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有哪些症状?

壮仔妈宝


目前阶段,在研究小儿川崎病临床致病原因方面始终不明晰,但通常和链球菌以及丙酸杆菌的感染存在紧密的联系。然而,临床研究结果仍存在诸多不吻合之处,在致病原因方面还提出了支原体与尘螨等因素,并且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和化学药物过敏存在一定的关联。

通常,小儿川崎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且男性的发病量远远超过女性。但是,在成人阶段或者是90d以下的婴儿中,川崎病的发病并不常见。四季均可发病,但每年4~5月及11月至次年1月发病相对较多。

川崎病最明显的临床表现就是发热、眼结膜充血、手足硬性水肿与皮疹等。除此之外,在患有川崎病的儿童中,引发心血管并发症的几率也相对较高,如果没有接受治疗,实际的发病几率能够达到20%~25%。

具体损害:

心脏合并症。

心脏合并症是川崎病损害患儿身体系统最严重的一种病症。在川崎病发病30d之内属于急性期,容易引发冠状动脉病变,而急性阶段消失以后,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瘤的概率超过20%,一般的病程会达到两年。当患儿处于冠状动脉瘤的后期,会伴有冠状动脉闭塞与狭窄的症状,特别是厚度增加的动脉内膜还会呈现出钙化的趋势。


肺部合并症。由川崎病所引发的肺部病症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点,而具体的临床症状就是该疾病没有咳嗽的症状,在检查以后会发现肺部湿啰音。


消化系统

一般情况下,消化系统的血管相对丰富,所以很容易受到川崎病的影响,特别是急性发病时期,会严重损害患儿的肝脏,还存在黄疸的情况。


泌尿系统

在泌尿系统当中,肾脏组织血流量与毛细血管诸多,致使肾血管炎发生几率提高,对肾小球毛细血管造成严重的损伤。一般情况下,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急性轻型的肾小球肾炎类似,蛋白尿与白细胞情况明显。


神经系统

川崎病对于人体神经系统的损害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具体表现在无菌性脑炎与脑膜炎,诱发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脑水肿与脑血管内膜的通透性不断提高等。


儿科医生鲍秀兰


什么是川崎病?

乍一听这个病名,可能以为它是个什么罕见病,其实不是。它最爱欺负5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男宝宝。

川崎病又称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急性发热、出疹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血管炎症。

由于此病是由日本医生川崎富作首次报道出来的,因此被称为川崎病。

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是:一开始连续高烧5天,用药也不奏效;紧接着患儿双手双脚出现肿块,然后脱皮;同时双眼发红,舌头上还有颗粒状红点,形似“杨梅”。

临床表现: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川崎病本身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它容易引起并发症,造成肝脏、心、肺、肾脏等器官的病变,特别是容易造成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

此外,还会引起患儿烦躁不安、腹痛、关节痛、咳嗽,甚至发生抽搐、昏迷等症状。

冠状动脉瘤:

大概每10个川崎病患儿中有两到三个,因为延误治疗时间病情加重,继而出现缺血性心脏病或者猝死等突发情况。

遗憾的是,目前川崎病的病因还不清楚,可能与感染有关,但均未得到证实。


科学家庭育儿


川崎症对于多数家长来说是个陌生的名字,但由于近年发病增多,已逐渐取代风湿热心脏病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川崎症也因此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川崎症又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日本的川崎富作教授在1967年首次报道了这个病,故取名为川崎症。川崎症主要是一种急性全身性的血管炎,心脏也会受到影响,故目前将此类疾病归于心血管疾病。

川崎症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川崎症一般常见于五岁以下的儿童,50%的患儿年龄小于两岁,且男孩多于女孩,比例大概是1.3~1.5:1。

川崎症的症状有哪些?

1.持续发热

不明原因的发热≥5天,温度在39-40°C左右且抗生素治疗无效。此为诊断川崎症的必要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

川崎症初期与普通感冒相似,出现持续的高烧,但川崎症使用感冒药无任何效果。与普通感冒相比,患儿一般状态不佳,食欲不振,精神不好,多数患儿发病初期症状就比较严重。

2.发疹

发热2-3天后身体出疹,主要分布在躯干,出现红色斑丘疹、多形红斑或猩红样,但无水疱及结痂,无瘙痒症状。

3.四肢末端发生变化

急性期时,患儿手掌与足底充血、硬结性水肿,退烧时手脚指尖脱皮的现象。

4.双眼球结膜充血。

发烧时双眼结膜充血、发红但无分泌物,一般起病第3-4天出现。

5.口腔黏膜会发生变化

口腔咽喉黏膜充血,口唇发红及干燥皲裂甚至流血,舌头红成草莓样,也称“草莓舌”。

6.颈部淋巴结肿大

发烧时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多为单侧,直径>1.5cm。

川崎症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病,但每年的4-5月和11月至次年1月发病率最高。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是很高的,但是很多家长很容易将它和感冒搞混淆,孩子发烧时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就要警惕,一旦确诊为川崎症,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治疗,并注意遵医嘱。

川崎症会传染吗?

川崎症是一个不传染的疾病。它并不传染,跟风疹、麻疹不一样。

川崎症都有哪些危害?

以前都认为川崎症是一个良性疾病,因为部分病人可自愈。很多人觉得它就同感冒一样,过个十几天,自己就能好,但目前发现若不经过治疗,很多人会留下后遗症。它的后遗症主要是心血管疾病,比如动脉瘤、动脉扩张、动脉狭窄。动脉瘤到了成人时期会突然破裂引起猝死,而且动脉瘤形成以后容易引起栓塞,还会引起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梗塞,也可以发生猝死。猝死率大约是0.3~0.5%。很多青壮年人冠心病可能是儿童时期得了川崎症之后未予诊断治疗留下的后遗症。

川崎症八岁以上的小孩发病情况极少,但是常常由于年龄大的患者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所以年龄大发病如果诊断不及时,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畸形。因此,起病年龄的大小及治疗是否及时是决定心血管并发症预后的重要因素。

川崎症治愈以后会复发吗?

川崎症跟感染有关,需要预防感染。一些家长觉得烧退了之后,就没事了,但是没有想到血管瘤没有完全好。

川崎症疾病分四个期,可能发烧只是急性期,急性期就是发烧的头,一般1~11天是急性期;但是11~21天还有一个亚急性期,亚急性期不治疗的话还会继续;到两个月的时候才是恢复期,然后60天后是一个慢性期。而且这个疾病危险期不一定在急性期,可能在亚急性期,或者恢复期的时候出现一些危险因素。疾病的预防当中,一定要增强抵抗力,家长一定要采取正规的治疗、系统的治疗和坚持将治疗进行彻底,出院后一定要坚持随诊,不要半途而废。

特别提醒:

川崎症得了之后,有些会影响到心脏,家长一定要密切注意这种情况,比如有没有心率增快,可以经常摸摸脉搏。如果小孩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炎,要减少运动,卧床休息。川崎症的并发症有心肌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病人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劳累,保证充足睡眠,这是护理方面要注意的。

想要了解更多的看病攻略,关注“就医搜”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会有实用的文章推送给您!

本文编自网络,不代表三甲医院网观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川崎病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常发生于婴幼儿,且男性的患病率大于女性。病理变化常表现为全身性的血管炎,尤其好发生于冠状动脉。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发热。患儿常出现体温升高,大多在三十九到四十摄氏度之间,可持续一周到两周,此时期用抗生素治疗无效。2.球结合膜充血。患儿常在发病后三到四天出现眼球充血的症状,但是没有脓性分泌物,一般于体温恢复正常后消退。3.唇部及口腔改变。患儿唇部常出现充血、干裂现象,舌乳头肿大凸起、增粗发红,出现“草莓舌”,口腔中黏膜常表现为弥漫性充血。4.手、脚症状。发作期患儿可出现手部和脚部皮肤的硬性水肿,手脚掌部可有红斑。缓解期患儿可出现手指甲和脚趾甲与皮肤交接部位的膜状脱皮,手指甲和脚趾甲上可见横沟,病情严重的患儿还可出现手指甲和脚趾甲的脱落。

5.皮肤变化。患儿发病后第一周常可出现猩红热样的皮疹和多形性红斑,肛门周围的皮肤及黏膜呈红色或伴蜕皮。6.颈部淋巴结肿大。患儿发病初期可出现一侧或两侧的颈部淋巴结肿大,肿物无化脓、表面颜色不红,触摸时有坚硬感并伴疼痛,随着体温恢复正常肿物逐渐消退。7.心脏表现。患儿可出现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损害等较严重的病理改变。8.其他。偶尔可并发肺炎、消化系统症状、脑膜炎、关节炎等。


杏花岛


川崎病,又叫做黏膜皮肤淋巴腺综合征,因为是由日本医生川崎富作首次发现,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个病主要见于儿童,不过我在实习的时候见过一个成年人的,印象颇深。

从黏膜皮肤淋巴腺综合征这个名字,我们可以看出来,它会又皮肤、粘膜和淋巴腺的症状。具体症状有下列几个

1.持续的发热,而且用抗生素是无法缓解的(因为川崎病并不是细菌感染,目前病因未证明)

2.双眼结膜充血,发红。但是没有脓性渗出物(这是区别于红眼病的地方)

3.皮肤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红斑,手脚会出现脱皮

4.淋巴结肿大

5.患者的心脏会受到损害,引起心肌炎、心包炎

6.关节疼痛或者肿胀,手和脚会出现硬性的水肿

7.急性发作会损害患儿的肝脏,因此会出现腹痛和黄疸,就是皮肤发黄


虽然这个病看起来很可怕,但是只要诊断明确,家长积极配合治疗和给与相应妥善的护理,预后较好


人体探索者


说起川崎病大多数宝爸、宝妈应该都不陌生,甚至有些宝宝还曾经得过这种病。然而也有一部分爸爸、妈妈由于对该病了解不够,可能会将其与急性感染性疾病、腮腺炎等弄混淆。其实,川崎病和这些疾病在临床症状、病理机制、发病率等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区别的。

川崎病在医学上又称为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的发热性伴见出疹的儿科疾病,5岁以下的男性婴幼儿为其高发人群。该病在临床上可主要见于以下表现:

1)高热:早期患儿可出现39摄氏度以上的高烧,该热势持续的时间不尽相同,一般在一、二周左右,此时患儿的体温常规退热药并不能使其明显下降,只能维持短时间的降温;

2)皮疹:大多数患儿在发热几天后会出现掌跖面的红肿热痛,后期患儿甲周会出现脱皮,颜面、躯干、四肢也会出现类似一般斑丘疹的皮疹,呈红斑样或猩红样,不痒也没有疱疹或结痂的出现;

3)淋巴结肿大:有些患者早期会出现一侧或两侧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少数患者的肿大可波及下颌部位,该肿大为非化脓性的,患者一般不会感到疼痛,通常情况下数日可消退;

4)部分患儿可于发热数日后出现双眼结膜充血,没有渗出物,极少数会演变成化脓性结膜炎;大多数宝宝会出现口唇红肿、干燥甚至皲裂,严重者可伴见口唇出血;口腔内部黏膜充血红肿,出现杨梅舌,一般不会出现口腔溃疡;

该病一般预后较好,在治疗后可恢复健康。但是不排除一些患儿会出现相关并发症如: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冠状动脉瘤等)、休克、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等。因此,如果宝宝出现类似症状,建议爸爸、妈妈们还是及时送孩子去医院,进行专业治疗。

本期答主:蔡露,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的血管炎症,好发于5岁左右的儿童。既然是炎症,而且是全身性的,那么症状肯定就逃不出发热和充血疼痛。那么川崎病主要症状就是:

  1. 发热,而且一般是高热,39-40度,持续1-2周或者更长,体温一般一天之内波动在1-2度。一般来说吃抗生素没有办法降温。
  2. 球结膜充血,表现出来也就是眼白泛红。一般发病后3-4天出现,退热后消失。
  3. 口唇表现,嘴唇充血,泛红而且会开裂;口腔内黏膜充血;舌头也会充血,看起来像草莓一样。
  4. 手足表现,急性期的时候手脚红肿、发硬并出现红斑。恢复期的时候手脚指头附近会出现脱皮。
  5. 皮肤表现,皮肤会出现红斑,皮疹等,通常在发病第一周内发生。肛门周围的皮肤发红、脱皮。
  6. 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以在患者脖子上摸到硬硬的淋巴结(小疙瘩),不红,但是常常按压会感觉疼痛。退热之后消散。

除了以上能观察到的症状以外,川崎病还会导致心脏疾病例如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不过这些疾病的症状可能并不如上面的几项典型,但是川崎病的诊断还是要以专业医生为准,如果发现孩子有类似川崎病的症状,请马上前往最近的正规医院儿科进行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医学界 顾小花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川崎病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涉及皮肤、口腔和淋巴结,并且通常影响5岁以下的儿童。原因不明,但如果早期发现症状,川崎病患儿可以在几天内完全康复。如果不治疗,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影响心脏。

日本和韩国后裔的孩子中川崎病最为常见,但是会影响到所有的民族。

体征和症状

川崎病不能预防,但通常有分期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第一阶段可持续2周,通常发热持续至少5天。

其他症状包括:

严重的眼睛发红;腹部,胸部和生殖器皮疹;红色,干燥,破裂的嘴唇;肿胀的舌头,即“草莓舌头”;喉咙发炎、疼痛;肿胀的手掌和脚掌,呈紫红色;淋巴结肿大

在第二阶段,通常在发烧开始的2周内,手和脚上的皮肤可能开始大块剥落。这甚至可能发生在已经接受治疗的儿童身上。也可能有关节疼痛,腹泻,呕吐或腹痛。

如果你的小孩出现任何这些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

并发症

如果早发现,医生可以治疗川崎病的症状。大多数孩子在开始治疗2天内感觉会好一些。如果在症状开始10天内治疗川崎病,心脏问题通常不会发展。

而未经治疗的病例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血管炎症。这是特别危险的,因为它可以影响向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除了冠状动脉之外,心脏肌肉,瓣膜以及心脏周围的外膜可能会发炎。也可能发生心律失常(心跳正常模式的改变)或某些心脏瓣膜功能异常。


十月呵护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本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男多于女,成人及3个月以下小儿少见。临床多表现为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而引起人们重视。

  川崎病临床症状常以高热(39℃以上)为最初表现,热程在5天以上,一般为一、二周,有的热退一、二天又高,热程长的可达三、四周,退热药仅短暂稍降。发热数日后掌跖面红肿且痛,躯干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斑丘疹,形态无特殊,面部四肢亦有,不痒,无疱疹或结痂。发热数日两侧眼结膜充血,球结膜尤重,仅少数并发化脓性结膜炎,用裂隙灯可能查到前虹膜睫状体炎。唇面红肿、干燥和皲裂,甚至有出血;舌常呈杨梅舌,口腔黏膜充血,但无溃疡。

  此外,部分病例早期有淋巴结肿大,一侧或双侧,非化脓性,数日后消退,有时肿胀波及颌下,甚至误诊为腮腺炎,淋巴结肿仅限于颈部前三角,不痛,波及其他部位很少。病程第二周部分患儿手、足部脱皮,从甲床移行处开始,部分可先表现为肛周脱屑。

  川崎病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休克、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及其他并发症,其中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高,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本病预后大多良好。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川崎病症状

早期症状: 突然发热,呈弛张热或持续性发热,持续5~11天或更久(2周至1个月),平均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常见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见杨梅样舌。发热约1~4日后,躯干尤其会阴部出现多形性红色斑疹,亦可呈荨麻疹样皮疹,有瘙痒感,但无水疱或结痂。

晚期症状: 约在发热后第10日,当皮疹、发热和其他急性期症状开始消退时,往往出现心脏损害,发生急性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等症状。患者面色苍白、发绀、乏力、胸闷、心前区痛,听诊时可闻收缩期杂音、心动过速、奔马律、心音低钝。

1、主要症状:

突然发热,呈弛张热或持续性发热,持续5~11天或更久(2周至1个月),平均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常见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见杨梅样舌。发热约1~4日后,躯干尤其会阴部出现多形性红色斑疹,亦可呈荨麻疹样皮疹,有瘙痒感,但无水疱或结痂。1周后,指甲或趾甲近端苍白,手中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皮肤常绷紧较硬,压之无凹陷。10天后,甲床皮肤交界处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约2个月后指甲和趾甲常出现横沟。病程中往往伴有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以前颈部最为显著,直径约1.5cm以上,大多在单侧出出现,稍有压痛,于发热后3天内发生,数日后自愈。

2、严重症状:

约在发热后第10日,当皮疹、发热和其他急性期症状开始消退时,往往出现心脏损害,发生急性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等症状。患者面色苍白、发绀、乏力、胸闷、心前区痛,听诊时可闻收缩期杂音、心动过速、奔马律、心音低钝。经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放射线检查约50%病例发现心脏损害。作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可查见多数患者有冠状动脉瘤、心包积液、左室扩大及二尖瓣关闭不全。X线胸片可见心影扩大。冠状动脉瘤直径小于8mm者可以退缩;大于8mm者不能退缩,容易发生冠状狭窄或闭塞,而引起心肌梗塞。

3、其他症状:

主要有关节炎或关节肿痛、虹膜捷状体炎、中耳炎、肺炎、无菌性脑膜炎、腹痛腹泄,轻度黄疸或无菌性脑脊髓膜炎的表现。少数患者有肝炎、胆囊水肿、肠麻痹及肠出血、胸腔积液、颅神经麻痹和脑病。急性期约20%病例出现会阴部、肛周皮肤潮红、脱皮并于1~3年前接种卡介苗的原部位再现红斑或结痂。恢复期指甲可见横沟纺。

4、病程特点:

病程长短不一,但一般病程如下。第一期为急性发热期,一般病程为1~11天,主要症状于发热后即陆续出现,可发生严重心肌炎。第二期为亚急性期,一般病程为11~21天,多数体温下降,症状缓解,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重症病例仍可持续发热。发生冠状动脉瘤,可导致心肌梗塞、动脉瘤破裂。第三期即恢复期,一般在第4周,病程为21~60天,临床症状消退,如无明显冠状动脉病变即逐渐恢复;如有冠状动脉瘤则仍可持续发展,可发生心肌梗塞或缺血性心脏病。少数严重冠状动脉瘤患者进入慢性期,可迁延数年,遗留冠状动脉狭窄,发生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脏病,可因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

5、病理分期:

根据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1990年对217例死亡病例的总结,在病理形态学上,本病血管炎变可分为四期:

Ⅰ期:

约1~2周,其特点为:①小动脉、小静脉和微血管及其周围的发炎;②中等和大动脉及其周围的发炎;③淋巴细胞和其它白细胞的浸润及局部水肿。

Ⅱ期:

约2~4周,其特点为:①小血管的发炎减轻;②以中等动脉的炎变为主,多见冠状动脉瘤及血栓;③大动脉少见血管性炎变;④单核细胞浸润或坏死性变化较著。

Ⅲ期:

约4~7周,其特点为:①小血管及微血管炎消退;②中等动脉发生肉芽肿。

Ⅳ期:

约7周或更久,血管的急性炎变大多都消失,代之以中等动脉的血栓形成、梗阻、内膜增厚而出现动脉瘤以及瘢痕形成。关于动脉病变的分布,可分为:①脏器外的中等或大动脉,多侵犯冠状动脉、腋、髂动脉及颈、胸、腹部其它动脉;②脏器内动脉,涉及心、肾、肺、胃肠、皮、肝、脾、生殖腺、唾液腺和脑等全身器官。

除了血管炎变之外,病理还涉及多种脏器,尤以间质性心肌炎、心包炎及心内膜炎最为显著,可波及传导系统,往往在Ⅰ期病变时引致死亡。到了第Ⅱ、Ⅳ期则常见缺血性心脏病变,心肌梗塞可致死亡。还有动脉瘤破裂及心肌炎也是Ⅱ、Ⅲ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本病的血管病理与婴儿型结节性多动脉炎非常相似。除冠状动脉或肺动脉瘤和血栓形成外,主动脉、回肠动脉或肺动脉等血管内膜均有改变。荧光抗体检查可见心肌、脾、淋巴结的动脉壁均有免疫球蛋白IgG沉着。颈淋巴结及皮肤匀可出现血管炎,伴有小血管纤维性坏死。还有胸腺高度萎缩,心脏重量增加,心室肥大性扩张,肝脏轻度脂肪变性以及淋巴结充血和滤泡增大。但肾小球并无显著病变。

诊断标准: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1984年)提出此病诊断标准应满足下述6条主要临床症状中的其中5条才能确定:①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5天或更久;②双侧结膜充血;③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充血,唇发红及干裂,并呈杨梅舌;④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以及恢复斯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⑤躯干部多形红斑,但无水疱及结痂;⑥颈淋巴结的非化脓性肿胀,其直径达1.5cm或更大。但如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查出冠状动脉瘤或扩张,则四条主要症状阳性即可确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