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就是下一个于丹,你赞同吗?

驳今


说到具体的讲述内容,她俩倒是不完全一样。但是,她俩有两点极为相似之处,让人不由自主地把两人联想在一起:

第一、肢体动作幅度极大!扭腰、插裤、摊手、抱胸、摇头、晃脑,走动步幅极大、频率极快,小小的讲台,简直就容不下她们那颗要放飞自我梦想的心、搁不下她们那融入白云蓝天之中的伟大哲学思想。给听众以视觉效果上的冲击感。

第二、语言表达方式极为夸张!口若悬河、排比句连篇,形容词之爆发,有如滔滔江水、滚滚而来!那情不自禁的神态、豪情万丈的朗颂,给听众以听觉感观上的强烈刺激!

至于两位演讲大师具体讲了什么实质性的哲学思想?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临时客


关于复旦大学陈果老师成为网红一事,我在上个月的时候就曾撰写过一篇文章,内容是提请陈果老师“反转”即将到来,见好就收吧,不要再高调行事了,赶紧消声匿迹,否则,她将很快会步于丹老师的后尘。不幸被言中,上个月,陈果老师的“一字之差”,成为万夫所指。

社会发展至今,人们的思维方式多样化程度越来越高。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人们都会有不同角度理解的方式。就拿近期网络上热传的“潘长江不识蔡徐坤”来说吧,难道说潘不认识蔡是他的过错吗?任何人都没想到会闹出现如今这样的一个结局。此事暂且不作更多的议论。

一二十年前,如果社会上出现一个“新生事物”,人们的思维方式都会比较一致,比较集中。而且能够达成共识,舆论的氛围一会是朝着一个方向走的。

可是,时至今日,今非昔比。无论是正能量的还是负能量的事,在一片舆论声中,或多或少都会夹杂着一些“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不同声音,人们,或许是理解问题的角度更多元化了,或许是立体化全方位审势度势了,更或许是现今的人们看问题太讲“辩证法”了。

“说一千道一万”,我们的有些人应该“吃一堑长一智”,多从以往发生的事件中不断汲取教训。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尤其是对一位名人来说更应如此。北师大的于丹老师的确是位研究中国国学的大师,这一点,至今都是毋容置疑的。她后来出现了的这一消极结局尽管不能全盘否定她的真才实学,但是,一夜间,她的形象却被打上了一个深深的烙印,教训深刻。倘若说当初的于丹老师见好就收,不要再到处奔波,天天“登台献文”,从此在全国人民的视野中迅速消失,专心回校做学问,那她的结局又将会是有着本质的不同,全国人民一定会一直心心念念的牵挂着她,并且给全国人民留下了一份美好的念想。

去年以来,复旦大学的陈果老师所教授的哲学课又一下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内,外界对她的评价也已经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走去……

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往往是会富有戏剧性的,果不其然。近期,有关陈果老师把“耄耋”的“耋”字念成了“至”,贻笑大方,形象一落千丈,被万夫所指。我真的未曾料到事情的“反转”会来的如此之快。

念错一个字,这或许就是阵果老师“分水岭”时代的提前到来……

于丹老师已经为陈果老师开僻了“前进”的道路,未曾想,陈果老师前赴后继,又步了前人的后尘,呜呼哀哉!


讲述百姓身边故事


他还不如于丹。有以下原因:1.手插裤兜,撅腰瓦腚,讲课姿势有待商榷;2.张嘴就是心灵鸡汤,似乎有哲理,但细细回味对人生没有什么意义;3.自己没有活好,真的不算成功,耄耋读成毛至无所谓,正如北大校长的鸿鹄(浩)之志,被人们知道了,居然不做任何回应,是不是把粉丝当傻子了;4.其实老祖宗的东西就挺好,总整西方的东东,还整不太透,吭吭哧哧,以学者自居,实在没什么意思。最后总结一句,本来都挺好,自己挖了个坑,自己跳进去了,没人能拉你上来!只能自己爬上来!


曾经沧海


看了这个问题,似乎于丹是个负面形象。但我始终觉得于丹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方面,功不可没。于丹本身也是一个好老师。她引起争议与讨论的原因,大概是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并不是她作为教授身份的专业,而令她暴得大名的传统文化学者,对她来说,只是一个业余爱好。既然是业余的,自然就不会如专业者那么严谨,漏洞是难免的。而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众多,而中国的文化典籍就摆在那儿,人人可读,人人可学,普通人中,国学功力深厚很多。于丹文化普及工作中显示出的硬伤很容易被人抓住不放。此其一。

另外,于丹在利用现代传媒方式暴得大名之后,她能迅速利用现代商业手段迅速把这种知名度转化为现实的利益。在参加了《百家讲坛》之后,于丹迅速出书,成为某一年度畅销书摆名靠前的作家。并因此获得丰厚的利益。但是,于丹的作品在对传统文化的解释上,有很多硬伤。而有许多在传统文化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的学者专家的作品,却乏人问津。这是于丹现象引人争议的另一个原因。

尽管如此,我依然觉得,于丹是个好老师,就算她阐释的传统文化上有不足之处,但对文化传播所做的推介之功,不能抹杀。他所挣的钱也是合法所得,无可非议。

这样说来,陈果成为于丹又能咋的。但陈果和于丹还是有所不同的。于丹利用现代传媒出名的领域不是自己的专业,而是业余爱好。陈果做为哲学老师,她的出名,就是因为自己的专业。因为她的课讲得好,被学生们录下来发在网上,点击的人多了,陈果也就成了网红。我在十多年前就在网上看到过陈果讲课的视频,记得那次课讲的是关于“孤独”和“寂寞”的内容。在我原来的印象中,这两个词大概可以看成是同义词,经过陈果的讲解,我觉得很有道理,孤独的格调高一些,而寂寞的品味低一点。无论“孤独”和“寂寞”在汉语中的意思如何,在今天哲学的语境之下,把这两个词赋于这样的意义加以区别,是挺不错的。

对于于丹,我还是挺喜欢的。就算是现在,她出现在电视节目中时,我还会看,虽然她的讲解并不完美。有时候能挑出她的毛病来,心里还会有点小小的成就感。陈果,我关注的并不多,偶尔遇到她的视频,也看看。挺不错的,能受到学生广泛欢迎的老师,起码不是坏老师。

陈果这次引起关注和讨论,是因为读了白字。把“耄耋之年”,读成了“毛至”之年。我觉得这根本不算什么问题。虽说这个词在初中就学了,但没记住或是没学过也很正常。中国现在所有的教授都算上,把他们放在中国古代典籍中,能够一个字不读错的没有。一个也没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就算是文史类的教授,在阅读古籍中出现读错音,解错义的现象也是在所难免的,一个哲学专业的老师,读错一个生僻字,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况且,这个字既便是读错了,也不影响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对一个老师的评价,我觉得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学术水平,二是教学能力。陈果老师的学术水平,我无力评价。从她的课程一课难求的受欢迎程度来以及能成为网红的效果来看,她的教学能力无疑是很强的。她算不算一个好的哲学学者且不管,说她是一个好老师,应该没问题吧?


七月流火140400643


耄耋两个字,我知道大意,意指八九十岁的年纪,但不知道它们的读音。怎么办?很筒单,查查手机百度,一了百了。我想陈果是个能人,是个教授,比我们一般人聪明得多,难道她不知道随便念错字要闹笑话?特别是像她这样有身份有地位的才女。老夫年近耄耋之年,耳不聋,眼不花,读书识文,常遇到不懂的生僻冷字,新鲜名词,难不住我。有困难找百度!!!按理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念錯一个字,本无什么,不必上纲上线,但这事发生在一个名校名教授的身上,还确实有点让人脸红!!!


手机用户52670623822


这些文人,多读了几本书,就以为发现真理,掌握了宇宙生命真谛,进而出来讲一些简单的哲学,观点,理论,实际比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差太多。跟孔子,王阳明,六祖惠能,虚云等开悟的圣人相比,不值一提。他们,她们,有着大学教授等光环,讲着粗俗的个人理解,以为是圣人绝学,忽悠一些大学生还行。真的走向社会,进而普度众生,那简直就是开玩笑了。

于丹也好。陈果也罢。整体国学素养偏低,甚至说未入门,也不为过。

于丹作为大学教授,讲的论语,闹着玩玩,别当真。

陈果作为大学讲师,讲的人生,鸡汤一样,有人喜欢就好,不可普及。

那谁的学问,谁的智慧,真正继承了华夏往圣之绝学?还是以王阳明心学为主吧。不搞宗教,活在当下。适合大部分人的价值观。

在弘扬传统文化层面,如果讲师不开悟,那只能作为教授,专家,学者,研究下,讲讲文字意思,听众努力学习,理解,背诵下,就好。

如果真的要普度,弘扬,这需要继续参悟,实修,实证,不开悟,谈文化,国学,智慧,总是盲人摸象一般,千人千面各不同,很难大成。





丰富多彩谈国学


她们研究的东西与曾世强大师讲的对比一下就知道了等级之分,于丹的坛坛都是好心酒,我看了她的讲解,我评论她好在将孔子比喻成灰色的孔子,真的是恰如其份,研究唯心统治的人要有批判性讲解,不要暂成才符合事实。像有的人解释:男子有才便是德,女子无才便是德。无字作动词用,女子无才是要女人谦虚,不是不学知识,不是不要才的牵強解释。这句话本就是为三纲服务的愚民统治,什么论语,以及后来这些都是将孔子尊为祖师爷,所以所有的书都是围绕三纲而写,为三纲服务的,女子无才就是把半边天打下当牛做马,这样的统治阶级的中国越来越差的原因就是唯心统治。所以于丹是植物世界的大师不管用,陈果是人道世界大师勉强维持,像潘教授研究易经学说永远不落后。


用户3843428275508


这是肯定的!陈果是一个有个性、逻辑思维和口才相当了得的年轻教师,成名于网络时代,这点和于丹当年成名颇为相似,只是借势的时代媒介不同。于丹找的主题是国学,陈果找的主题是现代人际关系,看似对外传播的内容不同,但性质都是高浓度的心灵鸡汤,都在各自的领域刮起一股强劲的清流,但在这个心灵鸡汤盛行而容易变质的年代,她们所经营的内容过于自我和娱乐化,严格意义讲都不是学术,只是网红盛行年代舆情打鸡血的需求,注定会因为网红之下观点的异见而走向没落,网络时代还有一个重大特征是对网红个人人品、行为有太大太开放的监视挖掘性,这些看似很“仙”的文化大师很难架得住网络的拷问,我甚至断言陈果被边缘化的速度要比电视媒体时代的于丹还要快!


只是只是路过


不要一叶障目吧,虽然陈果我不知道是谁,但是于丹的演讲我还是看过几回,不论她是否有瑕疵,"得瑟"也好,内容与倾向有问题也好,才华还是有的!可谓妙语连珠,甚至讲到某一章节字字珠玑!不去苟求她们吧,要求于丹们做到行为的冰清玉洁一尘不染无私奉献有点不现实。说白了她们就是一个讲师(先不说教授),一个演讲家,去用品德的显微镜审查没必要!陈果把"耄耋"念错很不应该,可也不能由此证明她就没有才华,缺少知识!得饶人处且饶人,点到为止得了,"百花齐放"嘛,有本事你也上,就怕大家不认识你是谁啊!


中华新诗经


中国应该有更多的才女、才子的涌现。像于丹这样的老师太需要了!反是那些自以为是的专家们,固步自封、自以为是把学术问题据为己有以为他们的理解才是正确的。其实不然。任何一个问题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完全站在当时作者的角度出发去对待,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时代、文化背景、教育程度或特点,甚至是生活方式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对当时作者的观点与出发点不可能完全理解。所以存在不同的理解是有可能的。谁也没有资格去封锁他人的观点。于丹老师就是冲击了那些老顽固的权威所以才受到了那些人群的攻击。学术问题不应该使用攻击,固步自封、顽固不化,只适用于讨论并且不应该有歧视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