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外来势力缅甸政府,能解除民地武装和解决罗兴亚人吗?为什么?

快乐过个一天天


缅甸长达几十年的内战,究其原因,还就是少数民族武装过多的原因,但是他又涉及到一些民族政策方面,包括各少数民族本身的利益,还有少数民族武装想要主张和声索的利益,所以想要完全解除民族地方武装是比较难的,而罗兴亚人的问题就更难了,关于罗兴亚人的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英缅第一次战争:



1823年2月,一支英军占领了刷浦黎岛,竖起了英国国旗,缅甸的阿拉干总督要求撤军,他们没有答应,后来一千多人的缅甸军队在岛上登陆,驱逐了英军,等到缅军撤退之后,英国军队再次占领了这里,阿拉干总督再次警告英军必须全部撤离,但是英国军队对他的警告置之不理,时任阿拉干总督,缅甸名将班都拉,,再次派出军队占领了这个岛,驱逐了英国军队,1824年3月5日,英国总督阿姆赫斯特正式宣布,为了维护英国政府的权利和荣誉,对缅甸宣战。

英国军队兵分三路,大举入侵,第一次英国和缅甸的战争爆发,英军遭到了以缅甸名将班都拉为首的军队的强烈抵抗,后来班杜拉被一颗炮弹打中,不幸身亡,失去了这位爱国名将的缅甸军队,陷入了混乱之中,英国军队趁机占领了柳漂,卑谬重镇,缅甸军队的失利,让缅甸上层产生了恐慌,一些官员主张议和,国王派出了代表去议和,但英方需要他们割让阿拉干和丹那沙林,还要赔偿200万英镑,缅甸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谈判失败,继续打仗,缅甸集结了包括8000名掸邦军队在内的6万多名兵力,但是反攻还是遭受了失败,缅甸军队的实力被削弱,已经无力抵抗,然后第二次派出代表谈判,无条件接受英方提出的各种要求,1826年2月24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杨达波条约。



第一次英缅战争的失败,缅甸一分为二,一方面是英国殖民下的土地,一方面是封建王朝,他们丧失了对曼尼坡,阿萨姆等地的控制,割让了阿拉干活丹那沙林,损失了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英国殖民初,大约有数百名中国人移居丹那沙林,这就是最初的华侨,由于阿拉干地理上靠近孟加拉的原因,大批孟加拉穆斯林涌入阿拉干,当时阿拉干城里面8000多个人当中佛教徒只有二三十个人。

1851年6月,英国商船一商船船长谢泼德,把一名船员抛入海中淹死,两个月之后,另一艘英国商船船长,在港口杀死了一名船员,仰光总督对这两名船长实施了监禁,这给本来就对缅甸虎视眈眈的英属印度总督找到了出兵的借口,1851年12月27日,一支舰队开赴缅甸,要求缅甸政府撤销仰光总督并且赔款,缅甸答应了这一要求重新设立了总督…在你来我往的各种交锋和让步当中,英国政府想要侵略缅甸的决心并没有动摇,1852年4月1日,英国在没有正式宣战的情况下,发动了第二次印缅战争,在当年年底,英国宣称已经吞并下缅甸,第二次英缅战争之后,有半壁江山落入了英国人的怀抱。


当时英属缅甸人口发展很快,但是居民成分变得很复杂,最开始的时候居民主要是缅族人,蒙族人,克伦人和若开人,后来由于移民的原因,印度人也增加了很多,在缅甸的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也有一部分信奉伊斯兰教,而以前的原住民,除了佛教徒之外,还有一些若开人也信奉伊斯兰教,后来1885年11月13日英国发动了第三次对缅甸的战争,第三次缅甸战争持续半个月,几乎没有什么军事交锋,从1886年1月1日开始,缅甸就变成了英国的一个省,虽然缅甸各个地方也坚持不懈的反英斗争,但是在1895年之后,英国已经基本上稳定了缅甸的局势。

其实上文我们提到的阿拉干,就是现在的若开邦,原来就包括孟加拉的部分地方,在英缅战争之后,阿拉干就被归入英属印度下面的孟加拉省,由于殖民经济的发展,当局出台了很多的移民政策,所以大量的印度人,孟加拉人迁入当地定居,缅甸吴努上台之后,把佛教定为国教,这一决策限制了其他宗教的发展,使得不同教派之间的仇恨日益加深,缅甸政府一直拒绝承认罗兴亚人是一个少数民族,所以他们在缅甸没有普通公民的权利。


由于一些罗兴亚人想并入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当局政府大规模批捕分离分子,(其实孟加拉国也不愿意接受他们),所以使得大量的人逃到了孟加拉,后来迫于联合国的压力,罗兴亚人才得以返回缅甸,缅甸当局多次对罗兴亚人实施清剿和镇压,而罗兴亚人也一直没有放弃他们的主张,一些人主张把其他种族赶出若开邦,建立一个自治的罗兴亚人领导的地区,有些人主张归入东巴基斯坦,还有些人主张独立建国…由于传说若开邦比东巴基斯坦富裕,所以也有很多外来的穆斯林想要进入我若开邦,所以当地的武装分子和外来的穆斯林不断的发动各种斗争,再加上2012年若开族和罗兴亚人的冲突,所以当地各个种族之间的矛盾,一直非常深…

正如缅甸的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一样,除了得不到公平公正的待遇,普通民众连身份证都没有之外,其实大多数的,老百姓还是很好的,他们也期盼和平,,也希望成为缅甸的一份子,真正乱起来的只是少数人,这些武装分子为了自己的利益,置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于不顾,连年征战暴动,使得政府和地方武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而这种矛盾又反过来作用在普通老百姓身上。


总之一句话:这种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少数民族和政府之间的矛盾,如果双方都不愿意让步,永远很难调和。我个人认为,缅甸当局还是要适当的让步,近百万的罗兴亚人,还有其他的少数民族,很多人连一张身份证都没有,只有一张没有任何效力的临时登记证明,根本就不能让他们拥有普通公民的地位,也不能行使普通公民的权利,最起码,你得给他们合法的地位,当他们的地位得不到尊重的时候,当然只有拿起武器去捍卫自己的权利,中国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单纯的靠清剿和镇压,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给予他们平等的权利,尊重他们应得的地位,最终还是要回到谈判桌上才能解决问题。


唐僧他不懂爱


缅北各民族武装最终被政府军吃点掉那是大势所趋,就好比两千多年前秦灭六国,六国不是没想到这个结局,可是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茅盾和利益。要想联合六国来抗秦那是很难的,当今缅北局势就是这样子。

缅甸很聪明,民族武装里面最有实力的是佤邦,佤邦基本上就是独立于缅甸的小王国,政治体制类似于国内,政府机构也和我们国内基本上差不多。佤邦有个联合党,总书记兼政府主席是鲍有祥。佤邦分南北两块区域,在民地武里面算是大的,拥有正规军三万多,加上预备役可以武装起十万兵力来,所以缅甸政府很聪明,这些年缅甸政府没闲着,对各个实力比较弱得民地武实行歼灭。08年通过果敢内部的动乱,缅甸政府一举收复果敢。但是缅甸政府至今不敢动佤邦,缅甸政府很聪明,暂时它还不想树敌太多。但是佤邦要认识到,唇亡齿寒,现在不打佤邦,不代表以后不打。

我们中国人对第一特区果敢并不陌生,所谓果敢族其实就是我们汉族,据说是明末随永立帝迁过去汉人后裔,现在人口有十五万。规模相当于国内的一个县。果敢以前也是高度自治,基本上也是一个独立王国,拥有自己的政府机构和军队。无奈08年兵变缅军趁虚而入,趁机收复了果敢。可谈我们汉人总是内斗在行,总是因为内部的斗争让外敌进入。

战后以彭家声为首的果敢同盟军一度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几年后同盟军东山再起,现在兵力达到五千多人,总书记是彭家声的儿子彭德仁。这几年果敢同盟军和缅甸政府军打的不可开交,曾一度兵围老街,后因兵力悬殊太大不得不退兵。现在和缅甸政府军属于僵持阶段,双方都没有太大的进展。

现在主要和缅甸政府军在打仗的地方组装有这么几家,果敢同盟军、德昂军、若开军、克钦军。也正是因为缅甸军对这几家地方武装打击的比较厉害,所以这几家形成了联合,组建的联合军曾一度收复勐古县城,最终还是不敌政府军弃城而走。

现在和缅甸政府没有开战的地方武装还有第四特区,第四特区领导人是林明贤,他是海南知青。当年缅共革命的时候很多中国知青抱着解放全人类的使命加入到缅共,最终缅共瓦解,当时手握兵力的缅共将领分分割据一方,其中就包括林明贤。现在四特区是各民地武当中经济发展的最好的一个,也许是因为二三十多年没有经历战火的原因吧。林明贤是彭家声的女婿,也是因为这层关系,彭家声败退果敢后就到了四特区,经过林明贤的扶持果敢同盟军才有能力东山再起。如今彭家声在四特区养老,果敢同盟军总部也设在四特区。

缅甸局势有点类似于我们历史上的诸侯割据或者军阀混战,造成这样的原因是由来已久的。今后的走向除了各武装抛开分歧联合一致外,要不然被政府军逐个消灭是迟早的事。因为任何一个政府也不会允许在政府之内还有独立的政府,也不允许一个国家除了政府军还有别的军队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没有外界干预就等于是退回到了二战之前的混乱时代,缅甸那些民兵武装和罗兴亚人力量根本无力与政府军抗衡,虽然缅甸政府军也很弱,但政府到底是掌握着国家税收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就像当年的工农红军打不过南京政府的中央军一样,缅甸地方武装和伊斯兰势力同样不是政府军的对手。值得一提的是,缅甸反政府武装各路人马最高纪录达到10万之众,而坚持到现在的还在抵抗政府军的是凤毛麟角。(下图是缅甸象征佛教大金塔)

假如没有联合国的人道主义限制,缅甸政府军完全可以对若开邦的130万罗兴亚人展开军事围剿,以缅甸5000万佛教徒的实力足以碾压这区区百余万罗兴亚人了。这种冲突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屠杀现象,因为罗兴亚人的故乡孟家国太穷了,孟加拉全境14.75万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6亿人,是个严重落后的农业国,130万罗兴亚人就足以摧毁它的经济;

印度更是明确表示不仅不会接受这些罗兴亚人,连国内的6万多罗兴亚难民也都是非法移民,无家可归的罗兴亚人除了和政府军火拼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如果没有国家社会的监督政府军会怎样对待他们可想而知。罗兴亚的穆斯林武装最高纪录达到了3000人的规模,虽然他们骁勇善战但是现代化战争拼的是后勤和装备,政府军有一百种办法打败他们。

至于说大家熟知的克钦邦、掸邦两地反政府武装其实并不成气候,他们大多数是占山为王的军阀组织,不仅没有统一性,也缺乏传承性和可出续发展的基础,注定会不是政府军对手。其实缅甸拥有多达100种少数民族,且大多数少数民族都和政府军关系不好,除了上述3个邦之外孟邦、佤邦等都存在反政府情绪,尤其是佤邦最让政府军头痛,该邦反政府军规模超过3万,控制人口22万以上。即便如此,没有外界的支援它们根本不可能坚持到现在。


利刃军事


罗兴亚人聚居的地区已经沦落为恐怖分裂分子的基地,各种实力都在暗中操纵着难民!短时间内几乎没有可能安定下来。素季本来对若开邦是抱有希望的,并且提出了合理解决方案。可是随着问题日益复杂,特别是宗教之间的不可调和,以及面临国家分裂的危机让素季重回到强硬立场。

西方势力对罗兴亚人的表面上支持是大肆宣扬人权,暗中纵容暴力对抗。使罗兴亚人直接站在了缅甸政府的对立面,可谓火上浇油用心歹毒!看着这一群被染色的罗兴亚人缅甸政府唯有强硬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