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后代都发展的怎么样?

嘎达梅林777


晚清民族英雄林则徐出生于福建侯官一个清贫的家庭。家境虽然贫寒,可林家世代都非常重视教育,林则徐的祖父林正澄、父亲林宾日都曾考中廪生,以教书为业。林则徐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寄希望于科举考试取得功名,但都没能如愿,他们又把金榜题名的理想寄希望于林则徐。



少年林则徐确实聪颖过人,12岁中佾生,也就是半个秀才,13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但在赴京参加会试时却落第了。

林则徐才华横溢,在当地也小有名气。这时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邀请林则徐担任文书一职。正是在这个职位上,林则徐目睹了鸦片流入中国导致白银外流、国民嗜瘾的危害。

后来林则徐受到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成为其幕僚,并在张师诚的扶助下,在第三次参加会试时,一举成功,入选翰林院,正式踏入仕途。

此后,林则徐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苏按察使、陕西按察使、布政使、江苏巡抚等职,道光十七年升湖广总督。林则徐为官清正廉洁,为民兴修水利,改善民生,深受百姓爱戴。

道光年间,鸦片持续输入,造成朝廷国库空虚,民众体力羸弱,军队战斗力下降,长此以往,有亡国灭种之虞。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书道光帝,强烈要求禁烟。林则徐与黄爵滋本来同是“宣南诗社”的成员,与黄政见相似,也痛感于鸦片的危害,因此极力赞同黄爵滋的主张。

于是,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他到任后,查封烟馆、缉拿英国鸦片贩子、销毁鸦片,禁烟成果卓见成效。在禁烟期间,林则徐曾写下一幅著名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确实也是这么做的,他积极搜集、了解国外讯息,学习国际公法,又加紧备战,整顿海防。


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虎门督战,英军遂转头攻向浙江,随后长驱直入攻占大沽。道光帝慌了手脚,忙于求和,把战争的责任归咎于林则徐,林则徐被革职,发配伊犁。林则徐忍辱负重,在流放期间不计个人得失,心系国事。他在疆期间,翻阅大量资料,实地考察了多地,认为沙俄是我国西北的威胁,应加强西北边防。

道光二十五年,林则徐复出,就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道光三十年,再次被任命为钦差大臣,遗憾的是林则徐在赴任途中去世,终年66岁。

林则徐被发配新疆途径西安时,曾题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中有这么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一生,不计个人荣辱,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自己身遭流放也毫无悔意,确实令人钦佩。

林则徐一生为国,宦海沉浮,几经荣辱,那么他的后人的境况如何呢?

林则徐的妻子名郑淑卿,郑淑卿的父亲郑大谟是乾隆年间的进士,曾官至河南永城知县。他慧眼识人,认为当时只是秀才的林则徐必成大器,于是将长女郑淑卿许配给了林则徐。林则徐就在中举人的那一天迎娶了郑淑卿,那一年,林则徐20岁,郑淑卿16岁。林则徐一生宦海飘泊,郑淑卿深明大义与其患难与共,风风雨雨陪伴林则徐走过40余年。1847年,58岁的郑淑卿辞世。



郑淑卿与林则徐共育有四子四女八名子女。其中次子林秋柏和次女林金鸾早夭,所以只有三子三女长大成人。

长子林汝舟,生于1814年,此时林则徐已是翰林院的庶吉士,负责编修。林汝舟同其父林则徐一样聪慧,他在24岁时高中进士,也同其父一样,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此后他一直在翰林院负责编修,直到林则徐逝世后他才升为翰林院侍讲。

三子林聪彝,生于1824年,这时的林则徐已是江宁布政使。林则徐流放伊犁时,因长子林汝舟有职在身,由三子林聪彝和四子林拱枢随侍入疆。林则徐病逝后,林聪彝三年守孝期满应召入京,补内阁中书。后又被两江总督怡良赏识,协办团练事务,升为员外郎。同治年间,林聪彝任衢州知府、浙江按察使等职,在任期间,勤勉政事,政绩斐然。光绪四年,林聪彝在福州治水期间,积劳成疾,病逝家中,终年55岁。林聪彝的第五女林步荀也很有文才,她嫁与了姑父沈葆桢的儿子沈琬庆。



林聪彝的孙子林炳章是光绪二十年的进士,曾任钦差大臣,也曾在福建负责戒除鸦片事务。民国时,曾任福建财政厅厅长、福建海关监督。后创办实业,1923年病逝。

四子林拱枢,出生于1827年。林则徐发配新疆时,林拱枢只有15岁,他和三哥林聪彝陪伴父亲入疆。林则徐病逝后,他和三哥林聪彝一同应召入京,补内阁中书,此后十余年一直在吏部工作。后来到地方任江南道、山西道、河南道监察御史等职。1880年,53岁的林拱枢去世。

值得一提的是,晚清最末一代翰林林步随就是林拱枢的孙子,他是光绪二十九年的进士。他曾赴美任留学生总监、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等职。后致力于实业救国,但在动荡的时局中被劫受骗,家财散尽。

另外,我国著名的外交元老凌青是林拱枢的曾孙。他原名林墨卿,在抗战时期为保护家人改名凌青。

再来看一下林则徐的女儿们。

长女林尘谭,她的丈夫是清河南布政使刘齐衔。刘齐衔是道光年间的进士,曾任德安知府、浙江按察使、河南布政使等职,为官清正,强力肃贪,名臣胡林翼对他就非常赏识。


三女林普晴,她的丈夫便是晚清名臣沈葆桢。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六妹林蕙芳的儿子,所以沈葆桢还是林普晴的表兄。林普晴是位非常有胆识的女子,沈葆桢任广信知府时,为对付太平军沈葆桢四处募兵,很少在府治上饶。有次沈葆桢又外出募兵,太平军大举进攻上饶。城中无主帅,官员都劝林普晴赶紧逃生。可林普晴临危不乱,誓与上饶共存亡。她与守城军官制订守城方略,又亲率城中妇女为守城将士送饭。紧接着她当机立断,血书一封致衢州守将饶廷选求援。饶廷选紧急之下出兵广信,于是广信解围,而饶廷选却因为没有收到军令即调兵被革职,林普晴因血书乞援而赢得百姓敬重。


同治六年,沈葆桢接办福建船政,家中事务全部交由林普晴打理。同治十二年,林普晴积劳成疾,于中秋之夜病逝,年53岁。

至于林则徐的幼女,史料并无记载她的名字,她的丈夫郑葆中是一名秀才,郑葆中的父亲曾官至江西九江知府。

林家的后人都非常优秀,这和林家“清廉自律、慎守儒风”的家风熏陶是分不开的,林则徐为国谋利、不计个人得失的忠贞气节和“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人生态度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岁月是一条河流




我单位就在福州林则徐纪念馆旁边,目前最新的布展陈列,当初我还有参与,2007年前后。有一段时间,经常陪同接待来林则徐纪念馆参观的各类客人,周末也经常带家人去了来参观,和几任馆长都比较熟悉。

林则徐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人,在清末官场,林则徐是个个性鲜明的人,他既不是贪生怕死的官员,也不是沽名钓誉的人,更不是脑袋像木疙瘩一样的迂腐官员。他个人的修养非常高,写的十无益很有道理。



他是清朝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表现了坚定的民族精神,又具有开放精神,虽然有历史局限性,但相比那些顽固不化和贪生怕死之辈,不知道要好多少。

林则徐有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女儿的事不说了。长子林汝舟、次子林聪彝、三子林拱枢。三个儿子的后代都比较多,林则徐以后,后代虽然没有出风云人物,但是各种专家,教授,省市各级干部,还是出了不少的,包括福建省原副省长林强。林则徐家有详细的族谱,男男女女都登记在册。

林则徐当年的功绩,还在不断泽被后世,人才辈出,枝繁叶茂。做好官,做好人,做好事,必有福报。


坐看东南了


林则徐因虎门销烟而扬名,但之后等待他的不是鲜花与掌声,而是晚年的宦海沉浮。

林则徐一共生有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分别是:

长子林汝舟、次子林聪彝、三子林拱枢;长女林尘谭、次女林金鸾、三女林普睛,四女林金銮。其中次女林金鸾夭折,林则徐儿女中长大成人的儿女一共是六个。

长子林汝州也许有感于父亲晚年的遭遇,没有涉足政坛,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个翰林,专心研究历史,其后人大多也没有涉及政坛。

林汝舟一脉人丁并不算多,在这一脉中有一个后人,名叫林鸿汉,是林则徐的第六代长房长孙。林鸿汉出生于1941年,是著名的禁毒人士,2005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2006年被评为“南京市好市民”。

次子林聪彝倒是和大哥不一样,对于从政十分感兴趣,先后担任过内阁中书、六部主事、衢州知府、浙江补用道、署浙江按察使、杭嘉湖海防兵备道等职。

这一脉人丁兴盛,占据了林则徐后人总人口的2/3。林聪彝有一个孙子,名叫林炳章,在官场也是风声水起,在光绪时期担任过钦差大臣,在民国时期担任过任福建省财政厅厅长,也算是显赫一时。

除此之外,这一脉好像没有出过什么大人物。

三子林拱枢也是活跃在晚清政坛,先后担任兵科掌印给事中,京畿道、山西道、河南道监察御史。

林拱枢这一脉,在之后的政坛上也是相当的活跃。林拱枢的孙子林步随是清末的最后一批翰林之一,曾去美国担任过留学生总督。从美国归来后曾担任过北洋政府的官员,但来弃官从商,结果在军阀混战时期血本无归,最终穷困潦倒。

林部随有子女六人,其中5人先后加入了我党,为祖国建功立业。

长子林曾同曾化名李良,是著名的孤单英雄,从事情报工作;次子林兴曾是解放军的侦查科长;三子林墨卿(后改名为凌青)在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过驻联合国大使,是出色的外交官;次女林子国在抗战时期从事宣传工作,建国后曾在地质部工作;三女林子东参加过新四军,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凌青和夫人)

在林拱枢的第六代后裔中,有一个叫做林记的小姑凉,是一个二次元漫画家,代表作《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创作了郭斯特这一形象。

林则徐的女儿和女婿们,在此不再详细说了(找资料太累了)。


小镇月明


林则徐家族为福州望族,称文峰林氏,始迁祖林高德,宋代进士,由莆田徙居福清岑兜,清初徙福州。第十九世正澄,即林则徐祖父,有四子,第四子为林天翰,亦名宾日,即林则徐父,生三子八女,长子鸣鹤早殇,次子即林则徐,三子霈霖(出嗣其三哥林天策。其家族字派为“学启肇孔孟,元享利贞,大道之祥;教孜颂功德,仁义礼智,厚泽必昌。”林则徐为元字派。

林天翰,嘉庆岁贡生,妻子陈帙,岁贡生陈圣灵第五女,系出平阳陈氏,亦是官宦世家。陈圣灵父陈芳植为清雍正乙卯科举人,其三子陈文华亦为举人,四子陈兰泰一支亦是名人辈出。陈兰泰长子一支,有曾孙钦铭为进士;次子超陵及孙守璿均为举人;三子鸣昌为举人,鸣昌子翼谋亦为举人,翼谋孙即为陈世英(季良),为民国时期海军名将。

林天翰次子林则徐,事迹不多述及,夫人郑淑卿,系清乾隆进士郑大谟之女,郑氏亦是名门。有四子四女,其中次子秋柏早殇,次女林金鸾早卒。

林则徐

长子林汝舟,道光十八年二甲进士。其一生官场不得志,后裔多隐居,其子林洄淑、孙林黻桢、曾孙林百川、玄孙林鸿汉。

三子林聪彝,妻叶氏,亦系福建望族。有四子,长子贺峒,同治癸酉举人;次子庆祺,光绪丙子优贡,夫人李氏,为地方望族;三子钧泽,光绪乙酉举人;四子炜焜,光绪戊子举人;五子燕愉,附生,官知州;长女、次女均配刘齐衔长子刘学慰。孙辈有林翊,光绪甲午举人;炳章(钧泽子),光绪甲午进士;炳勋,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大任(庆祺子),光绪壬寅举人;蔚章,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法政科举人;翔(庆祺子),日本明治大学法学博士,民国十六年任中华民国最高法院院长,民国二十二年任考试院铨叙部部长,夫人沈氏,为沈葆桢的侄孙女沈元应;恩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民国时期任福建省建设厅长;洛仙,燕愉次女,丈夫为刘崇伟,系进士刘齐衔孙。

四子林拱枢,举人衔,历署兵科掌印给事中,京畿道、山西道、河南道监察御史等职。其子有毓良,附生;蕴涟;寿鼎,同治庚午科举人;岐铙,光绪乙酉科举人。孙辈有焕霄,光绪癸巳科举人;灏深,光绪甲午科进士;玉铭,光绪乙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骏庠,附生;步随,光绪癸卯科进士,翰林院检讨;韡移,光绪癸卯科举人。

长女林尘谭,丈夫为刘齐衔,清道光年间与兄同榜进士。刘氏亦为福建望族,刘齐衔生有七子,长子刘崇伟为清光绪二十年举人;次子刘崇伟,被称为“电光刘”;三子刘崇杰为著名外交家;五子刘崇伦、六子刘崇侃均为事业家,称“电光五”、“电光六”。

三女林普晴,丈夫沈葆桢,历官江西巡抚、福建船政大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氏也是福建望族,沈葆桢有七子七女。其第六子沈瑶庆,娶刘齐衔的女儿;七子沈琬庆娶林聪彝五女步荀。沈瑜庆长子沈成鹄,配林则徐曾孙女林锦嘉。

四女没有名字记载,丈夫为郑葆中。其女嫁沈葆桢四子沈瑜庆,沈瑜庆官至贵州巡抚。

林天翰三子林霈霖,清道光乙酉科举人,夫人李氏,系乾隆丙午举人李鸿诗女。有一子八女。其孙林泰曾、曾孙林遵,均为民国时期的海军名将。

林天翰女林蕙芳嫁沈廷枫,即沈葆桢之父。

综上,林则徐后代还是出了不少举人、进士,在民国时期,也有不少成为国民政府高官,及至现代,仍然有不少活跃在政界、商界等。从上面分析可知,林则徐家族联姻对象也多是地方望族,如林天翰妻子陈氏所在的平阳陈氏,尤其是林则徐四舅陈兰泰一支,陈兰泰也是林则徐的启蒙者;林则徐妻子所在的郑氏;林聪彝妻子所在的叶氏、林尘谭丈夫所在的刘氏、林普晴丈夫所在的沈氏。尤其是林氏、刘氏、沈氏之间的联姻,其大致的关系如下:

林氏与沈氏

林则徐妹妹林蕙芳,嫁沈廷枫,即沈葆桢之父;

林则徐三女林普晴,丈夫沈葆桢;

林则徐孙女、林聪彝五女步荀,嫁沈葆桢第七子沈琬庆;

林则徐外孙女、第四女与郑葆中的女儿,嫁沈葆桢四子沈瑜庆;

林则徐曾孙女、林拱枢孙女林锦嘉,嫁沈葆桢孙、沈瑜庆长子沈成鹄;

林则徐曾孙、林聪彝孙翔,娶沈葆桢的侄孙女沈元应。

林氏与刘氏

林则徐长女林尘谭,丈夫为刘齐衔;

林则徐孙女、林聪彝长女以及次女均配刘齐衔长子刘学慰;

林则徐曾孙女、林聪彝五子燕愉次女林洛仙,嫁刘齐衔孙、刘学恂之子刘崇伟。

沈氏与刘氏

沈葆桢第六子沈瑶庆,娶刘齐衔的女儿刘拾云。


楚邾


林则徐在道光19年,1839年的广州虎门,将2万余箱,鸦片当众销毁。这20多天的硝烟运动,震惊世界。林则徐也一直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看到很多问答达人对于林则徐的后代都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一一陈述。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位特殊的林则徐后人。他就是林则徐的侄孙林遵,福建福州人,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林遵出生于1905年,19岁的他满怀振兴海军的志气进入了烟台海军学校学习。五年以后,他考入了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在皇军海军学院他又经历了五年的学习生涯回到了国内。回国后他历任国民党海军枪炮员,航海官等职务。1937年,他又到德国用两年时间学习海军潜艇技术。回国后在国民党海军担任要职。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率领的第五游击布雷大队与日军作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前夕,林遵在郭寿生的建议一下,举行起义,配合解放军渡江。林遵准备起义后,隐退还乡。毛泽东对这一支起义海军部队的信任和对建设海军人才的希望使得林遵放弃了这一想法,决定为建设人民海军而贡献终生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后,林遵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海军学院副院长,东海舰队副司令等职务为新中国海军的建立和海军部队,官兵的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1977年,林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9年,林遵在上海病逝,去世前他仍然念念不忘海洋,舰队和海军。他的遗言就是埋骨东海,死得其所。林遵去世后,他的骨灰撒入了广袤的蓝色东海。




红雨说历史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挖了两个大池子,每个池子都是长宽各五十丈,可通海水。


这一天,在林则徐的带领下,官兵将强行从洋人手里收缴上来的鸦片倒入了池中,用海盐和生石灰进行了长达23天的销烟战争。

据说,虎门销烟所销毁的鸦片约有19187箱,重达237,6254斤。今天不是他的事迹,而是林则徐的后人。

林则徐的一生为人刚正不阿,有一位妻子,名叫郑淑卿。

郑淑清本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官家大小姐。16岁时下嫁给了还是一个穷书生的林则徐,二人婚后恩爱有加,相互扶持,育有三儿四女。

大儿子名叫林汝舟(1814-1861)。身为林则徐的长子,林汝舟也算是不负众望,考中了戊戌科进士,后来被授予翰林院编修。


二儿子林聪彝(1824-1878),林聪彝为官清廉,孝顺父母,爱民如子,这一点深得父亲真传。

林则徐被贬伊犁时,林汝舟因为公务在身无法陪同,正是林聪彝和他的三弟林拱枢一路陪同侍奉,并将途中感悟写成《西行日记》。

林聪彝的官途经历丰富,先是中了举人,后来先后担任了内阁中书,员外郎,浙江衢州知府等官职。在任期间,兢兢业业,体察民间疾苦。

林聪彝的政绩主要体现在治水方便,同治七年起,他在杭嘉湖道参与主持多个水利工程,与民同吃同住5年。

光绪三年,再度在福州治水,由于操劳过度,导致旧疾复发,于光绪四年因病离世。


林则徐三儿子林拱枢的官场经历与林聪彝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相比于林聪彝的水利方面的建树,林拱枢则是提出了一些影响深远的政治主张。

最有远见的一条就是,他曾提出设立驻台总督。晚清时候,各省事务复杂繁重,丁日昌担任广东省巡抚,同时负责兼顾台湾事务。

但苦于分身乏术,无暇顾及台湾。于是上书祈求“冬春驻台,夏秋驻省”,光绪帝也十分赞同。

然而这个方法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当时交通不便,一个人两头跑也要浪费很多时间。于是林拱枢上了折子:

《为台地紧要,请旨迅饬抚臣东渡,藉全大局而实边防》。

然而纵使该提议十分有必要,也未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台湾的管理,丁日昌也一直未能脱身去亲自参与。

林则徐的女儿:林则徐的四个女儿中,二女儿林金鸾早年夭折,大女儿林尘谭嫁给了河单南布政使刘齐衔为妻。

三女儿林普晴,嫁给了沈葆桢为妻。小女儿林金銮嫁给了秀才郑葆中。


四个女儿中,留下传说最多的就是林普晴了。二女林金鸾死后,林普晴也就排行老二,成了林则徐的二女儿。

众所周知,沈葆桢是晚清十分重要的大臣,也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林普晴嫁给他后,成为了一位优秀的贤内助。

林普晴家教良好,知书达礼。说起来,沈葆桢还是林则徐的侄子,二人成婚之初,沈葆桢也很是清贫。

而林普晴毫无怨言,宛如当年她的母亲一般为其洗手作羹汤。不仅如此林普晴也颇有将门之女的风范,下得了厨房,也上的了厅堂。

关于她,最著名的就是血书求援了。当时,沈葆桢在广信地区任职,正值动荡,太平军意图攻城。

沈葆桢外出募集军饷,留下林普晴守着上饶城,眼看太平军要破城而入。

略知兵法的林普晴不仅没有慌乱,还带着妇女给守城官兵送饭,安抚人心。于是军民上下齐心,拼命抵住城门。

可是城中官兵并不多,百姓也多是妇幼。局势越发紧张之时,林普晴想到向距上饶不远的玉山镇总兵饶廷选求援。

可是怎样他才会帮忙呢?为表决心,林普晴咬破手指,以血为墨,写下了一封求援血书。

其气魄不失为林家儿女。最终她一方面等待救援,一方面安稳军心,挖沟设陷,终于等待了援兵。多方军队血战七天七夜,救下了上饶城。
林则徐的子女,皆是将门之后,也有着将门之才德。


史之策


2015年,由著名环保公益人士叶榄发起“林则徐禁毒奖”,距今已经颁发了四年的禁毒奖了,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禁毒组织就跟林则徐的后人有着密切的接触。

比如林则徐第六代长房长孙林鸿汉,就曾两次出席该奖项的颁奖典礼。林鸿汉今年已经77岁了,他说他们长房一族的几百个人,大多数都在南京。

(2016年第二届“林则徐禁毒奖”颁奖仪式)

而在这几百个人中,除了一位因为经营企业,偶尔应酬性吸烟之外,没有一个人吸烟的,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个禁烟英雄,所以从来都不吸烟。

这些后人以吸烟为违背祖训,他们在心理上就和烟草产生距离与隔阂。由于从小听着林则徐的故事长大的,他们对于“烟”这个字一直都很敏感。

(林鸿汉)

而林鸿汉也谨遵祖训,并且一直走在倡导禁毒之路的前线,2005年,林鸿汉还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次年又被评为南京市好市民。

林则徐共有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大儿子林汝舟,二儿子林聪彝,三儿子林拱枢。大女林尘谭,次女林金鸾夭折,三女林普睛,小女林金銮。至于林鸿汉与祖上的关系是这样的:林则徐——林汝舟(长子)——林回淑——林福祯(长子)——林百川——林鸿汉。

【李良夫妇(左二、右二)与五个子女林强、林地、林武三个儿子及林萱、林英两个女儿的全家合影】

而林则徐的二儿子林聪彝的子女比较多,占了林则徐后人的三分之二,不过好像没什么比较出名的人物。林则徐的大女婿刘(齐衔)一族,现在大都生活在南京东井亭一片。

林则徐三儿子林拱枢一脉倒是出了不少名人,比如林则徐第五代(林拱枢一脉)后人林曾同、林兴、林锦双、林子东,那都是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

(林子东)

而这四位的弟弟林墨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任我国驻联合国大使,在1997年收回香港的“中英联合声明”,就是他代表中国政府交给联合国备案的。

现如今林则徐第五代(林拱枢一脉)传人中,林子东和林墨卿还尚在世上,其中林子东还在2015年大阅兵的时候,获得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林墨卿 张联夫妇)

现在林子东和林墨卿姐弟,分别任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顾问和省政协副主席。而第六代(林拱枢一脉)传人林祝光,则是福州工商银行屏东储蓄所副主任,全国金融系统及省市劳动模范。

至于林则徐其他的后人,资料也就不详了,要么是没曝光过,要么也都“泯然众人”了。


魏青衣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清末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因编纂《四洲志》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又因主持“虎门硝烟”被称为民族英雄。1850年逝世于赴任广西途中。林则徐家族繁盛,他有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而且后世香火甚旺,现在已经传至九代。

长子林汝舟

林汝舟(1814年-1861年),戊戌科进士,殿试第六名,授任翰林院编修,1861年去世。林汝舟一脉比较著名的人物是他的重孙林鸿汉,担任南京金陵石化职工大学教师、校长,获“南京好市民”称号。

次子林聪彝

林聪彝(1824-1878),历任六部主事、衢州知府、署浙江按察使等职。故居福州市现宫巷24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聪彝的子女比较多,占了林则徐后人的约2/3。

三子林拱枢

林拱枢(1827-1880),1842年林则徐遣戍新疆,林拱枢一同随往。补任内阁中书,在刑部工作十余年。后调任广西道,京畿道、山西道、河南道监察御史。林拱枢一脉出了很多优秀人才,不乏革命烈士。

林曾同,化名李良,就读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46年加入共产党参加地下工作,在解放战争中多次深入虎穴,获取重要情报。60年代受到冲击,1969去世。1977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林兴,李良的弟弟。生于1919年,就读于辅仁大学,1945年参加了解放军,是一名出色的解放军战士。解放后在安徽大学工作,后受到冲击,于1993年病逝。

凌青(原名林墨卿),李良幼弟,生于1923年,是出色的外交家。他在燕京大学就读时参加革命,后经晋察冀根据地到延安从事英语翻译工作,“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就是他现场翻译的。20世纪80年代出任我国驻联合国大使。1997年收回香港的“中英联合声明”,是他代表中国政府交联合国备案的。

林子东,李良的妹妹,新四军老战士,先后在省出版社、社科院、社科联任领导工作。她曾任全国政协委员。


华海影视工作室


晚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一段时期,提到晚清就会让人想到鸦片战争,而一提起鸦片战争,就会想起林则徐。

林则徐是民族英雄,他一生致力于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用最激烈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可惜后来清廷为了和英国议和,将他革职充军以谢罪。即使如此,林则徐仍然铁骨铮铮,毫不屈服。著名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就是在他流放途中写下的。

林则徐对子女的教育非常有名,他曾说过一段非常有哲理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林则徐一生共有三子四女,都非常优秀,他们一生也都比较幸福。特别是三女儿林普晴,在太平天国之乱时,亲登城头为士兵送水送饭,后来又亲修血书请来援兵,到现在仍被江西上饶的人们怀念。

林则徐的大儿子林汝舟24岁中进士,但他一生只修史不议政,有可能就是因为父亲的遭遇使他看透了官场。二儿子林聪彝子女比较多,他的后代占了林则徐后人的三分之二,不过出名的人物比较少,大都生活在南京东井亭一代。三儿子林拱枢一脉出了不少名人,第五代后人中的林曾同、林兴、林锦双、林子东,都是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这四位还有个弟弟林墨卿,在上世纪八上年代我国的驻联合国大使。如今林拱枢这一系的第五代传人中,林子东和林墨卿还在世,分任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顾问和省政协秘书。

林氏后人的长房一族的几百人,现在大都在南京。因为林则徐的禁烟事迹,这些林氏后人从小就知道,自己的先祖是禁烟英雄,因此他们对“烟”这个字都非常敏感。林氏长房后人中,除了一位因为经营企业,偶尔应酬外,其他没有一个人抽烟。

林则徐的后代都谨记林家家训,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下一代都要求严格。而作为林则徐第六代长房长孙的林鸿汉,还走在倡导禁毒之路的前线,2005年曾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本篇作者 姜狼先生)。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以英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大肆向中国倾销毒品鸦片,中华民族深受其害。林则徐向道光皇帝上书:“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其中的“没有可以用来抵御敌人的军队,而且也没有可以用来充作军饷的白银。”重重刺痛了道光皇帝的心脏。

看过林则徐上疏之后的连续几天,道光皇帝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着觉。经过反复考虑,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毒品鸦片。

到达广州,林则徐意识到:英国不但不会轻易停止鸦片走私,而且还会谋划用武力入侵中国。

针对猖狂的英国侵略者,林则徐进行两个方面的行动。一方面严厉禁烟;另一方面积极备战。

林则徐在广州与英军斗争持续了19个月。

林则徐共收缴鸦片烟土总重量1188127公斤。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销烟过程持续了23天。

1839年,在林则徐率领下,清军抗击英军进攻,先后取得了九龙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战役的胜利。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华民族抗击外国侵略的伟大胜利。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颇有建树的儿子有三个:林汝舟、林聪彝、林拱枢。

林汝舟

林汝舟是林则徐的长子,生于1814年,死于1861年,享年47岁。

1838年,林汝舟考中进士,殿试中位列第二甲第六名。在翰林院的庶常馆学习三年,成绩优异,授予翰林院编修,没有任命其他官职。

林则徐去世后,林汝舟升任翰林院侍讲,为从四品。主要任务是修撰、编写与检讨文史典籍。

林聪彝

林聪彝是林则徐的次子,生于1824年,死于1878年,享年54岁。

1842年,林则徐被贬谪到伊犁防守,林聪彝跟随服侍父亲。期间,林聪彝写成一本书《西行日记》。

林则徐在广东普宁病逝的时候,林聪彝护送灵柩回到家乡福州。

1862年,经过浙江巡抚左宗棠推荐,朝廷特地授予林聪彝浙江衢州知府,担任闽浙总粮台提调官。在任上功劳卓著,被提升为道员,管辖浙江按察使。

从1868年开始,林聪彝督修海塘,5年时间中,林聪彝与百姓同甘共苦,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1877年,林聪彝负责治理福州水患。他夜以继日在江河岸边奔走劳累。最终因为积劳成疾,旧病复发。

1878年5月,林聪彝在自己家中病逝。

林拱枢

林拱枢是林则徐第三个儿子,生于1827年,死于1880年,享年53岁。

1842年,林则徐被贬谪到伊犁防守,林拱枢跟随服侍父亲。

林则徐病逝后,林拱枢守孝三年。期满后,补内阁中书,升任刑部员外郎。

后来升任江南道监察御史。

1875年,林拱枢以京察一等,赏戴花翎,外放到山西担任汾州府知府。后来因为生病回到福州老家。

林则徐一生爱国爱民,道德高尚。一方面言传身教,另一方面教育有方,他的三个儿子都颇有建树。林则徐及其后代令世人敬仰。

你怎么看待林则徐的后代们?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