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是一幅什么画?

败家小祖宗


你好,亲,很开心一起鉴赏一下大卫的油画作品《马拉之死》

鉴赏西方美术史上的油画,必须熟悉创作油画的画家,处在西方美术史哪个时代,属于哪个绘画流派,其绘画流派的风格,你才能看明白一幅油画

大卫是西方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画家,《马拉之死》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画作取材于历史事件,马拉是雅各宾党领袖,人民之友报的主编,他以犀利的文笔,揭露法国封建王朝,宣扬共和思想,遭到王党嫉恨

某日,女刺客谎称自己是共和党人的遗孀,五个孩子的母亲,请求马拉给予帮助

马拉正阅读她递上的纸条,女刺客凶狠地用匕首刺进马拉的胸膛,马拉倒在了血泊中

马拉遇刺的消息震惊了法国巴黎,马拉的朋友大卫亲自赶往现场,亲眼目睹马拉被害的惨烈场景,花三个月时间创作了传世名画《马拉之死》

画中的马拉靠在浴缸,一只手无力垂落,另一只手拿着纸条,头后仰,胸膛流出鲜血

由于马拉患有皮肤病,每天必须侵泡在药水中治疗,经常一边治病一边处理公务

画面构图很简洁,大卫很注重理智,平衡的构图,画中的马拉造型很严谨准确,古典油画技法成熟

虽然《马拉之死》取材于可怕的暗杀事件,但是画家并没有在画中渲染血腥和恐怖的气氛,而把画中的马拉,塑造得表情平静,如同工作劳累后的闭目养神

画家成功刻画马拉死亡时的崇高和宁静,画面气氛平静,简洁,庄重,省略无关紧要的细节,简单质朴,成功塑造了一个革命英雄

总结 就《马拉之死》 推断大卫的绘画风格,创作理念

大卫的作品《马拉之死》由此可见,大卫的绘画风格是严谨,质朴的庄严感,圣洁感,但是过分的理性,却稍微有失绘画创作的个性和激情

新古典主义绘画,崇尚理性,遵循古典主义的规范秩序,有些抹杀创作个性和情感

崇尚美的理念,再现自然,创作服从于优美典雅的美学模式,将对象理想化,完美化

就连血腥的暗杀题材,画家大卫也弱化了血腥的谋杀痕迹,把《马拉之死》塑造成戏剧性的场面,崇高,宁静,庄重,典雅的圣洁画面氛围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粉丝们,头条朋友们,你们是否喜欢这幅油画呢?


艺术狂人2


雅克-路易·大卫1748年生于巴黎,182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逝世,他是法国新古典主义运动最重要的艺术家。

大卫真正的艺术教育始于罗马,在那里大卫被古代遗迹的辉煌和意大利大师的艺术巨作征服。1780年,大卫回到巴黎,开始在作品中将古代历史主题和严肃的道德气氛以及英雄主义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古典艺术风格。

那时,法国大革命如火如荼。大卫的艺术风格正好与法国共和派日益增涨的狂热情绪不谋而合,他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艺术家。

法国大革命时,马拉(Marat,1743-1793)因为卓越的号召能力而成为雅各宾派的主席。但马拉是一个狂热残忍的人,雅各宾派当政后,他常常会不经审判便将政敌送上断头台。

马拉患有严重的皮肤病,每天不得不在浴缸里泡药浴才能缓解痛苦。1793年7月13日,保皇党女士夏洛特·科黛借口商谈事宜,进入马拉的浴室,并在他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行刺,结束了这位暴戾政客的生命。

大卫得知后,立即创作了这件作品。画中马拉的姿态让人联想到基督去世的情景。这幅作品是一张布面油画,长165厘米,宽128厘米,原作现保存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博物馆。

我们来看一下马拉左手拿的这张信纸,这是刺伤马拉的科黛的介绍信,最上面一行是信件书写日期1793年7月13日,这也正是马拉遇刺之日。

浴缸旁边是马拉用作办公桌的旧木箱,桌上摆放的是一张向一位战士遗孀发放抚恤金的纸条。大卫画这个旧木箱是为了凸显马拉的朴素节俭,让他与那些有钱人的豪华家具构成鲜明对比。木箱上写着:致马拉,大卫。

《马拉之死》还有四张复制品,如今分别保存在巴黎卢浮宫、巴黎凡尔赛宫、法国第戎美术馆和法国兰斯美术馆。

这张现存于卢浮宫的《大卫之死》是意大利画家Gioacchino Serangeli完成的,木箱上的那行字写着:没能贿赂我,他们刺杀了我。卢浮宫于1945年购得此画。

这张《马拉之死》现存于巴黎凡尔赛宫,木箱上没有任何装饰。感觉这张复制作品的水准比卢浮宫那张要高一点。

法国兰斯美术馆的这张《马拉之死》复制品,木箱上的语句与卢浮宫一模一样,也写着:没能贿赂我,他们刺杀了我。

最后这张是法国第戎美术馆的《马拉之死》复制品,和凡尔赛宫那张一样,木箱上没有写任何语句。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大卫对于政治表现出和对于艺术一样的激情。他加入了国民议会,组织共和党人游行,并且对艺术学院发起批判。他的革命行为差点把自己送上断头台,不过幸运的是他只被判了短时间的监禁。

拿破仑上台后,大卫开始全心全意为这位皇帝绘画,留下了不少作品,如《拿破仑加冕》。拿破仑失败后,大卫被迫流亡比利时,并在那里继续艺术创作,9年后客死他乡。《马拉之死》被大卫的后人赠送给比利时政府,保存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博物馆。


画家王衍成


《马拉之死》是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代表作,创作于1793年,是一幅具有深刻政治寓意的名画,同时,也是悲情的杰作。这幅画的意义,超越了阶级意识。

大卫是新古典主义绘画,也称革命古典主义绘画的先驱,用绘画关联政治,服务政权者是这个画派的核心艺术思想。



《马拉之死》

18世纪末期的法国,尤其在1789——1794年这5年,社会动荡,各个政党之间为了争夺权势,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正是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进行之时。

马拉是一名医生和物理学家,同时也是雅各宾派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有双重性格,表面上看很善良,极富有同情心理,被法国大革命时期,称作人民的代言人。


《萨宾妇女》

实则,马拉以心狠手辣著称,尤其对自己的反对者非常冷酷,让社会上层贵族,以及各个政敌对他恨之入骨,都想除掉他这个眼中钉。

在某一天,一个女政敌以谈判为由,进入马拉浴室,在谈话过程中,趁马拉不注意,用匕首刺向马拉心窝,马拉当场毙命。行刺成功后,女政敌并没有逃跑,而是等待被抓。



《贺拉斯兄弟之誓》

马拉死亡时,雅各宾派已经控制了政权,执权者被暗杀,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大卫受雅各宾之命,创作了这幅以马拉被刺杀身亡为背景的画作。

《马拉之死》非常写实,还原了马拉死亡的前因后果,让人们从画中能读懂这个时期法国的整个社会背景,政治形态以及阶级斗争。



《雷卡梅尔夫人像》

同时,大卫在画中用背景美化了马拉,加入了自己的思考。比如,狭小的浴室,浴缸前破旧的桌子,斑驳的墙壁,暗示了马拉是一个生活朴素,跟人民站在一起的雅各派宾领导人。

大卫这样创作,告诉人们在面对任何死者时,要尊重生命本身,要放下个人恩怨和仇恨,要具有超越阶级意识,对死者抱以崇高的悲悯之情。


鸿鹄迎罡


悲剧是一种力量,他能感染人的情绪,使人在欣赏的同时,意识到许多东西,其实和自己的内心潜层意识有着深刻关联。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 的绘画作品,就给人以这样的感觉。

他是第一个有明显政治倾向的画家,他以绘画参与政治,对革命者有着深刻的同情。但是对革命者来说,他们实质上大多是一群由暴徒组织起来的武装力量,以杀人为乐趣,来展开反人类的活动。所以,当1816年拿破仑被推翻,波旁王朝复辟,将曾对处死路易十六投赞成票的大卫驱逐,他被迫迁居比利时布鲁塞尔,最终客死异国。


《马拉之死》既是一幅历史画又是肖像画,是不朽名作。马拉是一位物理学家、医药博士,法国大革命时成为了职业革命家,他是雅各宾党的领导人之一,他在1793年7月13日在家中浴盆中被与反对雅各宾党的吉伦特党有勾结的女保皇分子夏洛特·科尔黛刺杀身亡,马拉的死激起了法国人的极大愤怒和抗议,也深深震惊了大卫,在画中,他真实的刻画了马拉之死的真相,凶手逃遁,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胸口流出,左手紧握着凶手给他的留言便笺,右手无力地垂落下来。画风极为写实,局部刻画也很详实。这是一副沉浸于深刻的悲剧情感中的、结构简洁而严谨的作品,从而使大卫成功的把人物肖像描绘、历史的精确性和革命人物的悲剧性结合起来。



马拉之死


昊愚堂夜画


《马拉之死》是法国知名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于1793年创作的油画作品,描绘的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 “马拉被刺”。单纯从绘画技法上来看《马拉之死》不愧是新古典主义画派代表作之一,但是这幅画实际上美化了马拉的形象,画中很多内容是作者大卫杜撰,这幅画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具有强烈的政治意图。

《马拉之死》画作的竖构图明快单纯、庄重,省略了一切无关大局的细节,运用暗淡沉郁的画面营造马拉的“圣徒”形象,巧妙地将观画者的感受与耶稣基督下十字架的印象联系了起来;同时马拉尸体的肤色和绛黑色的背景形成强烈对比,使浮雕式的人物非常富于纪念性;最后在马拉手上拿的是一封可怜母亲的求助信,而马拉死前在给这位母亲回信并给与金钱帮助,体现了马拉一切为了人民的慈善和温情。但实际上大卫用画笔美化了一个丧心病狂的屠夫。

马拉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雅各宾派的核心领导人之一。在初期他创办的《人民之友》报纸为底层民众说话,不断宣传自由平等思想,号召民众反对封建贵族统治;但是在1790年马拉掌权以后,反而成为革命恐怖主义的倡导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对于一切反对他的人展开了疯狂的杀戮。

马拉极力鼓吹革命流血,鼓吹可以肆意残杀贵族以及一切他认为可以杀戮的人,他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话就是“为了人类的幸福,什么时候应该砍掉五万颗人头,什么时候应该每天砍掉二万七千颗人头。”在马拉等人的主导下,没有经过任何审判、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将近5万人被送上断头台,将近40万人受到水淹、火烧、集体炮轰等极刑而丧命。有历史学家形容马拉的心同他的面容一般丑陋,终日泡在浴缸里圈定着要被处死的人员名单。

杀死马拉的刺客夏洛蒂·科黛女士是一个热爱自由、平等的共和主义者,她的家人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吉伦特派的人。雅各宾派夺权成功后,科黛的丈夫和兄弟都被逮捕处死,这可以说是科黛孤身前往巴黎刺杀马拉的直接原因。科黛以向马拉告发反对派的名义混进了马拉的家中,完成刺杀后根本没有逃跑,而是坦然承认了罪行。在接受法庭审讯时科黛称刺杀是个人行为,与任何政治派别无关,并称“我知道马拉正在使法国走上歪路。我杀了一个人,但拯救了千万个人。”

马拉被杀后,雅各宾派极力宣传这是保皇党的阴谋,并让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创作一幅作品,号召大家为马拉报仇,要让敌人看到马拉被刺的情景发抖。正是因为政治目的的存在,画家大卫美化了马拉的形象,杜撰了马拉手中充满温情的抚恤信,以引起不明真相的观者对刺杀者的痛恨。《马拉之死》这幅画创作好后成为了雅各宾派清洗反对者的号角,雅各宾派专政达到极端,法国深陷恐怖。也正是因为《马拉之死》这幅画恶名昭彰,直到1893年当年的亲历者们都烟消云散了才被允许展出。


当狗容易做人难


唯一可以用卡拉瓦乔的方式击败卡拉瓦乔的估计只有大卫,如果他没有选择走入另一条小路,当然生活不会给你辩解的机会。 一样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上帝过早地把一身才华让他展露无疑。无论是眉飞色舞赴死的苏格拉底,无论是贺拉斯兄弟一身的英雄本色,无论是落魄的将军沿路乞讨,曾经部下的大惊失色,无论是处决背叛祖国的亲生儿子的布鲁特斯,在角落里蒙着被子痛哭的女人还是瘫倒在母亲怀里的姐妹,每一幅都可以让人沉思到不知不觉流泪。 然而,1789年,一群妓女、街头艺人、江湖郎中组成的队伍解放了巴士底狱的八个包括精神病人与小偷的囚犯,所谓的法国大革命开始了。罗伯斯皮尔与马拉为领袖的雅各宾派(由于在雅各宾修道院成立得名),利用革命的旗帜不停地杀人。精湛的锁匠路易十六与妻子玛丽皇后先后推上了断头台。 大卫带着一身才艺投入了权力的怀抱。在深受皮肤病之苦的马拉被吉伦坡派一位叫科黛的女子,刺杀在浴缸里之后,大卫明显用过于用力的方式美化了马拉,并且在写字台马拉的名字下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当炮兵拿破仑崛起之后,他迅速地选择了拿破仑,心安理得的做拿破仑的御用画家,并且画了大批明显是为了让拿破仑满意的作品。1815年,拿破仑退出舞台之后,大卫逃亡布鲁塞尔,最后老死他乡。还好,他有个学生叫安格尔。 可以用才华成就艺术,也可以用才华出卖艺术。在眼花缭乱的时代门口,他做了命运的囚徒。


一般明月


介紹這幅畫前,最好是簡述一下「法國大革命》,簡述法國大革命前,小民以為應介紹下Jacques-Louis David(雅克-路易.大衛,1748-1825)本人。

他應該是法國最重要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畫家,他的藝術繪畫作品先是詮釋了法國大革命的涵義,後又體現了拿破倫皇帝的皇室風格。

《馬拉之死》正是大衛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激進的雅各賓派的一名鬥士時所畫的(介紹這幅的內容多,不詳談)。雅各賓派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政治黨派之一,以羅伯斯庇爾為中心,提倡財產平等、廢除階級等等,深受當時民眾的歡迎和廣泛支持。

大衛便屬於此派,1792年,他又成為第三階級(平民)所發起的國民公會的議員,後成為了議會主席。在革命家馬拉被暗殺後,他模仿米開朗琪羅的《聖母怜子像》中的姿態,將馬拉描繪成了耶稣一樣的殉道者。

到了1794年,雅各賓派在政變失敗,領導人羅伯斯庇爾被處決,大衛藏身各處躲避被抓。到了1797年,認識了拿破崙搖身一變變成了個激進的波拿巴支持者,成為了皇帝的第一畫家。為拿破崙加冕典禮作畫《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所得報酬獲「男爵」稱號,當然,生活也富贵奢華,將過往對貴族的憎惡一並拋入腦後。

法國大革命從1787年一直持續到1799年,在超過十年的政治動蕩期間,法國為時甚久的君主制被推翻(國王路易十六的頭被砍下),封建制度被終結。第一共和國建立,這些事件永遠地改變了法國社會。受到美國革命和啟蒙運動思想的影響,新的國民大會採用了《人權與公民權宣言》,將權力賦予法國人民而非君主,建立了一些社會性項目,比如公共教育與社會福利等等。當時的法國政府分為吉倫特派和雅各賓派,由馬克西米連.德.羅伯斯庇爾領導,而他是個絕對的「恐怖統治時期」負責人,之所以稱為恐怖統治時期,是因為這一時期有1.7萬法國人因叛國罪被處死,包括了路易十六及皇後瑪麗.安托瓦內特。革命軍政府試圖斬除對新社會秩序的所有威脅,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羅伯斯庇爾本人也成了「恐怖統治」的目標,於1794年被處決。1799年,拿破崙.波拿巴發動軍事政變,自立為皇帝,暫時中止了大革命千辛萬苦建立起來的共和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