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当时作为巴基斯坦一部分,为何非要选择独立?

玩的就心机


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既有这个国家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的干扰。

巴基斯坦内部的政策导致孟加拉地区出现了独立想法

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东部地区,在1947年印巴分治之后成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由于这里位于东方,所以孟加拉地区又被称为东巴基斯坦。

(印巴分治后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形势图)

印巴分治之后,巴基斯坦地区的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西巴基斯坦。国内所有的资源都被巴基斯坦政府随意分配,因为偏心,政府预算的大部分没有投入到人口更多的东巴基斯坦,反而用来建设西巴基斯坦。比如1950年到1955年度,巴基斯坦政府将53.6%的预算投入到西巴基斯坦,而同时期西巴基斯坦人口只占整个巴基斯坦的45.5%。

比例最大的年份是1956年到1960年度,巴基斯坦政府将预算的68.3%投入到西巴基斯坦,而占有 该国人口大部分的东巴基斯坦只得到了31.7%。

巴基斯坦政府的厚此薄彼,引来了东巴人的不满,进而出现了很多对抗行为。这样一来就遭到了巴基斯坦政府的镇压,当时巴基斯坦在东巴地区有武装人员9万多人。

东巴地区的主要人口为孟加拉族,他们和生活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孟加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大量老百姓越过边境来到了印度。据说当时有大约1000万人从东巴基斯坦逃往印度避难,约占当时东巴人口的七分之一!

(逃亡的难民)

本来这件事儿只是巴基斯坦内部矛盾,当孟加拉族逃亡到印度后,危机开始国际化,也给了印度人趁机干涉的机会。

印度对孟加拉独立起到的帮助。

看到东巴基斯坦乱成一团,印度当然不会袖手旁观。作为巴基斯坦的宿敌。印度决定趁机肢解巴基斯坦。

于是印度在边境建立了大量难民营,以便接收从东巴基斯坦逃亡过来的老百姓。同一时间,当时的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在1971年3月27号发表了对东巴基斯坦人民独立解放事业的支持。

(英迪拉.甘地)

随后,印度军队开始在难民营中招募游击队,并且将训练好的游击队全副武装地送到东巴基斯坦境内。这一行动前后累计向东巴基斯坦境内输送了10万人,让当地的巴基斯坦武装部队陷入了无穷无尽的治安战中。

(孟加拉游击队接受训练)

为了报复印度,巴基斯坦决定对印度发动了奇袭,制定了一个命名为“吉汗行动”的空军突袭行动。

可惜,由于当时印度人已经早有准备,巴基斯坦的这起突袭行动并不成功,反而被早已准备充足的印度找到了开战的借口,于是双方爆发战争。

(印度坦克部队在前进)

在这场战争中,印度总共出动了67.5万人,对总兵力36万人的巴基斯坦总拥有绝对优势。战争的结果是东巴基斯坦被印度占领,当地的9万驻军成为俘虏。巴基斯坦被迫和印度签订停战协议并且承认东巴基斯坦的独立。

(印巴签订停战协议)

所以说,假如没有印度的支持,孟加拉想要独立是不可能的!

公平的说这事怨巴基斯坦

这场战争其实本来可以避免的,东巴基斯坦也难以独立出去。

虽然孟加拉人和西巴基斯坦的老百姓民族成分不一样,但他们有共同的信仰。

所以,在1947年独立之后,孟加拉人对巴基斯坦还是有很大的向心力,毕竟他们拥有共同的敌人印度。

正是因为巴基斯坦政府厚此薄彼,给了东巴人民不公平的待遇,才导致双方最终分道扬镳,也给了印度肢解巴基斯坦的机会。

这个故事其实很值得警醒,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巴基斯坦正是因为没有做到公平对待孟加拉人,最终失去了大片国土和人口,在和印度对抗中劣势更明显了。

假如可以有一个可以重新选择的机会,我相信巴基斯坦一定不会这么做!


历史风暴


印度曾经也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印巴分治”前,印度的总面积接近400万平方公里,妥妥的面积大国。1947年“印巴分治”后,巴基斯坦国土被分隔成东、西两部分。东部即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的前身东巴基斯坦,于1971年脱离巴基斯坦独立。




巴基斯坦因为“印巴分治”领土被分隔成东西毫不相连的两部分。独立后的巴基斯坦,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西部,这对于被印度环绕的东巴基斯坦来说,是极有可能受到外国势力影响产生不可估计的后果,特别是在当时印度与巴基斯坦剑拔弩张的紧张的关系下,东巴基斯坦的未来令人堪忧。


孟加拉并非历史上一直就属于印度,1338年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独立主权国家孟加拉苏丹国,孟加拉苏丹国存在了200多年后又于1576年被莫卧儿帝国吞并。英国殖民统治印度后,孟加拉又成为英属印度下面的一个省。




1947年末代印度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提出了著名的“蒙巴顿方案”,决定将印度一分为三,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地区建立了印度共和国,而信奉伊斯兰教的地区则组成了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王公土邦562个(大部都在此后加入印度)则自由选择加入哪一方。但该“分治”方案并非完美无暇。以伊斯兰教徒为主的巴基斯坦,竟然被尴尬的分隔成东、西两部分。而孟加拉本身,也分割成了东、西两部分,其中以印度教徒为主的西孟加拉地区被划入印度(即今天的印度西孟加拉邦)。东孟加拉地区(东巴基斯坦)则尴尬的被印度领土包围。




强大的印度帝国走向分裂,宗教问题是主因。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关系向来紧张。1942年英国被卷入二战后,无暇顾及远在东方的印度殖民地,1946年印度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接受了英国提出的印度采取联邦制自治(独立)的协议。但不久后以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单方面撕毁协议要求重新谈判,这直接导致了穆斯林联盟退出谈判,印度统一计划至此流产。最后才有了末代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的“蒙巴顿方案”。该方案将宗教立于政治之上,以宗教信仰作为分治基础,异教徒之间的关系不合从一开始就为印度的大分裂埋下了伏笔,统一协议的流产还引发了印巴分治期间的第一次大屠杀,两国之间时至今日还保持着军事戒备的紧张关系状态。


而孤零零的位于东部,大部领土被印度所包围的东巴基斯坦,情况就更加不乐观了。地理上的隔绝让东巴基斯坦几乎处于完全孤立状态,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双方之间的互不信任终于使相距约2000千米的东、西巴基斯坦内部矛盾走向不可调和。东巴基斯坦走向独立已是顺应历史,同时,一直对东巴基斯坦独立起到推波助澜的印度来说,东巴基斯坦独立不仅可以牵制巴基斯坦,还能大大削弱巴基斯坦的力量。




1971年3月26日,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同年4月于印度城市加尔各答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正深陷印巴战争的巴基斯坦无暇东顾,但抗议之声不绝于耳。而成立之初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全国性动乱和规模巨大的难民潮。这一年的11月21日,印度不顾巴基斯坦的抗议,在苏联的支持下出兵孟加拉,12月,战争又扩大到西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共和国),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了。最后在联合国调停无果的情况下,印度继续向孟加拉增兵,12月16日印军攻占达卡,东巴驻军无条件投降。


1972年1月,在印度和苏联的支持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一个新的,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诞生了。孟加拉的独立,外力因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与西巴基斯坦之间的互相猜忌不信任则加速了孟加拉独立,可以说在当时严峻的政治形势下,东巴基斯坦的独立完全是一种自保的行为,与其等着被印度吞并,不如自行独立来的有骨气。


大国布衣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孟加拉虽然是穆斯林,但和巴基斯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上图是孟加拉人,下图是巴基斯坦人

首先,民族不同。

孟加拉人是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语言上属于藏缅语系,属于亚奥人。

孟加拉人在印度居住至少上千年之后,巴基斯坦的主要民族,也就是旁遮普人才来到这里。

旁遮普人属于雅利安人后裔,语言上更加接近波斯。

双方民族差别非常大,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

其次,宗教有区别。

虽然都是穆斯林,但孟加拉人是印度原住民,受到过佛教和印度教的长期影响,比如种姓制度。

直到今天,仰伊斯兰教的孟加拉人仍有种姓残余影响,其中专门从事农业和渔业生产的盖瓦德人占孟加拉人的绝大多数。

双方就宗教上,也有一定差别。

再次,领导权问题。

当时的所谓大巴基斯坦,所有的权力基本掌握在巴基斯坦而不是孟加拉手中。

包括财政,资源分配,政治权利等大量的资源。

这引起了孟加拉人严重不满,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贫穷落后的地方,经不起别人的层层剥削。

但对于孟加拉人的诉求,巴基斯坦政权并没有在意,而是一味打压。

还有,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关系一般。

虽然都是穆斯林,但两国相隔一个印度,相距了2000公里。

无论经济、政治上,孟加拉显然和印度关系更为密切。

也就是说,孟加拉就算抛弃巴基斯坦,也可以和印度合作。

这也是东巴基斯坦最终走向独立的主要原因。

最后,印度的干预。

印度直到今天也认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都是印度的一部分,自然要削弱他们。

1971年3月,印度通过了支持孟加拉国独立的决议。

1971年,孟加拉国宣布独立,建立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自然不会同意,立即派遣军队镇压是。印度感觉有机可图,这是削弱巴基斯坦的好机会,乘机出兵。

印度在东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3个军部、7个师,空军12个中队,作战飞机200架,海军舰艇26艘,约17万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3个师8个旅,空军20个中队,作战飞机300架,海军舰艇20艘,约30万人。

在东巴战场,印陆军在海、空军密切配合下,集中兵力,从东、西、北3个方向,对东巴实施“多路向心突击”。

很快,印军完成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对达卡的合围,海、空军则从海上和空中实施严密封锁,完全切断了东巴与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东巴守军于12月16日向印军投降,东巴战场的攻防作战遂告结束。

在印度的军事支持下,孟加拉得以独立。


萨沙


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分别位于印度的两端,从地图上看两国完全不可能成为一个国家,但一个事实就是,在二战结束后的二十多年里,这两个伊斯兰国家实为一体,孟加拉国当时被称为东巴,这是英国在二战后将英属印度“印巴分治”的结果。

英属印度是英国在南亚次大陆建立的庞大殖民地,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及缅甸,曾被称为“英国王冠上的明珠”,是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1876年更是被改组为印度帝国。

一战、二战期间,依托庞大的殖民地及美国的支援,英国坚持到了胜利,但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走向了末路。随着二战后印度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及英帝国的衰弱,英国不得不考虑英属印度的自治或独立问题。

最初,英国制定了统一的“印度联邦”方案,但由于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的矛盾(实际上是占多数的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之间不可调和的宗教、政治矛盾)以及英国在各派之间的挑拨(不挑拨能叫搅屎棍?),统一的方案破产。

1947年英属印度末任总督蒙巴顿提出了“印巴分治”的方案,即按照信仰将除缅甸之外的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1947年8月,巴基斯坦和印度先后宣布独立,其中巴基斯坦分为东巴、西巴两个部分。

英国在印巴分治方案中添加了很多私货,不仅导致巴基斯坦被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也留下了克什米尔问题,这导致了两国独立后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及数十年的战争,甚至连甘地都因此被刺杀,而印度在1971年末攻占达卡,东巴基斯坦的独立不可避免,1972年孟加拉国成立。

巴基斯坦面积、人口等各方面均弱于印度,又被分为东西两部分,两者还是世仇,这样的国家团结一心保持完整还很难,更何况巴基斯坦独立后东、西两方矛盾重重了。

东巴、西巴尽管都信仰伊斯兰教,但民族、风俗都不同,而巴基斯坦独立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权利均掌握在西巴手里,东巴在资源的倾斜上远远弱于西巴,这导致了东巴人民的分裂倾向越来越强,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印度支持下的孟加拉国成立。


沧海桑田史海沉钩


1947年印巴分治以后成立了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西巴和东巴(孟加拉地区)。但是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之际,印度出兵东巴,东巴脱离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孟加拉国,由此巴基斯坦失去东巴,只剩下西部地区。

很多人把巴基斯坦的分裂归结为印度的肢解,但是实际上巴基斯坦自独立以后内部就存在严重的内部矛盾。这其中夹杂着民族矛盾、国家治理矛盾、语言文化差异,再加上遥远的距离,也正是这些因素最终导致巴基斯坦内部的分裂。印度的出手只不过是在即将分裂的巴基斯坦身上推了一把,结果东巴就成为孟加拉国了。下面具体给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东巴、西巴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缺乏认同感和凝聚力。

西巴位于南亚大陆的最西边,东巴位于南亚东路的最东边,两者相距2000多公里,两地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交集,民族也完全不同,两者除了共同信仰伊斯兰教外,再没有其他共同点。

(巴基斯坦人)

西巴的主要民族是旁遮普人,属于雅利安人的后裔,语言上更接近波斯;而东巴地区的主要民族是孟加拉人,孟加拉人是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语言上属于藏缅语系,属于亚奥人。

(孟加拉人)

东巴和西巴地区由于民族完全不同,语言也完全不同,如果两部分连在一起到还好管理,可是硬是将相距2000公里远的两个地区捏合到一起,这不出问题才怪呢!由于彼此缺乏认同感和凝聚力,分离也是早晚的事。

第二、巴基斯坦内部国家治理矛盾难以调和。

巴基斯坦独立以后,国家政权基本上被西巴掌控,而东巴约占总人口一半的广大孟加拉人被排斥在政府以外。虽然形成这样的局面有历史原因,但是在巴基斯坦独立以后长期存在这样的局面就不是历史问题了,而是巴基斯坦的国家治理问题了。

巴基斯坦独立以后在国家资源分配上东西巴也存在巨大的差别,中央政府把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投在了西巴,而东巴作为当时的黄麻产区贡献了大部分的税收,这相当于东巴在补贴西巴,这引起了广大的孟加拉人的不满。

巴基斯坦刚独立后,穆斯林联盟在东巴和西巴都是执政党。但是随着孟加拉人对中央政府的日益不满,孟加拉民族党派组建了联合阵线,并在1954年的东巴地方选举中击败了穆斯林联盟成为执政党。从此以后,穆斯林联盟执政只局限在西巴之内,而孟加拉人组建的政党也只存在东巴,因为在西巴没有民众支持。

(穆吉布·拉赫曼)

此前由于孟加拉人长期被排除在巴基斯坦行政权力之外,在联合阵线上台以后,向中央提出分权的要求,这得到了东巴人民的支持。由于东巴在人数上占优势,以拉赫曼为首的人民联盟在1970年的巴基斯坦大选中大获全胜。

而西巴控制的中央政府担心国家权力落入孟加拉人之手,宣布解散国民议会,这引起了东巴人民的抗议,巴基斯坦军队逮捕了穆吉布·拉赫曼,并把他投入监狱。由此引发了孟加拉民众的起义,东巴地区陷入巴政府军和孟加拉解放军的内战。而穆吉布·拉赫曼在孟加拉国独立以后成为孟加拉国开国总统。

第三、印度从中作梗,加速了东巴的独立。

1971年印度在看到东巴发生内战之时,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了第三次印巴战争,出兵占领了东巴。由于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进行了长期的备战,抓住东巴发生内战的时机,对东巴实行陆地上包围,海上封锁,东巴守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向印度投降,印度取得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胜利。与此同时,东巴也正式宣布独立。

对于印度来说,处于东巴和西巴之间,一旦发生战争会受到两面的夹击,而印度借助第三次印巴战争之际促成孟加拉国的独立建国,从此以后印度的威胁只来自西部,这对于印度来说无疑减轻了压力。

对于巴基斯坦而言,东巴和西巴虽然都是巴基斯坦国土,但是由于两者相距2000多公里,在地域上就存在分裂的风险。而掌控国家权力的西巴又采取有利于西巴、不利于东巴的国家政策,这使东巴不能充分享受国家资源和分享国家权力,使整个巴基斯坦最终走向分裂,诞生出孟加拉国。


铭苏先生


虽然英国在二战中取得胜利,然而其国力在战争中严重受损,失去了昔日大国的地位。英帝国主义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印巴分治”的方案。

如今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曾经作为一个国家在历史上存在过,可为何后者却要在1971年选择独立呢?

一、内部原因

1、民族不同,同教不同种;

虽然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都信仰伊斯兰教,但却属于两个不同的民族。

西巴的主要民族是旁遮普,属于雅利安人的后裔,语言上更接近波斯;而东巴(孟加拉国)地区的主要民族是孟加拉人,孟加拉人是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语言上属于藏缅语系,属于亚奥人。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居多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就这样西巴坦和东巴两个完全没有关系的地区就因为同一个宗教而被强行捏成了一个国家,这也为以后东巴的独立埋下了隐患。

2、文化的隔阂、语言的差异,导致东巴对国家缺乏认同感;

由于西巴和东巴相距2000公里,双方的交流、交往并不密切。因为文化不同、语言不同,彼此间也没有共同语言。

3、西巴长期对东巴进行压迫;

国家政权基本上被西巴掌控,东巴将近总人口一半的孟加拉人被排斥在政府以外。

整个东巴的财政支出不足八分之一,而超过二分之一税收却是有其创造的。东巴作为当时的黄麻产区贡献了大部分的税收,但中央政府把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投在了西巴,这引起了广大的孟加拉人的不满。

而且东巴的经济和印度的联系十分密切,双方完全是互惠互利的关系。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东巴都希望独立建国。

4、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东巴的民族觉醒;

达卡为主的地区,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培养了很多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们看到西巴对东巴的不平等,认为只有从巴基斯坦分离出来才能拯救孟加拉,孟加拉才有希望与未来。

二、外部原因

1、印度出兵干预;

1971年3月,印度通过了支持东巴独立的决议。1971年11月,印度出兵东巴。12月向西巴进攻,两线同时作战。这次战争折腾了1年多,1972年年底,西巴军队撤离出东巴,东巴宣布独立,成立了孟加拉国。

2、国际社会的默许;

印度在战前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摸清了东西方国家对印巴冲突的态度。1971年印度与苏联签订了《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取得了苏联的支持。随后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开始对美、法、英、西德、比利时、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进行访问,以摸清他们的底牌。

1972年初东巴宣布改为孟加拉共和国,并且在印度和英国的支持下提出加入联合国的要求提案。

虽然印度很想将孟加拉国这块肥肉吞入口中,但世界上的其他大国却不希望看到印度因此而壮大,所以当印度占领东巴后不得不从东巴撤军。


煦阳不是羊


在1947年8月的印巴分治中,孟加拉确实是划给了印度。

英国当时分割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方式非常简单粗暴,哪里的穆斯林人口占多数,哪里就是巴基斯坦的,哪里的印度教徒占多数就给印度。孟加拉的居民大多数都是穆斯林,也就自然而然地划给了巴基斯坦,成为东巴基斯坦。英国人故意设下一个死局,让巴基斯坦东西两端中间隔着一个印度,而这个,也造成了日后的孟加拉与巴基斯坦分家。


(孟加拉国地图)

东巴基斯坦对于西巴并没有太多认同感。东巴基斯坦的经济实力超过了西巴(当然,现在沦为穷国),而且人口也是当时的西巴两倍。东巴是孟加拉族占多数,讲孟加拉语,而西巴是旁遮普族占多数,讲乌尔都语。但是东巴的行政官员,资源分配都是由西巴决定。这就引发了巴基斯坦的东西矛盾。

印度看到了大好机会,乘机支持东巴独立。于是在1971年,东巴地区宣告独立,建立了孟加拉国。西巴当然不同意啦,立即调兵镇压,早有准备的印度借机向巴基斯坦宣战,发动了第三次印巴战争。


(印度坦克滚滚而来)

印度采取了两线作战的策略,在西面对巴基斯坦进行防守作战,而在东部集中兵力,猛攻驻扎在孟加拉的巴基斯坦军队。在印度的进攻之下,孟加拉地区的巴军很快被击败,印度军队进展很快。他们在12月5日公开承认了孟加拉国,虽然巴军顽强抵抗,但由于印军占据绝对优势,失败在所难免。

1971年12月16日,印军攻陷达卡,巴军九万人向印度投降,巴基斯坦输掉了这场战争。


(第三次印巴战争)

在战争结束初期,孟加拉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很差,孟加拉人抱怨巴基斯坦时期的不公正待遇和巴基斯坦军队在孟加拉的镇压活动。

但在1975年,孟加拉国发生了反对穆吉布.拉赫曼(就是带孟加拉脱离巴基斯坦的那位)的军事政变。新政府大力发展与穆斯林国家的关系,与印度关系恶化。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关系趋于正常化,到现在,两国保持着依然友好的关系。


朱兴子


第三次印巴战争,导致巴基斯坦分裂,孟加拉国成立。

众所周知,印度和巴基斯坦原属于一个国家,都是英国殖民地。二战以后,印度开始谋求独立。英国为保持在印度的既得利益,推出“蒙巴顿方案”,实现印巴分治。

但“蒙巴顿方案”加深彼此的矛盾,由此爆发了三次印巴战争。

巴基斯坦独立后,分为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也就是如今的孟加拉。当时巴基斯坦的大权掌握在西巴人手中,就连东巴的大部分领导人也由西巴人担任。东西巴之间经济不平衡。由此东巴自治的呼声在巴基斯坦出现。

1971年初,巴基斯坦出现内乱,东巴自行宣布自治,成立孟加拉国。

同时,印度一直插手巴基斯坦事务,在巴基斯坦内乱之时,一直积极准备侵巴计划。1971年11月21日,印度突然进攻东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

印度背后是苏联的军事援助,第三次印巴战争以巴基斯坦失败告终,孟加拉国正式成立。


五味社


孟加拉国历史悠久,但在1947年印巴分治时,根据《蒙巴顿方案》被人为的划分给了巴基斯坦!

但两者间在地理位置上相互隔绝,文化,语言,民族上的巨大差异,最终导致二者分道扬镳!


孟加拉族是南亚次大陆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其主体是土著亚奥人,后来又有雅利安人与蒙古人种迁入,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孟加拉族!

孟加拉地区最开始信奉佛教与印度教,伊斯兰教是十三世纪前后传入孟加拉地区,1338年建立了孟加拉苏丹国!

印巴分治时,因为其宗教信仰大多为伊斯兰教,因此而被划分给巴基斯坦,称之为东巴基斯坦!

但东西巴基斯坦间,差异过于巨大,且巴基斯坦在统治孟加拉国期间,并没有做到一视同仁,而是将大部分的资金税收用于巴基斯坦的建设中!


这显然导致孟加拉地区人们的不满,这不是吸孟加拉的血来建设巴基斯坦嘛,对孟加拉地区来说,确实不太公平!

为此孟加拉地区多有怨言!

再加上印度当时为了牵制巴基斯坦,而支持孟加拉独立,就爆发了后来的第三次印巴战争!

战争的结果就是东巴基斯坦驻军无条件投降,孟加拉成为了独立的国家!

直到今天,孟加拉国任然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人口大国及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对于孟加拉国,大家印象中是怎样的呢?有去过孟加拉的朋友吗,给大家科普一下!


汶与川


首先我们看一下孟加拉的国家简历。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南亚国家,位于孟加拉湾之北,除小部分与缅甸接壤之外。其他三面与印度毗连。国土面积为14万多平方公里。 世界排名92位首都达卡,属于世界欠发达地区。

孟加拉曾经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在1947年的印巴分治中,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双方各自于1947年独立。而孟加拉地区则属于巴基斯坦。实际上孟加拉则被分为东巴基斯坦和西孟加拉邦两个部分,这就为日后的孟加拉独立埋下隐患


由于克什米尔问题。印度和巴基斯坦爆发爆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印度控制了原克什米尔三分之二的地方,巴基斯坦控制余下地区。但就此巴基斯坦被分成了两块,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孟加拉),两个地区被印度分隔,相距数千里。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除了都是信仰伊斯兰教外,无论从民族和语言等各方面均差异巨大,再加上印度渗透和拉拢,东巴基斯坦和巴基斯坦的隔阂也越来越大。

而巴基斯坦由于国力有限,孟加拉又处于飞地状态,实在是有心无力。经过印度三十年年的拉拢和引诱,东巴基斯坦终于在1971年宣布独立,并在4月于印度加尔各答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巴基斯坦自然不会同意。就此爆发第三次印巴战争,东巴基斯坦驻军无条件投降,1972年,孟加拉国正式成立。值得一提的是,当孟加拉提请加入联合国的时候,刚刚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新中国大使一票否决。这是新中国第一次行使否决权。直到后来巴基斯坦默许之后,中国大使才投了弃权票。



除去印度的拉拢和英国印巴分治本身的错误之外。东西巴基斯坦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差异。东巴基斯坦(孟加拉)的主体民族是孟加拉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98%。而巴基斯坦传统的统治中心位于西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感觉备受忽视,地理上的相互隔绝、政治军事统治的薄弱。文化和民族的巨大隔阂和差异。也是东巴基斯坦最终独立的结果。


但颇为诡异和讥讽的是,独立之前东西两个巴基斯坦剑拔弩张。但独立以后的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却关系莫逆,及其友好。现实的政治和地缘政治环境迫使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和好,而印度做梦都想把孟加拉纳入版图。而孟加拉的独立仅仅是第一步。但独立的孟加拉翻脸不人实在是出乎印度的意料之外。

孟加拉知道无论是从经济,军事,政治各个方面都无法和印度抗衡,所以孟加拉就采取了一个特殊方法让印度无法占领孟加拉,那就是生孩子。拼命地生孩子,只有十四万平方公里的孟加拉居然有两个亿的人口。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实在是让印度难以下咽。孟加拉就是以如此特殊的战略方式抗拒印度。综合来看,英国的印巴分治方案,印度的渗透,东西巴基斯坦的本身的民族差异,地理分离是巴基斯坦分裂的主要原因。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