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位皇太后是谁?她有着怎样的一生?

小筑的竹


中国最后一位皇太后是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名叫叶赫那拉·静芬,是满洲镶黄旗人,小名叫喜子,外号“大木头”。

之所以会得这么不雅气的外号,是因为隆裕太后不仅生着一张大冬瓜脸,还因为个头高,有点驼背,再加上她性情木讷,因此才落了这个外号。

按说隆裕这身板这长相,是没有资格做皇后的。那么,她又说怎么当上皇后的呢?

(隆裕太后剧照)

原来,她有一门好亲戚,就是慈禧。她父亲桂祥是慈禧的亲弟弟,而她就是慈禧的亲侄女。

隆裕长得丑,但性格柔弱,易于控制。一心想放个眼线在光绪身边的慈禧,看上了她这一点。另外,也是想巩固叶赫那拉氏在朝中的地位。所以,由她钦点,隆裕成了光绪的东宫皇后。

对于慈禧安排的这位大表姐,光绪很抵触。他在结婚当夜,就委屈地当着隆裕的面大哭不止。随后,更是不和隆裕亲近,专宠年轻貌美又有见识的珍妃。

至于统摄后宫的权力,隆裕也没有这样的威风。后宫所有事宜,都由慈禧裁决,根本没有她什么事。正因如此,不光后宫嫔妃们对她不大尊重,就连太监宫女也对她多有怠慢。

隆裕尽管委屈,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日日勤去给慈禧问安,唯恐自己有什么疏漏,让慈禧不高兴。

除了去慈禧那里,多半时间,隆裕就只能呆在钟粹宫,靠嗑瓜子混时间。

隆裕算不得是聪明人,她为了讨好光绪,还做了不少傻事。比如她随慈禧和光绪从西安起驾回到京城不久,便到了她的生日。她知道光绪忧国,于是主动提出不举行生日庆典活动,把钱省下来。光绪听后很高兴,但慈禧却不乐意了,因为她这样开了头,慈禧要想在做寿时大操大办,就会遭人诟病。

再中上隆裕不灵活,在后宫中不能做她的左膀右臂。因此,尽管隆裕天天勤于侍奉,可是慈禧还是不大喜欢她。虽然不喜欢,但好歹她是叶赫那拉氏家族的人,慈禧还是没有对她多加指责。

(光绪和慈禧剧照)

1908年11月14日,光绪驾崩。次日,慈禧也撒手人寰。

不过,慈禧在去世前,就做了细致的安排:醇亲王载沣3岁的儿子溥仪被过继给光绪,并肩祧两房,同时承继同治,继承帝位。一直无子的隆裕,则被封为皇太后,并尽养母的责任,抚养溥仪,同时与摄政王载沣共同主持国政。

慈禧的离去,让隆裕又喜又忧。喜的是慈禧对她还算厚道,给她封了皇太后的位份。忧的是烂摊子一样的清王朝,她哪有能力操持。

果然,由于隆裕一直生活在后宫,与前朝根本没有接触,对政务更是一窍不通。因此,朝中大臣不光对她的话多不听从,还怂恿载沣明里暗里夺她的权。隆裕无奈,她深知自己没有慈禧的能耐,只好退求其次,专心抚养小皇帝溥仪。

然而,被历史潮流挟裹着的清王朝,就像一艘破船一样,根本不受载沣的控制。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各地纷纷脱离清廷闹独立,并强烈要求清皇退位。

革命的火焰愈烧愈旺,清廷倚仗的北洋新军,却根本不听载沣的调遣。万般无奈之下,载沣只得把曾被他削职回籍的袁世凯,请出来镇压革命军。当然,载沣也知道想让袁世凯出山,除非把军政大权交给他。所以载沣交出摄政王印,辞去了职务。

(载沣剧照)

载沣走了,隆裕太后再次被推到清廷最高领导人的位子。然而她一个弱女子,除了抱着小皇帝哭,还能怎么办呢?无奈之下,隆裕太后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并对他说:“余一切不能深知,以后专任于尔。”

可是袁世凯哪里是什么乱世英雄呢?他一面调遣北洋军镇压革命军,另一面却又对革命军暗送秋波,表示不反对革命,甚至和革命军秘密谈起条件来。

由于袁世凯的特殊身份,再加上革命军当时也有种种顾虑,最后达成只要能让清皇退位,就让袁世凯做国民政府大总统的约定。

为了能早日坐上大总统的位子,袁世凯又周旋于国民政府和隆裕之间。最终,双方达成共识,签下《皇室优待条件》后,隆裕在袁世凯的蒙骗恐吓下,颁布了《退位诏书》。6岁的溥仪,尚未尝到做皇帝的滋味,便成了逊帝。

清朝灭亡后,那些满清遗老们对隆裕百般指责。将清朝灭亡的原因,归结到她的头上。

隆裕何尝不难过,毕竟清朝近300年的基业,是在她的手上断送的。所以她郁郁寡欢,拒绝见客,整日只是在宫里怔怔地走来走去。连一向用来混时间的瓜子,也不嗑了。有时候看到溥仪,禁不住潸然泪下,抱着他好一顿哭。

到了次年隆裕的万寿日,隆裕像往年一样,等着众人来朝贺。可是那些王亲贵族们推脱着不知道,竟没有一个人前来。唯有袁世凯派了个小秘书,以外国使臣觐见的方式,对她聊表祝贺。

望着冷清清高森森的御殿,隆裕太后悲从心起,竟一病不起,没多久便去世了,卒年46岁。

可怜隆裕太后这一生,不得丈夫宠爱,不得婆婆疼爱,膝下又无子女,凄凄惶惶在宫中呆了近30年,最后还被满清遗老们骂作卖国贼。

(参考史料:《我的前半生》《老太监的回忆》)


张生全精彩历史


中国最后一位皇太后是隆裕太后。中国历史上的皇太后,从秦始皇起,到宣统帝下台,期间出现了400多位皇帝,和几百位皇太后。隆裕皇太后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后,人生也是算牛逼的,经历了从封建统治到民国的这种制度的过渡,历史上独一份的存在。

隆裕太后的一生

隆裕(1868.2.3—1913.2.22),叶赫那拉氏(当年与努尔哈赤争天下的一个部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光绪帝表姐。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与光绪帝成婚,1889年立为皇后。

第一、虽得其名,不得其宠

隆裕太后虽然是被光绪帝封为了皇后,但是她是慈禧亲侄女,慈禧这样做是希望她监视光绪帝,但是,光绪帝对于这个目的,肯定知道,平日里光绪帝只宠幸珍妃,隆裕受到冷落。

1900年,因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随着慈禧太后、光绪帝等一同逃往西安,奔波辗转,1901年,回到了紫禁城。后来在珍妃死后,她依然不得宠。

第二、不一样的垂帘听政

1908年,光绪帝驾崩,依宣统帝之命她被尊为隆裕皇太后。宣统帝登位时年仅三岁,因此隆裕太后垂帘听政与摄政王载沣(宣统帝生父,光绪帝之胞弟) 共同主掌风雨飘摇的清王朝。

别的皇太后垂帘听政,那是实打实的权力抓手里,但是,隆裕太后,面对江山风雨飘渺,这样一个情况才垂帘听政,不像吕太后、武则天这样的的垂帘听政,她们是王朝在上升期。权力用起来好,她这个一不小心,就完了。隆裕太后也想抓住权力,但是,慢慢的,自己权谋之术也不太行,就只好好照顾宣统帝。很少参与国事。

第三、终结封建统治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2月6日,载沣奉隆裕太后懿旨辞去监国摄政王,隆裕太后,成为即将终结的大清王朝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和终极责任人。1912年2月1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统帝退位。清王朝结束,封建统治制度结束。

在宣统帝退位后,不久,在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结束了她的一生。隆裕太后也算是传奇一生。经历了两种不同时代。

(“历史的吻痕”欢迎评论交流、点关注、不迷路)


历史的吻痕


中国最后一位皇太后是谁?毫无疑问中国最后一个皇太后是光绪皇帝的正宫皇后隆裕。隆裕作为末代皇太后,她的一生一样很悲剧。

隆裕二十岁嫁给光绪,被慈禧太后钦点的光绪皇后,而慈禧太后之所以会挑选她为光绪帝之皇后,也是希望由自己的亲侄女来监视光绪帝的一举一动,因此光绪帝对她多有所防备。再加上她长相并不出众,所以光绪皇帝更不喜欢她,而喜欢机灵活泼的珍妃。



后来慈禧、光绪相应的去世,隆裕终于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变成了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可是隆裕本人却没有什么能力和心计,也不会拉拢自己的心腹,所以基本上当时的国家大事都是溥仪的生父载丰做主。后来辛亥革命爆发,载丰辞去摄政王一职,基本上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成为了大清朝的实际责任人。由于大清气数以尽,在袁世凯的逼迫下,隆裕太后选择了和平退位,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大清朝在隆裕手中亡了。大清当年以孤儿寡母入主中原,又以孤儿寡母退出历史的舞台,真不禁让人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签订了清朝退位诏书后,可能是自己不能释怀大清在自己手里灭亡的,过了一年隆裕就去世了,享年四十六岁。隆裕太后的心地是善良的,同时隆裕太后性格也是懦弱的,她被外人说成识大体,赞成共和,对她评价很高。其实隆裕是个没有主见,没有威严,性格懦弱,做事情木讷的女人。怪不得光绪不喜欢她,不光因为她长的丑,还是因为性格问题。隆裕其实就不属于皇宫这个地方,在这一点上她和慈安太后差不多,没有野心,没有心计。


所以隆裕的命运是悲剧的,虽然贵为皇后,可是却没有皇后的能力,更没有慈禧太后那样的政治手腕,她在宫中二十几年里都是逆来顺受,所以有人说是慈禧害了她,她本来可以无忧无虑的嫁个一般人,可是她的姑姑非得给她安排这么艰巨的任务。她作为妻子,得不到丈夫的爱,作为清朝最后的代言人,她无法力挽狂澜,为清朝续命。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弱女子,可是毕竟清朝和平退位,她还是有贡献的,国人也是很同情她,死后民国政府降半旗致哀。


楚风说历史


一是,婚姻无奈。作为皇室成员,婚姻本来就由不得自己。所以她做了光绪的皇后。问题是光绪本来就不喜欢她,再加上选她作皇后,这是慈禧太后的意思,这就更不招光绪待见了。光绪哥认为她是慈禧的密探。因此他们的婚姻毫无爱情,也没有什么鱼水之欢。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很可悲。


二是,内心无奈。夹在光绪哥与慈禧一姐之间,左右不是事。作为妻子很想履行自己的义务,可光绪哥根本不相信她。反而认为很多事情是隆裕干的。而慈禧一姐则看不上她,一则认为她太软,二则在很多事情上没有站在自己那一边。典型的两头不是人。

三是,抉择无奈。面对南方革命党与袁世凯的步步紧逼,没有军权,财权,政权,只能是无奈颁布退位诏书。作为清朝的太后实在是痛苦万分,虽痛哭而不解其痛。作为一个理智的代表人物,真的别无选择。



此外,说明一点。大家都说隆裕太后长得很一般。看网上图片也确实一般。不过有个情况,民国的摄影实在是太那个,比如阮玲玉照片看也很一般,但电影中十分惊艳。所以说民国照片不足信。还有清朝宫装那个打扮,个人认为现代人还是欣赏不了的。


Lucky


是隆裕太后,样貌极度平凡,甚至有些丑陋。下图是在网上找的隆裕太后当时的照片,仅供参考。

她是光绪的表姐,光绪跟她结婚后,从来没宠幸过她,居然让执事太监把后宫她的牌子扔火里烧掉,她可是正牌皇后啊!受到如此待遇的原因主要是光绪很抵触慈禧给她安排的这场婚姻,光绪对慈禧敢怒不敢言,只能把这份恨意转移到隆裕身上,实在是个悲情的女子。

光绪苦恋珍妃无果,又怀疑隆裕是慈禧安插在自己身边的耳目。接着慈禧把珍妃丢入井中,光绪就开始想办法逼隆裕,折磨隆裕。

其实隆裕本身还是挺贤惠的,只是没有什么文化,更没有政治远见,她这辈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签订了大清退位诏书。这个女子一生孤苦,是个政治的牺牲品,在忧郁和苦闷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别让雨下进屋


旧中国最后一位皇太后是隆裕太后。她出生于1868年2月3日,叶赫拉那氏,滿州镶黄旗人,名为静芬,小名喜子。

慈禧太后的弟弟桂祥的格格(女儿)与光绪皇帝是表姐弟关系。大约光绪皇帝十八岁那年,即光绪十四年(1888),由慈禧皇太后独断作主,在众多候选人中,"喜子"钦点入主东宫,第二年册立为皇后,住在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


隆裕太后与光绪成親后的十年,应该是她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双十妙龄,成为皇后,虽然光绪皇帝也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但是,由于她不是表弟喜欢的类型,所以我还不能用"如胶似漆"、"魚水之欢"的陈词滥调来形容他们的新婚。

但是,隆裕太后应该是满意和知足的,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相貌平凡、才智平凡,平凡的人都幸福。

而她入宫的五、六年中,大清帝国从1885年到1894年,是中国在19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时期,国无大乱、远东地区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世界都处于和平状态。

而改革派的“洋务运动"也经历了二十多年,效果是明显的,大清的"手气"很顺,左宗棠击败沙俄,成功收复新疆;老将冯子材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不但屡创法军,而且摧毁了由日本兵配合的朝鲜开化党人的政变活动。

中国当时被世界列为三大强国之一,当时的环境是大清王朝最后的"幸福时光"。

问题出在满清王朝实在太腐败,尤其是那位"圣母皇太后",在千年儒家文化的打造下,皇权已经被模铸成一尊明亮高大的塑像,代表着人间的最高法则,虽然已经腐恶不堪,仍然是庙堂上万众膜拜的偶像。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大清完败,4月17日,李鸿章被迫签订使中国蒙受奇耻大的辱的巜马关条约》,5月2日,清政府批准条约。从此,中国任由列强瓜分,中国的半殖民化进程加深加快。

戍戉变法失败后,中国的改良派们彻底失望,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反清革命此起彼伏,此时,隆裕太后已经是大清帝国的摄政王。

这样一个资质平平的皇太后,当然是无法与慈禧太后相提并论的。

当袁世凯跪在隆裕皇太后和小皇帝溥仪面前痛陈时局艰难危险时,隆裕太后只能抱着溥仪失声痛哭⋯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清帝退位诏书》由溥仪的名字颁发,隆裕太后强忍涙水,打开锦匣,抖索一阵才解开黄绸包裹的大清国印,太监沾上朱砂红泥后,低头递给隆裕太后,涙水长流中,滿清结束了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

1913年2月22日,这一年是民国二年的正月间,抑郁成疾的隆裕太后在"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

孙中山先生对隆裕太后作了较高的评价。

中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办理了丧事,与光绪帝合葬崇陵。


良人执戟2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如果论有封号的皇太后,就得算是隆裕太后了。

隆裕太后按亲戚中的辈分讲,光绪还要叫她表姐。

隆裕(1968年~1936年)是慈禧太后兄弟叶赫那拉·桂祥的女儿,慈禧太后不想大权落入他人之手联亲,玩政治套路使阴招,才将自己的侄女拉来颠背许配给光绪作了明媒正娶的皇后,隆裕是拿政治交易当上的皇后,因为长了一张相貌平平大众化的脸,得不到光绪的宠爱,但碍与慈善的淫威,不得不接受立表姐为皇后的现实,光绪不原意这门亲事,一直不愿圆房,过了年把隆裕还是处女之身,从这点讲,隆裕嫁了个不喜欢自己的男人,她姑母这次奇葩玩政治联姻断送她的人生,为隆裕埋下了悲剧码种子,因为光绪不喜欢,经常孤守空房,到死也没能给光堵生下一男半女,从这一点讲隆裕也算是一个被政治扼杀了的苦命的女子。

隆裕本身不善于经营政治,可是她的靠山慈善和光绪先后撒手人寰,根据慈善生前懿旨皇位传给不满3岁的薄仪继承,把一个芨芨可危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撂给了油盐不进3岁娃娃和隆裕弱女子。

随着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声,把清朝给搅乱了,各路军阀野心勃勃的盯上了清朝皇帝的宝坐,经过逼宫,隆裕太后无赖的下了懿旨,宣布薄仪退位,维持了二百七十六年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后也跟着默默的卸幕了。


张峰149764346






冰雪RONGHUA



济世论事


裕隆太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