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夫人侍二夫三年不語

晚唐詩人杜牧曾寫過一首《題桃花夫人廟》的詩歌,在詩中杜牧感嘆了桃花夫人的一生,展現了桃花夫人內心的創傷,為桃花夫人灑下了同情的淚水。說到這裡有的看官會問了,桃花夫人姓甚名誰?何方人士?杜牧為什麼為她寫詩?她的一生又有怎樣曲折離奇的經歷呢?

桃花夫人侍二夫三年不語

“桃花夫人”就是息夫人,本名息媯,因其容顏絕代,眼如秋水,臉似桃花,故名為“桃花夫人”。息夫人初到息國時,息國的國力持續衰弱,國君整日沉湎酒色,疏於政事,息夫人憂國憂民,心懷天下,就規勸息侯勤於政務,親賢遠佞,獎勵耕織,興農促商。息侯聽了息夫人的規勸後,也開始勤於政事,使息國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

周莊王十三年(西元前684年、蔡哀侯十一年),息夫人回陳國探親,路過蔡國,去探望已是蔡侯夫人的姐姐,誰知蔡侯竟然在接風宴席上調戲息夫人。息夫人盛怒之下返回息國,將此事告訴了息侯。息侯便與楚文王密謀圖菜,楚國出兵俘虜了蔡侯。蔡侯心有不甘,設計報復,極力向楚文王稱讚息夫人的美貌。好色的楚王果然動心了,於周僖王二年(西元前680年、楚文王十年)發動戰爭,以武力滅亡息國,將息夫人據為己有,息侯也抑鬱而亡。

桃花夫人侍二夫三年不語

息夫人雖然被迫侍奉楚王,也為楚王生了兩個兒子;但是人們都說息夫人整日懷念故國,三年不語。其實息夫人不是三年不說話,而是不主動開口說話。

據《左傳》記載,息媯“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王問之,對曰: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

當時息夫人既有國破家亡之痛,又有降志辱身之恨,悲恨交集,面對楚王,她不想開口,也不願開口。但迫於楚王的淫威,在“生堵敖及成王焉”的夫妻生活中,她又怎麼能不開口說話呢?所以在這兩難的情勢下,息夫人只能就是不先發言。而後人為了紀念她,就在漢陽城外的桃花洞修建了一座桃花夫人廟。

“桃花夫人廟”與詩

唐代有人為息夫人建造了“桃花夫人廟”後,一些文人騷客常在廟裡詠歎不絕。其中著名的要數王維的《息夫人》:“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從“不共楚王言”中,我們自然能想象到息夫人“不言”的苦楚。

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則從另一個角度來詠歎和評說息夫人,寫下有名的《題桃花夫人廟》:“細腰宮裡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杜牧對息夫人的悲劇形象予以重新解說和評價。在杜牧眼中,息夫人的可悲遭遇誠然可憫,但她的性格懦弱膽小,沒有以死抗爭的勇氣,也是不值得感佩和讚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