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老了以后该何去何从?

谁牵绊谁


看样这样的问题很心酸,对于农村的老人怎么生活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就拿我邻居一个九十岁的老奶奶来说,她有两个儿子,两个孙子,四个重孙。这样看起来是多子多福 儿孙满堂是位非常有福气的老奶奶。

但事情并非如此,她的生活过的非常可怜,她是跟他小儿子生活,儿媳孙子都外出打工,很少回来,老奶奶不光驼背还行动不便几乎是常年只能待在房间很少出来,大小便大都也是在房间,房间的门一直是关着,儿子对她没有满脸的嫌弃,房间臭味难闻,尽管偶尔出来吃个饭也是在客厅里的另一角摆放着一张破烂的小桌子,这是给老奶奶准备的饭桌。

他儿子嗜酒如命,喝醉了还会骂她。邻居们偶尔会路过他家会给她带些吃的给她,最经常听到她的一句话就是:她为什么还不死,死掉了就好。想死吃不了这是最苦的。我相信任何人听到这样的话也会很心酸。但是我们做为邻居敢说什么?能说什么呢?除了能尽量多去看看她,给她一些吃的以外,没有人敢站出来说他的儿子儿媳们要善待老人。

老奶奶的孙子 女儿 女婿回来了也还是会给她拿些钱和买些吃的,可当她们离开后钱和东西都会被他儿子拿去买酒喝。当然像这样的孤独老人一个月的农村社保和低保也是有两百块钱的,但是这一点钱不可能到她的手上。

他的大儿子分家住在隔壁房子里,偶尔过年过节会把她接去吃一餐,也就仅此一餐而已。

只能这样孤苦伶仃过着一天又一天她的心里是没有希望的,是在盼着早点死去…………

世人养儿防老,试问像这样的儿子能够指望养老吗?

在农村又有多少像这样的孤独老人?

又有多少人儿孙满堂却落得孤苦伶仃老无所依?

这为老人在今年春天已经过世,听说她是走的很安祥 ,没有生病没有痛苦,在那个夜晚安安静静的离去了……

我想她是不怨恨,不怪罪任何一个子孙,父母永远是把自己的儿女放在第一位。心里记挂的也还是儿女。只会盼着儿女过的好,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不可估量的!!

哪天我们的父母老了,也请不要嫌弃她,不要嫌他脏,不要嫌她说话言语不清 ,不要嫌她吃饭夹菜的筷子不干净。你要耐心对她,你可以把菜夹在她的碗里,请不要骂她 。说一遍没听到时请不要凶她,请你要有耐心,不为别的只为他们是你的父母……

至所有人……包括我自己……





江西妹儿小舒


农村老人老了以后该何去何从?

说起农村老人老了以后该如何养老的问题,这个的确是当今社会的面临的一个难题。不过,具体该何去何从,还要看各家的情况。

我的二伯父年轻的时候去了黑龙江,所以子女都在那边安家落户。记得十几年前,打电话的时候,堂兄说伯母住进了敬老院。那时候我还不理解,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怎么能让伯母到敬老院去住呢?堂兄解释说,其实住进敬老院不是谁都可以的,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就是想去,还花不起这费用呢。

的确,如今一些医养型的敬老院设施齐全,服务优良。一日三餐有人照料,并且是根据老年人的身体需要进行营养搭配。闲暇的时候,住在那里的老人们还可以凑在一起聊聊天、打个扑克啥的,开开心心地挺好的。周末的时候,子女们隔三差五去看望看望老人,既不耽误自己的工作,老人还能得到照料,实在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么些年过去了,伯母也去世多年。据说,伯母晚年的时候很幸福呢。如今,我们这里镇上、市里也都建起了自己的养老院。我也曾和几个朋友去养老院参观过,我们还曾相约,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就选择到这里来,那样聚到一起还能有个伴儿呢。趁着现在年轻,早早攒几个钱,到时候也别拖累子女。毕竟子女都有自己的工作,哪能天天守在自己身边,是吧?

也有的地方,出现了抱团养老的模式,几家老人们凑到一起生活,彼此间有个照顾,这样相比起到敬老院来说,费用能节省不少。这也是可以探索的一种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值得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改进。

如果你有好的建议,不妨分享出来,大家一起谈谈,看看是否可行,毕竟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也许你的建议,就是一个金点子呢。


建行渐远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我,深知老人老了之后,是多么的不容易。

条件差点的,生病不敢医,保险不敢买。

就拿我邻居的老人来说,“八十多岁,身体比同龄人都要好,可有一次,这位老人患了点小感冒,并伴随着咳嗽。他家里人都催他去镇上的医院看病,可他却为了省那几百块钱,说什么都不去,还相信吃“姜”就能祛寒,治病什么的。

再过几天,体温达到了39度,这简直是发高烧了。这时,他拗不过家里人,才乖乖的去了医院。

在医院里待了好几天,什么输液、打针、吃药花了好几千块。因为没有医疗保险,所以只能原价给。这位老人在付费时脸都绿了,就差生气了。

农村的老人,大多都体验过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所以对“钱”会比较敏感,在他们的思维里,则偏向于“能省则省,能不花则不花”。

这也反应了,农村的老人真的很不容易,只希望我们做儿女的多尽一点孝心,多回家看看!

也希望国家能给老人多一点福利,让他们老有所养,安度晚年。



萧宗林


其实不仅仅是农村老人,城里那些没有退休工资,也没有土地,还没有房子的老人其实也是有的,这些老人的养老都是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情况,我父母是有工作单位退休的,我妈已经退休,我爸还有几年,目前还在上班。我公婆是农村的,以种田为生,公婆平时还接点装修的活干。今年很多地方农村都可以一次性交几万块钱买养老保险,然后我让公婆去交了,我拿钱给他们先交了。当然这个钱是借,不是给的,他们年底的账结出来了钱就还我。别喷我为啥不直接给几万块给他们,这个钱是我自己父母手上拿的,我得还的,我父母虽然有工作单位有退休,但是我家也是普通家庭,不是啥大富大贵的家庭,而且不管啥家庭钱还是分清楚好。公婆虽然是农民,但是想法并不落后,平时新农合啥的也都在缴,现在养老保险买了,不管退休后工资多少,以后生活应该不成问题,他们很勤快,以后退休了可以种点自己吃的菜,工资应该是够用的。而且我们两口子也在努力工作,社保医保都有,车子房子也有,经济上面不会依靠双方父母。希望父母们身体健康,我们都是独生子女,连个搭手的兄弟姐妹都没有。


鱼鱼吃熊


农村老人如何养老何去何从是个全社会的大课题,这个必须上升到国家层面解决。只知道农村从解放初期到九十年代中,一直靠种田谋生并为国家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虽然国家没有忘记农村人不断有政策倾斜惠农,对特困人家庭进行精准识别救助扶持,对老人发放了每个月一百多元的养老金,但比起城市老人享受的待遇差巨甚大,按当今社会人口流动性大现状在农村养儿防老几乎已成空头支票。特别是农村纯女户的老人也较多,纯女户按现行政策已没有了享受五保待遇,女儿结婚各散东西已成为空巢老人,紧靠月百多元的养老金如何养老?农村养老问题实属社会一个大问题,唯有希望国家和社会对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关注。


夏日清风318


这个题目的提法很含糊,所谓的老人应该在60周岁以上,也就是法定的退休年龄,因为农村老人没退休金,60岁以上只要身体健康的都在当地打工,城市不要60岁以上的,每天工资70元左右,打工也不是每天都有工作的,每天每人生活费5元左右。如果老伴有病就更惨了,挣不到钱,向孩子们要,条件好的能尽孝道,条件差的在供孩子上学、买房、彩礼等,老人的生活质量很差,真正不尽孝道的只是个别人。呼吁国家加大对农村老人的养老投入,他们这代人在兴修水利、整修土地和交纳公粮的年代是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也可以说农村老人真正的老了其实就是身体累夸干不动了也就没几年将走向生命尽头了


雨林木风343


我就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因此也真实见到了农村老人的现状。

现在七八十岁的老人,也就是我们父辈的老人,在他们那个年代基本都会有很多孩子,而他们的现状基本有两种。

一:其中一个儿子负责养老,老人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费用孩子们均摊。

二:孩子们轮流照顾老人,大多在一个孩子家住一个月,然后下个月再去另一个孩子家。

而这种老人现在很多过的不是很舒心,儿女们经常会为老人的赡养问题而闹得急头白脸。看着也是让人很难受,很心疼,也许是他们那一代人孩子太多的问题,一个个的,感觉很自私。

还有一种就是现在五六十岁的老人,也就是我们这代人的父辈,基本也是两种现状。

一:儿女结婚后,基本都在城市里买了房子,老两口偶尔去住一阵子,帮忙看看孙子,然后就回到老家,种地,或者给人打工。

二:稍微有条件的,在自己小区附近或者对门给父母也买套房子,这样方便照顾父母,不过这种儿女是极少数的,大多不是不想买,而是买不起。

这两种老人也有去敬老院的,一般都是没有孩子的,或者就是不管老人的,不过在农村很少,毕竟有儿有女的,特别狠心的还是极少数。

综合两种情况的老人,我从现实情况看,可能以后老人去养老院的居多。因为越往后养老院的条件也越好,老人的养老生活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房贷、车贷、孩子的奶粉等等,以至于让做子女的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老人,这不是孝顺不孝顺的问题,而是社会现实问题。

而且现在基本每个城市都有养老院,这样不至于让老人太寂寞孤单,可以经常去看老人。而且养老院基本都是老人,可以有很好的沟通和娱乐,不至于让老人太孤单。

还有一种老人归宿就是对于条件好的人来说的,住同一个小区。毕竟,现在能和父母住在同一间房子的已经太少了。这样更能方便照顾老人。

而对于孤寡老人,我个人的意见还是接到自己身边,和老人一起住,因为他们很敏感,如果你让老人去养老院,老人会多想,会伤心。

不管怎么样,还是希望每个老人都能老有所归,老有所乐,而我们做子女的更应该承担赡养和孝顺老人的义务。

因为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也是这么养我们的!乌鸦尚知反哺,何况我们是有思想的人呢!






江湖丶笑


农村老人老了该如何去,太简单:走了。咋走复杂点:即使有个房和钱,普通农民也就能维持日常生活。近日有个眼见的农民例子:夫妇近70岁,俩女儿都嫁人有孩子了。三家日子差不多,维持一类的。母亲突然暴瘦去检查肺癌。三家倾尽家底有近30万元钱。父亲多年心脏病。县医院建议去外地治疗。此一去30万就没了,病人再往下治钱没了,女儿去陪,孩子上学老公上工,父亲听了先摊了,三家全乱套了。好在母亲刚强,一句话:回家,酸菜需要翻缸了,准备过年了。母亲的心啊……碎了!这是现实中的事。农民没病老了手里有几万元,在农村有儿有女好对付,生活费用低。小病挺挺过去了,再老了就走了。大病很难过去,最后人财两空,老的走了,小的背负一身债需要一生还债。中途再需挫折或病了,再往下……咋整好?有人问农民为啥不发退休养老金,殊不知农村社保刚起步啊,未来可以,当下咋办?新农合有了,缴费低报销也难高呀?钱不是天上往下白掉的。我钦佩这个母亲,由衷的发自内心的……尽管俩女儿宁可倾家荡产,费尽心思要去外地治疗,母亲心里明白得很!一个人治病让三个家败了,老公,女儿,女婿,外孙子、女三个家拴在一起,以后咋办……人需要有定力……我由衷的钦佩这位母亲……农民老了如何,别有大病?老了老了无疾走了,最好的归宿。


知行轩主人


这其实反应了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青年的一代都到城里打工了,留下年迈的老人在家里。

我老家就有很多这样的老人,我的三爷爷就是留守老人。他的两个儿子、儿媳妇都在城里甚至更远的大城市工作,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来,但每月会给三爷爷生活费,邮递生活用品。最开始,三爷爷身体还很棒,就自己做饭,种菜,干少量的农活,还打麻将。

这老人有时候就像小孩,没人管了,他就比较任性、自由,有时候喝酒不注意,连续打麻将不好好休息,再加上年龄大了,身体就越来越不好,这两年开始生病了。于是,两个儿子商量了,其中,有一个儿子和媳妇就把打工的地方选择在离家较近的地方,基本可以实现每天回家,就是比较辛苦,赚的也没有以前多了,但是可以在家给三爷爷做饭。

要让农村老人安享晚年,这需要家庭、个人及社会保障的多重协作,如果社会保障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投入能有所提高,年轻人也可以在事业上多用点精力,当然,作为子女,也要把老人的问题挂在心上,必要时做出牺牲,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老有所依。

总得来说,我的三爷爷还是很幸福的,祝愿他健康长寿。

图片是,今年夏天三爷爷来参加我的婚礼时照的。



皮克车眼镜侠


我认为这个题目很大,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我国以进入老龄化,特别是农村,六十五岁以上老人大概有一亿吧!那么老人该何去何从呢?我就是农村七十岁老人。我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身体健康能自食其力,能管理耕种土地,基本上能维持生活,子女再给点,他们居家养老就很好。二是老伴去世,独自一人,子女又不在身边,身体好的可以生活自理,虽说孤独也说的过去。就怕有病,不能自理。我们村就有一个老人八十多岁,自己生活,腿脚不方便,在用玉米秸秆烧炕时,背火烧坏了,多亏临居看见,不然就烧死了,现在花了一万多元还没好。这样孤独养老不行啊!三是上养老院,可是费用太高了。农村老人就怕生病,小病挺,大病住院花钱太多,一般人家治不起,自有听天由命。

怎么养老呢?我个人认为有三种办法,一是儿女负担大部分。二是以土地换养老,不能耕种的老人,把土地交还村里或流转,用这部分钱养老。三是国家适当提高养老金,比如每月五百元。这样的话居家养老不行,还可以去养老院。我想国家是不会忘记农民的,一定会有解决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