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親家登門,不值半文”有什麼含義呢?有道理嗎?

農夫也瘋狂


兒女親家的往來,真的不同於朋友親戚的往來。因為朋友和親戚到來的話,這個家庭會充滿了歡聲笑語。會大口的喝酒,大口的吃菜,沒有什麼可以顧慮的。如果是兒女的親家來到了自己的家,如果說自己和兒媳婦兒或者是姑爺處的不是很好,兒媳婦兒和姑爺在這個家裡也沒有什麼地位的話。那麼親家到來的時候自然不會得到什麼優越的接待。也就是應付應付你走了也就算完了。這也真就應了那句話,親登門,不值半文的那句話。這樣的話可能也就是不願意給人家一個好臉兒,也瞧不起人家的父母。這會讓人覺得很難堪的。



就是這種情況,才讓農村人總結出了這一句親家登門,辦文不值這句話。這說的就是親家一旦登上自己家的門,也不會受到人家的怎麼熱情的接待。也不妨說一下家醜,小的時候,我的母親是農村的姑娘嫁給我父親的。後來母親在這個城市扎穩腳跟以後,姥姥姥爺也領著一家人普奔到了這個地方來。那時候姥姥姥爺有時候也想念媽媽,就到我們家來看一看我的媽媽。可是我奶奶那時候是一個很不講理的人。他覺得我老撈佬一來也就是奔著我們家拿點兒東西給他。所以一來二去,再來的時候他也總是撂臉子給人家看。弄的我媽媽在姥姥姥爺一走以後就常常的偷偷的哭。
我覺得那種心情是真的不好受的,誰也不願意讓自己的父母來到自己的這個家呆的像一個客人似的。而且還不被人重視,這是多麼糾結的事啊。所以我說現在新農村建設都已經紅紅火火,人們的思想觀念都已經很開明瞭,我覺得雙方父母如果聚在一起的話,都要相互尊重,都要相互熱情。你也別瞧不起人家窮,他也別看不起你個子矮。兩家人就要換成一家人的那種態度來對待,因為畢竟是兒女親家了,只有好好的相處才有和諧溫馨的家庭。


伊春美食美客


我不懂這話意思,也沒聽說過。不作評論。但我拿我的兩個兒女親家情況說一下:我有兩個女兒,她們自己找的對象,都是城裡的,並都有兩個孩子。並且我的女婿都是小的,一個有哥,一個有姐。一個當時是高知,一個在企業當幹部。我是最低層的。他們都各自來過我家一次。年齡都比我們大十多歲。大親家那邊邀我全家去過一次,住了幾天,安排了旅遊。他們不單邀我小女兒一起去,還邀我妹妹去玩。可惜因為遠,我們就再沒去過。經常邀我們的。逢年過節我們雙方都請小孩帶禮品的。並雙方都要求小孩多關心對方父母。小孩春節放假我儘量叫他們去親家處過年,因為他們年齡大了,我們還小。而親家總是叫他們年初二,三再來我家幾天,弄得他們挺辛苦。開始幾年沒車都是擠火車的。我心疼他們,也為了省錢經常為這亊跟他們發脾氣,(我的心挺好的,可是個爆脾氣,小孩不聽我的我就發脾氣。好得女婿都不計較的。)叫他們少來我這裡,其實我也希望小孩多來家聚聚的。若知道那個親家生病住院等都互送慰問金的。就是我小女兒身體不好我大親家知道後都送慰問金的。大親家開始還跟我講,待離休了要上我們這兒來養老。可因為我們這裡是農村,就醫不方便,就沒有成行。我大女婿的兄嫂對我們也挺好的。主動關心我們。我們第一個冰箱還是他主動幫我們買了請人免費送到我市的。我小女兒跟他們關係都很好的。雖然距離遠難得見。

我小的親家在本市,我們也經常去女兒家。小女婿的姐姐為了騰出房子給我們住,想盡辦法跟她父母一起搬出去住。她姐姐把我們也當親人相待的。也經常送禮物給我們。逢到我們生病她總是和她媽一起帶了錢物來看望我們。知道我六十九歲那年生日,她和我親家母都分別送來大禮。其實我們只吃碗麵而已。我老伴生日(正好跟她母親同日,只是親家大十歲。)她在網上訂了一個大老壽星蛋糕叫我女婿帶下。我們都很暖心的。這次我們拍全家福照邀請她一起拍,她也欣然答應。她把我們也當親人待的。大親家年齡大了不便帶小孩。我外孫女小時侯全由我們帶,我們養。我們也心甘情願的。從保胎服侍一直到上班。以及放假後都是我們在帶,所以小孩對我們特親。女婿外掛職期間全由我老伴去接送孩子。我親家跟我女婿說,這就是對你們的最大支持。要記得報恩。總之我們的親家之間如同一家。關係挺好的。我還是那句話,人心是肉長的。你對人好,他也會對你好。我講的都是實話,目的是為宣傳正能量,要不然誰願意把家亊講出來。

親家親家親如一家。願天下所有親家都親如一家。


山上人279


我不這麼看。我是個獨生子女父母,只有一個兒子,四代居住城市,我老兩口退休多年,兒子國企工作,家庭條件還算可以。兒子二十多歲時,很多親朋爭相介紹對象,其中不乏我們都很喜歡的,不知什麼原因,兒子執意看上了一個外地進城打工的農村姑娘,而且是在我們非常反對的情況下結了婚,我們當然不高興。但是,我們沒有固執己見,經過短暫的共處,我們接受了這個事實,對媳婦處處關心,視如女兒,兒媳也很孝順,鄰裡交口稱讚。親家也經常來往,我們每年暑假也到鄉下小住,雙方相敬如賓,我也覺得挺好。十年來,從沒有不高興事情發生,我也感覺挺好。親家是什麼,就是親如一家的人。


明月清風72277


“親家登門,不值半文”,是舊時農村的一句老話。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親家主要指的是女方父母。

大家知道,舊時是男權社會體制,女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意思是說女兒一旦出嫁了就成了夫家的人,跟父母的聯繫就很少了。女兒父母作為女兒夫家的親家,和女兒夫家也是基本上不來往的。而女兒父母去女婿家(舊時兒子成家後大都和父母住在一起)走親家,一般都是遇到了什麼難事而不得已才到親家求助求援找“麻煩”的,這種情況男家大多是不待見的了,所以有了“親家登門,不值半文”這句話,也就是男家瞧不起的意思了。好多親家之間老死不相往來,把親家做成了“冤家”。



今非昔比。如今世道早變了,“親家登門,不值半文”早已變成“親家登門,越走越親”了。特別是前些年實行計劃生育,好多家庭都或是一個兒子或是一個女兒,做父母的滿滿心思牽掛著兒子或女兒,兒女成家後雙方親家走動的勤哩!而且現在很多年輕人成家後都是自己單門獨戶過,無所謂男家女家,兩邊父母隨時都可以到兒子家或女兒家的。



重要的是人們觀念變了。舊時,男女雙方親家間一般是不來往不照面的,有親家之名,無“親家”之實。現在的親家之間很多都是很敞亮的呢!彼此互相走動,互相關心,成了“親家加朋友”的關係。我有一個同事,他們兩口跟前是個女兒,女兒嫁到了同城。此後他們兩邊親家你來我往,每半月聚一次,男人坐一塊喝會兒酒,女人在一起嘮嘮家常,這才是正兒八經地“親家”呢!

說到底,是現在社會發展了,進步了。舊時的一些俗語諺語行不通了,早已成了過去時。



燈影書畫


農村老人常說:“親家登門,不值半文”有什麼含義呢?有道理嗎?

在農村一些常說的老話,都是和生活息息相關,透過老話總結出了很多具有實際應用的經驗教訓,指導著勞動人民的生活和生產,這些老話中也不乏闡述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親家登門,不值半文”,就刻畫出了婚姻中男方女方家長之間的處事態度,為什麼會這樣說呢?是什麼原因導致親家上門,不值半文這樣的說法?就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首先這句話的含義很好理解,婚後雙方的家長登門,意思就是親家上門,不值半文的意思就是登門這樣的做法很讓人看貶,看低,這原因應該有三個。

一、登門拜訪的目的多是求人

無事不登三寶殿用在用在親家身上大家沒什麼意見吧?以前結婚講究的是媒妁之言,搞不好沒掀開蓋頭那一刻都不知道媳婦長什麼樣,兩親家平常生活裡更是沒有什麼交集,算不上朋友,這結婚時,按習俗男方會過一筆不小的彩禮過去,算是對親家辛苦養大女兒的感激之情,就此以後,日子就各過各的了。逢年過節除了兩小孩兩地跑,親家之間幾年見不了一面。

這種情況下,親家登門,甭管誰登誰的門,肯定是有事相求,對於女方家會想,女兒都給你了,難不成以後還要保你一家人不成?對於男方家來說,你女兒當初嫁過來,我可給了不少彩禮錢……反正,因為小孩的緣故,這心裡總有些看法,礙於情面又不好說,心裡肯定看不起對方,所以就有了不值半文的說法。

二、父母是子女訴苦的對象,親家關係難融合

虎毒不食子,天下哪個家長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媳婦不婦道,家公家婆看在眼裡,心裡心疼兒子,對這兒媳一家可能都會有偏見。平常過日子,小兩口難免有分歧,有爭執,以前農村媳婦受委屈了就跑孃家,孃家人就是訴苦的對象,這久而久之,兩親家十有八九不對付,你說,你要登門辦事,誰有好臉色給你看?

三、臉皮厚

為啥要用“臉皮厚”這三個字?因為確實存在不少窮人嫁入豪門的現象,極少數“親家”那是人窮志也短,總想著去親家撈點好處,電視裡這樣的劇情也最多,這類親家做的這事,真是半文不值,估計連自己的女兒都給拉低了檔次。當然,反過來,男的一方也是同樣的情況。

到了今天,親家登門,半文不值,依然很有道理,拿我自己來說,兩邊家長就不怎麼談的來,至少不是交心非常信任那種,雖然是親家,但就目前來看,你要讓誰登門拜訪,除非小兩口開口叫過去幫忙,不然幾乎不存在這種可能。


總結:親家親家並不親,要想維護好兩家人的感情,做子女的為人處世方法就很關鍵,一件事報喜不報憂,男方要多說岳母的好,女方要多誇婆婆懂事會做人,生活的一些瑣事,一些小矛盾,就不要找自己的父母傾訴了,小兩口私下解決最好,讓時間去撫慰自己一時半會的委屈。


農人解說


感謝你,要想回答這個問題。

農村老人常說,親家登門不值半文,這句實話就說,當親家登門的時候啊,就落下這種被動的地位或者被動的身份啊,或者被動的局面啊,已經顯現出來了。

那這是個具體的什麼道理呢?

第一個在農村都有一句話叫做什麼婆媳不和。

在農村,親家登門哈一般沒有大事,是不會去的,除非出了大的爭執,大的爭吵或者是大的事情,好事我們就不說了嘛,是吧?

那就是說比如說出現的吵架,出現了打架,出現了矛盾,那這個時候,可能親家想登門來進行一個協調,或者一個條件。

那這個時候這個親家母他的這種身份啊,就很特殊,你你說來到親家來調和這個婆媳關係,那是很難調和的:那你為了女兒也不是?你為了親家母也不是。兩面都不是人,兩面都得不到好,那這種情況下那要調節這個婆媳之間的矛盾,這個還是個高科技,這個難度確實很大,歷來中國都有這句話叫做婆媳不和是天下第一難。


第二個就是我們所說的,誰先登門就意味著誰先輸了主動權。

那我們所說的在中國哈,只要親家,誰先登誰的門,就意味著誰失去了這個主動權,誰就失去了這個心理的優勢。那意味著什麼?

要麼就上門去妥協,你不可能,你要去吵架了嗎?

那隻要是妥協的,因為大家都是勸和不勸架吧。那你也妥協了,那就你的地位你就低半個頭啊,那得低下身段,你就低下身大了,或者低下頭或者放低姿態,那在這種情況下就印證那句話,親家上門不值半文就這樣。

本文原創於《三農創業坑》,三農創業活下去,是第一位,活不下去,別談夢想和情懷了,

小故事,大教訓,少走彎路,不掉進坑裡,是我們的初衷。

親愛的三農回鄉創業的朋友們,是否能給你提供一些幫助,如果能給你一些幫助,給一個點贊吧,

如果覺得能夠幫助到身邊的朋友,就轉發給他哦,這也就是《三農創業坑》的最初出發點,本文章原創,請監督版權,謝謝!


三農創業坑


農村老人常說:親家登門,不值半文‘’有什麼含義呢?有道理嗎?

親家登門不值半文,這得看媳婦在婆婆家的身份和地位,媳婦兒在婆婆家裡過的很卑微的話,那麼父母來婆家自然是不值半文。


過去農村有句老話:千年的媳婦兒熬成婆。意思是說媳婦想熬成婆婆得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那麼媳婦怎麼總想著熬成婆婆呢當媳婦不好嗎?

是滴,那些年結婚以後是不分家的,婆婆是家裡的總管,媳婦在家庭裡地位是最低的,婆婆是過去家裡的厲害角色,有些性格不好的婆婆還會虐待媳婦兒。

連媳婦兒在婆婆家裡都沒啥地位,更何況親家呢,在那個年代家家戶戶最重視的就是糧食,甚至有時候要控制家庭裡不需要乾重活的女人的飯量。


因此親家上門是令人不喜的,婆婆怕親家吃了自家的飯,更怕媳婦兒揹著家裡人接濟孃家。那時候孃家如果家裡條件不好,困難時就會求助出嫁閨女,想要閨女幫助孃家度過難關。

當婆婆的總會在兒子跟前提醒,家賊難防,小心著外姓人_媳婦兒,別讓媳婦偷偷摸摸往孃家順東西,這樣叨叨久了,女婿也會防著丈母孃來家裡。

而那時候的親家也確實是無事不登三寶殿,那時候的農民都重男輕女,家庭條件好的,極少有牽掛閨女給閨女東西的,家庭條件不好的卻總琢磨著從姑娘手裡摳點是點,摳給閨女。

咱剛才說的是過去的現象,那麼這會兒是怎樣?親家上門還會一文不值嗎?正好相反,現在的親家地位高了,主要是媳婦兒在家裡的地位很高,婆婆們哄著媳婦,自然也是要哄著媳婦兒的娘了。


如果在今天還有親家不值錢的現象出現,恐怕是媳婦兒在婆婆家裡混的不夠好。

老話是過去的老話,在今天還真是不好使了,如今生活條件好了,親家四個人的目的一樣,都是盼著兒女好好過日子,心都是一齊的。


悠然見東山


親家上門,不值半文,這句話是說兒女親家之間輕易不要走動,除非是婚喪嫁娶紅白喜事,這句話的背景來源於過去,當時女人社會地位低,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男人想打就打,想罵就罵,因此父母一家人自然伸不直腰,只有低眉順眼。隨著社會的進步,女人的地位完全得到改變,婚姻中男人不受氣就很不錯了。儘管如此啊,親家之間還是有保持一定的距離,成天一個鍋裡攪,如何能避免矛盾?何況這樣的矛盾不僅讓兒女難以自處,還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在小家庭時代,大人們不給自己添堵,也不給孩子們添堵,是最基本的生活態度。

關注豆蔻房華,關注三農話題。


解憂雜貨店之解憂公主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做了親,換了心。怎麼能說"親家登門,不值半文"。這不是貶低自己嗎?這不是讓小倆個人免為其難嗎?雖然在兒女婚姻上產生一點分歧,也不能看不起對方呀。

"親家登門,不值半文"在社會上為數不多,其實都是為兒為女,為了一點點面子,斤斤計較,鬧得不愉快,關起門來過日子,互不來往。小倆口也只好作罷。

其實兩親家互走動,也是圖個熱鬧,增進雙方情感,對小倆口也有好處。

親家到門,熱情過人,增進友誼,互走互動,加深情感,為兒為女,大局為重,不拘小節,禮義待人,愛到永遠。網圖。



有緣人153832681


親家不同於血親,這種“姻親”的關係維持本就不容易,而且也擔心親家交流多了言多必失,影響兒女的關係。

“親家登門,不值半文”這句話雖然對於這種關係有一定的道理,但還是分時代的,在過去男尊女卑的時代確實存在“女親家登門,不值半文”的說法;但當代社會講究人人平等,在農村男多女少,娶一個老婆幾乎會耗費全家心血,對於女孩都是哄著供著,反而出現了“男親家登門,不值半文”的現象。

我嫂子和我哥結婚十年了,我父母和嫂子父母幾乎沒有來往過,平時過年過節都是嫂子和哥哥在兩家互相往來,除非遇到家中有老人去世這樣的大事,親家才會走動一下。所以雖然時代不同了,但親家登門這樣的事還是很少的。

印象中我嫂子父母來找過我爸媽兩次,都是因為我哥嫂鬧離婚這樣的大事;我妹妹結婚後,親家也來往過兩次,一次是我奶奶去世,一次是妹妹和妹夫吵著要離婚。總之除了這些必須來往的事,平時親家之間是很少走動的,即便是過年,也是我們這些小輩去親家拜年。

所以,親家登門必然有事,十有八九還不是好事,因此在我們農村親家交際來往密切的也並不是很多,一般大家也機會親家登門。

在古代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更是如此,往往女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過去之後就是男方家的人了,而古代男方家如果是權貴或有錢人家,親家登門表現得就更加不平等,而古代物質生活差,親家登門一般還不是因為小兩口有什麼問題,有可能是因為親家揭不開鍋了,借錢借糧借物,並且因為關係不對等表現得還唯唯諾諾,因此才有“親家登門,不值半文”的說法,更確切點說,應該是“女親家登門,不值半文”。

現在人們講究人人平等,那些親家間不對等的關係早就不存在了,但由於娶媳婦困難,男方家裡一般都慣著兒媳婦,有什麼事都不敢過於多言,甚至有“女尊男卑”的姿態,而女親家登門,也都是笑臉相迎,生怕照顧不周。

反倒是存在“男親家登門,不值一文”的戲說。不管是女親家還是男親家,“親家登門,不值一文”都是說親家沒份量,不值一文。

放到現在來看,男女親家之間很少交流,主要還是害怕說的多了,影響兒女之間的感情,鬧出笑話來可就不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