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简单清晰的显示宇宙的起源和结构理论

《周易》中的《系辞》中曾提到过种宇宙生成与结构的设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但是《周易》中并没有展开讨论,汉唐以来学者多认“太极”是宇宙起

源之初“元气”未分的混沌状态,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道”或“无”。宋

代初期则有人把它说成是“一”也就是“元气”,说“太极者一气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

而为一”。而到了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则把这两种不太一样的说法统一起来,提出了一个包

括宇宙起源、宇宙结构及宇宙、社会、人类演化规律的理论与图式,试图给人们提供一把解释

一切现象的总钥匙。这个图式就是著名的“太极图”,而这一理论则集中在他的《太极图说》

之中: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动一静,互为其根。

“太极图”简单清晰的显示宇宙的起源和结构理论

先天太极图

无极而太极

所谓“无极而太极”,其实就是“无中生有”或《老子》“道生一”的意思,“无极”在这里

实际上就是宇宙尚未出现时空无静寂的状态,“太极”则是宇宙初始之时混沌一片的状态,它

包孕了阴、阳基本因子在内,动则阳生,动极则静,静则阴生,阴阳一生则开始有了天地,有

了一切,就仿佛《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阴、阳这一动一静互相循环,则开创了万事

万物,所以说是“根”。那么阴、阳互动之后形成的宇宙又如何呢?《太极图说》接着写道:

分阴分阳而两仪立焉,阴变阳合而生水、火、土、金、木。

就是说阴阳二气上升下降形成了天地,阴阳变化又产生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便是

万事万物的基本元素。这样阴阳和五行学说便在一个简洁明了的理论表述中结合在一起了,宇

宙的起源和结构理论也就可以用一个简单清晰的“太极图”来显示了。

“太极图”简单清晰的显示宇宙的起源和结构理论

汉上易卦纳甲图

宋代以后,这个“太极图”成了中国宇宙观念的象征

但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其中最严厉的批评来自儒家学者自身。他们认为,“太极图”出身

不正,是窃取了道教的说法,是由宋初道士陈抟首先提出来的,所以它不能作为儒家宇宙观念

的象征。其实这种见解只是一种固步自封的门户之见。就算它是道家的东西又怎么样呢?道家

不也是中国古代思想世界的组成部分吗?道家可以从被册封为儒家经典的《周易》里吸取营养

撰成《周易参同契》之类的著作,儒家为什么不可以从道家那里吸取有用的东西建构自己的宇

宙图式?

“太极图”简单清晰的显示宇宙的起源和结构理论

天根月窟图

在汉、唐、宋千余年里,儒、道两家早已互相渗透融汇得很深了,何必还要为了门户之见而彼此拒斥,生怕沾上对方一丝的颜色呢?

这种批评显然只是一种迁腐见解的产物,更何况这个“太极图”总结和继承了《周易》以来中

国人对宇宙的总看法,它已经形成了一个可以充分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不管它是对是错,是

合乎经验还是不合乎科学,它在当时科学水平下足以似是而非地解释人们所需要解释的一切,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政治学甚至文学的问题,可以支撑起人们面对世界时的自信

心,因此它很快渗入了人们的心中,成了中国人体验世界、解释世界的个模式或框架。所以任

何简单的、偏执的批评都不能解决问题,我们现代的人只能对它进行客观的、公正的解释,并

用历史的、宽容的态度对它进行分析,梳理从《周易》到《太极图说》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思

想世界的演变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