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看待近期央行发布的一则信息:65%的国人不会理财?

财经心观察


到底会不会理财,要看站在什么角度了。如果站在专业角度,65%的国人不会理财,就是保守的,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实际上,真正懂理财的人,不会超过8%。就算是懂理财的人当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高水平的理财人寥寥无几。

如果站在非专业角度来看,除了儿童之外,懂理财的人比重应当在60%以上。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以及其他阶层人员,哪个不懂理财,哪个不会理财。如果不懂理财,家里的房子怎么建的、怎么买的,家里的物品又是靠什么添置的。把劳动挣来的钱,一点一滴地积聚起来,最终积少成多,买了房、建了房、添置了家具、买好了家用电器,还供子女上了学,等等,不懂理财,这些能够做到哪来?

我们能够理解,央行所说的理财,一定是指如何投资、如何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如何购买理财产品、如何银行储蓄等。而这些,显然不是居民单方面的问题,也不只是居民会不会理财的问题。

首先,银行推出了多少能够供居民进行财富增值的金融产品,对居民理财十分重要。如果银行设计的金融产品,根本就起不到理财的效果,谁能理财,谁又会理财呢?所以,要想让居民懂得理财,银行总得开发出一些可供居民财富增值的理财产品吧。没有好的理财产品、财富增值产品,只说让居民理财,实在是一句空话。

其二,金融市场秩序是否规范,对居民理财也很重要。眼下,随处可见各种理财公司、投资公司、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等,但是,有多少是真正规范的,是按照金融法规在进行投资理财的,可能很难打包票。因为,不规范的公司多于规范的公司,地上交易的公司也多于地下交易的公司。这样的混乱状态下,让居民怎么去懂得理财,又怎么能去理财。所以,要想让居民懂得理财,就必须先让金融市场秩序规范。

第三,居民有多少可理的财。说到理财,总得有财可理吧。这些年来,原本居民在银行还有许多存款什么的,还购买了许多国债等。可是,随着房价的持续上涨,加上股市的持续低迷,多数居民手中的钱都变成了房子、变成了钢筋混凝土了,还有多少闲钱去理财啊。存在银行拿个利息,就算不错了。且新增的收入,可能还赶不上房贷利息呢,当然无钱可理了。

所以,切不要只认为居民不懂理财,而要看居民为什么不懂理财,为什么不想获得更高的收益。没有良好的环境,还理什么财呢?


谭浩俊


近期,央行发布一则信息表示,65%的国人不会理财。如果站在专业角度,央行的标准来看,多数百姓都不会理财。实际上,多数老百姓又是不学理财专业的人,真正会理财的占比恐怕还不到10%。而且即使会理财的人当中,水平也有高低,性格也有不同,有些人喜欢激进型的,有些人偏向于保守型的。但真正高水平的懂理财的人就所剩不多了。

但是若站在非专业的角度来看,中国除了未成年人之外,其他人多少都会点理财知识的。比如,钱有得多了就要存银行定期,存3年要比存1年利息高一些。或着要积存点钱,买房子付首付款、子女留学、买家用电器等。如果不懂理财,不懂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恐怕连应付不时之需的钱,都无法拼凑出来。

其实,在欧美发达国家绝大多数人都不用理财,普通人也不用学习各种理财方式:一方面:欧美人士知道术业有专攻,手里有钱肯定是让专业理财机构帮他们去管理财富,欧美人士天天讨论自己喜欢什么,爱好什么,都是在各自领域擅长的东西。另一方面,欧美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年轻人往往用信用卡来透消费,而且欧美国家物价比较稳定,多数人的积蓄也不多,所以理财意识比较淡薄。

根据我们的理解,央行所说的65%的国人不会理财,主要是指:国人在理财方面的知识匮乏、对于如何根据自己情况来购买理财产品的能力不足,以及如何防控理财风险的意识不强(哪里理财利息高,就把钱投向哪里)。但是,我们认为,居民理财意识不强并不是单方面的问题,而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始终才能逐步提高。

首先,银行要推出一些能够让居民进行财富增值的金融产品,这对于居民理财十分重要。如果银行设计的金融产品,常常跑不赢潜在的通货膨胀,谁愿意学习理财知识,谁愿意去格外关注理财呢?从严格意义上讲,正是因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高,连隐性的通胀都跑不赢,而房地产收益率过高,才会导致大家都热衷于房地产投资技巧,而不去学习理财投资技巧。

再者,金融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让老百姓既有理财的需求,又不敢防心去投资理财。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打破刚兑,国家已经不再保本保收益。前些年频频发生的银行理财飞单,客户购买了非银理财产品等,导致血本无归。此外,还有P2P理财平台的问题频发,导致了老百姓只敢把钱存银行,不敢再对理财产品有什么奢望。因为,现在投资理财的环境需要逐步完善。而连金融市场秩序都不规范和稳定的情况下,说多数国人不会理财,有点欠公道一些。

最后,老百姓都把资金投向了房地产领域,很多家庭都加了杠杆,很多人都在每月还银行的月供。已经没有多少资金可以用作理财了。而面对中国的高房价,银行功不可没,没有银行业高杠杆,房价根本炒不起来。目前居民贷款规模有20万亿,每个月有近四成的贷款流向房地产业。这就导致了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速也大幅放缓。老百姓都没有钱了或者只懂得买房来抗通胀了,所以这部分国人会不会理财,也无关紧要了。

央行认为65%的国人不会理财,这意味着,多数国人不仅是理财知识缺乏,而且在理财方面不懂技巧,不注重防控风险。但实际上,国内有多少家银行设计的利率能够长期跑赢通胀水平的?显然,我国的金融业在理财产品设计上还存在不足。此外,国内这些年投资理财环境不佳,很多投资者因理财蒙受惨重损失。更何况房价的一直上涨,高房价已经吞噬了购房者的收入积蓄,多少人现在已经与理财无缘了。所以,对于银行业说要设计出各种创新型的理财产品,让百姓通过理财跑赢通胀,这才是关键。届时,百姓会不会理财没关系,只要把钱交给银行来理财就可以了。


不执著财经


近期央行发布信息说65%的国人不会理财,这是保守的说法,实际上是90%的国人都不会理财。在欧美发达国家90%的人都不会理财,而是让专业的理财机构帮他们去管理财富,我们去欧美从来没有听到过普通人天天谈论如何理财,大家都在谈自己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各自在自已擅长的领域,这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各行各业各司其职,各行各业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社会才是平和的,人民才能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当一个国家大部分人天天都想着怎么赚钱,怎么理财投资时,说明不正常,这种不正常的表现是几个方面的:一是说明房价太高造成了通膨,让大部分人通过正常的工资收入无法保障幸福的生活,于是大家只能通过投资理财来赚钱,以保障自已的生活质量,如果没有理财投资的收入,光工资的收入无法维持生活质量。而欧美日等国家民众依靠工资的收入就能过上高质量的生活,不需要天天为赚钱伤脑筋。

二是说明金融机构都不可靠,金融机构没有能力满足大量民众理财投资的需求,没有能力解决民众理财投资的需求。

三是说明金融骗局太多,社会所有的理财公司都在欺骗大众,民众相信一次上一次当,民众根本不敢相信社会上的各种理财投资,社会上的所有理财投资都是为民众制造陷阱来骗民众的钱。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民众没办法才都在想办法去理财投资,而我们理智地想一想都明白,真正的理财投资需要非常专业的金融知识和理财投资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并不是普通的大众都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如果让普通的大众天天都去学习理财投资的金融知识,那么,大家在其他行业的专业知识就没有时间去学习了,更加没有时间去学习自己喜欢的爱好了,这是不是太不正常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应头条的邀请在头条上成立了一个皓脉投融资联盟主圈子,帮大家解决理财投资的难题,大家遇到理财投资的难题可以加入圈子来互相交流。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p.s.有很多人问加头条圈子和不加入圈子有哪些待遇不同?怎么加入圈子?

答:我现在只在圈子里回答粉丝的提问,加入皓脉投融资联盟,为你解决投资难题和融资难题。为个人解决投资赚钱的问题,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资本运作和产业升级问题,建立企业融资平台。

加入圈子的方法:直接点击这篇文章的下方“所属圈子”即可加入。或者首先点击到我的首页,在导航条中最后一个是:圈子,点击加入即可。加入后,你每天可以在“我的书架“查看更新,有问题可以及时提问,我都将免费为您解答。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p2p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其利率比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高,但相比传统的民间借贷低很多。如果真是正当运营的小微企业借钱救急,这点利率是能承受的,确实给小微企业带来了方便。但目前大量p2p平台跑路,主要是这些平台老板把出借人的钱拿来自己再去投资,行贿当地意志薄弱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借平台搞虚假合同,设立资金池,然后用资金池中的钱给自己的企业输血,或者再去放高利贷,更有甚者还把别人的钱拿来高消費。这样的平台就是诈骗平台,平台老板犯罪,理应受到严惩!然而e租宝的处理方式欠佳,简单粗暴的罚款,结果罚的不是平台老板的钱,而是出借人的钱。平台老板空手套白狼,根本没钱罚,高额罚款是给出借人雪上加霜!是平台老板犯罪而惩罚出借人!简单地说就是左腿有病要截肢,结果给右腿截肢,左腿没截肢,你说这不是伤及无辜吗?这样怎么能根治金融乱相?在这种情况下不跑路的平台老板确实是道德高尚的圣人了!若不改变这种处理方式,p2p完全没有必要去投钱的!钱往里投,就是自己往坑里跳呀!

李总理多年在两会上倡导的普惠金融应正确引导资金流向小微企业,坚守契约精神,对于跑路平台出借人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合同法,真实出借资金和平台自融资金必须极力追回,尽快偿还给出借人。对颁发营业执照和多年公开收税的地方政府,要求他们公开向民众道歉,并承担追债责任,追不回来的部分要承担赔偿责任。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互联网+时代诚信尤显重要!古代商鞅变法徙木立信,变法才得以推行。现今大力发展互联网+更需要诚信!严格执行合同法,惩恶扬善方能立信,方可解决普惠金融乱相。

借钱人借的不是平台的钱,借的是出借人的血汗钱!平台垮了,出借人依然要收回自己的血汗钱!出借人是看到平台有地方z府颁发的营业执照和多年公开收税,相信GJ公信力才敢出借,决不是滥投资!若平台老板搞自融,借钱人急用钱,与平台签订阴阳合同,借二十万元签了一百万之类,这属于合同诈骗,借钱人是共犯,出借人是被害人,出借人的钱是真金实银,自融的也是出借人的钱,这部分自融资金的借款人是平台老板。不管是合同上的公司,还是平台老板,你们借了钱就得履约!平台老板犯罪,平台老板受到惩罚理所当然,但出借人不是入股平台或借款企业,也不知且无权限知他们的非法与否,出借人只能相信GJ公信力,相信合同法。立案之后罚平台的款不能在出借人本金中扣,应在平台老板还清债务之后有余款才能罚款!没余款就不能罚款,只能给平台老板判刑!出借人的权益受合同法保护,而借钱人为诈骗帮凶,借的钱必须履约,且应为其犯罪行为担责,不能借口平台老板违规而赖账。借钱是一种责任,利率在借钱之前是知晓的,是公开透明的,借之前必须先预估自己借得起不?借不起就别硬着头皮借。利率是根据市场需求来的,借不起,无人借,利率自然会下调!若借不起而滥借,借了之后想赖账,就扰乱社会秩序,坑害出借人,就是社会的祸害!对于跑路平台的老板,必须严查自融资金流向,尽快追回自融资金,把自融获利和本金追回后,及时归还给出借人。若是行贿相关部门负责人,严惩贪腐,重罚贪腐,这些罚金优先归还出借人,帮平台老板履约。若追回的钱足以归还出借人本息,还有多余的钱,这才能对平台老板罚款!若追回来的钱不能归还出借人的本息,不能罚款,因为这些钱是出借人的钱,不能给出借人雪上加霜,若这时还实施罚款,就是在严惩出借人,而出借人没任何过错!他们是相信GJ公信力才出借,如果相信公信力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话,以后GJ何以立信??但平台自融,老板罪不可赦,必须进行肉体上的严惩,劳教终身或处以极刑,这样对其才有惩戒,才能以儆效尤,让后来者不敢以身试法。地方zf滥发营业执照,贪图税收,在此给无辜民众造成严重损失,必须担责赔偿,极力帮助追债,不足以归还的部分,要实行赔偿,以捍卫契约精神,捍卫GJ公信力,捍卫公平正义。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失职造成严重后果,必须担责赔偿,以儆效尤,让后来者不敢再浑水摸鱼。

借钱应该是救急的,任何人或小微企业不能靠借钱而生!若恶意赖账逾期,按24%这个最高值来执行利率,是对不守信用的人的正当惩戒与教育,这是几千年实践证明出来惩恶扬善的必要手段。若逾期时间过长,达到几年,逾期利息就会高了,故按时履约是借钱人必须要做的事情。

出借人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凭什么给你白花呢?借钱付别人利息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若你们约定的年化利率在24%以下,就老老实实履约。若年化超过24%,按民间借货法律法规,是按年化24%来偿还!从来无哪个政F说让你白花的!若不守约,拖时间久了,利息高了,就得承受高额利息,这是金融秩序中的规则,打破了,就丢失诚信,无人敢出借钱了。

毫无还款能力而随便借钱的人,都是些好吃懒做,好逸恶劳之徒,正常借贷说成高利贷想赖账的,更是不值得同情的。这些人更应严格执行合同法来教育他们规范人格,培养他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知道他人钱财不容侵犯是对别人的尊重,不遵守契约精神就成了大恶,惩恶扬善是社会公平正义之本。


俗世存真


65%这个比例还是央行给大家面子,说的比较委婉,就算目前13亿人口,35%会理财的人就有4.55亿了,说全中国有4.55亿会理财实在是高估国人的能力了。

理财需要具备的能力其实是比较高的

只是买买理财,只知道利率跟期限这种不能算会理财。懂理财的标准,至少应该是了解股票,基金,固定收益产品,黄金白银投资这些基本投资品种的基本知识,懂一些宏观的情况,了解在什么情况下怎么做各类产品的配置。

而要懂得这些知识,是有一些门槛的,至少要有高中以上学历,而大学毕业生里,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的人能有一半就不错了,高中毕业生的占比会更少,毕竟优先的高中毕业生都去读大学了。

那么,这么多年我们一共培养了多少大学毕业生呢?

大学毕业人数累计在1.3亿,占比10%

在1999年大学扩招之前,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在100万左右,从1978年到1999年合计20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1999年后大学扩张,到了2018年,大学毕业生数量达到了800万,看下这几年大学在校生人数对比:

再看看这几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

从1999年到2018年,累计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大概在1亿左右,也就是说,目前全中国有大学学历的人口总量大概在1.3亿左右。

理财还是需要一些知识储备的,非本科人口能具备理财能力的更少

1.3亿的大学人口中,具备理财能力的人能有50%就已经很不错了,这样也就6500万左右,在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中,我们假设有个2000万具备理财能力,那么全国具备理财能力的人很难超过1个亿,这个占比就不到10%!


显然,央行说65%还有点高估了。



金融笔记


央行发布了2017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该报告是中国第一次开展的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

这项抽样调查中指出,有35.27%的居民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达到了非常好的水平,有41.84%的居民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而有22.89%的居民认为自身的金融素养水平较差。


我发现报告最后指出教育、收入、地域、年龄还有职业这五个关键性因素对居民的金融理财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性别的影响有限。

这一点很容易就能够发现,教育能够帮助普通人提高自身的学习与认知能力,所以说在教育阶段普及金融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

收入决定了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当收入越高,产生的盈余资金也就越多,平时就会更加频繁的参与金融活动,所以对于理财的观念也就越强。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逐渐开阔,所以对金融的了解将会加深,40岁到49岁的人口其金融素养最高,因为到达这个年龄段,基本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部分的积蓄,所以都会有着理财的思想。从2017年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中可以发现,40-49年龄段的人口占比大约只有16.87%,再加上一部分其他年龄段的人,所以有65%的国人不会理财时很有可能的。

居民所处区域也会与其金融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相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城镇地区金融机构较多,普通接触到的金融机构的几率较大,所以城镇居民相对来说比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更高。

职业对金融素养也有着较大的联系。有些职业接触金融较多或者收入较高,相对来说也能够在工作中了解到金融,而部分居民职业可能务农或者收入较低,平时不了解金融,所以相对来说对金融不了解。


与财为伴


央行说65%的人不会理财,就算目前14亿人口,35%会理财的人就有4.9亿了,说全中国有4.9亿会理财,我不知道怎么算的?


第六次人口普查,18岁以下的人口近2个亿,60岁以上的老人近2.4亿,这样就去掉了4.4亿,剩下9.6亿人口中有一半以上人口能理财?我以为不可信,农村人口光农民工2.3亿加上配偶,即4.6亿,这个群体有多少会理财?从股市帐户开设看,也就1.9亿户,所以真正意义上能理财的不超过3个亿人口。


当然理财的概念很广泛,如果存银行也是理财,那么人数可能还超过5亿了。只要以实现财务的保值、增值为目的,就是理财,那么理财可分为公司理财、机构理财、个人理财 和家庭理财等。这样存银行、买理财产品、各类投资、包括资本市场和投资地产、企业。这样的范围计算,中国人理财队伍又远超央行的数据。

中国人从小财商培养缺乏,传统教育对生意、挣钱是厌恶的,学而优则仕是根深蒂固的思想,所以中小学生都要开设财商课程,以增加金融意识和理财观念,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周思梦想


央行发布的这个信息65%的国人不会理财,数据可信。我从股票投资这个角度谈一下这个问题。

1、股市涨可以跌不行。2019年至今,股市涨幅七百点左右,最近震荡调整100点上下。牛市中的震荡调整是很正常的。不同观点都出来了。涨的时候看到一万点,跌100点就熊市来了。

2、热衷垃圾股炒作,特别是近期的大麻概念。连麻绳、麻布、麻花都敢于炒作,一旦下跌,不光吃到的一点肉回吐,还得再吃两碗大面。

3、风险教育只能用真金白银的损失来体会。某些炒作的个股连续下跌警示投资者。股市不是赌场,更不是暴富梦者的天堂。

4、茅台这个股票创了新高,价值投资就喊起来。跌倒500点就认为股市只能投机。3.29日茅台创新高告诉了投资者答案。500点不是投机,而是黄金坑。茅台股价从100、300、500、800一路走来,不是价值投资是什么呢?

5、小道消息满天飞,有些消息的传播者很不负责任的,甚至有别的目的。听取各种消息判断指数走势,缺乏独立判断投资的能力,只能任其宰割。

以央行的这个调查结果为依托,期待能出台更多的保护投资者的措施,同时提供多种适合各类风险投资者的优秀理财产品,健全规范市场交易制度,一起享受资本理财市场的盛宴。


小树林图图


中国的居民金融意识还是比较差,对整个金融环境、金融产品、安全级别分类、投资方法等都缺乏了解,由于投资意识非常狭隘,大多将投资放在安全资产当中,如银行存款、购买国债等方面,这就造成了投资收益率非常低,乃至于无法跑赢通胀,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财富缩水,所以居民的金融意识差,会影响个人与国家财富的增长速度。

关于65%这个数据,我认为还是比较保守的,以我二十多年的实际投资经验来看,国人不会理财的还要大于这个数据,当前国内居民对理财的理解多限于银行存款、理财产品、黄金,最多加上房地产与股市,理财的局限性还是比较大,而且对已知的理财产品也是随风倒,跟着市场的风闻来投资,这就容易导致盲目投资,从而带来亏损,其中股市投资就是非常显著的例证。虽然有些人喜欢投资房地产,但是国内的房地产的过度投机性也为未来一些投资人放大了风险敞口,这都是不懂投资导致的结果。

以股市来讲,中国投资者的水平在全球排名大概在90名以后,可见国内投资者的综合水平还比较低,普遍缺乏金融投资素养。而金融知识应该是全社会最应该普及的教育,所以国家现在渐渐加强了全社会金融投资的教育普及,希望更多的居民能够了解一些金融知识,从而把自己的剩余财富配置合理,在安全与风险两个市场当中有效理财,获得更多的收益。

随着国内金融改革的进一步开放,金融产品会不断丰富,广大居民的理财通道会不断畅通,如果不具备一些金融知识,就会让自己的财富增长受到限制,就会与时代脱节,就会丢掉时代发展的红利,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不然不仅不会理财,还容易被新的一些假金融产品拖进骗局,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馨月1967


首先问一下提问者,近期央行有发布类似的消息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所谓的65%的国人不会理财,应该是2017年的一个报告吧?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报告的一些相关数据。

2017年央行发布了《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这个报告是我国有史以来第1次全面开展的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

这个调查问卷的样本是在每一个省级行政单位随机抽取600名金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全国总共18,600个样本。

根据这个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问卷的所有消费者当中,对全部金融知识问题回答的平均正确率只有59.56%,其中在贷款知识、投资知识和保险知识问题上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52.72%,49.08%和53.8%。

而在问大家对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时,35.2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或者比较好,41.84%的人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的人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较差。也就说目前全国差不多有65%的人对金融知识是不熟悉的。


如何看待65%的人不会理财这种现象?

我认为央行这个调查说65%的人对金融知识不熟悉,这个比例应该算是比较低了,如果做一个全面的调查,我认为至少80%以上的人对金融知识不熟悉,也就是说80%以上的人目前理财都是瞎投。

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比例的人不会理财呢?我认为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1个、大家的收入相对比较低没有多余的钱理财。

我觉得65%的人不会理财,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大家没有钱去理财,或者有很少的钱可供理财。因为没有钱去投资,所以大家就不关心理财知识,因此对理财就不熟悉,这个是最基本的逻辑。

我觉得目前真正对理财比较熟悉的基本上都是那些资金比较大的人,因为资金大,所以他们会花很多心思去研究怎么理财。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很多人不要说有钱投资,很多人目前都背负巨大的债务,根本就没有钱去理财,所以他们就不会把心思放在理财这块上。

如果哪一天大家收入提高了,手头的资金宽裕了,有个10万块钱以上,我相信大部分人肯定会去慢慢研究理财怎么操作,到时说不定就会变成一个理财专家了。

第2个、普通老百姓接触的理财渠道比较少。

目前市场上的理财渠道很多,有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信托,国债,企业债,地方债,股票,基金,p2p,股权投资,外汇,黄金,其他贵金属等等。而且每一种门类下面又分为很多类,比如银行存款有普通存款,有大额存单,有结构性存款,有通知存款,有协议存款,有智能存款;基金又可以分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等。

不同的理财渠道风险和收益都不一样,而且门槛也不一样。目前真正对这些理财渠道完全了解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专业的人士,如果非专业人士基本上不可能熟悉这么多理财业务,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够认识4~5种理财渠道已经很不错了。

第3个、大家的理财观念仍然比较落后。

目前真正有钱理财都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但是这些人思维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对新鲜事物接触比较少,很多人接触最多的就是银行存款跟银行理财,对于新的理财渠道,他们的接受能力比较低,甚至不相信这些新的理财渠道,在他们看来只有在银行办理的理财投资才是最安全,其他理财渠道都是不靠谱的,所以他们也没有心思去研究其他理财渠道的知识。

而年轻人对于新的理财渠道容易接受,但是又没有钱去操作,目前80%以上的年轻人不要说有钱理财,不负债已经很不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