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为何不回东北而西逃陕西?

书生脚短


不逃回东北的原因主要是此时10多万沙俄大军正在入侵东北,跑去送死吗。二是慈禧必须逃到一个能掌控局势的地方。

1891年2月,沙俄决定修建通向远东的西伯利亚铁路,同时开始规划一条穿越东北的支线铁路,以便更好的控制吞并东北。

1896年,沙俄借甲午战争之机通过借款等方式迫使清政府接受了沙俄在东北修建铁路的要求,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中东铁路。

中东铁路于1897年开工,义和团运动兴起后,沙俄将此视为入侵东北的良机,沙皇一方面派少量军队参加八国联军,一方面迅速抽调了13.5万大军以保护中东铁路的名义入侵东北,并大肆屠杀驱赶沙俄境内的中国人,制造了海兰泡惨案等事件。

慈禧逃离北京之时,沙俄军队正在东北烧杀抢掠,东北全境都处于沙俄威胁之下,慈禧要是逃回东北,正好羊入虎口。

另外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同,此时清政府对地方督抚的控制能力已经大为下降,慈禧必须到一个相对安全,而且利于控制局面的地方。相比地处一隅的东北,西安地处腹地,可以辐射陕甘、四川等地,显然更合适。而且西安有潼关之险,后面还有四川可退,所以慈禧选择西逃西安也就不奇怪了。


入侵东北的沙俄军队


海兰泡惨案


不沉的经远


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紧逼北京,慈禧太后知道联军到来,顿感大势已去,要跳水殉国。辅国公载澜拉住慈禧,不要她跳水,建议她出京避难,再图后事。慈禧这才慌忙带着光绪皇帝西逃,随行仅一千余皇族和侍卫,狼狈至极。

慈禧太后出逃之时,八国联军已攻至东直门,慈禧太后只有从相隔最远的西直门逃跑。由于逃得太仓促,慈禧的逃跑路线并没有确定下来,而是一路走一路选择往哪里逃跑。

慈禧最初的逃跑路线是一路往北,到达了昌平才做了短暂的停留。从这里看,慈禧最初的逃跑方向其实是和咸丰皇帝“北狩”方向是一致的,即很有可能是想逃往热河,因为那里距离京城还有一定距离,可以避险。实在不行,还可以逃往东北或者蒙古,选择的余地也比较大。此外,热河还有清朝的行宫。

不过,当时又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这件大事是和八国联军侵华同时发生的,只是由于历史宣传较少,不怎么为人所知。那就是:沙俄正在侵略东北,且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东北。

早在1900年6月的时候,随着八国联军进攻天津,沙俄就在东北陈兵十几万,企图趁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进攻东北。1900年7月,沙俄13万大军南侵,清朝在东北的9万大军全军覆没,黑龙江将军殉国。到了慈禧逃跑的8月,沙俄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东北。两个月后,即1900年10月,沙俄攻入盛京,东北全部沦陷。

所以,当慈禧逃往昌平的时候,是不可能再往热河逃了,因为沙俄已经开始进占东北,而热河距离东北特别近。如果慈禧再逃往热河,很有可能被继续南侵的沙俄军以及北追的八国联军围歼。热河都不能去,慈禧自然更不可能去东北直接撞入沙俄手中了。

最终,慈禧选择折向西边逃跑,以避开八国联军和沙俄的兵锋。慈禧先是逃到了山西,并通过山西逃到了陕西。当时的西安相对安全,且总督是旗人,慈禧的逃往之路才告一段落。


苏绽


网络上有个段子,说中国民间美食界有四大天王,分别是诸葛武侯北伐、大明太祖讨饭、乾隆皇帝南巡、慈禧太后西逃,分别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为民间美食届的商家提供了炒作的平台。前三人的活动路径都可以理解,唯独慈禧太后的西逃让人很费解,难道慈禧老太婆除了往西逃命外,她就没别的去处了么?


是的,从当时的时局来看,除了往西,她还真的没别的地方可以逃了……


首先是往北,也就是回东北老家。这是一条死路,真的会“死人”的路。

其实慈禧太后曾经往北逃过,就是英法联军进北京时,他随咸丰皇帝北逃承德。但那一次是咸丰皇帝的选择,当时慈禧是贵妃,跟着走而已,没有选择权。这一次八国联军进北京,已是今时不同往日了。因为当时沙俄势力已进入东北,并且还在东北修了中东铁路。而沙俄又是八国联军之一,派了十七万大军入侵中国东北。(是八国联军中派遣兵力最多的国家)

这十七万老毛子从三面入侵东北,把清军驻守东北的旗营兵全部消灭,硬是从黑龙江一路杀到了旅顺口。在当时,像张作霖、冯德麟这样的胡子(土匪)都没少跟俄国毛子干仗。那么这群祸害东北的老毛子是被谁赶走的呢?别惊讶,是被小日本赶走的。日本鬼子赶走了老毛子,然后他们留下来了。

因此,慈禧太后还敢再去承德,继而出关到东北,不仅回旋余地小很多,而且还有可能被沙俄活捉。搞不好就是一杯毒酒赐死!



那么往南呢?对不起,东南几省督抚已经与英国签订了东南互保。慈禧当时还不清楚李鸿章和张之洞等人的目的,让她往南,她还没有那个胆子。

值得一提的是,东南互保是六月份签的,而慈禧是八月份出逃的。当时清政府要求南方各省勤王,南方督抚纷纷私下里和列强签订互保条约,都不奉诏。因此东南互保的内容,慈禧是知道的。但是当时北京已经失控了,慈禧拿这些南方督抚也没有办法。后来慈禧对互保的几个人恨得牙痒痒,想报复。只不过李鸿章、刘坤一(两江总督)、许应骙(闽浙总督)都在慈禧回銮前后去世了,逃过了一劫。

那么往东逃呢?别闹了,八国联军就是从东面来的,往东就是送死。这样算下来,慈禧就只有往西一条路可选了。



据记载,慈禧从德胜门逃出北京城,走的是居庸关、怀来,张家口一线,她在这里也停留了一些日子。很明显,她在考虑去哪,在想要不要去承德,毕竟去过一次。但后来想了想,还是决定去山西,继而再去西安,在西安重建统治中枢。在当时,去西安起码有两个好处。

第一、西安并不属于列强的势力范围,去了西安就有与八国联军谈判的资本。

第二、西安还有清军驻西北的旗营兵,虽然战斗力不强,但有也总比没有强。

巧合的是,当年甲午战争期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的迁都地点也是西安。维新派认为与其赔两亿两给日本,还不如迁都西安!跟日本人打持久战,还特么不信了,小日本他还能打到西安?结果这份上书被弃与一边,没有采纳。然而仅仅过了五年,慈禧太后就被赶到了西安。

这就是典型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嘛!当年若是跟日本硬气一点,打赢了战争,哪有后来的连锁反应,搞得戊戌变法、庚子国难一起扎堆的来。这当年不愿意到西安吃苦,后面还是要吃苦。逃不掉的命数……


Mer86


有网友问: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为何不回东北而西逃陕西? 这就要说我们的历史书问题了,对八国联军战争同时,俄罗斯出动17万大军入侵东北说的太少了,很多网友都不知道这个事情。

从1900年6月,一直战斗到1900年10月,经过4个月战斗,17万沙俄大军夺取了整个东北。清朝在东北驻防的所有精锐部队,一共6万军队全军覆没。

而八国联军战争是1900年5月-9月,也就是说慈禧和光绪根本不可能逃亡东北。因为东北也已经失守了,在北京附近是5万八国联军,在东北是17万沙俄军队,可以说是东北的列强恶狼更多。

唯一安全可以逃亡的地方实际上,就剩下了西安。在西北清军还有一点实力可以保护慈禧。但是1900年的两场战争,彻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如果没有1900年的这2场战争,清朝很难在1911年最后灭亡。

首先是17万俄军将清朝唯一编练好,保持战斗力的4万东北驻防八旗军全部歼灭了。连同八旗最后可以打仗的大批中级军官全灭,造成了战斗力断层,短时间内再也无法恢复。

第2个点,就是清朝当时的中央军武卫军,武卫军5个军,4个军全灭,就剩下了躲避在山东的袁世凯武卫右军还存在,也就造成了最后清朝北洋新军全是以武卫右军为基础,导致袁世凯彻底做大。


深度军事


说明慈禧还不傻,知道玩纵深!其实当时慈禧能够逃跑的路线,也就只有西面可以跑了!

慈禧能够跑的方向,只能是东北、南方,西部。

首先,南方肯定是不行了,八国联军侵华虽然从根本上来说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集体瓜分,但是直接原因是暗中指使义和团围攻各国驻华大使馆,并且向十一国宣战引发的。

当时的外国列强与南方各省的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其实就是东南各省结盟,只要你列强不打咱这几个省,你爱怎么打慈禧就打慈禧,其中张之洞有一句说特别有名:坐拥东南,死不奉诏!

所以,慈禧不可能向南逃跑,而且南方历来是反对清朝统治根基薄弱的地方,像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都是从南方率先爆发。

那么,慈禧为什么不向东北逃跑呢?

其实早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咸丰出逃承德的方向虽然是东北方向,但绝对不是去东北的路,从承德往沈阳走,如果咸丰要逃往东北,应该是从从唐山过秦皇岛出山海关,而不是走承德。

到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军队比英法联军要多一些,从天津登陆后,如果慈禧向东逃,走山海关肯定是不现实了,很容易被八国联军拦住,走承德过朝阳的话,路本身就不好走,走的再慢些,也容易被抓住。

即使是到了东北,其实也是瓮中捉鳖,在1894年甲午海战结束的时候,日本就已经打算割走辽东半岛,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的1904年日俄战争前,沙俄就直接出兵侵占了东北,可见,当时的东北从地缘政治上来说,并不安全。而最根本的,东北人口稀少,如果八国联军追来,势必要进行誓死抵抗,以当时的东北人口,根本没有多少人(东北在之前一直处于待开发状态,人口稀少)不足以做最后的抵抗。

而且,慈禧一旦出逃东北,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意味着清朝统治者逃回老家了,将会引发更多的革命运动,“东南互保”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而慈禧为什么要逃到西安呢?

从地图上就能看出来,西安地处中国核心,有纵深,如果八国联军再继续深入,“东南互保”也不会坐看列强深入身后,使自己两面受敌,而且列强所依赖者,是军舰,从1840年以来的侵华来看,列强不可能放弃从水路进攻,一旦陆路进行战争,列强的武器优势不可能很大的展示出来。

而且,慈禧逃往西安,也是震慑那些汉族地主阶级,虽然清室衰微,但是当时还是可以震慑那些不听调遣的汉族地主阶级的,让他们打列强他们不敢,让他们反慈禧,他们也未必敢。

所以,西逃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

说白了,八国联军侵华,是清政府、汉族地主阶级和列强之间的博弈,尺度要拿捏好,玩大了就崩盘了!清政府如果倒了,对谁都不好!


史论纵横


八国联军自东而来不能迎头跑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携带者光绪开始了漫漫的逃亡之路。慈禧当时的逃亡线路是,8月15日出北京进入河北张家口,一路向西进入山西太原,在太原休息了20天左右,直到10月26日抵达陕西西安。慈禧一共跨越4个省市,长途跋涉1100余公里(现在的路程,当时交通没有这么发达可能更长),历史2月有余,完成 没有了这次历史性的逃跑。

大家都知道,八国联军当时是从天津大沽口登陆的,从东面而来慈禧肯定不能向东跑,不然会跟联军迎头撞个满怀。往南其实也不能选,首先往南跑得话同样会经过一部分联军控制区域,此外南方各省当时有一个互保协议,不会管慈禧的死·活,只要联军不往南打。往北跑的话,北方没有那么好的经济基础,对慈禧的生活没有好的保障。

陕西有着丰厚的经济优势

10月26日,慈禧历经千辛万苦抵达目的地西安,时值下雨,陕西的官员强令百姓在雨中下跪迎接慈禧的到达。此外,当地官员为了给慈禧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将巡抚衙门北院修建一新作为行宫,但是慈禧到达西安的时候没有完工,就先暂住陕甘总督府的南院。据统计,陕西巡抚为修建北院行宫花费白银29万两之多。

慈禧出逃西安,将北京的时候交给奕䜣全权操办,等到1901年10月6日,慈禧接到一个好消息——可以回家了。于是她下令回京沿途所经之路需要黄沙铺地,每隔60里路设置一个行宫,走的时候慈禧坐着八抬大轿,几千两马车,载着陕西人民的敬意(70万两白银和财物)风风光光的踏上了回家的路。从上面这两件事情来看,慈禧当时选择西逃还是比较正确的一个选择。

陕西有着一定的军事基础

西安当时是一座西部的军事重镇,城防坚固,而且城内有一个满族人生活聚集区域,这个比较适合慈禧的生活习惯。同时,陕西巡抚兼陕甘总督允升是一个忠实的保皇派,绝对效忠于大清朝,西安还拥有八旗军,有着较强的军事保障能力。

另外西安地处内陆,距离沿海较远,联军的进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海上力量,慈禧逃到西安联军的海上力量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这对于慈禧来说也是一种保障。所以,慈禧向西出逃是一个比较正确的选择。

【我是胡来,喜欢就关注我吧】


胡来说史


本打算看看在美食版块大家有什么好吃的,好对付一顿午饭,竟然刷到了历史。。。

我不知道这里面的内在关系,就从历史的角度回答一下吧。


东北作为大清的龙兴之地。位置相当特殊,也许是我们看中国地图太久。如果盯住局部的话就明白,东北其实是一个突出部,夹于沙俄和日本势力范围之内。往东北跑,那是不想活了。


其次东北三省在满清时代很长时间内是一种半封闭的状态,除了几个将军,并不能为流浪政府提供有效的支持。所以东北在实际上象征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为什么往陕西跑?


这个其实最大的原因在于,从北京到山西再到陕西是一步一个坎。太行山、吕梁山、黄河都是在古代难以逾越的天堑。所以很多时候,往往有人说,民族危难时,往往是山西陕西挺身而出,慈禧是、我军也是。


陕西这个地方虽在西北,但是又富饶的关中平原,同时还连接着西南的战略纵深。是战略要地,如果陕西拦不住,那就还有成都。所以他只能往这里跑,最安全,也是最稳妥的。


从北京到山西再到陕西再到成都这是不一条黄金线路,进可反击,退可自保。名垂青史啊。


一枝研学


说到慈禧和光绪的逃跑路线,那可是大有讲究。

试想,今天我们出门旅游,还要查地图选路线,平民百姓尚且如此,那贵为九五之尊的慈禧和光绪就更应该好好琢磨一下逃跑路线了。不仅是慈禧和光绪要看,好吧主要是慈禧在看。还要文武大臣帮忙一起看!

那么,看来看去,为什么要选择西去而不是回老家东北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北方:长城以北尽为沙俄所有

19世纪末,沙俄沙皇尼古拉二世制定了一个罪恶的旨在瓜分我国的“黄俄罗斯”计划,此计划从新疆清俄边境的乔戈里峰直到海参崴划一条直线,将此以北的土地全都划归俄罗斯。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从1891年开始,沙俄开始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意图将侵略的魔爪向我国延伸。

1896年6月3日,李鸿章与沙俄签订《中俄密约》,沙俄获得中东铁路的修建权,势力开始延伸到东部腹地;

1896年开始,沙俄开始向外蒙古渗透,各种探险家、考察队、资本家蜂拥而至。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使其在外蒙古拥有税收、采矿等种种特权;

西北方向,1898年,沙俄从清朝国手中夺去大部分帕米尔高原。

1900年7月,借八国联军入侵之机,沙俄制造了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随即沙俄开始多路入侵东北,1900年10月1日,沙俄占领东北全境。

此时的慈禧一行,要是向东北跑,那就是自投罗网。

事实上,除了东北,正北的蒙古、西北的新疆,都在沙俄的控制下,慈禧向北无路!

2、南方:东南互保和英法入侵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清朝的狂潮,除了沙俄占据东北,英国控制了长江流域;法国控制了云南两广;日本控制了宝岛福建;德国控制了山东。

1900年6月,义和团运动兴起,英国深恐义和团南下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和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的牵线策划,再由上海道余联沅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地区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内地地区归各省督抚保护。

此举让东南各省事实上脱离清朝的控制。

等到慈禧向11国列强宣战后,此时的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及山东巡抚袁世凯,立即和各参战列强达成协议,这就是“东南互保”事件。

东南互保的根源,是太平天国运动导致大量的汉族官僚崛起,他们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自然也就具备了和清朝叫板的资本。针对这一事件,慈禧无力阻止,只能听之任之!

东南互保的省份包括山东、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这些地方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已经是事实上的独立王国,且有列强势力的参与,慈禧是万万不能去的!

3、向东:八国联军自东边来!所以万万不能去!

所以慈禧能去的,就是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留下的一片区域:


1900年7月21日,慈禧携光绪、隆裕皇后及大阿哥溥儁等出神武门,经德胜门,自南口越居庸关“西巡狩猎”。经怀来、宣化、大同、怀仁、阳明堡、沂州、太原、祁县、平遥、霍州、平阳、临晋、蒲州、潼关、华阴、华州、渭南等地,于1900年7月4日抵西安府,前后历两月有余。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八国联军侵华,最先沦陷的不是北京城,沙俄军队趁机出兵东北,将势力伸展到旅顺、大连,进而控制了全东北,慈禧太后往那跑,岂不是自投罗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广袤的国土是最大的政治!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咸丰皇帝携王公大臣及后宫妃嫔避难承德避暑山庄,不仅仅那里是皇家园林,更说明了中国地大物博的现实。

1900年这事轮到慈禧太后,她也是沿着当年咸丰帝西逃路线,直奔到西安才停下来。为何说东北没法去?

要从当时东北的现实境况开始,沙俄对我国东北觊觎已久,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沙俄以保护侨民为借口,派兵进驻东三省战略要地和铁路沿线。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慈禧太后要是跑过去,凭沙俄一贯的作风和套路,要不讹死清政府,慈禧太后、光绪帝断然落不着好!因此往东北去就是自投罗网。

虽然慈禧太后、光绪帝急不择路,但基本的方向感还是有的,她们是断不可能逃亡东北老家的。

往西逃,虽然前途未卜,但毕竟实在中国人的势力范围内活动,慈禧太后、光绪帝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晚清民国以来,不管是军阀还是政治人物,都有软骨病,怕洋人,与养人斗法就没赢的。


但中国人内斗可以,慈禧太后、光绪帝对付自己人,还是十拿九稳的,因此她俩只会往西逃,不会往东北老家去!

慈禧太后、光绪帝要想跑回东北,得等到1905年日俄战争后,清政府收回东北再说!


历史三日谈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情急之下,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匆忙逃跑,仓皇出西华门和德胜门,经颐和园、居庸关等处,逃至太原,后于转驻西安。慈禧为何选择西逃呢?一是“历史传统”,二是情势所迫。

1900年夏天并不是慈禧太后第一次出宫西逃,早在1860年还是咸丰帝贵妃的慈禧就有过一次出逃经历了。只是在这次没有逃跑很远,只是到了位于热河的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是在山庄里,咸丰帝病逝,慈禧联合慈安、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正式获得了大清最高权力。所以当1900年再次面临逃跑的选择时,慈禧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向西逃跑。

除了过往的经历,现实状况也不允许慈禧向其他方向逃跑。东面,联军已经占领天津,津京沿线都是外国士兵,无法逃跑;北面,俄国大举进兵东北,并且已经占领山海关;而北京南面,义和团在直隶地区气势汹汹,局面相当混乱,也无法行进。东南北三面的逃跑之路都被切断,慈禧只能选择向西逃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