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江苏和安徽之间的历史渊源深,还是江苏和浙江之间的历史渊源深?为什么?

和语涛声


江苏是一个在经济、文化上较为割裂的省份,所以你猛不丁地问它和安徽渊源深还是和浙江渊源深,肯定会引起争论。正如这个题目下众多回答,莫衷一是,证明大家各有各的说道,各有各的理论。

但如果你把江苏内部,按照经济、文化分一下,就会豁然开朗。

江苏北部,尤其是徐州、连云港等地,与山东更有渊源

徐州、新海连市(即连云港市)一度属于鲁中南行署管辖,沛县、丰县、华山县、铜山县、邳县、赣榆县、东海县,均隶属于山东。所以现在网上才常有这样一个问题:

从这些争论中我们即可看出,苏北的确是和山东渊源较深的。而鲁南地区的临沂、济宁,地域广大,与苏北更无山川阻隔,路径可以直达,距离又很近,所以口音、文化、风气上,是很接近的。

江苏南部,与浙江北部更有渊源

苏南是一个非常发达的经济圈,本质上是靠长江入海口发展起来的,起先是苏州、扬州的发达,随后因入海口三角洲的推进,经济中心就接着转移到了上海(情况类似于山东黄河入海口新兴城市东营,但黄河远不比长江)。然而苏南依然依靠东部近海以及长江之利,发展成了一大块经济重镇。正是怕这片区域尾大不掉,如果再和安徽划归一体,怕是有人借着这么一块地方做大,对朝廷不利,所以才进行的切割。

有钱就看不起人。

这是全人类的性格。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带的城市,往往瞧不起周遭,强行划归一体,就会形成大内斗省。苏南的当然瞧不起苏北的,浙北的也瞧不起浙南的。而当有某个地方经济近似而文化不同时,则更是争斗不休。

江苏目前与安徽的联络大半归功于省会南京,南京划分上当然不是安徽省会,但功能上它就是安徽省会

众所周知,南京是江苏省会,但苏南人往往开玩笑说不知道南京是本省省会,原因是苏南各市经济实在是很发达,南京的省会城市首位度非常非常低,因此没什么好承认的,南京也吸引不了苏南其他地方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但是,南京对安徽来讲却不一样。南京周遭的安徽人口,想要寻求发展,当然是往南京跑的(自然也有很多去苏南)。

需知,政区可以用线条划分,但经济、文化是无法一刀切割的。莫说是一个省的很多市,就是同一个市区内,经济、文化不一样,也会形成鲜明的鄙视链。

例如青岛的鄙视链是这样的:

  • 市南 > 崂山 > 市北 >李沧 > 黄岛 >城阳 > 胶南 > 即墨 >胶州 > 莱西 > 平度

苏州的鄙视链是这样的:

  • 园区 > 姑苏区 > 新区 >吴中区 > 相城区 > 吴江区

上海的鄙视链是这样的:

  • 静安 > 黄浦 > 徐汇 > 长宁 > 浦东 >虹口 > 杨浦 > 普陀 >闵行 > 宝山 >嘉定 > 青浦 > 奉贤 > 崇明 > 金山

所以说,渊源是有的,但也就是略加一提,没什么可多说的。就跟足球似的,找到渊源了,然后呢?


豆子人民艺术家


看了这么多的评论,实在忍不住要发表一下观点了!小编问的是江苏、浙江、安徽的渊源,居然全部都回答“江南省”?真不知道你们这些人历史是怎么学的!!!

你们口口声声说“江南省”,请问有多少人在意江南省?

为什么人们都说“江浙江南”?都说“苏杭”?

那“江南省”真的不要再提了!我来给你们上上历史课吧!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这段中国历史每个人都背过吧?

从有史书记载,夏商周,春秋战国,看清楚,这个时期是奴隶社会。还没进入封建社会。从秦开始,正式进入封建社会。

我们常听央视说“九州华夏”,“天下九州”。

“九州”是中国的别称之一。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所以我说,从华夏九州,安徽都是附属各州。荆州,通常认为是湖北,青州山东,扬州包含江浙江西福建皖南,徐州,豫州河南。天下大势华夏初定。还有很多区域未充分开发,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夏商周时期还是部落、诸侯国为主,诸侯建立的商朝——500年的兼并融合。周朝有几百个诸侯国。有人说,周朝不是统一的国家,如果没有秦始皇,现在的中国就像欧洲一样,分为很多个小国家了。因为秦始皇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等制度,让各国的文字统一,才有了统一的概念。

周时期的吴越争霸,历史书上是很多的祥解的。吴王阖闾到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从吴灭越到越灭吴。从周一直斗到春秋、战国。苏州城即吴王夫差时期伍子胥规划建设的,一直至今几千年未变的城市格局。苏州也是“吴”的核心。

吴灭越,越灭吴,楚灭吴越,看看这春秋战国变动形势图。安徽都是各国的附属,被瓜分,成缓冲带。

从奴隶社会开始,安徽都被周边河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山东各省势力瓜分。周边各省要么是古九州之一,要么是实力很强的魏、楚、吴越、齐鲁等国。各省的势力版图从华夏初定时期就基本成型了。

再到后来的秦、汉、三国……也就是说江浙一直都是历史主角,而安徽连配角都算不上。

为什么人们都说“江浙”、“吴越”?就好像山东都说齐鲁一样,齐鲁不是一个国家,但都是一个语言文化风俗圈的。历史上合并在一起的时期太多了!所以人们印象上已经自然而然地认同为同一个地区了!

当然,从封建社会末期明朝开始,又有了一次大的地缘整合,南京是明国都,不可能只占屁大点南京城吧?所以有了“南直隶”。而清朝又迅速分割了。“南直隶”成了“江南省”,因为北京成国都了。

而安徽为何叫“皖”?皖 春秋时国名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为皖国,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二汉属庐江郡。皖国太小太短了,大家可能都没听过。

“皖国”,即古桐国。桐,或桐国。春秋时,桐国大体为北上争雄南方大国楚、吴、越国附庸,时而依附吴,越灭吴后,属越。《兵圣孙武》记载:豫章附近,存在独立小侯国。每年向楚另纳赋,获得楚保护。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灭越,桐国再度附楚,在强邻环伺的春秋时代,弱小桐国不得不朝吴暮楚,战战兢兢揣摩大国脸色,后被楚吞了。😂


所以我说,安徽根本没有自已的文化、语言,都是周边各省的影响范围。

江浙的历史渊源深厚,正所谓吴越、齐鲁,世人皆知江浙。


同里江南雪生态果园


先说结论吧!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江苏与安徽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要深于浙江。

首先,江苏是个大杂烩省,苏锡常地区,苏州、常州都曾经是府。无锡是个异类,历史上属常州府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属苏州地区管辖(期间,曾一度是苏南行署区所在地,下辖镇江地区、常州地区、苏州地区、松江地区,后撤销)。所以,苏锡常地区连同太湖对岸的湖州,都应该同属于吴越文化。我记得在莫干山看过:嘉兴、湖州(习惯上称之为浙北)等地跟越国关系并不大,到是很长时期里苏南、浙北是一家(以杭城北为界)。故历史上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其次,或许是很多人认知中的一个误解,误以为“江浙”就是指江苏浙江。其实,“江浙”的真正含义是长江浙水的简称。“江”是指长江,“浙”源自于浙水,浙水包括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源头在安徽徽州,“江浙”就是指从长江到浙水的这个地理区域。

第三,吴国和越国并不是并列的,吴越是百越的一支,生活在苏南和浙北平原地区,相对应的是生活在山区的山越。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就是因为同属吴越文化,语言相同人种同源,所以才会有自认为正统,要兼并另外一国,所谓“相爱才会相杀”。

所以,文化上,苏南(苏锡常)会更亲近浙江。

第四,吴文化与徽州文化在苏皖两省都只占很小的比例。特别是吴文化,在江苏省内只有极个别城市继承,分别是苏州,无锡,常州,还有镇江和南通的小部分,泰州的极小部分。而绝大部分地区被江淮文化与中原文化主导。

第五,安徽的情况与江苏类似,徽州文化只占到小部分比例,甚至两个省的省会与徽州和吴文化都不沾边。因此,苏皖两省大部分地区文化都更为接近,而浙江却与江淮,中原文化没有太大关系。

第六,自古行政区域划分都以山川为界,苏北与皖北,苏南与皖南,以长江为界,从来就分属两个区域。直到明太祖定都南京,这才使得现在的安徽和江苏划入同一政区。

第七,明清两代,江苏和安徽甚至同为一省,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江南省(南直隶),时间长达500余年。虽然曾经浙江与江苏部分地区也短暂的组成过“两浙路”,但并入的仅仅是“苏锡常镇”地区,并非整个江苏!

第八,要说渊源,以长江为分界,北则苏皖深,南则江浙亲。再看现在,江苏省会南京被称作“徽京”,原因是南京在经济发展上也与安徽更加紧密,与浙江以及苏锡常地区交往不多。


媒体人杨壮波的落脚地


明代因二次科举中榜的全是浙江学子,朱元璋为制约浙江,对南京,淮河,江北地区经济与文化扶贫需要,才从浙江把苏州,无锡,常州,上海划出的,搞了个南直隶,从此就有了江苏省。

江南文化发源,精神核心还是在浙江,所以从区域上理解,苏南,浙北是真正的江南,这没错。但江南吴越文化发源地是浙江,这是变不了的。

上海也是从明代开始从浙江的嘉兴划出,史料上有明确记载,明代的上海地方志写明,那时的上海人是以说嘉兴话为荣,到今天,嘉兴人去上海说自己家乡话,上海只会问“侬啥噶区个。”

江苏的苏南从浙江划出才多少年?从古至今苏南一直深受浙江文明影响巨大。仅唐宋时,现在的苏南属二浙,你们不认字吗?如再往远说,国际唯一公认“世界二大农耕文明之一的,水稻文明发源”,就是浙江的"马家浜"与“河姆渡文明"。"良渚文明与古都城“更是承前启后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证明了"中华文明发源”。

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对江苏的文化复新影响至今还是很深,没有那时的“中央大学”会有今天的“南京大学“吗?饮水思源,好好学些历史,中国历史上最富最有文化的不是江苏,别把苏北也混淆成江南了。


鹤林雨露3


这个问题太难回答,因为江苏,安徽与浙江三省,本来就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但是小鸟认为江苏还是应该与安徽更亲。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不防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一下。

首先,江苏与浙江都有一部分地区处于吴越文化带地区。吴越本为一族(百越族),但又有本质的区别,也可以说曾经是两个单独的文化体系。



吴文化历史更长,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三山文化,发源地在太湖流域,也就是现在的苏锡常。而越文化同样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发源地在浙北绍兴杭州一带。勾践破吴后,两种文化才逐渐融合。


(吴语分部区)

而如今的苏浙,或者说苏南与浙北,虽然语言相似,但行事风格上仍有较大的区别。浙北地区保留了较多的百越质朴、悍勇和进取的心理特征,一种多少带有野性成分的精神气质,苏南地区则较为平和,与徽州文化的性格比较接近。其实,如今的浙北地区,古越人的比例已经很小很小了,而大多数为吴人的后裔,只是保留了越人的部分性格与习俗。而大部分越人已南迁至浙南与闽北地区,为瓯越与闽越,因此如今的浙江人和福建人“勇闯天涯”的性格极为相似。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越人南迁》资料,这里不多阐述。

而徽州文化的前身却和越文化是同宗,或者说是越文化的一个分支,直到秦汉时期才被中原文化影响。但徽州地区后期由于地理或者政治原因,与吴地接触较多,逐渐被吴人同化,然而身上的百越特质逐渐削弱,属于中原文化和吴文化的缓冲地带,自成一派。



(徽派建筑)

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吴越是同胞,也是世仇,吴徽是远亲,徽越是近亲!(这里的“徽”指的是徽州文化,不是广义的“徽文化”)

大家注意了!至此为止,小鸟文中提到的一直都是“吴”、“越”和“徽州”,并不是江苏,浙江,与安徽!

题主的问题是江苏省与安徽浙江两省的关系,并不是苏南,浙北与皖南的关系。那我们就不得不提位于长江以北的“江淮文化”与“中原文化”。



(江苏省三种文化分布,粉色为吴文化区)

众所周知,吴文化与徽州文化在苏皖两省都只占据很小的比例。特别是吴文化,在江苏省内只有极个别城市继承,分别是苏州,无锡,常州,还有南京,镇江和南通的一部分,泰州的极小部分。而绝大部分地区被江淮文化与中原文化主导。安徽情况则与江苏类似,徽州文化只占到小部分比例,甚至两个省的省会与徽州和吴文化都不沾边。因此,苏皖两省大部分地区文化都更为接近,而浙江却与江淮,中原文化没有太大关系。

明清两代,江苏和安徽甚至同为一省,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江南省(南直隶),时间长达500余年。虽然曾经浙江与江苏部分地区也短暂的组成过“两浙路”,但并入的仅仅是“苏锡常镇”地区,并非整个江苏!反观当今,江苏省会南京在经济发展上也与安徽更加紧密,与浙江以及苏锡常地区交往不多。

(明清两代的行政建制:江南省)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江苏与安徽的历史渊源或者文化渊源要较深于浙江。


城市控


苏、皖、浙三省同处华东,屋搭山地连边,草连茎、树连根。几千年的历史虽也曾争争斗斗、分分合合,但总的说来,这三省地缘文化在全国最为亲近。若要再分出密疏,应该是江、浙两省更为亲和,尤其苏南与浙北,並不以省界为鸿沟。为什么呢?

有许多人会说,吴、越春秋时二地斗得你死我活;而苏、皖在明清五佰余年还同属南直隶、江南省。苏、皖应比江、浙更亲近呀。这个理由不错,但真正恒量二地间渊源关系的亲、疏,应以民间的交往为主要依据。

1.苏、皖虽历史上曾同属于江南省,但几百年来,东、西两地各自为政。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二地民间交往仅以边界的市、县为主,即点状交往。如苏北主要以徐州与皖北邻市、县的交往。徐州与萧、砀原为一家,徐州与淮北、宿州关系也不借,宿州因此被称为"南徐州";苏南主要以南京。南京地理位置深入安徽,与皖南的馬鞍山、滁州、芜湖交往密切,被称"徽京"也是有道理的。而苏南及沿江、沿海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盐城,与浙北民间的交往则是带状、片状交往,接交面要广得多、宽得多、深得多。

2.由于隋开凿了大运河,漕运如今天的高速铁路。加深了运河沿线城市民间的接触。所以淮安、扬州、泰州三市应该与浙江联系更为紧密。

3.吴、越历史上虽然斗得你死我活,但民间交往从未间断过。两地地缘文化相通。如:方言相近、风俗习惯相仿、居民爱好相似,並不以省界为鸿沟受到阻隔。两地城市历来被人相提並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生在杭州、吃穿到苏州;苏州、常州、湖州並称"浪下三吴";湖州与苏锡常共享太湖,世世代代和平共处;仅以地方戏剧为例,全国300余剧种,苏南人就是偏爱越剧,而苏南的昆曲、评弹、锡剧,浙北人也都能接受;大运河更象一条项链,把苏、浙许多城市串联到了一起。

4.连云港、宿迁两市因地理位置偏北,两市民间与山东关系更亲近,对皖、浙一视同仁。

5.综上所述江苏十三市中:二个亲皖、九个亲浙、另二个皖、浙一视同仁。从少数服从多数来推定,则江苏对皖、浙,应是江、浙渊源关系更深。

所以想想《父母爱情》中的江德华。她虽与安杰是一家子的亲姑嫂,为什么反与邻居王秀娥关系更亲近。以致在王秀娥病故后,不顾一切地要嫁给老丁,去替王秀娥照顾三个没母的幼小孤儿。这就好理解了。


福荣


从历史角度来说江苏省原与安徽省同属江南省。表面上看江苏与安徽二省较亲近些,另由江苏省会南京市经济也辐射了安徽,带动着与南京周边地区的安徽城市,所说表面安徽与江苏较亲近些,至少安微是这认为的。可是南京经济辐射并没有给同时江淮文化的苏北带来任何好处,也难怪苏北对南京有一些看法,同时也对安徽有着偏见。反之江苏对浙江比较更亲近,特别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吴越文化早就形成了苏南地区与浙江的生活习惯语言几乎相同,产生双方彼此容易沟通与接受。最重要的是二省私企较多彼此有着紧密合作。至少江浙二省的人均GDP相差不大,大家都在同一梯队有着相互尊重对方。中国人有个坏习惯只尊重对方富裕而较有实力的,而江苏与浙江恰恰各有优势。所以江苏与浙江二省更亲近些!


奇正437


安徽、江苏、浙江位于长江下游地区,三省互为相邻,目前的政区格局也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的结果,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

古代中国一般分为九州,到汉代演变为十三州,目前的安徽、江苏、浙江都属于古扬州和汉代扬州,古扬州包括淮河以南、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汉代扬州仍包括了淮河以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春秋五霸时代,今天的安徽大部分属于楚国,江苏南部属于吴国,浙江大部分属于越国;在战国七雄时代,吴越被楚所灭,今天的安徽江苏浙江都属于楚国。

秦代实行郡县制,全国划分为36个郡,今天的安徽江苏浙江分属于薛郡、九江郡、会稽郡。

汉代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再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后改称为十三州,今天的安徽江苏浙江属于汉代扬州的楚、淮南、庐江、吴四郡。

唐代的一级政区是“道”,今天的皖北、苏北地区同属于淮南道,今天的皖南、苏南、浙江同属于江南道。后来江南道拆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了今天的皖南、苏南、浙江、福建。

宋代的一级政区是“路”,原淮南道拆分为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今天的苏北和皖北大部分属于淮南东路,皖北小部分属于淮南西路;原江南东道拆分为江南东路、两浙路、福建路,今天的皖南和南京地区属于江南东路,今天的浙江、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苏松常润)属于两浙路。

元代的一级政区是“行省”,今天的皖北、苏北属于河南江北行省,今天的皖南、苏南、上海、浙江、福建属于江浙行省。

明代的一级政区是“省”,今天的安徽、江苏、上海属于南直隶,浙江、福建单独建省。

清代的一级政区也是“省”,清初期,今天的安徽、江苏、上海同属于江南省,浙江、福建仍单独为省;西元1667年,江南省拆分为安徽、江苏两省。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

在清代的西元1667年,安徽、江苏分省,距今已有350年了,

在明代和清初,安徽江苏分省之前在同一个政区(南直隶和江南省)有近300年;而浙江单独建省距今已有650年了。

在元代,是经常被浙江人喜欢挂在嘴边吹的江浙行省,存续时间仅有几十年。江浙行省的范围与唐代的江南东道大致相同,包括了今天的皖南、苏南、浙江、福建等地,并不是人们错以为的只有江苏、浙江两地。

在宋代,是最被浙江人引以为豪的两浙路,时长超过了300年,其范围包括了今天的浙江省和苏南四市(苏松常润四府),这也是浙江省唯一一次和苏南四市单独在一个政区。此时,皖南与南京地区组成了江南东路,苏北皖北组成了淮南东路。

在唐代早中期,今天的皖北苏北同属淮南道,今天的皖南苏南浙江福建同属江南东道。而在隋唐之前,实行的是郡县制和分封制,今天的安徽江苏浙江大多数情况下分属于不同的郡县或国家,频繁变化,情况复杂。

我的结论:安徽江苏是一对在350年前分了家的孪生兄弟(而在350年之前的一两千年都是一家人),而浙江与安徽江苏更像是亲戚关系,历史越久远,亲戚关系越近乎,尤其是苏南皖南与浙北的关系非常紧密。

如果说到文化,皖北苏北同属一个文化圈,皖南苏南浙北同属一个文化圈,浙南福建同属一个文化圈。











和语涛声


zJ棒子造假省名不虚传!江南不包含浙江大部分区域,只有原属吴的吴兴(即今湖州嘉兴)是属江南。自古吴、越不是一家,别混淆视听!浙属瓯越文化,江苏以苏南及启东海门靖江等为吴文化,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无锡常州上海等为吴文化腹地,吴文化灿烂辉煌,影响深远,非瓯越可比。

江苏含今上海、安徽是一家,从大扬州(今江苏江都)到南直隶(三百多年)再到江南省,后拆分为江苏、安徽。

造假省天天编故事,历史造假、文化造假、数据造假、、、!!希望媒体能审核把把关!!


精准控制


忍不住也要说两句,有什么好黑安徽的,这三省中安徽,江苏都是两河三分,古代冷兵器时代长江是最好的防御带,所以必须有“江东”一说,皖南和苏南浙北本就一体,同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人为分割。你所说“江浙”从狭义来说是不含苏北和浙南的,浙南也是闽南语区。古代“江浙”也等同于“江东”一带,长江在安徽芜湖向北流。说古国,周春秋江南还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国,战国时小国林立数不胜数,只是说皖北近中原,皖南又处吴楚分界线战乱就多。你说的也仅仅战国这段时期,楼上有说皖和苏是双胞胎我比较认同,在中国历史近一百年前海权不重要的时候,皖和苏从地理上最接近,辖内两河三分,在中国地图上这两地相似度我说最高,皖北苏北、皖南又以芜湖为界同苏南浙北文化语言相通,皖南以安庆,黄山(古徽州)和现在的江西婺源一代又是一体。只是近代海权兴起,沿海发展快过内地所以皖,苏才差距越来越大。长三角古来就一家,以北长江沿线上海南通扬州等至皖芜湖市,南至杭州,的三角区才是最纯的长三角,皖北苏北浙南都不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