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细思恐极的事件?

提问达人魔力侠


解放战争的时候,华东战场上,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对阵于被蒋介石看作是王牌军队的七十四军,而七十四军的师长,正是声名赫赫北大毕业生张灵甫。

可以说这一支军队,是蒋介石最为信任,最为倚重的一支部队。

蒋介石把张灵甫所带领的七十四军,放在华东战场上,可见华东地盘的重要性,甚至华东的胜负,决定着整个南北战役的成败。

这一战不可谓不重要呀。

张灵甫本来就是国民党中,不可多得的有勇有谋的战将。他绝对是粟裕不能小瞧的一个对手。

当然华东野战军的粟裕,也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

那么两强相遇,到底会是鹿死谁手呢?

那时候因为国民党占据天时、地利方面的优势,因为他们背后依靠的是,当时最为强大的美帝国主义,他们能够得到美国的援助,全部武器装备都是美式的。

这样的新型武器装备,杀伤力当然是十分的强大了。

但是,有一点张灵甫他们是比不上粟裕将军的,那就是人和。因为跟随粟裕打仗的人比较多,他们还有百姓的援助。

张灵甫也深知和粟裕打仗,不能一点一点的打,最好能把粟裕的华东野战军一举给歼灭。要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的呢?

这时候张灵甫想了一个细思恐极的办法,他打算拿自己这个师长做诱饵。来引诱粟裕上当。他料定当粟裕知道他带领少量部队,进军的时候,粟裕肯定会率领大部队来围攻歼灭他的。

若是把华东站场上的国民党比作是一条蛇,那么张灵甫就是这条蛇的七寸之处。粟裕若是觉察到张灵甫的动向,肯定会不顾一切代价,要把他给灭了的。

当张灵甫带着七十四军的先头部队,孤军深入的时候。

这个情报果然被粟裕知道了。

粟裕立刻调集大批量人马,火速向张灵甫所在的地方开进。

结果张灵甫就是被粟裕给围在了孟良崮这一带。似乎一切事情的进展,都在张灵甫的掌握中,他这一招用的就是“引蛇出洞。”

粟裕的大部队把张灵甫的军队给围在了孟良崮,这本就是张灵甫设的一个局。这个局粟裕当然明白的很。

但是,粟裕看破不说破,他选择将计就计。张灵甫就是想拖延时间,好让援军赶到,然后把粟裕等人给包围,然后再歼灭。

但是,粟裕的想法是,速战速决,在国民党大部队赶到之前,先把张灵甫给消灭掉。然后,全身而退。

可以说这时候的两个人就是对赌,若是粟裕短时间内,拿不下张灵甫,自己就有可能被反杀。

也就是说只要国民党的军队,能够火速赶来,把粟裕的华东野战军给围住,粟裕将会是腹背受敌。后果真的是不敢想象。

但是,张灵甫高估了自己,他忘记了一样很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国民党内部派系分裂的很严重,他被粟裕包围了之后,他的盟友们,不但不去帮他,反倒暗自高兴。

这是张灵甫致死都想不明白的。

因为七十四师历来都是被蒋介石看做是嫡系中的嫡系部队。

这些人平时就娇惯的很,这时候他们落难了,那些在蒋介石看来,是杂牌军的国民党军队,在他们落难的时候,才不会来救援他们呢。

结果因为孤军深入,没有援军,最终张灵甫命就这样命丧孟良崮了。

这一句粟裕将军赌胜了,当然了粟裕之所以敢走这样的险棋,他也是有把握的。就像他歼灭了张灵甫的七十四军一样。


汉史趣闻


1950年的广州,有座名闻遐迩的广州中央医院。


当时解放海南岛以及收复东南沿海岛屿的战斗异常激烈,只有在战斗中表现最勇敢的伤员才有机会来这里治疗。但恐怖的阴云笼罩在这所医院上空。

曾献余,一级战斗英雄,手术后输血时被人拔掉了输血管,最后伤重不治。

曾明涧、段雨东当时只有十七岁,在解放嵊泗列岛时,负伤后把肠子缠在枪托上继续战斗,他们所在部队的首长含泪请求医院的工作人员:求求他们一定要把这两个战斗英雄救活,因为他们太年轻了,手术后在特护病房,他俩被人用被子蒙头,因窒息身亡。


杨仲明,1933年参军,立过六次大功,在轮椅上被人从三楼上推下去,造成严重脑震荡,当场死亡……。

一起起血淋淋的谋杀案让人触目惊心,甚至惊动了高层领导,一个专案小组悄然组成,经过严密的调查。

一个刚满22岁,叫傅亚蓉的漂亮女护士进入了专案组的视线,可就这样一个单薄瘦弱的年轻姑娘,又怎么能下此毒手。

后来顺藤摸瓜,发现这个女孩儿喜欢音乐,西洋文学,而x光室四十多岁的孔钰有过留学经历,是傅亚蓉心目中的偶像,两个人经常厮混在一起。



再后来又发现还有几个女护士也和孔钰有染,一个犯罪团伙浮出水面,从医院的主治医师到茶炉工一共20多人,先后直接害死了100多个战斗英雄。

有关部门从他们手里缴获了大批武器。这个搞得医院人心惶惶的团伙,终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花近高楼1


如果不是韩先楚将军置个人生死和军事荣誉于度外,力排众议,在没有海空军配合下,率军跨海收复海南。我国可能会有两个“台湾”。那样的话,别提什么西沙,南沙了,整个南海都不是我们的了。

收复海南岛战役正式开始时是在1950年4月16日,于同年5月1日结束,海南岛全境解放。而1950年5月金日成访问我国,我们才知道朝鲜要行动了。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第七舰队隔断台湾海峡。

如果,不是韩先楚“一意孤行”,坚持不将战斗延期,美国可能连琼州海峡也给封锁了。

在收复海南之前,两个巨大的阴影笼罩在众人心头。

1949年10月24日晚,三野第十兵团下属的28军调集三个团九千余人作为第一梯队,向大金门岛发动进攻。25日凌晨1点30分,我军第一梯队开始在金门登陆。金门岛上的4万国军,依靠工事和炮火优势,对我登陆军队展开猛烈阻击。而此时,隔海相望的我军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却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第一梯队血战优势敌人。这是因为,我军船只不够,所有船只都被用到运送第一梯队了,这些船去了就没再回来。

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第一批登陆的9000多官兵大部分壮烈牺牲,余下的被俘。

此战,是解放战争中,我军遭受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战例。

而且,在金门战役之后,我军在11月攻击登步岛也同样遭受了失利。连续两次登岛作战失利,实在是影响士气。

所以,等到四野准备发动解放海南岛战斗时,毛主席专门发电报要求四野向三野调查渡海作战经验,避免重蹈金门覆辙。

在毛主席,四野司令部的林总,广东军委的叶帅,15兵团司令邓华等领导都主张推迟收复海南岛的情况下,韩先楚作为军长,却多次请战。

当时,国军在海南岛的最高指挥官是薛岳(薛伯陵)。他手下有10万人,分成四个战区。国军在海军舰艇50艘、空军飞机45架的支援下,组成了所谓海陆空立体防御。薛岳对此防御非常得意,还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其为“伯陵防线”。

而解放军一方是四野下属的第四十、四十三军,以及加农炮兵第二十八团、高射炮兵第一、九团及工兵一部,共计10万余人。不过,我军没有登陆舰,主力船只都是木帆船,还有少量木帆船加个发动机改成的机帆船。木帆船没风的话,是走不动的。

当时,我军的作战计划是,利用海南岛本地的琼崖纵队(16000游击队员)配合,先偷渡过去两个加强营和两个团。然后,军级领导亲自上前线指挥4万人组成的主力部队,带着3天物资,强行登陆。这样,就算遇到敌人顽强阻击,我们还有3天时间组织后援。(这是吸取了金门战役教训,不要各自为战。)。

1950年1月10日,在苏联访问的毛主席指示,将进攻时间由“春节”推迟到“争取春夏两季解决海南问题”。

1950年2月1日,叶剑英在广东军政委员会上,传达毛主席指示,宣布战役发起时间推迟至6月份。(真要是推迟到6月份,朝鲜战争也快爆发了。而且,4月份的季风是顺风顺水,过了4月,只能等9月了。那时候,真的没机会了。)

2月9日,邓华任司令开会时,传达的意思为“6月份不一定行,年底之前解决就不错。”

(韩先楚,毛主席)

当时,对于这个命令,负责强攻海南岛的40军和43军的态度完全不一样。43军军长回去以后就把推迟的消息传达下去,部队也松懈了。而40军军长韩先楚却压下了这个消息,让军队照样训练。

3月20日,韩先楚将军主动请战。必须赶上4月份的季风,不然,夜长梦多。5个月后,还不知道什么情况。不能等到9月!韩先楚的请战电报上去以后,没有任何回复。

3月31日,韩先楚以40军党委名义致电15兵团,再次请战。依然没人理会。

4月7日,韩先楚一个人名义,分别致电15兵团、四野、军委,要求立即发起海南岛战役。韩先楚的电报是这么写的:“如43军未准备好,愿率40军主力渡海作战”。

此时,40军内部,也没人支持韩先楚了。而且,很多战士因为前两次登岛作战失败的例子,也有了畏战情绪。就连40军参谋长宁贤文这样的高级领导,为了不上海南岛前线,竟然把自己弄伤了。

当时,宁贤文说是特务把他打伤的。可是警卫员说“我可以保证首长不被特务打伤,可我不敢保证首长自己打伤自己──我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拿石头砸自己的脚呀?”

4月10日,韩先楚的多次请命,终于说服了林彪。林彪说服了毛主席。韩先楚终于等来了进攻命令。

4月16日,海南岛战役开始。由于43军以为作战推迟了,训练不足,第一批次只凑出一个半团。而韩先楚的40军一下子拿出6个团!同时,韩先楚本人也是军级领导中,第一个登上海南岛的。

(当时,很多团级甚至军级以上干部都不想第一批次登岛。都怕跟前两次金门和登步岛战役一样,白白牺牲了。韩先楚在组织第一批次指挥部时,让踊跃报名,没人响应。甚至,在开战前,部分团级干部,在临上船时,找个理由溜走了。正是他们的衬托,才显出韩先楚将军的伟大!)

4月17日凌晨3时,40军的木帆船战胜国民党战舰,顺利在滩头登陆。韩先楚将军带头冲锋时,幸好被部下及时发现,一个连的战士死死的将他按在一块石头后面,不准他冲锋。

三天后,薛岳的防御体系被韩先楚打碎。22日下午,薛岳坐飞机逃离海南。

5月1日,海南全境解放。

后来,毛主席把韩先楚放到福建当书记了。毛主席估计是想让韩先楚这样的猛将在福建震慑对面:这个人曾打下来海南,现在,他就在你们对面守着你们!

有韩先楚将军这样的猛将,实在是国之大幸!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历史上细思极恐的事件多了去了!仅以中华“金瓯无缺”这一点来看,很多事情,真的是中华民族之大幸!

我国有300万平方公里海上领土,这些国土只有最小的渤海是内海,其他都是外海,与其他国家共享。那么,我们是如何在海空军不发达的情况下捍卫海洋主权呢?

听我给慢慢讲:

1,力排众议取海南岛!

1949年新中国成立,解放军掌握大陆大部分土地,大局底定的情况下,我第三野战军一部在金门战役中被歼灭两个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缺少足够强的海空军实力!

当时,蒋介石反动集团,据守台湾岛和海南岛,加上美军的海空军掩护,俨然对我大陆形成了c形包围。解放军能否实现解放全中国的梦想,在很多人那里打上了问号。

当时驻扎雷州半岛的40军和43军,隶属于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兵团司令邓华。当时的情况是,毛主席代表的中央军委、林帅代表的广州军区、甚至邓华所属的兵团很多指战员,对解放海南岛持慎重态度,只有40军军长韩先楚,不顾个人荣辱,多次请战,战役终于打响。

韩先楚面对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素有“老虎仔”之称的薛岳。薛岳在海南岛部署10万大军,建立起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号称“伯陵防线”。薛岳把一生的心血都放在了海南岛,看起来真的不可战胜吗?

渡海作战、登陆作战,这对于半辈子都没见过大海的四野战士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人民的呼唤、祖国的号召,让他们克服了一切困难,没有运兵船,就用木帆船,没有登陆艇,就用小舢板,甚至,战士们把野战炮步兵炮安在了船上,成了木制的小炮艇。

高昂的士气,克服了简陋的装备带来的困难。1950年4月16日,我军发动强攻,一个星期占领海口市,再一个星期解放全岛,国军被歼敌3.3万,而我则伤亡4500人。薛伯陵的伯陵防线,在人民子弟兵那里如土鸡瓦狗般脆弱!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韩先楚将军多次请战,中央军委当机立断,等到美军开过来,等到朝战爆发,解放海南岛真是遥遥无期了。

2,当机立断收复西沙群岛!

1950年,我军用木船、帆船、土炮艇赶走了炮舰飞机无数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了海南岛,却因为没有新式海军和空军协同,只能眼睁睁看着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侵占我南海岛礁。

到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逆转,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终于结束了对我国长达20多年的封锁围堵和孤立,开始建立了正常外交关系。而美国也因为陷于越南泥潭终于决定撤军,美军离开西沙群岛,我国收复西沙群岛的窗口期终于打开。

虽然比起20年前,我军的海空军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可是我国海军南海舰队仅有几艘百吨级护卫艇、猎潜艇和扫雷艇能到达西沙群岛,至于空军我们的歼6在西沙上空只能留空10分钟,作战能力十分有限。而南越政权则得到了美军留下的大量舰艇和飞机。在西沙,我军依旧处于劣势。

和当初的海南岛战役一样,解放西沙,有困难克服困难也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1974年1月,面对越南对西沙的侵占和对我国渔民的炮轰,我军毅然发动自卫反击,1月19日,西沙海域4个多小时激战,南越10号舰被击沉,驱逐舰4、5、16号被击伤后逃逸。1月20日9时35分,我南海舰队步兵分队,向被南越军队侵占的甘泉、珊瑚和金银三岛逐岛发起攻击,下午14点,三岛获得解放。

当初没有毛主席的英明决策,南海舰队坚决消灭来犯之敌,西沙群岛现在怎么样,真的很难说。

3,中国海军奋起反击捍卫南沙主权!

西沙海战中,暴露出我国海空军装备上的巨大劣势,要想强国强军,必须改革开放,走精兵路线!到80年代,南海形势继续恶化,完成统一的越南彻底倒向苏联,在陆上入侵我国云南广西等地,在海上继续霸占西沙、南沙等岛屿拒不归还。

抗美援越时期,北越政府明确表示西沙、南沙是中国领土,可是当北越吃掉南越,完成统一后,却不认账了。尤其是苏联驻军金兰湾后,越军更加嚣张。1987年,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我国在永暑礁筹划建立74号海洋观测站。此时的越军,对我永暑礁建设进行骚扰和侦察,甚至登陆对抗。到1988年,越南军队连续侵占了我南沙群岛中的西礁、无弋礁、日积礁、大现礁、东礁等5个岛礁。我南海舰队忍无可忍,发动反击。

1988年3月14日8点10分,越军与我军在南海赤瓜礁相遇。8时47分越军打响第一枪,我军舰艇还击,9分钟后,敌604船起火下沉,赤瓜礁越军投降。几乎同时,鬼喊礁、琼礁的越军也与我军交火,均被打败。

南沙海战,我军收复9个岛礁,仅有1人因走火受伤,而越军则死伤300人,被俘虏40人,舰艇被击沉两艘,重伤一艘。

如果没有1988年南沙海战中我军坚决回击英勇作战,很难想象今天的南海是什么样的状态。

反观东海,抗战胜利后蒋政府放弃对琉球的主权要求,在钓鱼岛问题上不作为,留下了无穷的祸害。


历史知事


历史上细思恐极的事情我举两个例子

1·金朝于公元1115年由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当时建立之初处处学汉人,称帝后,文武大臣也称皇帝万岁,

金太祖听后,不同意,他说人不能活到一万岁的,一个人能活到120岁就知足了。他不许大臣称呼他为万岁。



到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下灭亡了。金国从1115年开国,到1234年灭亡!历时119年!

2·大清朝兴于女人,亡于女人。清朝进关后,孝庄皇后撑起了孤儿寡母的大清朝。后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1912年摇摇欲坠的大清朝灭亡,间接的说亡于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也被尊称为圣母皇太后。

以上见于野史!没有正史依据,我就一说,你就一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古典青年


大名鼎鼎的吕后,极有可能是死于狂犬病。

(刘邦和吕后)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这位执掌天下15年的传奇女子,享年62岁。吕后不甘心,天下应该是吕家的。病危之时,吕后还下令让侄子赵王吕禄当上将军,统领北军。侄子吕产,统领南军。

临死之前,吕后还念念不忘的对两个侄子说,自己只要一死,就有可能发生兵变。两个侄子一定要牢牢掌握军权,不能有半点放松。可见,吕后若是不死这么早,天下会变成什么样还真不知道。

《汉书》对吕后之死说的很简单,就是病死了。


但是我们再看看《史记》,有这么一段话:“三月中,吕后祓,还过轵道,见物如苍犬,据高后掖,忽弗复见。卜之,云赵王如意为祟。高后遂病掖伤。”

“祓(fú)”的意思到河边斋戒沐浴,祈福避灾,这是古人一项传统习俗。就在吕后病死之前的三月中旬,她按照习俗,也来到了河边祈福。

在回来的路上,忽然遇到一个像狗一样的东西忽然扑到了吕后的腋下,转瞬之间又消失不见了。吕后回宫之后,立刻让人卜卦。占卜的就说了,这一定是赵隐王刘如意在作祟!从此之后,吕后就腋下生病,逐渐加重。

(影视剧里的刘如意)

先说说这个赵隐王刘如意,他是刘邦最宠爱的儿子,是和戚夫人一起生下来的。从一开始,刘如意就比吕后的儿子刘盈强很多,对吕后母子俩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刘邦死后,吕后立刻找机会毒死了刘如意。

所以,这里占卜的人说是刘如意作祟,其实是说刘如意的鬼魂来报复了。但是,我们知道鬼魂报复这种事,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吕后之病的根源,就有可能是那条狗了。三月中旬被咬,到八月一日病死,四个月的潜伏期,狂犬病发,完全有可能。

更有利的证据是,后世王充在《论衡》当中,提到了吕后病发时的场景,“吕后且死,妖象犬形也”。死的时候就像疯狗附身一样,那应该是狂犬病无疑了。

为什么说这件事情细思极恐呢?

因为被疯狗咬,患狂犬病而死,真的是非常非常小概率的事情。吕后出门不可能只有自己一个人,一定是前呼后拥一大群。染上狂犬病的狗也不是到处都有,可偏偏就有那么一条,偏偏这几天发病了,偏偏就冲进了吕后的队伍当中,偏偏就抓伤了吕后……

这是多大的巧合啊!

若是吕后没有被野狗所伤,没有患上狂犬病,那凭借她当时的权势,再多活个十年八年,汉朝会不会变成吕家的?


七追风


历史上,有些事,恐不恐怖不知道,让人乍舌还是算的:

1,王莽的头盖骨居然被后世帝王收藏了快300年了,从东汉一直到晋惠帝时。

公元23年,绿林军杀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中被商人杜吴所杀,尸体被士卒分尸,百姓争食其舌头。其头骨经过处理后被光武帝刘秀收藏在武库,一为炫耀功绩,二是为了警示:这就是乱臣贼子的下场。直到公元295年晋惠帝时洛阳武库着火王莽头骨也付之一炬,这倒霉的仁兄的头骨才得安息解脱。


2,赤眉军掘西汉帝陵,吕后尸体被侮辱。

此事在在后汉书里确有记载,在列传的第一篇里就有。原文是“…至阳城、番须中,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乃复还,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吕后死时都61了,赤眉军这等行径着实是不堪入目。

3,黄巢大军拿人当军粮。

说的是黄巢大军军中缺粮,于是就把人当粮食来吃,新旧唐书和资质通鉴里就有相关叙述,说是还造了碓臼,把人丢进去,连皮带肉骨头什么的整碎了吃。这吃法,有点吓人,但回头一想,不会是为了抹黑才写成这样吧,不过一想起后来岳飞军队也有吃敌军尸体的事,我又对黄巢大军吃人之事多了几分猜想。

4,南朝刘子业,荒淫无度,乱伦令乍舌。

刘子业的姑姑新蔡公主刘英媚,是卫将军何瑀之子何迈的妻子,结果被刘子业看上了,召进宫然后被强行霸占。而且刘子业还与自己的亲姐姐山阴公主刘楚玉耍在了一起,啧啧,实在是…



那年那兔这些事


每次提到历史上那些细思极恐的事件,小编首先想到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说的那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

因为正是这样一句话,给了燕王朱棣一道免死金牌,从此得以在战场上开挂,不断穿梭于万军之中而毫发无损。因此,朱允炆这句看似脑子短路的话,无疑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他最后的失败。

过去,我们的史书总是习惯性的把建文帝塑造成一位个性格儒弱的皇帝,并把其靖难之役中的失败归咎于这样性格缺陷。但如果我们进一步去了解朱允炆前期的削藩行动,就会发现朱允炆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儒弱。

实际上,真实的朱允炆一点都不儒弱,反而是一个杀伐果断,行动迅速的皇帝。

因为,朱允炆的削藩计划早在他登基之前,就已经着手筹划了。公元1398六月(洪武三十一年),才刚即位两三个月的朱允炆便雷厉风行的动手削藩。他首先以周王次子举报父王谋反为借口,把周王废为庶人,并将其全家统统押解抵京。须知道,那时周王次子才十岁,这样的告发借口,显然相当的牵强,朱允炆这么做明摆是”欲加之罪“。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紧接着,朱允炆又以湘王朱柏被人告发谋反为由,即刻传召朱柏。有了周王的前车之鉴,朱柏因此而害怕得在自己的王宫中自焚而亡。

从朱允炆削藩的种种行径上看,丝毫看不出朱允炆有半点的儒弱。他对待自己的皇叔们都能如此凶残,反倒颇有点朱元璋的作风。

言归正传,既然早在朱棣起兵以前,就已经有藩王因削藩而丧命了。也就是说,建文帝朱允炆其实早就背上了”杀叔的罪名“。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杀叔的罪名“早已背上,后来在面对燕王的叛乱时,朱允炆又为什么要说“勿使朕有杀叔之名”呢?

这句话背后的意思,还真的细思极恐。按理说,既然朱棣都公开造反,朱允炆又怎么可能会保全他的性命呢?

但是,朱棣毕竟是自己的皇叔,而且他又是打着”靖难“的旗号。因此,朱允炆又不能明目张胆的下格杀令。因此,朱允炆的“勿使朕有杀叔之名”这句话,不过是一句客套话而已。其实,他的意思不是说不能杀死朱棣,而应该是要让朱棣死得不太明显,从而能让自己有借口洗脱杀叔的罪名。

但问题是,朱允炆手底下的人居然曲解了这句话的真实意图。而到了前线,李景隆这些前线将领更是把这话当作圣旨,坚决执行到底。这无疑就等于给了朱棣一块”无敌护身符“,使他得以在战场上刀枪不入,自由穿梭于万军之中而来去无损。

如果我们再结合前敌总指挥李景隆的举动来思考,那就更加可疑了!

其实,作为大军统帅的李景隆,如果他能理解清楚建文帝这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背后的真实含义。那么在战场上,朱棣即便死不了,应该也不至于敢如此嚣张才对。然而,李景隆却如实的执行这句话的表面意思。

按理说,李景隆怎么说也是明初名将李文忠之子,可谓将门虎子,自幼接受良好的军事和政治教育,袭爵曹国公,并且多次奉旨出京练军。这样一个人,不应该是一个水货。

再说,当朱棣一听说是李景隆统兵时,即便是敌众我寡的劣势下,他都敢直接断言官军必败。而最后,李景隆又真是每次都如朱棣所说的那样,一次又一次的大败而归,硬生生的坑掉了建文帝的数十万军队。

更可疑的是,到燕军兵临城下之际,李景隆直接就打开金川门投降。而且燕王朱棣即位后,论功行赏时,李景隆居然被封为太子太师,赐功臣勋号,加柱国,增岁禄,列于群臣之首......

所以,如果我们再往深的去思考。那么,李景隆恐怕就是朱棣的卧底,是他把建文帝给直接坑死了!



这些历史要读


1938年间的武汉会战,蒋介石的得意门生胡宗南负责固守信阳,隶属李宗仁第五战区管辖,当时的信阳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地处平汉铁路线上,距离汉口只有两百公里,不仅扼守着武汉的北大门,也是日军攻占武汉的必取之地。但在战局紧要关头,胡宗南全然不顾友军的安危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在不支会李宗仁的情况下擅自弃城而逃,导致尚留在平汉路东的第五战区十万大军陷入了被合围的风险,把李宗仁吓出了一身冷汗。

日军倾国之力发动的武汉会战企图速战速决,因为当时日本国内已经支撑不起长时间的大规模的作战了,当会战进行至两个多月后双方进入了胶着状态,为了打开局面以迅速攻占武汉,日军大本营改变了战略,即由东久迩宫率领的第二军四个师团,兵分两路由大别山的北麓平原西进进攻李宗仁的第五战区部,右路自正阳关向河南的信阳、潢川、罗山进攻,左路则由合肥攻入六安商城及麻城,与鄂东形成相呼应,最终对武汉构成大包围的态势。

八月底,东久迩宫率领的左路的第十三及十六师团进展很不顺利,遭到了孙连仲及宋希濂等部的节节抵抗,始终都无法突破第五战区的防线。狗急跳墙的日军为了尽快策应长江南岸的攻势,命令右路的第三及第十师团加快速度从潢川、罗山、信阳一线撕开缺口。而潢川是日军欲取信阳的必经之地,驻守潢川的正是张自忠将军的第59军部,为了给胡宗南赢得更多的部署时间,张自忠率领拼了命地顶住了日军第十师团十天的进攻,随着日军第三师团的到来,张自忠最终被迫放弃了潢川,于九月下旬日军的第三及第十师团已经兵临城下信阳。

日军第十师团进入了胡宗南的阵地后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战,打得难舍难分,在第三师团不费吹灰之力拿下罗山成后,抽出了兵力配合第十师团进攻信阳。日军在正面进攻不下的情况下,在炮兵的配合下抽出了一支骑兵联队经青山店小道迂回,一举攻占了信阳的柳林车站,截断了武汉至信阳间的铁路线。为了收复柳林车站打通平汉线,李宗仁命令罗卓英两个师与胡宗南部配合围剿日军这支骑兵联队,一度收复了柳林车站。


但随着日军第三师团部源源不断地从青山店小道涌入柳林车站,信阳城已经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窘境,胡宗南担心第17军团再继续死守将难逃全军覆没的厄运。而胡宗南自经过了惨烈的淞沪会战后已经萌生了保存实力的念头,兰封会战一直徘徊不前曾遭到了蒋介石的痛斥,此时第17军团已经命悬一线,再不走后果难料了,于是立刻传令撤兵,在不经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同意下将七个师撤至了南阳,至此武汉的大北门信阳沦陷,平汉线也完全暴露在了日军面前,第五战区也全面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信阳失守后,第五战区面临着灭顶之灾,日军从平汉线缺口迅速向路西的应山、安陆、花园等地疯狂反补,配合南面进攻武汉的日军对平汉路东的第五战区逐渐形成了包围圈,李宗仁的背后犹如吹来了一阵冷风,便急忙电令驻守在信阳南部的罗卓英及刘汝明部凭借有利地形死撑,第五战区十万大军才侥幸从日军的包围圈中安全撤出。如果信阳南部的罗卓英和刘汝明部也随胡宗南弃城而逃,李宗仁这十万大军恐怕难逃全军覆没的厄运。

武汉会战结束后,怒不可遏的李宗仁要求军事委员会立即查办擅自弃城而逃的胡宗南,但蒋介石对李宗仁的告状置之不理,最后不了了之。蒋介石不但没追究天子门生胡宗南在责任,反而擢升为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不久后还转正了。而胡宗南在南京沦陷前,曾经摆了一李宗仁道,当时胡宗南率部从南京撤退至了安徽,蒋介石将其划给了李宗仁管辖,但李宗仁这座庙太小了根本容不下已经自我膨胀的胡宗南,在没有李宗仁的命令下擅自率部出走,李宗仁自讨没趣地向蒋介石告了一状,胡宗南反而得到了蒋介石的高度赞扬,孺子可教也。


赛门军略


西沙之战。

1930~1933年,越南的殖民者法国侵占南海(南沙)九小岛,1932年占领西沙永兴岛,1938年又占领珊瑚岛,这是南海争端的肇始。

蒋介石不敢打,又争不过人家,怒而画地图,画出十三段线(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简化为九段线)……幸亏他画了地图。

自1956年起南越在法国的扶持下,持续占领中国西沙珊瑚岛(对甘泉岛等则一度占据又撤走)。1973年9月南越宣布将中国南沙群岛的一些岛屿划入版图。1974年1月南越占领甘泉岛和金银岛,并打死打伤中国渔民和民兵多人(我有一位姑父当年是民兵,参战后县政府给他安排了工作),攻击中国巡逻舰艇。

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战爆发,中国击沉南越护卫舰1艘,击伤南越驱逐舰3艘,取得胜利。十八位海军官兵光荣殉国。

20日开展夺岛之战,一举解决了1956年起南越对西沙岛屿的侵占,我国控制了西沙全部岛屿,从此中南海争端再无西沙之争。

1975年4月30日,南越投降,越南战争结束,越南统一。1976年1月2日,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

如果不是1974年夺回西沙,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我国政府断不会和同为共产党领导的越南政府发生武装冲突。西沙的问题可能要等到1988年的南沙之战时才解决,但南沙之战我们只解决了赤瓜礁,能不能解决西沙还是未知数,毕竟如果西沙在越南手中,永兴岛上可大建军事设施,没那么容易打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