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酒席最后都有一道“送客菜”,这菜一上就该走人了,是什么菜呢?

老张谈三农


现在已经是年底了,趁着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农村这个时候都是各种酒席特别多,可以说显得特别热闹的。不过人家去喝酒席怎么样才知道菜已经上完了呢,那在各个地方都会有一道很特别的菜,可以说农民一看到这道菜上来,就知道这是送客菜了,吃完就应该走了。

农村酒席最后都有一道“送客菜”,这菜一上就该走人了,是什么菜呢?

在农村喝过酒席的朋友都知道,农民都是讲究打包的,可以说吃是吃不了多少的,一般到最后都会每一户发一个袋子,以便大家离席前可以打包带走,这样也是一点都不浪费的。

不过如果菜都还没有上齐的话你就打包,那就会被别人取笑太心急了,人家背后也会说你太贪吃,不懂得做事,菜没上完就打包。所以说懂得看送客菜就是非常重要的了,一般看到送客菜上来了就知道菜上完了,等大家吃了两口就可以准备打包了。

不过现在不同的地区最后一道送客菜都是不一样的,就比如说有些地区最后一道菜就是丸子,意思就是菜上完了,取其谐音。而有些地方就是最后一道菜就是鸡蛋汤了,意思就是滚蛋汤。

这些都是挺有道理也比较容易懂的,不过很多地方酒席都没有汤的,毕竟这不是硬菜,如果真的用这个当菜上的话会被村民背后说小气的。就比如说我们这里都是上十大碗的,每一桌也就是十个菜,多一个都没有。不过每一盆菜都是挺多的,至于说最后一个菜是什么,我们这边不会上青菜,只是上一个素菜,一般都是炒豆腐木耳的素炒,一般上完这个菜,基本上大家都知道菜是上完了,就等着打包回家了。

反正不同的地方有着不一样的风俗,就连菜品都不一样的,所以说真的没有统一的答案的。就比如说在湖北人家就是将菜放在最后,有点鱼到菜止的说法。

还有山东就以有名的辣子鸡当送客菜,可以说将最有名气最好吃的压轴,这个也不能够说不对的。这都是当地的习俗,你只能够去了解不能够破坏的。

不知道大家所在的地区最后一道送客菜都是什么呢,都说说吧。


深山老农民


送客菜,就是吃酒席的人一看到某一道菜,就代表菜品上齐了,吃完这道菜,酒席结束。


在我的家乡河南省洛阳市,农村酒席、市区酒席最后的确有一道“送客菜”,那就是“鸡蛋汤”。


在我的家乡河南省洛阳市,家里有红白喜事、婚丧嫁娶的待客都是吃“洛阳水席”。

洛阳水席,是河南洛阳一带传统名宴。

洛阳水席是前八品(凉菜,四荤四素),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共24道菜。

热菜最后一道就是“鸡蛋汤”,也就是“送客汤”。


从我从小记事起,不管到任何一个地方吃酒席,最后一道都是“鸡蛋汤”,鸡蛋汤一上桌,比我大一点的孩子们都吆喝着“滚蛋汤、滚蛋汤来了”(童言无忌)。我那时年龄小,刚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问比我年龄大的孩子,他们告诉我,吃完这个汤就该回来了。

于是从我很小的时候便知道,看到“鸡蛋汤”就代表酒席结束了。

最近这十多年,很多饭店把酒席的最后一道“鸡蛋汤”给换掉了,有的饭店用“西湖牛肉羹”、有的饭店用“米酒小汤圆”来代替“鸡蛋汤”。


农村酒席也好,饭店酒席也好,能有一道让客人都明白酒席菜品结束的“送客菜”挺好。

带酒席往往都是十几桌甚至几十桌,待客的主人不可能通知客人酒席菜品上齐了,如果主人一通知,就有撵客人走的意义。用一道大家都心知肚明的“送客菜”,顾全了主人的颜面,客人吃好后便会自行离席。“送客菜”挺好!


人在风上走


农村酒席最后都有一道‘‘送客菜’’,这菜一上就该走人了,是什么菜?

我们七零后小时候,一听到本家有娶媳妇的或者生孩子吃大面的,还有盖房子上梁的,一个个就跟红了眼珠子似的,能提前十天半月盼望着。


那时候农村酒席上有一只不是很大的鸡,还有用面和上点菜炸出来的油丸子,在就就是叫做虾片的一种膨化油炸东西,是当时孩子们最喜欢吃的几样菜,也估计是当时的荤菜。

那时候吃酒席,我们有专门的小孩桌,七八十来个半大小孩聚在一起,就等好菜来时开抢。看到上面说的三样菜,我们是真的要去动手抢的,鸡基本上被三四个男孩子分了尸,女孩子只好等油丸子和虾片,因为这两样都是用筷子一次只能夹一个或者两个,所以女孩子也是能够抢到吃的,好歹能解解馋。

其它的就是菜了,炒白菜,炒芹菜,炒这样,炒那样,当年的孩子们特别图吃,上一碟光一碟,吃完一碟就去外面看着,看到端盘子的小伙来了,就欢天喜地又跑回桌上等吃。


等看到盘子里啥时候是端着一道叫做‘’冻‘’的菜时,孩子们就会各自跑到厨房里拿一碗大米饭,知道菜上齐了,吃了米饭就该散席了。

我们这里酒席最后的送客菜就是冻,一般这个菜是事主自己在家里熬制的,用猪皮打出来的冻,客人们看到冻,就知道酒席即将圆满结束。

直到现在,农村办酒席菜品越来越多,档次提高了不知道多少个层次,但最后上一盘冻,告诉宾客宴席即将结束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各位,你们那里是什么样的菜最后上?大家可在评论区留言,共同学习一下。


悠然见东山


农村酒席最后一道“送客菜”,这菜一上就该走人了,是什么菜呢?

地域不同风俗不同,宴席的上菜标准、上菜方式都有所不同,村小二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婚丧嫁娶、有小孩等喜庆事在村里都要摆宴席,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戚朋友都要来坐席。那时候条件都不是很好,会在院子支起一口大锅,找村里专门干这个的厨子头两三天就开始忙活。

我们那边宴席一般是八个菜,头三道是硬菜头鸡二鱼三丸子,然后是时令青菜,第八个也就是最后一个呢是红烧肉。

第一道菜为鸡肉,那个时候一桌上一只整鸡费用有点高,主家都会把鸡剁成小块,然后裹上面、鸡蛋提前炸熟,然后宴席当天煮好撒上调料。第一道菜鸡应该是寓意“吉祥如意”吧。

第二道菜是鱼,应该寓意是“年年有余”吧,鱼一般也是炸的,然后再炖。

第三道菜是丸子,提前一天把新鲜的猪后肘剁成肉末、加上干馒头粉、葱姜、调味品搅拌好,揉成小肉团,然后放锅里炸熟,宴席当天倒开水里一煮,浇上调味品上菜。

第四、五、六、七道菜一般都是随意搭配,一般以时令蔬菜、凉菜或者猪皮冻为主。

第八道菜一般是红烧肉,碗底下一般会放上土豆块,上面放上红烧肉,第八道菜也是送客菜,我们老家那边宴席一般上第八道菜的时候,跟着也会上饭(馒头),所以第八道菜也叫“饭菜”,大家吃完,就回家了。

这就是我们老家农村宴席的菜品,送客菜是红烧肉,你们那里的送客菜又是什么呢?


i村小二


现在我们这里特别流行办酒席,什么寿宴、升学宴、婚宴、满月酒、基本每个月都有,一个月的工资有一半都拿来随“份子钱”了。这不马上过年了吗,过了初二又是天天吃酒席。哎,真伤不起啊。

其实小时我挺喜欢去吃酒席的,不仅有好吃的还有糖可以拿,有时还能拿到红包,虽然只有几块,但感觉超满足的。


农村酒席一般都是流水席,就是吃完就走的那种。菜品一般都是18个菜,像红烧大肘子、香辣鸡腿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一般手慢无。尤其是那些农村带孩子的妇女,都是一边吃一边往袋子里装,好像生怕吃不到了一样,根本不给你留一点机会。

所以看似农村酒席铺张浪费,实际上最后剩的很少。酒席上除了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硬菜,还有一道菜,叫“送客菜”,很多人看到上了这道菜,就知道该走人了。

我们这里农村酒席的送客菜一般都是一道汤菜,叫做“芹菜鸡蛋汤”。很多在城市生活的人不明白为何这道菜叫送客菜,只是以为只是来调剂一下之前吃的大鱼大肉的,其实不那么简单的。

芹菜鸡蛋汤在农村酒席上又叫“滚蛋汤”,这种叫法是公开的秘密,很多人都知道最后上这菜的原因,就是吃完了请滚蛋吧。但没有人去说破它,以免大家都尴尬。

记得有一回,有一个小朋友可能听到大人这样讲过,就说“滚蛋汤来啦”,惹得周围的人尴尬一笑,他妈妈差点就打他了,好在大家都说童言无忌,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皇帝的新装”啊!!



你们那里有没有送客菜呢?又叫什么呢?你参加过什么奇葩的农村酒席吗?欢迎分享给大家。


小二做美食


我的老家在皖中农村,这里红白喜事的风俗最后一道菜是‘红烧肉’。而我妈是民间厨师,经常做红白喜事,最拿手的就是这道菜。

福伯其实名不符实并非是个有福之人。他老婆在一对儿女幼年时就早早撒手西去。好在福伯是个生性乐观的人,也未因此心生厌世。十来年的风风雨雨终于把孩子们拉扯大,各自成了家。他也就闲了下来。

每日里收拾的体体面面的他,早上去镇子上的锣鼓队里拉拉二胡;下午打上几个小时麻将;晚上看看电视串个门,也算是自得其乐。偶尔有白事需要锣鼓队,他也跟着去耍耍,不为了挣钱,只图个热闹。

有的人会怨天道不公,有的人会感谢老天待己不薄。我觉得福伯应该是前者,可他却跟我说过自己是后者。他的女儿女婿买了辆客车跑运输,本来日子也算是过的有滋有味。但不幸却再次降临在他的头上,女儿刚三十岁那年就因病去世了。福伯的儿子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好在女婿孝顺,老婆虽然没了,仍然把福伯这个岳父当亲生父亲一样待,经常换班的时候就上家里陪陪福伯聊天解闷。

乐观的人不会悲观太久,外孙一上小学。福伯又开始闲不住了,他恢复了往日的精神,仍然早上拉二胡,下午打麻将,晚上看看电视串个门。

日子一天天的过的飞快,福伯的气色比起同龄人也是越来越好。一个单身老汉整日里把自己收拾的齐整干净,大背头衬着红润的脸庞,五十多的农村老头比镇上四十几的中年人还显精神。

平日里福伯喜欢到我家串门。他说话得体,笑容可掬,不时还带点自家地里收的蔬菜过来,全家人都很喜欢他。他好抽烟但在我家很少抽。有次我拿烟给他抽,他接过烟就夹在耳朵上。问他为什么不抽?他说你家有小孩在家,电视上说抽烟对小孩不好。

他下午经常打麻将,我跟在身后看过几次。论牌品福伯也是一流,我从没见过他因为输钱发过脾气,输多了连唠叨别人不是的话都不曾有过。

因为他除了春节儿子回来之外,平日总是一个人在家。所以平时时令过节这么个不讨人厌的单身老汉总是被东家请西家迎的。他的酒品很好。我见过他喝酒,见过他喝多了,但从未见过他酒后胡言乱语失过态。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连妻子女儿的离世都没能击倒的老人,有一天却被击倒了,倒的很彻底,至死也没能翻过身来。从那一天起直到前二个月他去世,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击倒他的是一个女人。女人是河上人(镇子旁边有条河,镇子上游的都称河上人,下游的都称河下人,对岸的都称河那边人,和对岸反方向的因为都是丘陵,丘陵在我们老家称为山岗,所以都叫岗上人或山里人。)河上人以前因为公路不平坦,也没公交车,所以到镇上买东西都是坐客班船。镇上有二个客班码头,一个往河上,一个往河下。河上码头的客班船大多上午来上午回。到了下午就只有二班客班船会往河上走的了。很多河上人早上来办事,办完事怕误了点,早早就在码头上或直接就在船上等。

女人是其中很个性的一位乘客,她在镇子上的知名度很高。知名度高的原因不是因为她平日里戴着堪称酒瓶底的那副近视眼镜的外形;也不是文革时拥有的高中生身份;而是因为她近五十岁的年龄还眼界高一直单着身!

我大姑家在客班码头旁边开小卖部,大姑和大姑父都喜好打麻将,经常二个联袂出场。福伯是大姑家的常客,女人经常等船时嫌座舱闷就在小卖部搭的门廊等,这样一来二去也就熟络了。或许世事都由天定,不知道什么原因守了大半辈子不嫁的女人被这个泥腿子里面的斯文老头给吸引了,二个人居然决定要结婚!

这个消息由于女人的知名度很快就传遍了全镇,我们也为福伯老有所伴感到由衷的高兴。可没料到,正当婚礼准备进行如火如荼的当口,福伯居然又说不结了!

紧接着就是女人在码头、村里、汽车站(镇上锣鼓队聚会点)等等福伯可能出现的地方一次一次的堵截福伯。由于福伯平日里人缘太好,再加上女人提的菜刀,所以通风报信的人太多。而且不久他就躲宁波儿子那里了,所以一次也没堵到。每次堵不到女人就要骂上一段,久而久之从女人的话语中大家也知道了个大概。

结婚前夕,二人一起去买结婚用品。我们镇离省城县城都很近,本来可以去省城县城买。但福伯说想要去旁边的另一个城市买,因为那个城市风景优美,可以顺便游玩一番。女人也欣然同意。到了那个城市二个人逗留了几天,也自然住到了一起。再后来由于女人对婚后生活提出的种种也许合理,但福伯不能同意的要求,导致福伯心生悔意,打了退堂鼓。

接下来女人就在镇上到处宣扬福伯是个老流氓,她这个老处女居然上了流氓的当,来到处博取同情。这种男女之间的事如果发生在小青年的身上不值一提,但发生在这样的两位身上,当笑话看的人肯定比同情的人多的多。福伯多年鳏夫一直未动续弦的念头,再加上多年积累下的名声,也不会为了这样的女人去主动背负流氓的名声。而女人无论怎样也是女人,既然你做为男人动了她,又没给人家名份,那你也就做不成好男人了。

面子上过不去的福伯,不得已躲到了宁波,这一躲就是十年!我妈告诉我福伯是在去世前的一个月回来的。他满头的白发,清瘦的脸庞再也不复红润。好在精气神还是很足。他仍然早上拉二胡,下午打麻将,晚上串串门。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已经是癌症晚期,朝不保夕。间或还有人拿十年前的事取笑他,他也只是笑而不语。

去世的当天,因为已经倒在床上不能动了,大家才知道了他的病情。我妈去看望他时,一辈子乐观的福伯还在调侃说:“明天你帮我做饭,红烧肉少做点,让他们几筷子就吃完拉倒。省得我闻到也吃不到了,心里着急。”



难得浮生闲半日


老卓八零后,也是将近有十几年没有吃过地道的农村酒席了。小时候老家逢着红喜事吃的酒席,那叫一个香!不过,吃席不叫吃席,叫“坐席”。

这个“坐”字有讲究。为嘛?因为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大家的日子刚刚好过了些,逐渐富裕,份大量足。酒席一般都是请远近闻名的大厨掌勺,跑腿儿打杂的倒是左邻右舍的乡党亲友。凉菜、糖果瓜子、烟酒自不在话下,主要是热菜,一样样蒸炒出来同时给几十桌亲朋端,跑腿儿的个个脚底生风穿梭其间,每道菜还都一样,鸡鸭鱼肉可劲儿造,怎么着也得有几样硬菜压轴,鱼和酱肘子是少不了的。等菜的这段时间,大家怎么办?哎,坐席坐席,能喝酒划拳的划拳,能吃菜唠嗑的唠嗑儿,气氛搞了起来,席就是这么“坐”的。

最后一道是“送客菜”,这菜一上来就该走人了,是什么菜呢?甜米饭。老卓到现在也想不明白,为毛最后一道菜是这,估计是为图个今后日子能甜甜蜜蜜的缘头。上了这道菜,先不能动筷子,得让同桌的长者拿火柴在上面点着(甜米饭上有酒精),等淡淡的蓝火苗窜起来再吃。不过这时候小伙伴们基本上都吃的肚皮滚圆,满嘴打嗝儿,馋痨也解了,那还管吃不吃得下,尝一口甜不甜就走人。








老卓侃天下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吃农村的酒席,不仅仅是因为可以解馋了,还特别喜欢那种气氛,在我们这里,结婚酒席一般都是早上九点钟开始,然后吃完了走人,撤掉饭菜然后再重新的上一桌,一直轮到下午一点多。当然人们也是根据喜榜的通知来赴宴的,早了要等着,晚了就吃不上了。


一般农村的酒席都是十八个菜,炖大肘子和糖醋鲤鱼是比较受欢迎的大菜,比较要好的东家还会准备大虾和螃蟹,男人们吃酒席的时候还是比较体面的,一般会倒一点白酒,然后你退我让边聊边吃,而妇女的酒席上就好像是一场战争,好像是吃少了都会有一种吃亏的感觉,而且很多人都装着塑料袋,是准备打包的,所以农村的酒席虽然看起来有些铺张,但是也没有怎么浪费。

当然,有一道菜上了之后,大家就都知道没有别的菜了,喝酒的人大部分也会干杯吃饭,而妇女们也开始着手准备打包了,这道菜就是“丸子汤”,长大了我知道丸子可能有“完了、结束”的象征意义,可是小时候长辈们却这样告诉我,“看到没,丸子汤都上了,快拿一个滚蛋吧”。



我是焱垚


大家好,我是农村日记。地地道道的农村人。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我们这里农村酒席,好像没有送客菜一说。

那时候农村酒席都是村里老辈辈辈相传的手艺,时间久远了我只记得有什么十大碗、八碗四的等酒席名称。

比如十大碗,就是用十个海碗剩菜,具体忘记都是什么菜了,记得有两碗红肉,两碗卷将,两碗松肉,其余大概是四碗素菜。全是热菜,没有凉菜。

八碗四,是在十大碗的基础上减去两素菜,在加上四盘凉菜。八大碗热菜,四荤四素,凉菜也是荤素各半,一般结婚酒席菜数都是成双成对的。

当然了,一上各种酒席用菜除了主菜,比如红肉、松肉、卷将,是酒席必备菜,其余的可以根据主家条件,及季节自由搭配。

所以在以前,我们农村没有所谓的送客菜。因为当时的农村酒席,不是十大碗就是八碗四,只要把菜往桌上一上,大家一看桌上的碗盘的数目,就都知道菜上齐了没有。所以大家也不用等着菜上齐了没有。

现在随着农村酒店和上门包桌的普及,老一辈农村的厨师手艺都已失传了,农村基本都是到酒店或上门包桌。

现在农村酒店和上门包桌基本都是16盘加两汤。16盘分别是八热八凉,八荤八素,外加一甜一咸两个汤。两个汤的种类五花八门,其中就有个鸡蛋汤,我们这里也俗称滚蛋汤,只要鸡蛋汤一上桌,就意味着菜全部上齐了,大家吃后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了。

俗称客走主家安。

我是农村日记,欢迎关注我,和我聊聊不一样的农村趣事。


农村日记家里蹲


想必有好多八十年代的朋友,小时候都会跟我一样,特别期待喜欢参加农村的酒席,只要听爸妈说到那个亲戚家有喜事,某天要办酒席请客,都会很盼望的从酒席开始前几天,就开始“倒计时”了。

小时候农村的生活水平过于贫穷,对于吃酒席好像是多么奢侈之事,所以在我们广东老家也流传了这么一句口头禅“滂派过做桌”,意思指很丰盛的菜肴,有如办酒席一样菜肴美味,品种多样化。

过去农村酒席大多以家禽肉类和淡水鱼为主,(鱼、鸡、鸭、鹅、猪肉)这些是少不了,不像现在大多以海鲜:(鱼、虾、蟹、甚至鲍鱼和鱼翅)都有啦。不过在当时能够吃到这些肉类食品,简直就可以说是“人间美味”!



说到农村酒席最后一道“送客菜”,这菜一上就表示宴席到此为止,该走人了。这种习俗各个地方都各有不同方式。


以前在我们那里婚宴,一般都是先上第一道(甜糯米饭),寓意是祝愿新人“甜甜蜜蜜,美美满满”,随后就是鱼、鸡、鸭、鹅陆陆续续一个菜接一个菜的上,正常情况都是十二道菜左右,直到最后上的就是(酸菜猪肚汤)。代表了两个意思,①就是吃了大鱼大肉最后,来道酸爽开胃汤给客人解解腻,②告诉客人吃到肚子饱了,全部菜肴都上完了的意思。长辈们看到这菜一上,就知道宴席圆满结束,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婚宴酒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习俗也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我们这边的“送客菜”,一般都是以青菜或水果盘做代替了,好像也没有那么多讲究啦!



你们那里的送客菜是什么呢?欢迎大家评论留言相互探讨,喜欢以上分享的,给个点赞支持一下,谢谢你看到最后!【完】

关注:食全食美huangxubo每天都有新发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