们来说,确实值得伤感,却并不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

2 尤二姐进入贾府,最主要的原因是她成为了贾琏的二房。而贾琏又不是明媒正娶、光明正大得与之结合,在国孝家孝之时停妻再娶,本就触犯了当时的礼法。来历本来就有些不正派,难免会影响大家的看法。

3 尤二姐进大观园是凤姐精心策划安排的第一步。园内的姐妹们心里大都有数,只是碍于凤姐颜面,又与尤二姐无多少情分,便也不便插手太多。只得袖手旁观,冷眼看待。因此她的死亡或多或少都在大家的预料之内。





花样观后感


我们很多红迷都知道,《红楼梦》小说是以同一套文字同时讲述两层故事,——至少我个人对此深信不疑。

而尤二姐,我的理解,作者对于这个人物形象的描写,更多地服从于隐含的那一层的需要,所以,你可以从字面层解读她,但更多的含义你需要从反面(就是隐藏的那一面)去看,才能解读得出来。

尤二姐惨死,大观园内女孩子们没怎么表现出伤心,为什么?我个人此时只能这么回答:一是作者没有写,二是这很可能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

为什么作者没有写?实际上作者写了不多的几笔,比如先有林黛玉等人表示为尤二姐担心,后有平儿向尤二姐表示道歉,但这些是仅有的一点点,总的来说,对于尤二姐的死的确没有什么人议论,而这很可能就是事实,是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传递给后世知道的事实。

一个基本的原因,我觉得可以归结为尤二姐之死是在很久之前就可以预料的了,是众人心里早就等待——虽然不好说是“期待”甚至“盼望”——的必然结果,可以说,众人早就心中悬着、知道十有八九尤二姐逃不出王熙凤的手心,因为凤姐不可能在赶走了贾琏那么多个丫鬟之后唯独对尤二姐能容得下、能网开一面,所以,尤二姐的最终断气就像那个单口相声中所说的“第二只靴子”终于落了地。

也就是说,从尤二姐相信王熙凤的鬼话稀里糊涂地搬进贾府的那天起,尤二姐就是个死人了,她何时真正断气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也长不了,——除了凤姐想要尤二姐死,而且谁知道又来一个秋桐火上加油、一副不逼死尤二姐决不罢休的架势。大观园内即便有不少私下为尤二姐担心、忧虑、伤心、哀痛的,也可能因为日子一久就逐渐有些麻木了,命中注定、无力改变的事,谁又能怎么样呢?还是那句话:节哀顺变吧。


TeaC


有些读者在解读《红楼梦》时,对人物的要求过于理想化,这有违曹雪芹的本意。曹公笔下没有完美,只有客观,也正是这些客观的真实创作,反而成全了人物形象的完美,成就了这部伟大经典著作的完美。

尤二姐在进入大观园前,与园中众姐妹应该没有太多交集,至少她并不曾与众姐妹朝夕相处,更不曾加入诗社,我找不到她们之间结成深厚友谊的任何线索。那么,尤二姐对于园中众姐妹来说,仅仅是比一个陌生人多了一丝熟悉,尤二姐之死能够得到园中姐妹的同情,这应该是肯定的,但这不需要着重描述。若要园中众姐妹对尤二姐之死有太深的悲痛,这不仅不是情节的需要,也已远远超过了完美的要求,简直是强人所难了,若作者真的这样写起来,岂不是《红楼梦》的败笔,谁还喜欢读这样的《红楼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