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世界中,何為“俗”?

二日曬網


我們首先看一下“俗”的含義!

俗:su,從人從谷。先民多穴居山谷,形成出習俗。俗謂土地所生習也,俗謂常所行與所惡也。漢地理志曰:凡民函五常之性,其剛柔緩急,音聲不同,系水土之風氣,故謂之風;好惡取捨,動靜無常。隨君上之情慾。謂之俗。

“俗“有名詞,有動詞,我們這裡取形容詞來理解,因為形容詞的“俗”可以通用到書法中去!

1,平凡;普通;一般!

2,庸俗,不雅,缺乏修養的!

3,世俗!

4,通俗,流行!

詳解書法之“俗”如下:

1,平凡;普通;一般!自古以來,書法這東西就不是老百姓可以玩的,古人玩書法者,需要筆、墨、紙、硯等材料。那個時候的筆、墨、紙、硯是稀有的珍貴的東西。不像現在工業發達後的低廉。更古一點,還沒有紙,只有絹、竹簡等載體……更高貴了!一句話,古代能學習得了書法的非富即貴,這些人的性格就導致古來書法杜絕平凡、普通、一般。我們看二王的手札,看懷素的自敘帖,都有士大夫狂逸的自信!他們絕對把書法與寫字分得清楚!

2,庸俗,不雅,缺乏修養的!有了第一點,第二點就是很好理解了!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大家去看看吧……

3,世俗!我們瞭解一下自古有名的書法家,都是淡薄功名的高雅文人。二王這些人,連官都不想好好當,清談玄學的心境!蘇東坡,一再被貶,但依然高雅脫俗……

4,通俗,流行!他們的書法在當時被士大夫階層高度認可,但絕對不是流行,即便是流行,也侷限於非常有限的圈子!當代的流行書風,雖然取“流行”二字,其實非流行,一般的書法愛好者絕對欣賞不了。

綜上所述,不是說“脫俗”是多麼好的事,而是說,在書法這一門藝術上,不脫俗絕對成不了大氣候……你可以附會一般人的審美,但是你的書法絕對上不了層次!








陳天哲


林散之雲:字有百病,唯俗難醫。

境界就是書卷的流露,書讀多了就有了。

書法與舊文學是分不開的。

所謂書卷氣,就是書讀多了,不是學成的,而是養成的。

書法要寫得不俗就不簡單,一般人寫到形式美就不簡單了。

書法跟人走,人俗字也俗。

“俗”,千百萬人脫不掉。

不讀書,越工越俗。不讀書,再寫總是個“書匠”。

俗字講不出來,只有你自己理會才行。

古人說不俗、仙骨,真是難如登天,可嘆。

字有百病,唯俗病難醫,多讀書方能醫俗。

以上是林散之先生對書法之“俗”的精彩論述。

林先生認為字俗的主要原因是寫字的人文化底蘊太差,於是也給出了脫俗的辦法,就是多讀書。

以下結合本人學術體驗,說說書法的“俗”:

一、內容俗。

一下筆就是“天道酬勤”、“道法自然”、“厚德載物”、“誠信”。

不是說這些內容不好,是被人寫爛了。

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優秀的內容不勝枚舉。

光佛經中的經典詞句就有很多,先秦諸子百家,史學,樂府詩歌,古典小說,到處都是精彩絕倫的詞章,不一定非要寫被人寫爛的內容。

二、心態俗。

能把字寫出點樣子的,都急於賣錢。

這下好了,一說到要賣錢了,就開始有了表演的性質,一表演,就有了媚俗的成分。

人世間最上乘的美在哪裡?

在自然界。

自然為什麼那麼美?

因為自然的美不是美給誰看的,是處於天然,處於天性。

所以我說,老老實寫字,別急著賣錢。

用你的天性,用你的筆,表達你對書法美學的理解就夠了。

別人愛你的字,給幾個錢,那是另外一回事。

一句話,準備用書法發家致富的人,都是耍不要臉。

三、認知俗

有些書家寫字,非要把“馬”字寫的像一匹奔馬,非要把“龍”字寫的像一條龍,非要把“佛”字寫成一個人在拜佛。

這是創造嗎?

這不是創造,漢字最早就是從象形脫出來的,象形是人類最低級的認知,原始人看見一匹馬,沒辦法,只能照著馬的樣子畫下來。

這高尚嗎?

不高尚,小孩子學文字階段多半都是看圖識字的。


屯元國學文化


中國書法有十二種審美意象:

1、秀逸多姿

二王派系的行草書,蘭亭序為代表。

2、剛勁威嚴

如魏碑張猛龍、唐楷柳公權。

3、靈動跳躍

經典類草書孫過庭《書譜》

4、遒勁纏轉

如張旭懷素的狂草。

5、書香文雅

文人尺牘信箋。

6、浩然雄渾

對聯匾額,如顏體,魏楷。

7、高古渾拙

篆、隸、章草、魏碑等字體,有高古意象,以拙為美。

8、浩浩蕩蕩,一洩千里

如毛體,筆墨在宣紙上暢快淋漓的展現。

9、水墨華滋

筆、墨、紙完美結合互相滋養。

10、粗獷恣意

以畫法入書,側鋒揉皴,生老辣枯勁之意,很多現代派書法作品中多見。

11、構圖之美

以現代美術概念入書,重線條,重構圖,而捨棄點畫結體。接近抽象畫的範疇。

12、水墨印象

把漲墨、潑墨、濺墨等寫意畫的方法,用於書法創作,表達更為豐富的情感。現代抽象派書法用的多點。

為什麼會出現這十二種審美意象呢?這都是幾千年來多少代無數書家學者沿著歷史長河一步步積累沉澱出來的書法之大美。也是我們學書人應該尊崇和臨摹一生的功課。

那些不尊崇古法任筆塗鴉的字肯定難逃俗氣,不踏實臨帖入帖不學古人之法就很難免俗,即使功力再深也枉然!如好多我們所說的“老幹部體”書法,熟練有功底,但就是“俗”;當然江湖雜耍也有雅和“俗”之分,遵循古法有符合以上十二種審美意象的雜耍也是不“俗”的。

當然,我們在學書過程中也會出現“俗”的時候,因為我們剛開始我們都有自己的書寫習慣,如入筆起筆雷同、相同筆畫缺少變化等等的俗,但只要認真臨帖,慢慢改掉自己的不規範書寫和毛病,常加訓練就會逐漸擺脫俗氣,達到我們中國書法的審美意象,就會“雅”起來。



私人定製古道風


在末學看來,書法雖是小道,卻是人間雅事。末學認為,為把雅事做好,有必要處理好書法學習中體現出的四個俗病,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並找出解決之道。

一、粗俗。或曰低俗。

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偏偏喜歡書法,把一般的寫得好看當作書法,而偏偏因為寫得這樣一手好字而引以為傲,若不提升認識和學養,很難有大的進步,很多人一輩子就停留在這個層次跳不出來,終其一生也不知道書法為何物。

二、庸俗。或曰平俗。

雖然有功底,也肯努力,但是悟性差,眼界低,把寫的得烏黑方光、龍飛鳳舞、整齊勻稱當作書法藝術,只能停留在一般般中等偏下的階段,字沒有特點,平平常常,很難打動人。這種俗,俗在不開竅,不開眼,不知變化。平常所說的老幹部體大多屬於這一類。這種書法人所寫的不能叫做書法,而只能叫做寫字。或曰不是書法家而是寫字匠。

三、野俗。或曰怪俗。

這種人有悟性,有靈性,但是文化修養不夠,往往不走正路,不愛老老實實臨帖,喜歡走野路子,標新立異,譁眾取寵,跟風求怪,與眾不同,但終因缺乏根基而陷入野俗的泥潭不能自拔。觀其書法,常有怪字錯字生冷寫法,或不得體不和諧,所寫內容也是平庸老套,全無生氣,一望而知不在道上。平常所說的江湖體,多屬此類。

四、狂俗。或曰高俗。

這種人很有能力,很有悟性,書法也有相當功底,但是受時風影響,內心浮躁,不甘寂寞,急於成名,思維太活,狂傲不羈,美其名曰創新,總想擺脫書法藝術的基本約束而出人頭地,卻不想捨本逐末帶來的是一種高級的俗——狂俗。屬於書法藝術追求中的走火入魔者。

俗不可怕,怕的是不知俗,不認俗,不以為俗,而且別人不能說他俗,不容別人評論,一身江湖惡俗之氣而自以為是,自高自大,他反而大言不慚地指責別人寫的都是醜書。唉!無語!夏蟲不語於冰哉!

有些人早就讓人感覺俗不可耐了卻不知道,就像一個人,嘴角掛著米子兒、掉著褲帶頭兒、衣服扣錯釦子的人走在街上,別人都看他可笑,卻就是不好意思說出來,而他還自我感覺良好。

字俗之根在於人俗,字內不用功,字外又無功,渾身世俗氣,能不俗乎?

其實,書法的進步過程就是個脫俗的過程。

脫掉粗俗就不是一般愛好者了;

脫掉庸俗就進入小雅境界;

脫掉野俗,就離大雅近了許多;

脫掉狂俗,復歸平正,就是大雅境界。

而或靜水流深,空靈禪遠;或雄渾厚重,大氣沉香;或平和簡靜,拙中見巧;或棉裡裹鐵,不溫不火;或道骨仙風,飄逸灑脫;或書卷飄香,溫文爾雅。

對呀!大雅大俗,雅俗共賞,高看也好,低看也好,不正是書法藝術追求的很高的境界嗎?

宋代詩人戴復古有句名言,堪稱脫俗金言,大家宜謹記之,深思之:

立身不隨流俗轉,

留心學到古人難。

“留心學到古人難”!這是多麼語重心長的囑咐和教誨呀!

一幅書法就是一個複雜的載體。不唯漢字本身有靈性,更主要的其中蘊藏著書法家的個性、靈魂和心血,唯其如此,書法才具有了傳世價值和藝術價值。最後體現的是人的價值,字以人貴,人以品貴,品以脫俗為貴。

普通的漢字如何能把人品寫進去呢?

愚以為,首先是筆墨技法均達到一定境界,書法方能成為表情達意的工具,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這是個蛇脫皮的艱難過程。所以首要是向古人學習,選準字帖之後,反覆臨摹,留心學到古人之難,直達爐火純青之境,然後遍臨諸家,博採眾長,熟能生巧,然後再和以情性,參入己意,書法便有自家面貌。這也便是脫俗的過程。

可是,多數人就輸在這個過程上,不肯用功,只想出名,豈有此理?

所謂書法,說白了就是書法家用字在和大眾說話,書法的內容是話,書法的揮運過程所表現出來的情緒色彩和藝術美感是話中之話,這些話能不能打動人感染人就反映了書家的修養和境界,一幅字掛在那裡就像一輪太陽持久的發出光和熱,不僅帶來溫馨,也傳遞能量,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人的性情和氣質,還為掛字的人裝點著門面。

當然,即便是大書法家如顏真卿,也是在不斷脫俗中前進的。例如他早期的代表作《多寶塔碑》雖然已是相當不錯了,但是他卻沒有固步自封,到晚年所創的《麻姑山仙壇記》和《顏卿禮碑》被稱為“顏楷雙峰”,真正奠定了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可謂人書俱老,爐火純青,他用一生的努力給我們詮釋了書法的脫俗和進取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取法古人、超越古人、同時超越自我的不斷脫俗的過程。

俗不要緊,一開始誰能免俗?正因為俗才需要脫俗。

脫俗即是蛻變,每蛻變一次就上升一個臺階,這是正常的過程,不要怕人說俗,不要諱疾忌醫,要耐得寂寞,放棄舊我,深入臨帖,留心學到古人之難,同時要懂得修身養性,深積字外之功,多多深入學習傳統文化,所謂千秋儒釋道,萬古天地人,胸中藏錦繡,眼底覽群書, 精神到處文章老,腹有詩書氣自華,脫俗脫俗再脫俗,窮此一生,直追書藝巔峰。

最後再說一句:

學貴心悟,守舊無功。

我是解疙瘩四為堂主人,歡迎關注,願與你同行,我們一起脫俗!






四為堂主人


書法的雅和俗是欣賞者對書法的形體線條展現出來的感受。

怎樣欣賞書法有人提出六項標準:

1-形體,看結構天成,橫直相安;

2-魄力,從筆力用墨看;

3-意態,要飛動,靈動;

4-流派,不拘泥於碑帖,不以碑標準看帖;

5-才學,書法以外關係;

6-氣象,渾樸安詳.

1-3是形體,流派是書學,才學、氣象是學問。

欣賞者從書法形體線條的變化看見了書寫者內在的思想感情,基於對藝術的認識,而認識的基礎是實踐。

毛主席說:”我們的實踐證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

藝術的產生是思想、生活、技巧三者的高度結合。

思想是靈魂,生活是材料,技巧是熟練程度和創造性。

寫字離開了思想、生活、實踐,而談藝術是不可想象的。

雅和俗的簡單區別

  • 雅:

辯證地學古人,部分和整體統一,剛柔相濟,醇中有肆,合乎雅正,富有時代精神,突破前人。

  • 俗:

沒有思想,沒有生活,也難說有技法,“五官端正”,沒有精神,東施效顰,裝腔作勢,不能統一。


雅和俗也就自然的知了。

Don't measure a women's worth by her clothes!



清揚有儀


俗,一般理解,為習俗。古時候,民間自創的流行草書稱之為“俗草”,也許這個緣故,後來引申為流行於民間的文字稱為俗字,有別與於正字。

書法的俗,因時因人而異。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夫書先須引八分、章草入隸字中,發人意氣,若直取俗字,則不能先發。”王羲之在這裡強調了書法傳承的重要性,書法要先會八分,再把章草融入正書,這樣才能避免俗字,才能抒發作者的意趣和表現筆墨神韻。

米芾在評唐書時:“歐怪褚妍不自持,猶能半蹈古人規;公權醜怪惡札祖,從茲古法蕩無遺。張顛與柳頗同罪,鼓吹俗子起亂離;懷素獦獠小解事,僅趨平淡如盲醫。”此外論顏真卿楷書“便入俗品”等。 以上論書,不免有失偏頗,然反映出米芾對俗字有其自己的見解。

近代沈尹默先生早年學二王,功夫了得 ,卻遭到陳獨秀的批評:“字太俗氣”,讓他學魏碑去俗,沈尹默苦練魏碑,終於得二王筆法,自成一體,成為一代宗師。

可見,書法之俗,沒有統一標準,但他一定存在。我以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凡俗字,源自哪裡不夠清晰,即看不出書法的傳承關係,一是筆法與古法格格不入。自以為是創新,實乃俗字範疇;二是結體不具生氣,不是筆法、筆勢生結體,而是“搭積木”;三是缺少意境、神韻,無筆墨情趣,像塑料花。

二、凡俗字,到哪裡去不清楚,書法的核心是筆墨的精氣神,講究修煉和修行,體現在點畫線條的內斂和含蓄,體現在結體的法度和張力並存,許多書法家都是到了晚年才功到自然成,而俗字永遠都只能停留在一個點上。

三、凡俗字,雖然表象上五花八門,千姿百態,實際缺少個性風格,沒有藝術生命力,終究要被時間淘汰出局。(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以上個人觀點,歡迎同道批評指正。






陋石書藝


書之“俗”,與書之“雅”相存相依相化,有俗的積累,方有雅的始端,書法始終貫穿雅俗。不可斷開分析雅或俗

俗,大眾化,也有一層純藝術解為庸俗。那麼與俗相對是雅,可知,人追求藝術都經歷俗的過程,寫的不好,不入雅,在大眾俗中,成長,並且吸收俗眾中有益的東西,

大眾書法,人俗且不可書俗,人俗,指人在民間與大眾一塊生活在俗成之氣氛中,入其風俗,其遊哉優哉,書俗,為庸俗書。

俗能轉為雅,書俗是相對的,在固定一個區域,或一個書法圈子內,有可能是雅,因為大家認可喜歡,在一個村或社區,大夥稱讚,視為書家,當放在另一群視野中,則有可能稱俗氣之書。

雅俗,關鍵受眾人群,大眾人群書不俗,而放置於部分人視覺,稱俗,而兩種念想相鳴而爭。

俗,平常平庸,相時而言,清代館閣書,當時有了碑學,眾多的館體稱俗,時過景遷,而今簡散江湖體,甚而書協水平,也寫不出閣體,大眾喜歡這種美到臻格,之書。最為雅緻,至高水準,何俗焉?

而今魏晉書風,一部分人,稱媚俗“輕佻”之書,甚而對唐楷而稱“俗”了,甚而把所有法精法備之楷模,視為疲勞之覺,書展不見規範楷,崇尚法疏,情性楷,寫到恰如其分,無可厚非,實事是不倫不類,大眾雲“醜俗”。

俗語緣自風俗之哲理,哲性,來自大俗中,而是通過哲學理論家總結匯成。那麼雅也是通過大眾之俗中脫韁而出。有功於眾,有功於俗(大眾化)。

不同於俗,真的含義,為眾誤解,應該這樣理解,凡是合乎法度之創新,或形成獨自之書貌,並目形成風格,風神,區別於眾化,則高境界書(大雅)。

針對大眾對書法理解上,因層次不同,則有不同的呼聲議論。對雅俗之分,各有看點。

對於展上類同之潮書體,為俗,是謂跟風,不為已之創新。而是浮淺今人之體,好入之捷徑。應了形勢之流。

真正追求書法“經典”及創新者,在大眾人群中,當然總是大眾中少數優秀者,至於其它依然在低水平之俗中努力,大眾優秀者也包括書協會員之精英,這些人,專業或自學,拼之幾十年,大半輩於雲煙砥礪,而混入書協之輩,俗不可耐,人俗,書俗,境界更俗,只要“混”就是二混之流,且招搖之,撞騙之。

對於高層書界,也有俗家,冠名著名“大家”,更是著名“大俗家”。因為走著一條自我價值,若是自我欣賞罷,而是於己之影響力,推廣喧囂,(特指違、脫書法之規)這種不善待祖宗典,而數典忘祖。之為。令人擔心,中國書法毀於這幫人手中。而今依然演義,依然採訪,依然言之鑿而大言不慚。依然借創體之新,而狡辯。

話多,且住,雅俗話題不斷,爭鳴,和鳴,終歸議一議,有淺顯,而非淺薄,理應俗人雅話。自我與眾相談。可正之。





狂喜淡墨a


何為書法世界的“俗”和“雅”,這個是歷代搞書法的人都糾結的問題。

很多說法,好像都有一定道理,但細一分析,又站不住腳。

比如很有名的林散之,他就建議要治寫字俗,請你多讀書。可現實是很多學究天人的大學問家,他的字都讓人不忍卒讀書。建議多讀書就可以寫字雅,顯然貌似有理,實則豈有此理。

又比如,有些人又分形式俗、內容俗什麼的。可是形式這個東西,千奇百怪,同樣是畫圓,在你是俗,到了懷素那裡又變成雅;至於內容,張旭肚痛貼,淨寫些拉肚子的事,大煞風景,無過於此,可後世怎麼又變成名貼了?

真是你不說我還明白,你越說我越糊塗了。

還是那句話,真傳一句話,假經萬卷書。

其實,書法的俗,沒那麼複雜解釋,無非就是指書寫的字不美、沒特點,引不起觀賞者的共鳴,如此而已。


三峰高士


我想從兩個方面來說說這個“俗”的問題。首先,我認為“俗”者,熟也。啥意思呢?就是任何一樣東西出現的太多了,看的太多了就會讓人感覺“俗”了。古人學書法追求一種境界或者想讓自己的書法昇華一下的時候,都會向上溯源。大家可以去我的頭條號裡看看我之前的一些介紹古代書法名家的文章,特別是宋代往下的書家,往往會上追魏晉,特別是都願意推崇“二王”。為什麼呢?因為在古代,書法不是什麼人都能學習的,都是當時的士大夫級別的人才能學習的。

因為士大夫級別的人基本衣食無憂,不愁吃不愁喝的。再一個那時的書法範本的獲取很難,特別是古代名家的法帖更是一般人看不到的。就算是北宋的大書法家米芾,也是中年以後才得以看到“二王”法帖,何況一般人呢!那時“二王”法帖經唐太宗的推崇之後,市面上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物依稀為貴,古人取法不易,往往學時人的書法,學寫的人多了就俗了。就跟有些朋友之前跟我交流過,說啟功先生的字為何有人說“俗”?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大家喜歡啟功先生的字,寫的人多了,看的多了好像就給人“俗”的感覺了。同樣有人說現在的“二田”兩位老師的字,說太“俗”,也是這個道理。兩位“田老師”在書法普及方面的作了很多的工作,很多人跟著他們學習“田氏歐楷”,所以會出現“俗”的問題。跟上面我說過的古人學時人書法就容易流於“俗”是一個道理。

流行的東西往往容易流於“俗”,就是這個道理,相信這點比較容易理解。

第二點“俗”,是格調不高所致,這個格調跟個人的學識和文化素質有關。宋代大文學家、大文豪歐陽修,雖然不以善書名世,但後人對他的書法評價就很高。為什麼呢?就是他的學識造就的。他曾經自己編著了《集古錄》,見識到眾多名家的法書作品,再加上本身的文學修養,使得他寫出的字給人一種格調高雅的感覺。

歐陽修《灼艾帖》

古人論書,絕不會就書說書,往往是跟這個人的人品,學識等多方面掛鉤的。所以這是為何現代人書法一直難以趕超古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問太差。

以上僅一家之言,不對之處,還望指正,希望與各位朋友能互相交流學習。


翰墨今香


"俗"字拆開講,是一個人在吃飯,不幹活,不學習,不交遊。飯吃多了,脂肪厚了,腦子不靈了,這種人有種稱謂,叫"飯桶"。這樣浪跡社會的人,叫"俗人"。那麼大家想想,這樣的人去寫字,他的字能寫雅嗎?

因此,要讓書法脫俗,首先人要脫俗。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歐陽詢的傳世楷書《九成宮醴泉銘》以險峻著稱,每一個字結體都有某種勢在裡面,都有種姿態展現在人們面前。俗的人看到的是平正,雅的人讀到的是險絕,俗人能將險絕的東西寫平正,雅人能將平正的東西寫險絕。放眼書壇,一些大家寫的歐體字已經不是歐體字了,和美術字與印刷體沒什麼區別了。他們把歐體字最重要的特徵丟掉了,只留下了看似漂亮的皮囊。這類人的技術很不錯,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卻出力不討好,原因就是人沒有脫俗。

其次是怎樣脫俗。通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來,書法不是全靠練能寫好的,而是靠養與練的有效結合才會有提高。書法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古人的結繩記事開始,逐漸有了文字,有了記事述情的載體,上下五千年厚重的歷史便展現在世人面前,這就是中國的文化。一箇中國人,不懂中國文化,想寫好中國字,似乎缺少了寫好字的土壤。種子要想發芽成長,必須依託土地,在貧瘠與肥沃的土壤中長出的種子的未來是不一樣的,因此,字外功是非常重要的,要多讀書、學習、腹有詩書氣自華!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塊田,每個人都有想種的種子,讓自己的心田肥沃、充實才是根本。只有這樣做了,我們的眼界、境界才能提高,才會產生思想,才會支配行動。還是以《九成宮醴泉銘》為例,我們先要了解這篇銘文記載的內容是皇帝避暑發現泉水,以此歌訟皇帝的豐功偉績的事情,文辭優美,足以與唐宋八大家的文章相媲美。再看其書法,每一個字都象魏徵寫的這篇文章一樣,給我們以美的享受,每一個字都有姿態,有內容,讓人百看不厭。讀懂了文章與書法,再輔以技法,寫出來的字才會是真正的歐體字。

其三,所有的藝術都有相通的地方,所謂"大道統一"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書畫同源,包括音樂、曲藝、茶道、武術等等。涉獵要廣,取其精華為我用,人自然會脫俗,從事的藝事也會高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