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出演Gay男主,為啥偏偏選吳彥祖?

多次出演Gay男主,為啥偏偏選吳彥祖?

攝影藝術家袁森(吳彥祖飾)的作品在倫敦的現代藝術館展出,作者本人也斬獲“最佳海外獎”的讚譽。聚焦在長槍短炮之下的藝術家,反而提出要回到家鄉。

原來,在影展的前一天,一直拒絕與母親(惠英紅飾)交流的袁森,從電話錄音中得知自己雙胞胎弟弟袁洪死亡的信息。

而就在不久前,孖生弟弟託夢袁森,夢裡呈現,袁洪被一隻有利爪的猛獸傷害。於是袁森更加毅然決然地返回香港,意圖調查出真相。回港後,翻閱報刊資料,令人驚異的是,居然報導弟弟是被一群猴子咬死,死者竟然名叫“袁森”。

此外,在調查取證的過程中,也就是返港的當天,就撞見了母親再婚後的伴侶——一名黑人消防員,再次表達了弟弟已經離世的消息,甚至不忘確立一下自己的身份,“你叫我爸爸”。

故事接連展開,牽出了往事一幕幕。諸如,父親因撞見母親與人通姦而憤然離世,有戀童癖的陳校長(高雄飾)曾意欲非禮自己,昔日同性戀人史雲生(吳振宇飾)搖身一變成為如今知名電臺主持人,亡弟女友秀冰(蔣怡飾)妄圖色誘自己等等。

是我自己在故事裡,還是故事在我腦海裡?


多次出演Gay男主,為啥偏偏選吳彥祖?

電影《妖夜迴廊》是由李志超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並由其親子操刀,自編自導完成。試圖通過真實與虛幻、夢境與現實的交錯相疊,來處理“性侵”、“出軌”、“霸凌”等一系列話題,甚至在時隔十六年的今天,依然具有討論的意義和價值。這些看似毫無關涉的辭藻,被導演精明地通過一個要素串聯在一起——性——一直以來讓我們諱莫如深的存在,甚至是“同性”。

多次出演Gay男主,為啥偏偏選吳彥祖?

成人的世界裡,“性”是一個無以避忌的談資,更是最基本的需求,只是在我們飽受儒家文化薰陶的語境下,不太容易被允許大談特談。

智慧如導演,請看《痛苦臉相》,它也呈示著芸芸眾生裡不在少數的同志群體的“痛苦臉相”。

——性侵,是在表達“渴望”,換了一個方向。

無論是母親,還是校長,都性侵了童年時候的弟弟。或許我們在情感上無法接受,一個是生我養我的人,一個是教我育我的人,卻做著天底下最陰暗、最卑劣的勾當。就當事人的主動一方而言,或許只想嚐鮮,渴望著與男童的深層接觸。

可是,那個人是母親,可能導致我開始對異性有所排斥;那個人是校長,可能導致我開始對權威有所排斥。似乎,是在為袁森,或者以袁森為代表的同志群體給出一個現實性、合理性的解釋。

同性戀,究竟是染色體發生了變異,還是環境產生了影響?

多次出演Gay男主,為啥偏偏選吳彥祖?


——霸凌,是在表達“親密”,換了一個維度。

學生時代,最是青澀,卻不想碰到了校園霸凌,哪怕帥氣如史雲生。從孩子的目光中能看到天堂。即使霸凌,也不過是小男孩希望小夥伴能夠聽命於自己,享受著“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豪氣。

可對於受害者男主來說,當年的大哥隨著歲月之輪的轉動,竟漸生出“親密”的枝芽,多年後的相見,竟然是一句 “I want you to…fuck me”。重回舊時光,校園霸凌是否有可能就是男孩之間,用相對偏執的方式,表露著“同性”的最原初的親密呢?

有意思的是,電影的男主又是吳彥祖,《妖夜迴廊》是繼《美少年之戀》後的又一同性題材的影片。之後再度出演同性題材的電影——《大佬愛美麗》。

吳彥祖好像格外受到“同志片”的垂青,Why?

多次出演Gay男主,為啥偏偏選吳彥祖?


——痴於肉體

記得《美少年之戀》公映之後,吳彥祖上《康熙》,被小S詢問,如果跟在場的三位男士演一場床戲會選誰時,吳sir坦言想選擇其中一個男演員,理由竟然是“他的身材,我沒試過”。以至於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流行“健身房裡十人九Gay”。

前陣子,馮唐的“中年油膩”戳中了直男的淚點,似乎大腹便便、脫髮禿頂、不修邊幅才是鋼鐵直男的“標配”,也許因為人們對於美好的幻想,又或者對於現實的牴觸,目光就自然而然地鎖定在了同志群裡。大多認為,相對於鋼鐵直男,Gay普遍比較注重外形,既然異性戀中,男士要求女士“前凸後翹、腿子長、身材好”,那麼在同性戀中,男士的好身材才能吸引到自己的同性伴侶。

身材上,吳彥祖又“巧合”地滿足了同志片導演的需求,或者說滿足了觀看同志片的普羅大眾的需求。尤其是,狗公腰、馬甲線、粗線條等等全然集中在吳彥祖的身上,給觀眾中的人造成的視覺衝擊是不言而喻的。

多次出演Gay男主,為啥偏偏選吳彥祖?


《妖夜迴廊》中吳Sir的ZW戲份,真是讓人感嘆:美的人不分性別。

常常聽人說,gay圈裡許多朋友嬌柔做作、油膩花俏。

吳彥祖之所以符合gay群體的胃口,因為他的氣質是難得的乾淨。從《美少年之戀》到《妖夜迴廊》,再到《大佬愛美麗》,我們總能找到那個深情款款的目光,乾淨得像一汪清水,宛若世間浮華從未注入。

這樣的氣質,在新一代男星中,劉昊然也同樣具有。

不同於藝術的塑造,生活中的同志群體也過著普通的生活。人到中年也會油膩,二人爭執也會作鬧,套用張愛玲在《傳奇》扉頁上的話,我們不過是“在‘同志’裡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裡尋找‘同志’”。看慣了普通人的煙火氣,偶爾的“清流”總讓人耳目一新,有時,還顯得彌足珍貴。



情況說明:作者原創,已投遞公眾號(CheLeeboys),並與該公眾號作者協商,後投放於此。特附原文鏈接,以供參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