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和媒体总说人们的收入提高了,生活幸福了,为什么人们的生活压力还是大?

坐在海边看日出888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有明显的提高,但还是有人感觉生活压力很大,这是现阶段存在的事实,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首先是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发展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有部分人因为收入低,负担重,感到生活压力比较大这是事实。二是分配方面还存在不公平的现象,让人感到苦乐不均,尤其是一部分暴发户给社会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起到了很坏的示范作用。三是有一部分人不了解新中国的发展历史,没有经历过老一辈曾经的苦难和奋斗,不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安宁生活,看不见更加美好的未来。四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迎合国际上的反华势力,恶意歪曲,抹黑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富强,我们的生活也一定越来越美好,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老石雨


生活水平提高这事儿当然没错,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根本没有经历过贫困,自然不能清楚的明白现在比过去的生活水平高在哪里,我没有经历过那种连饭都吃不起的穷困,但是我知道什么是真穷。

1993年我的父母带着年仅4岁的我从农村出来打工,过了几年我开始记事,那时候的记忆是确实充满了很多欢乐,但是怎么也摆脱不了贫穷,父母在垃圾山捡垃圾,偶尔干点建筑零工,我吃过很多垃圾山捡回来别人扔掉但保存相对完好的肉,月饼之类的,清明节的时候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最快乐的时候之一,我们跑去坟地捡别人祭拜完亲人之后留下的各种水果糕点,吃的不亦乐乎。平时家里半个月到一个月才有机会吃一次肉,尤其是我妈炒大盘鸡的时候,我是根本不吃饭的,一个人就能吃掉三分之二的肉和土豆(现在想来有些惭愧),我这辈子最记忆犹新的一件事就是有一回我妈在一个工地当小工,顺道接我放学的路上捡到了一块钱,我妈当时乐的蹦了起来,然后买了豆角给我炒着吃,当时家里是真的一块钱都没有了,第二天才能拿到工钱。

我家当时住在城乡结合部,一群孩子那时候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去水坝游野泳,翻墙部队里去偷菜,偷海棠果,抓蚂蚱(蚂蚱腿烤着特别香),抓蝎子(朋友的妈妈给我们油炸了一次,好吃啊),有时候实在馋的不行了还去别人的养鸡场偷鸡然后我们自己烤着吃。最危险的是去倒建筑垃圾的垃圾场捡废铁,大卡车在倒垃圾的时候下面两边就站满了人,车里都是转头石块水泥板什么的,一边倒下面的人就开始抢着捡了,现在想来真的很危险,我们当时一群小孩子年纪最大的也就上11-12岁,小的6,7岁,通常卖了废铁我们也就能没人买一根色素加糖精做的冰棍再加几百克散瓜子。

那时候家里买大米经常只能按公斤买,冬天买煤,给我交学费,买电视等这类大花销父母要提前很久就开始存钱。印象中在我上快上初中的时候家里的条件才稍微转好,因为我那时候竟然隔三差五的能混几块零花钱。

这样的生活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是一个学校上千人中的绝大部份,是当时无数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现在我家的亲戚们包括我妈都从事室内装修的营生,以前住在城乡结合部的亲戚邻居,无一例外都靠自己的奋斗买了房子,很多也买了车,没有人成为暴发户,也没听说过哪家穷的揭不开锅。我和我家亲戚聊天的时候没人会认为现在不如过去,每个人都认为现在的生活是真的更好了,过年的时候扔垃圾还说到以前,都已经想不明白自己当初怎么能把从臭气熏天的垃圾堆里捡的东西煮着吃的。那些在7,80年代就是职工,公务员的人当然会觉得以前会更好,因为他们当时的生活比这个社会绝大多数人都要过的好,但是最普通的老百姓在近二三十年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显著的,人们靠着自己的双手,辛劳的付出,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起码我哪天想吃肉都可以买得起。


桃花劫13


收入高了,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是物价的上涨。我不知道媒体的收入数据是哪里来的,但我可以说下我们那里的情况,

题主西南十八线的小县城,除了公务员可能工资较高一点,普通的上班族也就在2500左右,但是县城的房价贵的吓人,一个县城的清水房今年接近6000左右,这和价格来说,对于其他地方比一个市的房价还高,到这你就想一下,2500的工资,还要除去日常的生活消费,买房这件事情简直吓人。现在的90后生在一个好的时代,同事也是一个坏的时代,好的话就是90后吃的苦肯定没70 80的人多,但95后比于90,又是幸福的一大截。苦的是现在压力也大,更别说娶妻生子,我们那里,现在想要结婚,家里没房没车?对不起,都不带考虑一下的,现在的90后,想要买房,如果家里没有点支持的话,难度系数挺大的。

所以,你就知道生活压力大了吧,已经那个年代大家都想生儿子,觉得生儿子好,但看看现在呢,生女儿多好啊,将来找个好工作,找个好人家,一家人生活的多有滋有味。看看现在男孩子,也不容易啊。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问题还蛮有意思的,说的是“现在的你喜欢爱情还是面包?”相信结果大家应该都知道。在这个社会,追逐爱情的人越来越少了。如果还有,我衷心的祝福你,茫茫世界,在一起不容易。

我也不知道到底写的啥,我也不想去检查,大家看看就好,其实最重要的是身体。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阿强带你看世界


可以肯定地说,现在的收入却是提高了,这一点不可否认。然而许多人尽管每月五,六千元的收入还感觉生活很紧张,压力大。有人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月收入一百元左右就能养活全家人。

的确是这样。笔者也是亲历者,自已当时每月

工资一百元,全家四口人,从月初购买油、盐、酱、醋、米面、菜到月底就花完了。这一百元只够日常生活开销。每天除了为孩子准备一点肉或蛋以外,其它的只能以素为主。至于什么电视、电脑、手机、汽车等消费也不存在,生活压力也不大。

现在以一个月收入五千元为例:每月的开销有房子、车子、电视、电脑、手机、名牌服装、鞋帽、甚至每次叫的三十至一百元的外卖,小孩从怀孕到上大学的费用等等,以上这些开销,五千元的月收入的确压力大。由于生活中开销的项目多,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压力,这种压力大的人主要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

同样以笔者为例:月收入五千,除了电视、电脑、手机、一百元左右的衣服,鞋帽的开销和每天鱼肉的生活开销外,每月还有三千元左右的结余。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现在的生活感觉非常的幸福,更没有生活压力。

另外,生活压力的大小与个人的能力大小成正比。能力越强的人,收入越高,生话压力就小,幸福指数就高,反之压力大,幸福指数就高。

有的人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今天怨张三,明天骂李四,那生活质量,幸福指数能高吗?只有奋斗才有幸福!

总之,随着人们不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开销肯定会增大。随着国家不断的发展,房价降下来了,孩子们从上幼儿园到大学免费等等,我们的生活压力会减少,这一天会到来的!


长青树55132


改革开放四十年,老百姓生活水平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家统计局在官方网站发表《波澜壮阔四十载 民族复兴展新篇——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文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全体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40年,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居民财富不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连续跨越式提升。197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71元,2009年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977元,2014年突破2万元大关,达到20167元,目前正向3万元大关迈进。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增长8.5%。居民财产性收入由无到有、由少变多,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8.1%。

但人们仍然感觉压力很大,我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一、人均数不能代表社会整体情况,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前,吃大锅饭,大家一起受穷,家家都差不多,行业之间、工农之间、干群之间,收入相对均衡。

四十年,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在拉大;垄断行业、制造行业、煤炭森工等资源性行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公务员、教师、医生与工人等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内心的不平衡,特别是看到同村、同学飞黄腾达,自己仍然一贫如洗,巨大的心理落差会使原本就存在的收入差距更加触目惊心。

可以说,这四十年,有的群体真的越来越富,越来越幸福;但也有些人,拉开了与富人之间的差距,特别是近些年,有部分人群收入增长不明显,甚至倒退,这无疑加大了他们的压力。


二、机会虽然多了,但对于一些没技术、没学历、没能力的人来说,越来越没有竞争优势

对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这个世界是如此美好;对于掌握着资源的G二代,这个世界充满了诱惑;对于名校海归,这个世界也总能找到机会。

而对于那些没学历、没能力、没技术的农民工、城市下岗工人,他们却感觉这个世界处处都在跟他们为难,生存是如此艰难。


三、教育、医疗、住房等现实压力,影响了部分人群的幸福感

二孩放开了,生育率却未见提高,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养孩子的成本真的太高了!其中最吓人的就是教育费用: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脱贫攻坚成就”的数据显示:2015年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占整个贫困人口的44.1%,涉及到近2000万人,其中患有大病和慢病的是734万人。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不是个案,司空见惯。

住房压力是人们面临的最现实、最迫切、最可怕的压力,面对涨到天上的房价,需要几代人共同还袋,房价压得老年人掏空一辈子积蓄,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



是呀,咱也郁闷不解:为啥电视媒体都囗囗声声在讲我们收入提高了,生活幸福了,可为什么人的生活压力那么大呢?



想想,大概是以下两个原因吧。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现在的物质是很丰富的,不缺吃少穿,比较前面几十年以前说“天翻地覆”也不为过。但过去大多数人的追求是能吃饱,能穿暖;现在的人追求房子、车子、到处跑,尽管好像不同了,其实对人的感觉来说是大同小异,并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人是永远不会满足眼前的动物,这是人类千万年来存在的基础和动力,所以才有今天的科技飞跃和物质繁荣。



还有就是老一点的这一代人的“心理比较”,那些过去的那些日子,大家都少操心、不操心。钱少大家都少,东西大家都不多,干活不累,一切全听领导。当然贫穷的日子过得也挺好,不用争不用抢,没有竞争没有出头;学好学坏不重要,只要“思想好”,干好干坏一个样,只要出工就好,自然相对安稳平静。说句实话,尽管“改开”这几十年了,一些人的思想还停留在那个年代。而现在,讲拼讲竞争,讲名讲利讲出人投地,怎么能会不觉得累?



所以,任何年代的人都会有压力,不在战乱贫穷上,就在思想政治上;不在金钱物质上,就在盲目攀比上。收入提高了只是幸福基础的一部分,而幸福还有另一个因素,就是感觉生活有压力,但不是很大。


祥河诗语


一般来说电视和媒体是代表官方的。以要求正面报道为主。比如现在的社会生活水平比改革开放前有了实质性的提高,这是毋庸置疑的。

从实际情况看,现在人民饥飽问题是确实解决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人对现代社会基本物质的需要远没有必须的经济条件。如像买住房。现在的市场物质都是向上的,而普通人的购买力是被经济条件限制的。也就是社会物质提升幅度大了,而普通人民收入跟不上。

这就是矛盾。又如看不起病,原因就是负担不起高昂的医药费。

所以,这个差距让大多数人感觉报道说得好听的多。举个例子,2014年有个专家说,现在每家住房平均达到110平米。老百姓看了不高兴,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其实真实情况应该是全国住房建筑总面积的状况,而不是老百姓能真正享受的情况。还有一个专家说人均年收入达10万。这个不加区分的说法,普通人也不高兴。发财的人可能年收入百万,千万,甚至于更加高,可是平均不到每个人头上的。这些人富有了不等于人人富有了。

所以,客观说事比较好,胡子眉毛胡子一把抓说事别人难理解。减少误会总比没有发生误会好。


天申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胃口和欲望也越来越高,想追求更高的物质条件,十多亿人都这么做,是一个国家向上的表现,但也有他的问题。过去我们都很穷,首先想着什么时候能天天高粱米饭可劲儿造,能吃饱了,又想着顿顿吃大米白面,后来又想有鱼有肉,有了自行车又想骑摩托,有了摩托又想有台奥拓,看见人家能赚钱的都开上桑塔纳了,我去,太不公平了,他的钱一定不是好道上来的,不公平。教育孩子的投入也一样,我们小时候哪有那么多教育的投入,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好不好就全靠自己了,父母只管交学费,管能吃饱,饿不着,冻不着就行了。和现在越来越高的标准真的不一样。换个角度看是不是我们生活的变化越来越大?对生活条件,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有先富的,有还没富的,但总体比过去有翻天覆地和速度惊人的变化,我们靠自力更生,独立发展,用三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向殖民地和弱国掠夺积累财富)二三百年的道路,从农业过变成了工业国。对全世界来说是很伟大的事情。而很多人却用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状处处和发达国家比,是不是参照物不对或心里有问题?当然他们是我们发展的参照物和要超越的目标没错。但我们不能走他们走过的弯路,要自信的走自己的道路,才有可能弯道超车,这些年我们也是一直这么做的,才有今天的发展。当然我们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但也都在一个个的解决,每一个十年都有巨大的进步,如果看不到就是装作看不到,或者就是个被西方洗脑的脑残傻子,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政府会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这么真正的关心中国人民。


王法699


电视、媒体是用人们难以直接感觉到的数据说话。

自己的收入到底增加多少,日常谁也没有认真记账,而有些账还没法记,比如家庭资产中的房子,农村人的承包地,宅基地,还有承包的山地草地林地,等等,都是不知不觉在增值。

媒体或政府提供的数据,基本反映的是社会整体。选用不同指标对社会大众会带来不同感觉。

比如平均数,把社会商品房总面积加起来,除以城市总人口,,平均每人可能有3、40平,可绝大多数市民的感觉,自己的房子没住到那么大面积,3、4个人,两室两厅,好一点三室两厅,都不超100平。感觉拖后腿,原因很简单,商品房包括住人没住人的。平均数最让人感到拖后腿的是平均工资。一个地区所有的工资性收入除以拿工资的总人数,估计有6、70%的人觉得低于平均,好多人觉得离平均还比较远。

数字都是真的。统计部门有一套自成体系数据,用于指导社会管理。对老百姓来说,这些数据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有一个GDP指标,说每年增长多少,这个老百姓没有直接感觉,做生意当老板的感受就与国家公布的不同。近些年不管是政府部门宏观和具体企业微观,都说下行压力大,可最后国家公布的数据都是增长。这就是微观与宏观数据给人的不同感受。国家增长可信度应该高,道理在于虽说每年有不少企业关闭,但新生企业数大于倒闭企业数也是事实。对于一个在微利边缘挣扎的具体企业,感觉生意难做,可生意难做的一个原因就是做的人多了。你可能不及上年,退步,但社会整体由于增加了企业总量加起来就是进步。

也就像题主说,全社会看,业绩或收入增加,有成绩幸福感自然上升,但具体到每一个个体,竞争压力加大,为了保住收入不减,丝毫不敢懈怠。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停在那里就是倒退,大家都在努力地想改变自己,都觉得活得好累,过得不容易,正是由于一个个累,一家家不容易,汇聚成社会进步,民富国强。


布衣吴新建


现在养一个孩子需要多少钱?虽然说9年义务教育,但是那个孩子上学少花钱,现在上学如果不给老师送钱送卡就让你没学上,上了学不会讨好老师送钱的孩子就不受老师照顾。下班回来还要辅导孩子作业,老师把作业发到家长手机上,必须孩子做完以后检查作业。如果不这样做1,你拿钱来2,放到班后边爱咋滴咋滴。现在闹得家长不得不给孩子花钱在课余时间请家教。因为他们还要上班维持家庭生活。这种教育风气太可耻了。这种风气是普遍性的,怎么也没人管一管。再说那一家买房是全款,都是背着房贷在困难的过日子。压力大呢!所以说看似人们的生活提高了,其实大部分人们都生活在一起水深火热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