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血小板高有什么问题?

金银花285455556


血小板高,要看轻微升高,还是高到一定数值。血小板的正常参考范围是100~300×10^9/L,轻微升高,没有其他不适症状时,不必过于担心。


临床上将血小板计数>400×10^9/L时为血小板增高。
常见原因如下:

(1)继发性增多:

①急性感染、大出血、急性溶血等,可以引起一过性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②类风湿性疾病:

在类风湿性疾病活动期时,血小板明显升高。



③恶性肿瘤:中、晚期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利于肿瘤生长和转移。

(2)原发性增多:

①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这是一种以骨髓巨核细胞持续增多和血小板增多为特征的慢性骨增生性族病,属于髓系克隆性疾病,但缺乏特异性;血小板增多也可以见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②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③见于真性红细增多症

(3)其他原因:可见于外科手术后,脾切除及某些药物因素等 。

#春季养生正当时#


侯艳娇医生


体检血小板高,非常普遍,但是有很多人看的太单一。

下面,我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解答。

首先,血小板是一类富含颗粒的无核细胞,由我们骨髓中的成熟巨核细胞胞浆解离而成,具有保护毛细血管完整性和凝血过程的功能。因此,血小板在大家平时止血生理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其次,真正的血常规中,体现血小板异常的指标并不局限于简单的一个“血小板”,它还包括有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以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

如下图,就是我们平时完整血常规报告中与血小板有关的指标。

最后,我给大家重点来讲讲血小板升高是怎么回事。

注意:血小板升高,如果只是轻微的高一点,比如就300多一点,那么没有多大的临床意义,不要过于担心,而且目前通过血常规分析仪经过会出现一些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的情况。比如血液样本运输或者保存过程中被加热了、含有微生物、患有血红蛋白H病、血液样本出现有包细胞碎片、小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等,都有可能出现假性升高,因此,在临床上,出现血小板计数升高,必须要复查1到2次以上,同时要定期对仪器进行质量控制比对,防止机器误差导致血小板假性升高。

当然,在排除以上假性升高,而且血小板确实升高比较明显,这时候我们还要注意排查一些血小板生理性升高,像对于常年在高上地区生活居住或刚剧烈运动后的人,都有可能出现血小板的生理性升高。

如果也排除了血小板的生理性升高,那么就要引起大家重视了,这时候很可能就是出现了病理性的血小板升高。

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我们血小板会出现病理性升高。

  1. 急性大出血

  2. 急性溶血
  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4.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5.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6. 严重化脓性感染
  7.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8. 脾脏切除术后
  9. 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如果是出现大血小板比率(P-LCR)增高,那么提示的是大血小板数量增多,出现新生血小板较多,活性较强,反映我们骨髓造血功能较强;

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通常反映的是外周血小板体积大小不等程度,需要结合其他血小板参数一起来判断;

同样对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必须结合血小板数量变化来分析,一般情况下MPV增大要常先于血小板升高,同时MPV经常被临床上用来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医学小侦探


临床上更多的关注血小板减少,因为血小板减少容易引起出血,而且不容易止血,有时候会有生命危险。那么血小板高是什么原因?又有哪些危害呢?



血小板高有什么问题?

血小板计数是血常规检查中重要的一项,正常值为(100-300)*10^9/L,因为在生理状态下血小板数值会有所变化,因此当血小板计数大于400时我们才称之为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多最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粒白血病和血小板增多症,这些疾病的特点在于骨髓增生非常活跃,生产的血小板数量虽然多,但不够成熟,功能也可能不健全。还有一些人血小板增多是继发性的,比如缺铁性贫血和某些癌症患者,这类患者血小板会轻度的升高,一般不会超过500,最后,脾切除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会明显升高,一般高于600,后期会逐渐降至正常。血小板计数过高会容易形成血栓,因此冠心病患者常吃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如果是由于骨髓增生性异常引起的血小板升高,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当你体检时拿到化验单,看到化验单上面的箭头,是不是有些担心呢?结果的值升高了会怎样?降低了又会怎样?就如题目所问的:体检血小板高有什么问题?

我们知道,血小板的正常范围是(100~300)×10^9/L。如果体检只是轻微的升高,就没什么临床意义了,不用太过担心。



临床上引起血小板升高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生理性升高;另一种是病理性升高。

血小板生理性增高,一般随时间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午后略高于早晨,月经后会增高,妊娠中晚期增加,运动及饱餐后亦会增高。而血小板生理性增高的数值一般不会很高。

血小板病理性增高可由下面几种原因引起:

  1. 原发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 反应性疾病: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急性溶血,肿瘤等。
  3. 其他因素:外科手术、脾切降等。

因为血小板参与血液的止血及凝血功能。血小板太低的话就容易引起出血,这类病人临床上一般要进行血小板输注;血小板数量增高太多的话,血液凝固性增高,容易堆积,那就容易引起血栓。



所以血小板的临床意义在临床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太少不成,太多了也不行。


说医话药道健康


血小板基数高血管容易堵塞,就是增加了脑梗和心梗的概率。复方阿司匹林可以拿来治疗血栓。

如果血小板过低,那就容易出血,所以医学上输血前要先止血,止不住血,输再多血也是白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