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民国时期混到蒙古军总司令的李守信?

旧史陈言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李守信这人,对于一般的历史爱好者来说,眼生。所以开篇之前老梁先简略的介绍一下这人。

李守信,蒙古族,不过拿他哪小照片瞅瞅,你会发现这家伙和蒙古人的长相完全不搭边,一张瘦脸蛋子,一对耷拉眼,小肩膀比正经蒙古人少一小半,就这副德性,脑袋上扣一顶小鬼子的短舌帽,他要不说话,完全就是一个小鬼子的德性。人说面由心生,就凭这长相您要拿蒙古人的好爽和他交往,您就把自己洗的白白等着挨宰吧。

这就是一个以利字当头的人,为了利字转头就能把你卖了,您还自以为是的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嘚瑟找了一好朋友,所以这人脑袋瓜好使着呢!最后老梁再送他一个标签,一个臭名昭著的混蛋。

好了,咱转入正题。

李守信的经历

小地主出生的他,蹲在自己的家门口扯了块白布写了个“信”字,一帮子吃啥啥不够的土匪就开始聚集在李守信的脚下。

凭着手里临时拼凑起来的这帮人,再加上他的心狠手辣,很快李守信就在热河这地头上,打出了名号,当然作为食草动物的老百姓也被他祸祸的不成个样子。

那个时候,还是满身窟窿眼的满清蹲在大华夏的地头上,也没时间管他这破事,所以李守信的小日子过的还可以。但转眼这就到了民国,开头的民国那也是百废待兴,实在看不下去了,派了张连同来收拾,他们这帮子无法无天的混蛋。这不他顶不住了,这就被收编了,变成了张连同的手下。

你还别说,脑袋瓜好使的家伙到哪里也吃香,进了部队从营长可就升到了团长。1922年的时候,大华夏的局势那叫个乱,张连同带着自己的家伙事,就投靠了小个子张作霖。

捎带着李守信也鸟枪换炮的坐上了骑兵团长的宝座,老梁在这里插一句,团长和团长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这骑兵团长,这是当年数得上号的机动部队,走哪牌子都是响当当的。

可到了1925年,李守信脑瓜顶上那颗给他提供遮风挡雨的大树,张连同被宋哲元给收拾了,张连同这就基本上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而他留下的一帮子大头兵,就被李守信接受了。

这帮人就是李守信起家的资本。

从这一刻开始,李守信就开始了投敌叛国的道路。

九一八之后,李守信还和矮地瓜小鬼子干过,可转过两年,在1933年的时候,小鬼子端着三八大盖,挑着膏药旗就冲进了热河。

李守信揉着耷拉眼,瞅着局势似乎不对,他那小心思可就翻了出来,带着他那东北军十七旅,一撅屁股就跪到在了地上,向着小鬼子投降了。

当然小鬼子也有着千金卖秃噜皮的想法,就把这货所在的部队收编了,丢了个“兴安西警备军”的番号给他。

俩汉族支队六千三百来人,一个蒙古兵支队一千七百来人,外加一额外赠送的炮兵大队,这就齐装满员了。

小鬼子瞅着齐装满员,穿着小鬼子军服的李守信,心里总觉的没底,总感觉自己养了个狼崽子。

所以一脚就把李守信踹到前线去,和同样投靠了小鬼子,但不受小鬼子信任的刘贵堂所部七千多人搞一下。

你还别说,李守信还真有俩把刷子,把个刘贵堂从多伦给踹了出去,整个过程刘贵堂只有夹着尾巴跑路的份。

这多伦可就落在了李守信的手里。

在这多伦李守信可是唱了一出有名的双簧戏。

当年大脑袋冯玉祥在察哈尔这地,组建了一支抗日同盟军,手底下的吉鸿昌带着抗日同盟军将多伦周边那些个小鬼子的伪军,揍的只有出气没有进气的程度。

随后就把整个多伦给包了饺子,大家伙都知道,这打攻坚历来就是个苦力活,对于攻城部队那就是个无底洞,那得填进去不少的部队才能拿下来。

所以吉鸿昌就派了个人,去说服李守信。

咱前文也说了,这李守信是个有脑子的家伙,这不从之前吉鸿昌揍那些个杂牌日伪军的枪声中,就听出来吉鸿昌的部队只有轻武器,没有攻城的重武器。感觉抗日同盟军,也就那样,没啥出息,不如小鬼子来的实在,拒绝投降。

好吧,这战斗可就打起来了,这过程中,小鬼子的侦察机还凑了几次热闹,向着同盟军丢了几颗不大不小的炸弹,让同盟军的气势下降了不少,而且同盟军毕竟只有轻武器,攻击城墙还真有点吃力,最后局势就僵持在哪里了。

没办法吉鸿昌又派人去说服李守信,毕竟这几次接触下来,李守信也是有损失的。

苏联给冯玉祥一百万支枪,如果你投降了冯玉祥,不仅能的美名,还能从中捞不少实惠。

说实话以上这句话就是吉鸿昌说服李守信的话,这整个就是画饼充饥的节奏,李守信也不傻。名声?拉倒吧!他李守信自打当了土匪就没有爱惜过。枪?那是给冯玉祥的,跟他李守信没啥关系。

李守信脑袋摇的就像拨浪鼓一样,嘴巴都快裂到了后脑勺上了。

没得办法,信使又拿出来第二套方案:“我们借你多伦一个月,一个月后你们派人来接受,我们同盟军就撤。”

看到这里,大家伙一定有个疑问,为啥会有这么一个惊掉人下巴的方案。没得办法,大脑袋冯玉祥这才抗日,全国人民都再瞅着呢?你说你连个县城都拿不下来,也不是回事。不管用啥办法能名义上占那么一会,对于当前的局势还是很有好处的。

摸着光下巴的李守信,一琢磨就回过味了,这就是一出借荆州啊!

咱前边说了,李守信就是一个以利字当头的人,小鬼子又是给枪又是给炮,临行前还给他发了六万发黄澄澄的子弹,守了这么长时间,也对得起小鬼子了。而冯玉祥这里,那是个炙手可热的大军阀,李守信也不想彻底得罪了大脑袋冯玉祥,所以同意了。

有人就要问了:“这李守信脑袋是不是被驴踢了,这要是万一同盟军最后不给这多伦,咋办?”

你想多了,这李守信根本就不怕,因为同盟军根本就守不住多伦,别忘了李守信手底下还一个炮兵大队,夺回多伦那也是分分钟钟的事。

所以,这两头就都答应了,冯玉祥的脸上的金子可就贴上了。

于是对打的双方,这就表演上了,首先李守信先是来一出快要守不住的假象,这部队里那个负责监视的小鬼子就是一怂货,腿肚子就哆嗦了,没有让李守信催促,这就给上司打报告,多伦守不住了。

好吧,名义有了,李守信退了,同盟军就占了多伦。

一个月后,李守信又跑回来把多伦占了回来。

就这么一家伙,小鬼子对这李守信居然另眼相看,在小鬼子的授意下,又参加了那个所谓的德王建立的伪蒙古政府,还坐上了副总司令的宝座,接着又挤掉了前任,总司令的大帽子扣在了自己的脑袋上。

到了这里李守信一路顺风顺水活的也叫个滋润,可他也有踢到铁板上的时候,这不百灵庙战役被傅作义给收拾了。

随后小鬼子投降了,这货忙不迭的和德王凑一起去拜见了蒋光头拜山头,这第十陆军的帽子又一次的扣在了脑袋上,不久内战爆发又和咱八路大军干上了,那他能有个好,他的军事生涯算是玩完了。

之后转到北平,又跑到台湾,接着在利的趋势下,又跑了回来和哪倒霉孩子德王又勾搭在一起,搞什么蒙古自治政府,这一家伙又被剿灭,跑了。但被咱强大的政府部门给引渡回来,接着赶上特赦,在咱大华夏当了一个文史管理员,这辈子就结束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李守信是中华民族的败类、汉奸,他当的是伪蒙古军总司令。<strong>


李守信,1892年生于内蒙古,早年在热河省以“信”字为号聚匪祸害百姓,后被张连同收编,1922年和张连同一起投靠奉军,被改编为东北边防军骑兵,李任团长,在张学良的指挥下镇压过嘎达梅林,1925年张连同被宋哲元击败,其部大部分投靠李守信,这支部队成为李守信起家的资本。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守信率部抵抗日军,1933年投日,同年夏天率部打败刘桂堂进占多伦。在多伦,李守信与冯玉祥唱了一出双簧,在李守信进占多伦的时候,冯玉祥也在察哈尔组织起抗日同盟军,随后吉鸿昌率领抗日同盟军把多伦县周围的日伪武装都清除了,并很快对多伦形成了包围之势,吉鸿昌派人去做李守信的工作,他认为围城的部队都是轻武器,并且自己已经上了贼船,所以决不放弃多伦,要在日本人面前好好表现一番。

抗日同盟军由于是轻武器,并且李守信有日军飞机支援,所以同盟军一直攻打不下多伦县,之后姚景川又去做李守信的工作,并对他说:“苏联准备给冯先生100万支枪,不久便运来,你如果归顺冯将军,将得到抗日英雄的美名,还有其他实惠。”李守信知道冯玉祥的为人,便委婉拒绝,姚景川又说:“冯先生真心抗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如果你让出多伦,冯将军决不亏待你。”李守信还是摇摇头。

对于李守信的拒绝,姚景川又说:“冯先生派我这次是想借一借多伦,冯先生真有办法,你就和我们合作,如果没有办法,我就将多伦还给你。”李守信心动了,在他回忆录中记载,他觉得自己对得起日本人了,而且也不能得罪冯玉祥,于是将多伦借给冯玉祥一个月。李守信将多伦让出后,佯装撤退骗过了日本人,一个月后李守信再次攻占多伦。

1936年5月,李守信投靠德王为首的伪蒙古军政府,被任命为伪蒙古军副总司令,随后升任总司令。随后日本方面要求他们进攻绥远地区,对于这个伪蒙古政府蒋介石十分痛恨,于是电令阎锡山对进攻绥远的伪蒙军采取攻势,之后又派遣陕西附近的中央军开往前线,驻守绥远的傅作义指挥晋绥军和中央军打败了李守信为首的伪蒙军。

1938年,李守信出任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副主席,日本投降后投靠蒋介石,内战爆发后受命在内蒙古东部招纳旧部配合国民党军队,1947年其部被解放军全歼于开鲁。1949年4月逃往台湾,6月返回内蒙古,追随德王,阿拉善旗和平解放后逃往蒙古国,1950年被引渡回国,1964年被特赦,在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任馆员,1970年5月死亡。

如有错误,望斧正。


司马长史


李守信是马匪出身,他的这个所谓的“蒙古军总司令”也的确是混上的,年中,李步步升迁,从排长直升到团长职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不久之后李守信即主动投靠日本,先后充任伪“热河游击司令”、“察东警备军司令”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李守信被日本人重用,曾任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副主席、伪“蒙古军”总司令等要职,在任伪职期间,李守信对我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日本投降后,李守信又投入蒋介石的怀抱,继续与人民为敌。解放以后,李守信逃到蒙古国,后被捕引渡回国,关入监狱改造。1964年12月,我国特赦了一批战犯,李守信就在其中。


特赦之后,李守信被安排在内蒙古文史研究馆担任馆员,最终于1970年5月病死,这个为祸多年的军匪,至此终于了结了他罪恶的一生。

1918年,26岁的李守信加入热河游击马队,先是亲自出去当了将近4年的胡匪,到30岁他升官以后,也从未中断与胡匪的联系和勾结。特定的历史条件造就了李守信这个典型的反面人物,以至最后成为热河一带最大的胡匪头子,变为伪“蒙疆”的第二号战争罪犯。

李守信当胡匪时,比一般拉“杆子”的交游要广得多,因而路子很野,几乎是四通八达。他深知商人胆小怕事,从不敢沾胡匪的光,不象地主敢施出毒辣手段。


因此,他总是以“烧、当”两行作为自己的“窑儿”,一般都是在商号中落脚。这些商人都惧怕李守信这号人物,生怕得罪了会截他们的货物或绑了他们的票,所以纷纷上赶着跟他拉关系。

汤玉麟丢了热河后,李守信就正式做了汉奸。没想到在抗日的时候没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做了汉奸之后发挥得淋漓尽致。

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起“抗日同盟军”,7月初派出万余人进攻多伦。李守信为在日本人那里取得一定政治资本,决定坚守多伦。抗日同盟军于7月7日夜发起进攻,8日,日本飞机给李部运去6万发子弹和一些慰问品。

抗日同盟军因天气缘故,给养供不及时,再加上多次进攻不下,一时斗志衰弱。为守住多伦,以博得日本人信任和重用,李守信常是日夜不眠,总在最吃紧的地方亲自指挥。致使抗日同盟军虽将多伦三面包围,但却很难攻下。


于是冯玉样遂派姚景川出面同李守信谈判。李守信为给自己多留条后路,便答应将多伦暂时让给抗日同盟军占领,时间约定为一个月。李守信为使“撤出多伦”的话由日军方面说出,便接连发出粮草弹药告急的电报。

他的日本人顾问见多伦被抗日同盟军包围数日,也怕城陷身亡,故亦夸大其辞,将双方作战描绘得十分激烈,以敦促上峰早下撤退命令,在此情况下,松室孝良乃于7月11日夜决定让李守信所部撤出多伦,把部队撤到围场县内的锥子山一带。

李守信所部到锥子山后,休整数日,日方又给他补充了20万发子弹,500枝步枪和9万元军饷,然后就摧其反攻多伦。按照预先约定,李守信借故又拖延些时日,至8月10日再度“攻占”多伦。

李守信第二次占据多伦后,深得日本人信任和称赞。不久,日军即将李部改编为伪“察东警备军”,任李为司令,把原来的第一第二2个支队改称为师,由原来的刘继广和尹宝山2个支队长任师长。


同时,日本还调拨来8门野炮和2门山炮,补充给李的炮兵大队,此外又增设了1个通讯队和1个宪兵队,自此,李守信便更加死心踏地为日人卖命,生活也越发腐化堕落了。

1936年5月10日,日本在蒙古建立了伪蒙政权,任命汉奸德王做伪“蒙古军”总司令,1937年10月,日本人觉得德王不能独揽大权,于是让李守信担任伪总司令。

李守信在任伪蒙古军总司令期间,更加拼命的为日本人效力,直到日本投降后,他还心存侥幸,企盼日本“东山再起”,只是可惜了这么一个大汉奸,居然让他活到了七十年代!


魏青衣


纠题,必须称之为“伪蒙军”总司令,因为这支军队是由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控制的“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建立的,武器和训练也都是由日本侵略军提供,完全彻底的是伪军。1936年绥远抗战中,晋绥军名将傅作义指挥取得的“百灵庙大捷”,打的就是李守信率领的伪蒙军,因为内蒙古地区一直是日本帝国主义所觊觎的,其所宣扬的“满蒙生命线”便是此意。



(傅作义卡通像)

我们当然不能称其为汉奸,因为李守信是蒙古族,准确称谓应该是“蒙奸”。

李守信乃是内蒙地区的土匪出身,奉系军阀张作霖曾奉北京政府命令在内蒙东部剿匪,李守信1922年被招安后摇身一变成为奉军的骑兵团长,曾杀害过内蒙古著名的起义军将领嘎林梅达(有同名电影)。1933年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部队进攻热河,奉军统帅汤玉麟不战而逃,李守信则率部投敌,先后任“热河游击司令”“察东警备司令”等伪职。








(李守信)

日本关东军效仿伪满洲国,在内蒙古地区也准备建立傀儡政权,并且选中了蒙古族王爷“德穆楚克栋鲁普”,这厮名字过长,历史上习惯以“德王”称之,是被清王朝册封过的蒙古郡王。伪满洲国建立后,德王谒见傀儡皇帝溥仪,既梦想恢复清朝统治,又幻想扩大自己的王爷特权,于是在日寇的支持下成立了“蒙古军政府”,走上了认贼作父的道路。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建立了一支近万人的部队,李守信被任命为副总司令,不久转正。

“伪蒙军”不仅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威胁着北平的西北方向,还成为日本关东军侵略的帮凶,打头阵进攻不肯投敌的内蒙古其他部落。1936年10月,兼任“伪蒙军”第一军军长的李守信率领四个师一个炮团,在日本顾问的指挥下,与“德王”的第二军和汉奸王英部分三路出动进攻绥远,日本大特务田中隆吉给他们打气说:“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一打就跑,绥远的军队也不过如此”,这帮家伙过于乐观了,他们碰到的对手是晋绥军名将傅作义将军。

(德王和李守信)

绥远抗战从1936年11月15日打响,整个抗战分为红格尔图战斗、百灵庙战斗和锡拉木楞庙战斗,在中央军汤恩伯第13军的策应下,傅作义指挥晋绥军第35军为主力大破“伪蒙军”,近万名伪军和几十名日本顾问被打死打伤,日本人吓得全部撤走了青海、绥远和宁夏地区的侨民,撤销阿拉善地区的特务机关,并且从此再不敢相信“伪蒙军”的战斗力,事实证明,对待日本人就该如此,奉军上下确实该学习傅作义将军的敢战精神。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在蒙疆建立了隶属华北方面军的“驻蒙军”,经常性辖有两个骑兵旅团为主力,李守信的伪军成为看家望门的配角,1938年又升任“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副主席”,日本投降后与德王一起又到重庆拜见蒋介石求饶,完全是见风使舵的土匪作风。



考虑到民族政策的复杂性,国民政府对德王和李守信未予深究,所部伪军又开始进攻解放军,1947年被冀热辽军区部队全歼,李守信只身逃跑。

1949年6月,李守信从台湾再赴内蒙,与德王继续组织分裂活动,阴谋破产后被逮捕入狱,1964年特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