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大師張大興淺談“川派竹編鳥籠工藝”之三:全鑲竹青-嵌絲工藝

竹是工藝美術品的重要材料。數千年來,中國先輩們用竹子編織和雕刻各種賞心悅目的工藝美術品,豐富了竹文化的內涵。竹還是工藝美術中的表現題材,寄寓著福、祿、壽、喜、財、發、順、吉等吉祥內容的寓意。中國悠久的文化與竹結下不解之緣,它作為一種特殊的質體,已滲透到中華民族物質和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構成了中國文化的獨特色彩,從而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中國竹文明,積澱成為源遠流長的中國竹文化。


非遺傳承大師張大興淺談“川派竹編鳥籠工藝”之三:全鑲竹青-嵌絲工藝


川派鳥籠與廣籠、南籠、北籠鳥籠相比,特色鮮明且自成一體,川籠是一種極具地域特色 ,秀麗而精美的工藝傾向,源於巴蜀獨特的竹文化,自古以來,川西平原地區的人們就有提籠架鳥的習慣,擁有一個做工細膩、雕工精美的鳥籠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非遺傳承大師張大興淺談“川派竹編鳥籠工藝”之三:全鑲竹青-嵌絲工藝


張大興自幼受家庭竹藝的薰陶,同時對鳥籠藝術的鐘愛,1994年師從成都市郫都區古城著名制籠藝人張雄吉。從開始做鳥籠,張大興就立志要做獨一無二的鳥籠。2004年,他首創“全貼青工藝”鳥籠,在不斷努力、創新、改進下,2014年再次獨創“全鑲竹青—嵌絲工藝”鳥籠。“全鑲竹青工藝”是根據局部改進為鑲嵌後的全貼青工藝演變而來,而“嵌絲(竹)工藝”是藉助了2013年張大興全貼青黃金款(單面鑲嵌金絲)演變而來。黃金款單面鑲嵌金絲,既能單面鑲嵌金絲為什麼不能多面鑲嵌竹絲呢、竹與竹結合的其不是更能體現出竹文化與藝術嗎,因此全鑲竹青—嵌絲工藝誕生。


非遺傳承大師張大興淺談“川派竹編鳥籠工藝”之三:全鑲竹青-嵌絲工藝


全鑲竹青—嵌絲工藝鳥籠與普通川籠的獨特之處:

一、選材

鳥籠的竹子選用自然生長到3~5年的雅竹,因為年份小的纖維沒有韌性,年份老的則太脆。將竹子取回來之後,經過燻蒸、定型、矯形等多道工序,再經過8年以上的時間沉澱才能成為製作鳥籠的材料。之後選用無蛀蟲、無瘢痕、無裂紋、無雜色竹材,選取中間筆直、勻稱、竹節長度達標部分做為匹配鳥籠直徑的竹料。鑲嵌可選擇新竹,老竹,而嵌絲在選材的要求更高,需採用百年以上且質量達標的陳年竹材。至今百年的老料也是鳳毛麟角,經過百年洗禮依然經久不衰,歲寒不凋。


非遺傳承大師張大興淺談“川派竹編鳥籠工藝”之三:全鑲竹青-嵌絲工藝


二、工藝特點

  1. 竹子外層稱竹青,內層稱竹黃,竹青使竹子的整體骨架堅韌強、彈性好,而竹黃松脆一折容易斷。竹材是由竹青最堅韌慢慢減弱至內層竹黃,蟲蛀也是蛀竹黃不易蛀竹青,做工整體保留竹青。


非遺傳承大師張大興淺談“川派竹編鳥籠工藝”之三:全鑲竹青-嵌絲工藝


2.利用竹由多層次結構的特點,在每道圈可雕刻處雕刻凹槽,寬窄深潛根據不同部件選擇。鑲嵌竹青,竹絲(百年老竹,新竹】,充分利用竹子的柔韌性拉絲,最後達到塑性、成型,使鳥籠更具有高韌性、藝術性、觀賞性,層次分明。


非遺傳承大師張大興淺談“川派竹編鳥籠工藝”之三:全鑲竹青-嵌絲工藝


3.籠圈:在每道籠圈在適合雕刻處雕刻凹槽,鑲嵌竹青、竹絲(老竹,新竹),籠圈由多個部件組成。


非遺傳承大師張大興淺談“川派竹編鳥籠工藝”之三:全鑲竹青-嵌絲工藝

非遺傳承大師張大興淺談“川派竹編鳥籠工藝”之三:全鑲竹青-嵌絲工藝


4.籠絲:根據不同款式的直徑需求,製作成雙面竹青,塑性成形,再次多面雕刻凹槽,嵌竹絲,金絲(0.1-0.3毫米),籠絲由多個部件組成。


非遺傳承大師張大興淺談“川派竹編鳥籠工藝”之三:全鑲竹青-嵌絲工藝

非遺傳承大師張大興淺談“川派竹編鳥籠工藝”之三:全鑲竹青-嵌絲工藝


所有鑲嵌、嵌絲部件雷同。

三、作品特色

將中國竹文化、竹文明、傳統工藝與創新工藝相結合。提高了鳥籠的安全性可靠性,新、老料完美搭配更能體現川派鳥籠非遺文化的源遠流長。鳥籠外觀比例協調、勻稱,簡結,整體美觀、高端、大氣,大小部件,均多面鑲嵌,嵌絲,嚴絲合縫,色彩反差強烈,視覺上引人入勝,精細之處非目力所能及。其工藝手法精妙絕倫,鬼斧神工,令人驚歎。再次開創川派鳥籠新工藝,創鳥籠絕佳新作品。

總結

鳥籠:距今約一千多年曆史的宋代末期就已存在,他是傳統鳥籠製作工藝的雛形。衍生出幾大派系,各有特色;川派鳥籠以保留竹青為重點,純手工製作,整體素雅、簡潔、輕便、實用,深受廣大鳥籠愛好者的喜愛。

近年來,政府對非遺的傳承越加重視,並加大了扶持力度,設立川派鳥籠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大興響應政府號召,秉承傳承非遺文化的理念,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創新,併為川派鳥籠非遺文化的傳播奔走相告,他希望川派鳥籠的傳統工藝和文化底蘊讓更多的愛好者所瞭解,讓川派鳥籠的歷史得已延續,讓川派鳥籠的未來更加輝煌!(築蜂 張臻 劉鵬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