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啃老这么普遍?

夏日清风111


现在社会啃老现象太普遍了,这里面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但是我相信大部分年轻人还是被动的,毕竟长大了,都希望独立和自由,拿家人的钱就要被管束,总是不舒服的。


对于主动的,主要是由于父母溺爱,怕孩子受苦,老提孩子着想,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养成什么都靠父母的习惯,对于这种能自食其力的人,父母一定要给其心理断奶,让孩子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我主要还是说说被动的,我记得我以前答过一个类似的,貌似浏览量都上万了,我再说说吧。


1.孩子上学期间的啃老

现在有很多人学习国外的想法,说孩子18岁了就要独立。在中国18岁刚上大学,没有经济能力

,我想只要家里有经济能力,还是给孩子出这个钱,毕竟好好上学也就这么几年了,以后大半辈子都在挣钱,不急于这几年。当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大学期间自食其力的也是大有人在的。


2.刚上班期间的啃老

大学刚毕业的那一两年,工资低,平时大家消费水平一般,但是房租什么的再一掏,基本上所剩无几了;女孩子刚挣钱,大好年纪,总要买买买,美一下吧,毕竟青春也就这么几年的事;男孩子,要是交个女朋友,总要出去压压马路,逛个公园,看个电影吃个饭啥的吧。这都是要钱的吧,有时候偶尔入不敷出也是正常的,父母心疼孩子偶尔给点也无可厚非,毕竟是亲情啊,孩子过年过节也是会给父母红包和买东西的吧。


3.成家了,要买房子了

朋友也谈好了,该谈婚论嫁了,别说彩礼啥的,就是房子,基本都是父母首付,孩子月供。要说不啃老,就这毕业几年挣的钱,猴年马月才能买得起个房子啊。不啃老那就晚结婚,老人家还不乐意了。


4.房子买了,结婚了,孩子出来了

现在基本上都是双职工家庭,上班可不是混日子打酱油的,实打实的要干活的,孩子谁带,又的老人帮忙,这下钱上不要老人了,时间和体力上要付出了,也是一种啃老啊


现在大环境,没有老人的帮忙,有时候确实转不开,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只能不得不。


空中的燕儿


不得不说,这一代小年轻,跟我们这些六七十年代,甚至七八十年代的人,普遍啃老现象要多的不只是一点点,我认识身边好几个90后,毕业三四年了,还在向父母要钱生活,名曰“工资太低”,其实他们工资低吗?比起我们那会儿,高的不止一点点。

我15年前刚毕业时,工资只有1100元,但因为每个月单位都要拖欠工资,每个月只能给公司打报告,提前预支600元作为生活费,这就600元,每个月要给银行还250元(大四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只好由学校担保,银行免息助学贷款5000元作为学费,毕业后两年还清,一个月250元),除此之外,一年内还要存款2000元,给亲戚还所借的大四生活费。


日子也这样熬过来了,从来没有向家里要一分钱,但如今,大学毕业生,一个月工资也有三四千元(二线城市),但觉得不够花,要向家里要钱、父母给生活费。

我以前带的一个学生,工作3年,月薪4000元,每个月要向家里要1000元,一个月才够花,典型啃老族。那么,为何现在年轻人啃老族越来越多?原因有以下几个:

1、不能吃苦。现在90后,跟我们那个时代相比,确实没能那么吃苦了,稍微累一点的活,就不愿意干,导致收入低,或者因为频繁更换工作,导致工资并不高。

你的收入跟你的付出是成正比的,没有付出,哪来收入?但工作强度稍微高一点,工作压力大一点就受不了,这年头,你想要高一点收入,就得付出,怕吃苦,哪来高收入呢?

2、没有理财规划。大多数年轻人,是不会去存钱过日子的,也没有规划意识、理财意识、存钱意识,很多人毕业了四五年,一分钱没存上,没有积蓄,一旦有个急用,只能靠向家里要钱了。


3、追求享乐主义。年轻人的思想观念跟大他们十几岁二十几岁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是在消费观方面,很多年轻人有好几张信用卡,不断倒,经常可以看到酒吧、影院、KTV欢乐城,都是年轻人,他们追求时尚、享乐、消费观念超前,如果工资低,那就不够花,只能啃老了。

4、不管更换女友。还有一点是,谈情说爱,需要花钱啊,给女友买衣服裤子、礼物、吃饭看电影唱歌,哪个地方都要花钱。

年轻人的爱情观也比较超前,不断更换女友,加之如今之女孩,哪个不是追求物质和享乐呢,如此谈一个女朋友下来,花不少钱,就那么点小工资,哪够?只能求助父母了。

5、工资收入低。现如今,虽然总体上比十年前、20年前高,但生活成本太高,对比下来,工资还是低的。实话说,现在大学生毕业,三四千,低的,只有两三千,在一个二线城市,没法生活,只能向父母要钱啃老了。

6、生活成本高。这里不仅是指吃饭、穿衣服、交通出行,还有最大的大头是房价,想要在城市里买房,靠自己?门都没有,那还不得靠父母资助呢,动不动就几十万首付款,把父母掏空。这是最大啃老,也是啃老的最大支出。

7、家境比较好,有啃老物质基础和条件。家庭条件好,是他们有这个资本啃老的主因,不过,多为城市年轻人,大多数农村出来的,啃老现象比较少,农村孩子能吃苦,还有就是没老可以啃,父母把你供出大学就很不容易了,多数都是负债,哪来钱给你啃呢?

城市家庭则不一样,一般就是一个独生子女,自己有工资,家庭比较富有,有这个资本给孩子钱。

8、父母教育和思想观念问题。一般来说,啃老多出现在城市,原因在于,父母有基础的同时,在他们看来,自己有钱,老两口也花不出去,那还不如给孩子一点。

而且,从小宠溺独生子女,在物质上,他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工作也如此,要钱,有条件,就给,娇生惯养、教育方式和观念导致这一现象不断出现,导致啃老越来越多。



还有一些父母认为,一辈子挣钱,还不是给孩子花吗?就是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活着也是为了孩子如此,啃老现象就多了。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普遍吗?

我只是一个普通二本,我身边同学也是普通二本。但是有工作之后,几乎没一个伸手问家里要钱的,说出来会感觉很丢人。刚工作的时候,不会计划开销,也是互相转借渡过难关。现在毕业快两年了,第一年解决了生存问题,现在慢慢的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家里添置东西,直接给钱父母基本都会存起来。

当然,除了家里条件好点,或者一开始就业就比较顺利的。其他人依然一无所有,工作稳定之后才开始为未来的生活做积累。

没办法零起点只能精打细算,所谓买房首付,暂时根本看不到希望;一方面对于结婚并没有太紧迫的心情;另一方面看到那么多熊孩子,觉得不会养还是先不打算早婚早育;更别说本地的彩礼,房车。

说着就有些绝望的感觉,但好在还年轻,做的工作也是会慢慢升值的,一边做原始积累,一边开始学理财保险知识,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为she着迷



对于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真啃老;另一方面,是伪啃老。真啃老与伪啃老有本质上的区别和不同。

首先,什么是真啃老。我认为,真啃老是指那些已成年,且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群,主动无偿索取父母经济上利益的行为。真啃老是自私自利、不懂感恩、不讲道德甚至践踏法律的行为。造成真啃老的原因有三:

一是父母的失教和宠溺。子不教,养之过。父母从小对子女娇生惯养,一切以子女为中心,物质上极度满足,品德上要求过松,渐渐地使孩子成了任性的“小公主”和跋扈的“小皇帝”。孩子对父母和家庭经济上的过度依赖已经养成了习惯。成人以后,惯性使然,伸手穿衣、张嘴吃饭升级为伸手拿钱,张嘴索财。对此,没有丝毫的羞愧感,更谈不上什么感恩的心。

有的父母,长期不和,对孩子的关心照顾也不够,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淡薄,持有不满和报复的心态,转变为经济上的无限索取;有的父母,宠惯无度。孩子成人以后怕苦怕累,宅在家里完全靠父母养活;有的父母,为了能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或维系相互之间亲情,忍侮负重,甘愿被“剥削”。


二是子女的失德和自私。一贯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和心态,让子女把父母当成了经济上的摇钱树和免费的家庭保姆。结婚、买房、买车、带孩子,甚至找工作、孩子入托上学、日常花销,都过度依赖父母。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严重扭曲。在外面是人,回到家里是鬼。

三是环境的不良和冲击。腐朽文化、拜金主义和享乐思想的侵袭和腐蚀,激发了个人至上自私狭隘心理的膨胀。讲奢侈,爱攀比,贪财利,成了心中的信仰和追求。“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不愿坐车自行车上笑”和“笑贫不笑娼”、“有钱就是爷,活一天享受一天”,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真实思想写照。在这些人心里,啃老不丢人,是自己家里的事。没钱才丢面,是混江湖的事。

其次,什么是伪啃老?我认为,伪啃老指不是主观上故意要从父母身上榨取剩余价值,而是父母主动在经济上扶持赠予,或出于亲情需要出手帮助的,或因买房、做生意等重大开支需向父母借款进行周转的行为。这类行为,均不属于啃老。

总之,真啃老与伪啃老是不同的。真啃老具有已成年,能自力,却自私心强,主动无偿索取,不懂感恩等心理和行为特征。如今,年轻人啃老的多,与有失家教、有失自律、独生子女多、身处环境不好、社会腐朽文化思潮影响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家庭来讲,还是要从幼儿时期抓起,家长要言传身教;对于个人来说,要注重加强个人道德素质修养,分是非,讲廉耻;对于社会来说,要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正能量氛围的工作力度。


老汉心语


前段时间,一则“48岁海归硕士,长期在家啃老,被母亲状告”的新闻,刷新人们的教育观念。

2012年,上海人丁某,毕业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持有硕士学位。

回国后,却长期待业在家。

其82岁的老母亲,患有尿毒症,仅支付医疗费,生活已捉襟见肘,现在,还得供养家里这个高智商的老孩子。

老母亲无奈,状告丁某,想逼他出去找工作。

但丁某无动于衷。

考虑到即使胜诉,丁某也无任何可执行的财产,或收入。于是,该案以母亲主动撤诉告终。

无独有偶,近期,又曝出一北大博士生,在家啃老将近20年。

千禧年伊始,他便在家,过起 “退休生活”,长期靠姐姐救济。

家徒四壁的他,甚至提交“五保户”申请。

看着自己年近九旬、双耳失聪的父亲,以及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赚取微薄工资、以供养他和父亲的姐姐,这位博士生,没有丝毫愧疚。

他从来没有想过,负担起自己作为成年人,所应负担的责任。

这种“校园精英”啃老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精英”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所获的学术知识,没有成正比。

这是教育失败的症结所在。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不论是否成年,是否佩有一腔才华,他都会懂得,通过努力,为自己、为他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

倘若一个人,没有社会责任感,当他处于孩童时期,就容易做出“出格”的事。

因为他认为,他对自己做的事情,不用负任何责任。

他可能会旷课,因为他认为,他读书,是为了父母和老师,不是为了自己的未来。

他可能会捉弄同学,因为他认为,同学被戏弄、受到伤害,自己无须负任何责任。

他甚至,会殴打教育他的老师、养育他的父母,因为他从未考虑承担后果。

恼人的熊孩子,长大之后,会变成令人讨厌的“无耻之徒”。

这种无耻,不仅局限于啃老。

近期,一名19岁的女孩,在地铁站,遇到一位纹身大伯,大伯强行要用自己的电瓶车,免费送女孩回家。

女孩拒绝,大伯反复纠缠。

待女孩上了公交车,大伯甚至打算,强行将女孩拉下车。

受惊过度,让女孩不禁哭泣。

直到民警赶来,大伯还是义正严辞,认为自己是“一片好心”。

在一个文明的法治社会,每个公民,都必须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负责。

大伯作出这种奇怪行为,是因为,他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女孩,造成何等恶劣影响。

他甚至认为,扰乱社会秩序,自己无须负任何责任。

这就是教育失败的可怕之处。

这种社会责任感缺失,会导致成年人作出违法乱纪行为,置他人的生死、幸福于不顾。

小到借钱不还、强行抢座位,大到肇事逃逸,非法集资,携巨款,玩失踪,所有的这些,都是因为,不懂得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而发生这种现象,和一个人所受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家长们斥巨资,为孩子铺路,事无巨细,殚精竭虑,到头来,却收获一颗歪瓜裂枣。

很多父母都想不通,为什么我付出这么多,我的孩子,还是没能取得成功?

是的,问题恰恰在于,父母们付出太多。

孩子幼年时,他们说:你只管读书,其他的,你什么都不用管。

于是,孩子们十指不沾阳春水,让他去门口打个酱油,都怕累着他的腿。

长时间下来,孩子就会形成一种奇怪的脑回路:为了让我读书,你们什么都不让我做,所以,我读书,完全是为了,完成你们的心愿,而非为了我自己。

所以,我读书,是在对你们负责,而不是对自己负责。

所以,我想读就读,不想读,对我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读书之外的所有事情,你们都不让我做,这就表示,那都不是我的责任范围。

长期下来,孩子会天真地以为,自己来到世上,只是为了潇潇洒洒、两手一摊、百无聊赖地走一遭。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这种惯性思维,可能会让他们变成,文初提到的“精英啃老族”。

更有甚者,寻衅滋事,变成文明社会的污垢,如那位纹身大伯。

为了避免这种后果,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培养社会责任感,我们应该从小做起。

这个“小”,即小时候,和小事情。

<strong>


十月妈妈心理


你好,我是一个关注男女恋爱情感类问题的达人,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让我来给大家分享下我的看法!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啃老这么普遍,而以前没有呢?我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父母有钱

像以前的人没有什么钱,孩子又比较多。年轻人想啃老都没有的啃。而现在不同了,现在基本上都过上了小康的生活,家里孩子又不多,有的家庭甚至只有一个孩子的。从小就是家里的小公主或者小皇帝的,这样父母当然都会比较宠爱。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工作会受委屈,还不如先呆在家里,过几年再说,反正家里可以养的起。

自己不想工作

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娇生惯养的,受不了一点委屈,也吃不了苦。很难接受上班纪律约束。不想过上朝九晚五的工作。想永远呆在父母身边,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用想很多事情。也不用担心钱的事情。

来自社会的压力

像现在结婚,男方一定要有房子啊车子啊,还有彩礼啊等等这些。这些加起来至少都有几十万,这些钱对于年轻人来说,肯定是负担不起的。所有只能啃老了。

以上回答为本人原创观点,禁止他用,图源网络。有帮助可以点个赞或关注我哦!有其他问题欢迎下 方留言一起探讨。


性感高清美女


这个问题其实如果换个问法,答案就变得一目了然了。

我觉得问题不该是「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啃老这么普遍」,而应该是「为什么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普遍需要啃老」。


假设我们回到幼儿园,和小明、小刚一个班。

幼儿园不考试,但发小红花。由老师决定,只发给那个表现最好的小朋友。

小明自己做了一个手工,得到了表扬。

小刚不服,回家找妈妈,妈妈帮他做了一个更好的,得到了表扬。

竞争开始激烈了,小明叫了父母齐上阵,小刚发动了三代人。

最后,双方都把自己可用的一切资源调出来,只为了最后得到那一朵小红花。

是谁的错?

小明和小刚的错吗?他们只是想要得到小红花呀。

老师的错吗?小红花只有一朵呀,当然只给表现最好的人。

家长的错吗?孩子是亲生的呀,能帮的地方当然要帮呀。

没人错了,就是因为人比花多罢了。

经济学常识: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会一直上涨。


房子可不是小红花啊。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小红花无所谓,但没有房子,估计生活都困难。

那么为了从房产市场上抢到自己的那朵小红花,你猜小刚和小明会不会啃老呢?他们家的老,又愿意不愿意让他们啃呢?


科学家种太阳


啃老现象确实比较常见,我身边就有。一个朋友家的亲戚,毕业一直在家里,一门心思的考公务员,考了很多年都没有考上,家人也就这样养着他好多年。父母都委婉的告诉他:考不上可以先做点别的工作养活自己。他听到这样的话就很气愤,认为是父母不相信自己。父母包括我们都会这样想:他都快三十了,应该靠谱了,应该为自己打算了,应该为自己负责任了。我们怀有这样一个期待:让他养活自己,让他为自己负责。当我们怀有这个期待的时候,恰恰就是我们在为他负责。这个责任本来就是他的,当我们不再替他承担责任的时候,他才会自己承担起来自己的责任。当父母考虑不再养活孩子,不再替他承担责任,父母可能会怎样呢?父母很可能会不忍心,会怕他没有能力养活自己,怕他吃不上饭流落街头。总之父母充满了担忧,不愿意放手。于是分析到这里,我们要意识到:啃老现象也有可能是父母“培养”出来的,父母在潜意识中依然把孩子当做他们的孩子,并用这种方式阻止与孩子本应该早就到来的分离。父母态度的转变迫在眉睫。因此,我建议父母的态度转变成:我的孩子已经成年了,应该以成年人对待成年人的方式,我不干涉你的生活,但也不会照顾你太多。出于亲情考虑,可以给你一些支持,但我会先考虑我们两口子自己的生活。能给你的支持是有限的,剩下的就不是我们的事了,你自己看着办。你是不是有饭吃,找不找工作,那是你的事,我只负责我自己的生活,只给你有限的帮助。当父母的态度转变了,相应的,子女的态度也会出现变化。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刘瑾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暖心理


现在生活水平高了也是啃老的一个原因。如果可以像以前那样,年轻人住筒子楼,楼道里做饭,一日三餐全都自己做,每个月买粮按人口严格销量,配合一些粗粮(当然了,现在粗粮不比细粮便宜),每天以大众蔬菜为主(冬天就吃几个月的冬储大白菜),比如萝卜,白菜,茄子啥的,炒菜就滴几滴油,主要用盐加水熬出来。基本没有娱乐活动,不用电话,当然也没有手机。家里只装电灯泡,人不在的屋子赶紧关灯省电。买布料找裁缝做衣服,一件衣服穿五年,破了就自己打补丁。

如果真能做到这样的生活,现在年轻人肯定不需要啃老,而且还能攒一笔钱。


bguy1971


◇因为现在的年轻有理由说:不是自己要的,就不是自己啃老。

那为什么啃老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鄙视呢?

因为父母大都将后代放在比自己还要重要的位置,宁愿自己过得差一点,也不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真可谓是“俯首甘为子女牛”。但是这番付出换来的回报,往往不是那么令人满意。

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无论是“男子大学毕业3年仍与女友啃老,母亲:何时能长大”这类司空见惯的新闻;

还是“40岁啃老男子多次殴打8旬眼瞎老母 7次被行拘”这类骇人听闻的新闻:

甚至是“啃老女儿向母亲借钱养情人遭拒 弑母后弃尸逃离”这类令人发指的新闻,

听起来都不陌生吧?

01范围广,比例大。啃老是“无独有偶”。

据调查,全世界有1/3的年轻人都在啃老。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即使啃老为社会所不耻,但还是有很多人选择啃老。

这其中,很可能还包括了批判啃老的人。

可能批评啃老的人就是啃老族

根据数据来看,“啃老”比例最高的年龄段在28到38岁。哪怕是月入过万的中青年,依旧有四成表示当过“啃老族”。所以并不是只有”穷人“会啃老!

而且啃老现象远比我们想象的范围要广、比例要大。

目前中国有65%的家庭都存在着“啃老”问题,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

啃老的普遍程度远比想象的深

啃老受批判的当今社会,还有那么多人选择啃老,甚至收入可观的人仍然选择啃老

到底是因为什么?

02就业难、消费高。啃老是“无可奈何”?

有的人啃老,说自己是迫于无奈

毕业一年的小文,就是这样。本身学历一般,工作经验又少,找不到很好的工作。换来换去,就成了“啃老族”。

很多年轻人都面对过这种评价

像小文这种,应届毕业生暂时找不到工作、待业在家的情况;就属于啃老族中的“无奈型”选手。

确实,现在这个社会,就业难、房价高、消费高,这些因素一起促使了“啃老族”数量的上升。

可是,这些问题真的无法解决,必须回家啃老吗?

找不到心仪的工作。那么可不可以先找一份够得上的工作积累一下经验?

消费高。可不可以“省”一点?

穷到“吃土” 不剁手?

年初,一则“大城市90后财务状况”的采访传遍网络。其中接受采访的基本都是年薪10到20万的90后,他们的工资都不算低,但是基本都攒不下钱甚至还有欠债

说到花费,他们都说,吃喝玩乐花的很平均没法省,省了生活质量下滑了。

所以说,不改变消费方式的话,刚毕业月薪3、4千觉得啃老理所应当的人,到年薪十万的时候仍然会负债!

不能只想着享受啊!

同是90后,小欣的生活方式就节省很多。月薪5000都可以省下2000来。据她分享,经验就是抓大放小:

跟性情相合的朋友合租,这样房租可以省下来1000元;吃的尽量自己做,三餐顶多花15,加大餐20;化妆品、衣服少买,控制在800以内;出门步行、户外活动选免费的。这样坚持下来,省2000绰绰有余!

从小欣的例子可以看出来,很多“啃老族”不是真的活不下去,而是不愿意“接地气”的活着。

不得不“啃老”?

就拿吃饭来说,花3块钱自己做是一顿;8块钱的快餐是一顿;20块钱的外卖也是一顿。

生活是怎么样都可以继续的,只是大家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那么,小熙想说,在刚毕业或者经济紧张的阶段,我们可不可以稍微节省一点,先别急着享受生活呢?

03既生我,该养我。啃老是“无理取闹”!

因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暂时投靠家里还可以理解。但是长期的躲在家里,不去工作的人,才是“啃老族”的主力军

他们将自己藏在“家”这个小小的“避风塘”里,与世隔绝,逃避外界的压力。

29岁的徐青自大学毕业起就没有工作,一直在家里闲着。家里人介绍的工作他觉得“

没劲”,自己又不愿意主动出门找工作。面对父母的责怪,徐青振振有辞:“你们是我爹妈,你们有权利养我!

啃老族总是拒绝承认自己啃老

无奈,徐青的父母将其告上法庭。法庭上,徐青冲父母怒吼道“你们就是想逼死我!我让你们

断子绝孙!”

这种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好吃懒做”,还拿亲情去绑架父母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