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广泛且长期用错的一个词:封建迷信

“封建”与“迷信”是两码事,不应该绑在一起使用

在日常用语、文艺作品、官方文件、媒体表述中,人们常把“封建迷信”绑在一块批判,“封建”表示很冤屈。

对于一些腐朽、没落、野蛮、愚昧的思想或者行为,人们总是习惯用“封建迷信”一词来概括。在现代的语言环境里,“封建迷信”常常被当做“科学文明”的对立面来看待。世界上的观念和认知,有对的就有错的,有新兴的就有没落的,两者总是相对存在、对立统一的。人类的文明进步,就是一个不断破除愚昧和蛮荒,不断走向文明和科学的进程。

这两种相对立的状态是存在的,但问题出在人们的表达方式上的,特别是被频繁使用的“封建迷信”这个词组,似乎是被严重的用错了。因为“封建”和“迷信”从根本上就是两个层面的东西,无法联系在一块使用。

被广泛且长期用错的一个词:封建迷信

“封建”是一个描述社会形态的词汇,影响社会形态的是一个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权组成模式。“封建”一词最早出自于《诗经·商颂·殷武》,其中有:“命于下国,封建厥福”的诗句。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里,对于社会形态的分类里,就有一个“封建社会”的类别,并且认为“封建社会”是几乎所有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但也出现一些例外,例如个别地区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渊源,会发生由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省略”掉中间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两个形态。

但现今的历史学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称为“封建社会”的仅仅是西周时期。而在以往的学术研究中,是一直将秦帝国建立到清朝灭亡的两千多年时间都称之为封建社会的。

被广泛且长期用错的一个词:封建迷信

“封建”一词的原意是“封土建国”的意思。殷商是奴隶制社会,周武王姬发灭掉殷商建立周朝以后,就将全国的土地分封给亲族和功臣,让他们分别建立邦国。所有的邦国向上只承认一个周天子,并且向周王室纳贡,服从周天子的领导和调度。对下,这些邦国又可以再次对邦国的土地的进行二次乃至三次分封,形成一种鲜明的层级制度。

“封土建国”制度非常类似联邦制,各个诸侯国除了履行尊奉周天子、缴纳赋税、军事保卫的义务之外,在自己所属的邦国之内是有着绝对的自治权的。各诸侯王对封土内包括土地、人口在内的所有资源拥有所有权、经营权、支配权,可以制定法律、管理百姓,可以建立自己的武装,可以与其他邦国开展外交活动。

秦朝建立之后,彻底废弃了“封土建国”的制度,而以“郡县制”取而代之。这是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权组成模式的一次重大革新。天下被分为36郡,每个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而不是依靠亲缘、血缘关系进行册封,以政令替代血统,这首先就是一个巨大进步。

被广泛且长期用错的一个词:封建迷信

各郡的行政长官享受朝廷俸禄,按照朝廷任命和上级赋予的权限管理辖区事务,治理所属百姓,也就是传统所说的“代天牧民”,对于辖区内的所有资源不再拥有所有权。

在秦朝实行郡县制之后的很长时期,中国历史上的王朝也长期保持了分封制度,皇帝会给一些皇族和功臣按照“王、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分封土地,但这个分封与西周时期的“封土建国”是有根本区别的。这个时期的分封,被分封者只是享有所封土地区域内的赋税权,而不再享有所有权,也不能像地方官一样管理地方事务,更没有独立的军事和外交权。

这就是现代的历史学家认定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封建社会仅有西周时期的主要学术依据。不管这种观点是否会得到学术界的最终认可,但总而言之“封建”一词的基本含义是用来划分社会形态的。

被广泛且长期用错的一个词:封建迷信

再来看“迷信”一词。迷信主要描述的是一种思想和行为(特别是思想)方面的非理性、非科学状态。这个词在字面上也很好理解,“迷”指的就是迷茫、痴迷、蒙昧、愚昧,“信”就是相信、坚信,两者合起来就是指一种迷茫、执着、盲目甚至毫无依据的信任和相信。

迷信是一种相对的认知状态。例如在哥白尼创立“日心说”之前,太阳是宇宙中心的说法在当时就是真理,相信这个说法的人叫相信科学、坚持真理;而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并且逐步得到科学观测验证之后,继续相信“地心说”的人就是迷信——对错误认识执迷和坚信。而“日心说”被继续否定之后,依然将“日心说”当作真理坚信的人又会变成迷信。人类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认识的过程总是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所以迷信与科学这两个对立面也一直处于不断更迭交替之中。

“封建”和“迷信”一个描述社会形态,一个描述认知状态,是两个范畴的概念,将这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联系起来组成一个词组,用来描述某种认知和行为状态,显然是有失严谨的。

被广泛且长期用错的一个词:封建迷信

从现在的用法看,人们是将“封建迷信”当作一个偏正词组来使用的,前面的“封建”是限制性和修饰性的词,后面的“迷信”是中心词,意思就是封建时期的迷信。但我们想一想,难道迷信思想仅仅存在于封建社会吗?当今社会很多人对于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一步登天的成功秘诀、核心价值偏离的心灵鸡汤等的执迷和狂热,算不算迷信呢?

反过来说,所谓的科学也不是在当今的社会一步登天、一夜彻悟的,而是建立在人类认识的不断叠加和累积的基础之上的。即便是在久远的封建社会,也诞生了很多科学思想和先进技术的,而且一些创立在封建社会的科学思想和观念,对于今天的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依然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作为一个偏正词组,在中心词不变的情况下,起限制和修饰的词语是可以替换的。在“封建迷信”这个偏正词组里,我们是不是可以将前面的“封建”这个表示社会形态的词更换一下,形成“原始迷信”、“奴隶迷信”、“资本主义迷信”等同样是偏正关系的词组?从语法的角度说,这样替换是可以的,但事实上这样只能“创造”出一个个令人莫名其妙的词汇。

被广泛且长期用错的一个词:封建迷信

封建社会不是迷信思想的总根源和罪魁祸首,迷信思想也并非仅仅在封建社会存在,即便是将“封建迷信”当作一个并列词组,也是说不通的。即使假设“封建迷信”是一个主谓短语,那么按照语法规则,在保持主语“封建”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替换谓语,那么“封建迷信”一词是否可以“变身”成为“封建科学”、“封建文明”等一些同样令人莫名其妙的词汇呢?

所以说,“封建迷信”这个词汇的使用是极不规范和严谨的,建议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能够慎重对待、严密论证,用一个更加确切和准确的词汇来替代,以便让整个社会在针对此类问题时的语言表达日趋严密和规范。例如可以用“封建陋习”来表述某些依然被人追捧的野蛮习俗,毕竟封建社会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社会形态,的确遗留了一些不文明、反人性、不科学的余毒和习俗;也可以用“迷信思想”来表述一些非科学、非理性的认知,将之于“正信”和科学对立起来。

虽是一个细节,也影响着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亲爱的读者朋友,您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