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天津后,是什么彻底颠覆了你曾经对天津的想象?

Lime2018


93年第一次到天津,火车临进站,一排的小矮房,心里想这是传说中的天津卫大城市吗?因为爷爷年轻时在天津做生意,各种给我描述天津宏伟,后来跟天津的战友混熟了,他们自己戏称天津是社你会主义大农村!

在天津时间长了,慢慢的体会到了天津的魅力,不同的区不同的租界,不同的建筑风格!

最吸引我的是天津的人文,一个字,俗,一种接地气的俗,一种让你很容易融入的俗,天津人能聊能侃,每一个人都具备相声天赋!

天津爱玩会玩,玩蝈蝈油葫芦的,玩蛐蛐玩鸟的,海河边上钓鱼的人们,一天也就钓几条小鲫鱼,依然乐此不疲!

天津人会吃,狗不理包子,十八街的麻花,我去的时候已经名存实亡,徒有虚名华而不实,我感受到的是市小市场里的羊蝎子,农家院里的贴饽饽熬小鱼,东站后广场的盒饭,独具特色的大饼卷鸡蛋,对了,还有澡堂子里的一壶茶,一套煎饼果子,一盘清萝卜!

在天津呆了六年,离开后各种的想念,20后战友聚会,万新村没了,煤堆变成了高楼大厦,津南也叫滨海新区了!

没有变的是战友们那一句纯正的天津话,还有那股俗到了骨子里的亲切感!


王小满870


😭第一次全家来天津,一下车就有人非常热情的招呼,住店不,干净,便宜…………正好天色也不早了,也累了,就跟着过去了,她让在广场上站会儿,还有几个人,大概10来分钟,又来了几个人,然后说带我们坐车过去……这时候有人质疑:为什么要坐车?多远啊??? 有人大声回答“不远,就是要过马路,你们拿这么多行李,不嫌累呀……”……一听也对,上了一辆破旧的面包车,然后,然后,然后,开了大概半个多小时……在一个宾馆前面停下,想不住也不行,要车费……哎……


猥琐发展简史


我02年来天津上大学,9月份开学是父亲送来的,有亲戚接,直接去的学校。

十一放假回来是我自己做火车回来的,那时候的东站还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从进站口旁边拐过去就是出站口,那会东站还有好多三蹦子拉活,公交站还在海河边上,就是现在观光船那个位置。

我自己从出站口出来就懵了,问一个人公交站在哪,他说我拉你去吧,老远了。然后收了我六块钱。

我坐上他的车,拐了个弯,就到站了。

这就是天津对我的第一印象😅😅。




骑着蜗牛的大乌龟


首先,我是一个天津人,在天津出生和长大,体验过其他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目前依然生活在天津,想谈谈天津的优点和缺点。

天津的优点,似乎都在从前,说天津接地气,那完全是因为多少年来人们对老天津的印象。小时候老爹经常带我去山东路狗不理吃包子,没有座位,几个包子加一碗我们成为稀饭的小米粥,充斥着老天津的童年,后来,狗不理慢慢发展壮大,变成了让我们敬而远之的所在。天津四季分明,但冬天的风会让外地人崩溃,记得印象里老人们总说中国瞧不起外地人的城市,是北京和上海,而我印象里,老天津对外地人的包容,显然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胸怀。

那时的市容市貌也许没现在整洁,但绝对是充满娱乐休闲气息的,充满活力的,南市附近的录像厅,滚轴厅,吸引着年轻的人们,而后来有一个叫做燕乐的茶馆,八块钱的门票,一下午的享受,演员与观众的互动,像是一起在说相声,如果您体验过这样的相声,才算真正在天津听过一场茶馆相声。西南角有一家餐馆叫随缘餐厅,年幼时老爹总带我去,记得那时的烧麦,青豆沙拉,美味至极。老城里穿梭的胡同,在秋天清爽的蓝天仰望,飞过的都是响着清脆声音的鸽子。

城市的美,不在乎高楼大厦和宽阔的马路,在于充满活力和未来的软环境,在于浓浓的人情味。

后来老城里拆迁,海河改造,似乎我们的城市从那一刻开始转型,我呆呆的站在路上,看着四周像过电影一样一天一天的改变,然后惊讶的说不出话。

这是我感觉到的天津的美,是的,仅到此。

说说天津的缺点吧,首先,天津虽然从民国开始就是国内的大城市,但与北京相比,发展的眼光不够,我刚毕业在北京工作一段时间,那时根本没觉得大兴,通州等地方是远郊,甚至郊区,而天津直到今天,还认为滨海新区是另一座城市,反过来说,居住在天津武清区的人们,也没认同自己是天津人,他们对我们的称呼,一律为市里的。而在文化上,记得北京的公交车上,人们谈论的是工作上的,学习上的,对比的是上海,是香港,甚至是纽约的人们,而天津地铁上的年轻人,谈论的什么您大可以自己体验一次,也许,这是一线城市超越自身发展的一种自信,但不可否认,北京的年轻人,眼光是积极的,向上的。

再次,天津的产业,我想每个土生土长的天津人都有体会,如果您没找到一份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国企的工作,在亲戚朋友面前,那就是没工作,天津人普遍不爱创业,不爱出去闯,不愿到私企打工,从父母那里就不支持,这也导致着天津虽然gdp数据漂亮,但几乎都是大国企刷出来的,真正让天津驰名中外的企业,我想了半天也没搜罗到。而这一代的天津人对于外地人的接纳程度,感觉比父母那代差了不少。由于缺少人才的竞争,天津的工资,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天津人也津津乐道,对此逆来顺受。

天津的环境,说实话,第一次坐海河游船时,我惊艳到,海河不像长江珠江那么宽,所以显得有灵性,太宽了反而不好,就像一个五官精致的姑娘,如果您长到两米,相信同样不好搞对象。抛开五大道,海河沿岸,泰安道,解放北路,请您漠视您心中大城市的概念。天津的马路相比其他城市,的确宽广,但路边陈旧的建筑,和寥寥的商业氛围,可怜的绿化,不礼让行人的汽车,会激起您对家乡的想念。而自然环境,周边没什么山水,唯一的蓟县,到了周末近乎变成停车场。

最近去的地方比较多,与其他城市相比,天津的年轻人似乎更少,街上人们的表情也很凝重和冷漠,只有小白楼地铁站,才能看到一些匆匆忙忙的年轻白领。

我很爱我的故乡,不管她是不是落寞。我想建设天津,可真当你想做点什么,才发现在天津完成一件事很难。


-诺卡-


我家安徽的,爸妈来天津二十多年了,说实话,他们已经习惯了天津的生活,反倒是每年过年回老家不适应了。家里老是下雨下雪,每年回家都是滴答滴答的天气,而天津却相反,很少下雨下雪,要是下也是很干脆的那种,因为家人都不喜欢梅雨天气,所以都愿意待在天津。还有一个,天津的物价甚至比老家还低,一到过年家里什么都涨价。个人感觉这边比老家舒服,哈哈,都不想回老家了,实在怕了雨雪天,还有冬天开空调的日子,暖气一暖暖整套房子,而空调只能暖一个屋。


张胖子陈瘦子


每当来到一个全新的城市,大家都会抱着一份期待或者想象吧!比如,第一次到天津来总会想去看看我们的古文化街、第五大道,登上我们的天塔、天津之眼,品尝我们的天津三绝、煎饼果子,要说起能颠覆大家对天津固有印象的事物,我就整理一些身边朋友反馈给我的一些看法来为大家说说吧。

被天津相声洗脑

我有一个朋友,一直想来听咱天津的相声,一次同学聚会她终于得偿所愿被我拉去了相声会馆,当她第一次听到天津特色的茶馆相声时,跟我表示:每句话都是一个段子,被天津话无限洗脑,几乎要笑的背过气了。知道天津人哏,没想到这个哏啊!

被叫了一路“结界”

我有一个很多年没见面在外地居住的妹妹,一次暑假来找我玩,还没到约定地点,就开始微信轰炸,跟我吐糟:我一个未成年的小姑娘,被叫了一路“结界”,我以为是叫我小姐姐,夸我可爱的意思,直到刚才发现旁边一个阿姨也被这样称呼,我....哭笑不得!

奇葩的‘银丝卷’

我一个南方朋友,来天津参加一个品牌活动,我们就约定在某饭店碰面连用餐,主食我特意选了天津特色的银丝卷招待她,现在想到她的表情我还是绝对很搞笑,从刚开始惊呆的表情,觉得馒头里加面条的操作无法理解,到最后一口下去,被香甜软糯的银丝卷好吃到停不下来,吃完整份的从容,我至今无比佩服。

大家觉得还有哪些事物颠覆了你曾经对天津的想象?欢迎留言讨论。


今晚报


这个不能怪天津,中国应该感谢天津,了解历史才能知道什么是:成全了别人,陶冶了自己。天津作为北京的陪都,起到了服务北京的作用,资源也是都给北京。这点不用多说。

再说说北上广深的崛起更离不开天津,为什么这么说呢。伟大的邓小平爷爷提出了改革开放,在珠江三角洲画了一个圈,这是需要多么大的魄力。不说大家也应该知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为什么领导人们敢这么大刀阔斧的改革呢,应为在首都北京旁边有这么一座城市,还在一贯的奉行社会主义,就算改革开放失败了,还有天津,所以天津在北上广深飞速发展时,还在原地踏步,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

咱不能只看现在,每个城市都在历史进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天津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天津人更是这样。

我爱你我的故乡天津!


平安泰来大吉大利


80年代初到天津实习,6个月。基本了解到天津的大概状况:天津冬季一般零下10度以上。饮食主要是面食为主。米饭是杂粮副食。在工厂一般食堂很丰富菜品。面条,饺子。包子。面包。蛋糕。主食。副食:米饭,炒肉系列。空气很干燥,每天要吃维生素C.当是疏菜很少,就是大白菜。没有其它菜。现在基本什么菜都有。天津人个个都很胖,主要吃肉食多少菜。天津最好吃的还是狗不理包子。每天座位满满的。不向现在各城市景点打的天津狗不理包子基本是假冒的。在北方个人感觉天津城市还是不错的。


郁金香137652766


怎么说,我从成都到北京然后到天津。只有一个感觉,天津的老年人可真多啊……还有,有一种天津,包括河北一带都在被帝都拖累...不知道怎么形容,就是天津在停滞不前那种感觉。感觉好像天津啊和河北啊……本该享受的一些东西和资源被夺走了。


用户1451908031129


我祖籍是天津人。这二十年都是在浙江工作。很少听到天津的事情。这些年,天津真是默默无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