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的吸“猫”史

吸猫成瘾,

是21世纪的人类不争的事实!

然而,

在成都乃至整个四川,

靠卖萌统治这片区域的猫中之王中王中王中王,

毫无疑问是这只猫…

大!熊!猫!

你知道么,今年可是大熊猫走向世界150周年呢~

成都人的吸“猫”史


▲ 四川人每天上班都会骑的大熊猫!


今天我们就聊聊

成都人的吸“猫”史


成都人的吸“猫”史


800万-900万年前

在云南禄丰一带的潮湿森林里

突然出现一声声雄厚的“嗷呜~~~”

它们就是大熊猫的直系祖先“始熊猫”


成都人的吸“猫”史


▲ 始熊猫假想图。图据图知四川。


和纯国产的始熊猫不同

它的近支“郊熊猫”则是海外血统

生活在法国和匈牙利等潮湿森林里

可惜在上新世(距今530万年-258.8万年)就已灭绝

成都人的吸“猫”史

上新世末,始熊猫演化成“大熊猫小种”

开始向亚热带潮湿森林延伸,

广泛分布在我国云南、广西、陕西,当然还有

咱们四川


成都人的吸“猫”史


此后,大熊猫开始适应亚热带竹林生活

到更新世(距今258.8万年-11700年)晚期

大熊猫迎来全盛时期

同剑齿象、剑齿虎、黑熊…甚至北京猿人一起生活

地质学家称此时空前繁盛的动物群为

“大熊猫-剑齿虎动物群”

成都人的吸“猫”史


然而,一场世纪大变动来袭

中更新世coming!

作为中国第四纪气候波动幅度最大

和冷暖变化明显的时期

秦岭及秦岭以南山脉出现的冰川等自然环境剧变


成都人的吸“猫”史


▲ 我们所熟知的《冰河世纪》系列电影原型就是更新世发生的故事。

剑齿象、剑齿虎、中国犀牛、巨貘….

许多威武雄壮的猛兽难逃灭绝厄运

唯有大熊猫神奇地存活下来

“活化石”之名由此而生

成都人的吸“猫”史


可是,躲得过天灾,却难逃人祸

人类经济活动的扩展

和栖息地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大熊猫分布区域和数量逐渐减少

甚至一度消失在人类的视野里

成都人的吸“猫”史


翻阅历史book,

三千多年前的《尚书》《诗经》有记:

“如虎如貔”“献其貔皮”

貔,就是大熊猫


成都人的吸“猫”史


其后,

貔貅、㹮、猛士兽、白熊、花熊、食铁兽…

都是大熊猫的别称

出现在一众古籍当中,包括

《山海经》《尔雅》《说文》《上林赋》

《貘屏黄》《蜀中广记》《古今图书集成》

《本草纲木》《香祖笔记》《峨眉山志》…


成都人的吸“猫”史


有意思的是

古代很多战役都出现了大熊猫的身影

比如阪泉之战里的“恶龙咆哮”

成都人的吸“猫”史

▲ 4000多年前,黄帝驯养虎、豹、貔貅(大熊猫)等威猛动物为军队冲锋陷阵,在阪泉(今河北涿鹿)大败炎帝。


还有驺虞示和的“萌主大旗”


成都人的吸“猫”史


▲ 距今1700多年前的西晋,两军交战,本来的沙场昏天地暗,但一方举起萌主“驺虞”(大熊猫)旗,双方战斗戛然而止,握手言和。

而近代大熊猫的形象

是随着1869年一位传教士的活动浮出水面的

阿尔芒·戴维

一位受巴黎自然博物馆委托前往中国

收集自然史标本的法国人

他来到四川,在雅安市宝兴县境内

首次发现大熊猫

成都人的吸“猫”史


他带回一张皮回巴黎,定为新种“黑白熊”

但在博物馆展出时,

被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兹认为“此非熊,也非猫”

却像中国西藏发现的一种小猫熊

便为其正式定名“大猫熊”


成都人的吸“猫”史


据闻后来因“大猫熊”的标牌采用国际书写格式,

但那时中文习惯读法还是自右往左,

于是大家都称其为“熊猫”,

久而久之,约定俗成

“大熊猫”的名字就这样诞生啦~

成都人的吸“猫”史


另外,生物学是这样定位滴

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动物纲-

肉食目-熊科-大熊猫亚科


成都人的吸“猫”史


▲ 张磊 / 摄


成都人的吸“猫”史


要说哪个时候熊猫的萌值最高

一定是开饭的时候

成都人的吸“猫”史

众所周知

大熊猫的主食是竹子

这和它与众不同的骨头有关

成都人的吸“猫”史


▲ 大熊猫的骨骼。

首先是头骨

颧骨宽厚粗壮且向外扩展

矢状脊特别发达

可附着发达咀嚼肌

为大熊猫吃竹子提供了力学基础

黑熊、小熊猫就没有这些明显特征

成都人的吸“猫”史


然后是“桡侧籽骨”

桡侧籽骨是大熊猫前掌处

一块由腕骨特化而成的伪拇指

它可以让大熊猫能抓握竹子

采食时拿着吃,而非像黑熊一样撕烂食物后啃食

成都人的吸“猫”史


大熊猫可以说是“无所竹子不吃”

四季竹、斑竹、紫竹、弓竹、桃丝竹、孝顺竹、

湘妃竹、凤尾竹、冷箭竹、龙公竹、

桂竹、蕲竹、方竹、猫竹、华桔竹、柯亭竹、丛竹…

成都人的吸“猫”史


其中最受萌主喜爱的就是

冷箭竹和华桔竹

吃起来脆脆的,嫩嫩的,口感好,营养还丰富


成都人的吸“猫”史


不过为了营养均衡,

水果蔬菜谷物窝窝头…肯定是少不了的

当然,还有肉


成都人的吸“猫”史


▲ 吃窝窝头的熊猫。图据iPanda频道。

等等肉?大熊猫不是食草动物吗?

研究表明

大熊猫的肠道菌群与牛羊不同

与老虎更为接近

所以说

憨憨的panda骨子里就是食肉动物

成都人的吸“猫”史

可作为食物链上层的食肉动物,

幼年熊猫的天敌也不少:

金猫、黄喉貂、豺、豹…

(成年熊猫鲜有天敌)


成都人的吸“猫”史


还有许多特别的寄生虫病:

大熊猫痒螨症、蛔虫病、蜱虫…

在威胁着咱们“萌主”的身体健康


成都人的吸“猫”史



成都人的吸“猫”史


上世纪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

保护和抢救大熊猫运动

成都人的吸“猫”史


还记得成都人当时争相捐款的场景吗?


成都人的吸“猫”史


1984年10月《人民画报》特刊

“抢救大熊猫”

成都人的吸“猫”史



各种保护工作会议召开

成都人的吸“猫”史


成都人的吸“猫”史


1953年

成都动物园开始正式饲养和展出大熊猫

1987年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立

成都人的吸“猫”史


▲ 根据抖音、字节跳动算数中心联合发布的《2018抖音大数据报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已成为“2018全抖音最热门的景区”,国宝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随后四川人对萌主的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大熊猫是天生早产儿

而且双胞胎出生很难全部成活

成都人的吸“猫”史


1990年成都首创人工辅助育幼技术,

通过换崽,尽量保证所有大熊猫宝宝都能成活

2010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都江堰野放中心——熊猫谷开始兴建

成都人的吸“猫”史


2018年

以成都大熊猫保护为主题的

全球首部IMAX3D电影在北美公映


成都人的吸“猫”史



2019年是中国大熊猫走向世界150周年

目前,我大四川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再创新高

达482只,占全球87.9%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建立了达195只的

全球最大大熊猫人工圈养种群


成都人的吸“猫”史


同时大四川的野生大熊猫种群正在得到有力保护

种群数量达1387只

2019年我国大熊猫国家公园

四川省管理局7个分局已挂牌成立


成都人的吸“猫”史


▲ 大熊猫国家公园总面积2.7134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省占2.0177万平方公里

“先有熊猫后有天,猫颜惑众赛神仙”

在国际,萌主熊猫更是特殊的外交官

不仅四川人爱,全球人都爱

成都人的吸“猫”史


▲熊猫日本交流。小知识:熊猫外交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武则天时期哟~

截止2018年12月,

我国已与17个国家和地区的22家动物园

开展了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项目

盼达靠卖萌“征服”全球指日可待

成都人的吸“猫”史



除了熊猫外交外,

那些国内国际logo、邮票、纪念钞

上出现大熊猫的次数更是不计其数

成都人的吸“猫”史


总之,Panda已成全球No.1的知名网红

在成都,

大熊猫已经与这座城市更是密不可分

成都人将熊猫形象利用得巴巴适适

地标、地铁、还有最洋气的熊猫绿道…

无所不在


成都人的吸“猫”史


▲ 图为“成都地铁3号线熊猫专列”。

四川人吸熊猫是无可救药咯~

范儿姐前面说过,

今年对四川人和大熊猫来说是特殊的一年

所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主办,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宝兴县人民政府承办的

“回望1869”

纪念大熊猫走向世界150周年系列活动主题展

正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展出


成都人的吸“猫”史


翻阅历史,一同见证

和大熊猫的那些事儿~

猫奴们一定要去看哟!


成都人的吸“猫”史


除了展览,为纪念大熊猫走向世界150周年和中国首条熊猫绿道的诞生,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成都范儿主办,成都市体育局、成华区教育局、四川省体育产学研促进会指导,特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熊猫绿道、熊猫路小学联合策划:

“天府·熊猫爱心大使”公益评选

暨2019成都首届亲子熊猫跑

成都人的吸“猫”史


下个月也将在春意盎然的熊猫绿道开跑

届时欢迎大家踊跃报名哟~

以上,

就是成都人的吸“猫”史

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大熊猫的世界,

正如不能想象我们失去了长城和兵马俑。

你印象最深的成都熊猫元素是哪里呢?

IFS熊猫?地铁熊猫专列?熊猫绿道?

来评论里说出你的想法!


成都人的吸“猫”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