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上都是北方戰勝南方,兼議多神教為什麼打不過一神教?

育空高原

為什麼歷史上都是北方戰勝南方,兼議多神教為什麼打不過一神教?

育空高原,位於如今的加拿大和美國阿拉斯相接之處,其間有一條落基山脈橫貫其中,南北縱貫4800多千米。

有山脈就意味著有冰川,在大約2萬年之前的第四紀冰期,加拿大與阿拉斯加是完全被上古冰川隔絕開的。

此次的冰川時期持續了200-300萬年,結束於1-2萬年之前,這段時期又稱第四紀大冰期。

直到2萬年前,第四紀大冰期結束,育空高原的上古冰川開始融化,北美洲的生物們,發現自己大難臨頭了。

三百萬年冰川隔絕的消失,讓它們面臨的,是比魔鬼還兇惡的死神。

阿拉斯加

第四紀大冰期結束,使育空高原與北美之間打開了一條通道,讓亞洲生物的足跡,沿著落基山脈一步一步踏向北美。

為什麼歷史上都是北方戰勝南方,兼議多神教為什麼打不過一神教?

結果不到1000年的時間,北美60%以上的動物,徹底遭到了滅絕。

其實2萬年前的阿拉斯相對並不是很冷,平均氣溫在-25℃左右,比如今低30多攝氏度。

就是這個氣溫,卻是北美五大湖以北最溫暖的地方,因為阿拉斯加是個谷地,地磁場的扭轉會給阿拉斯加帶來一個小洋流,使得阿拉斯加變得更加溫暖。

同時,阿拉斯加有食物。

冰川時期

為什麼冰川時期會使地球上大部分物種滅絕?

其實冰川時期並不是非常冷,拿中緯地帶相比,冰川時期的溫度大致比如今下降4-5℃,極地地區下降得多一些,大約11℃左右。

但就是冷的這幾度,會使降水、結冰、冰川融化,無法達到如今的平衡點,最後導致結冰越來越多,這才導致生物滅絕。

溫度下降4-5℃並不會對動物們造成致命的威脅,動物們在進化的過程中普遍可以增厚皮毛。

關鍵的是植物無法存活,因為植物無法應對寒冷與積雪。

植物無法生存,那麼動物也就無法生存,所以在冰川時期,大部分的動物不是被凍死的,而是被餓死的。

因為冰川的增加,使得海平面下降,阿拉斯加的土地逐漸增多,讓不算很冷的阿拉斯加仍有一些植物。因此阿拉斯加成為了當時北極生物們的天堂。

當然,這並不是造成北美生物滅絕的主因。

我們看到,在歷史上大多數都是北方戰勝南方,高低勝過低地。

這和北方人的生存條件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惡劣的生存條件,使北方人不得不變得更為艱苦耐勞。

人類的到來

第四紀大冰期使北美洲北部被完全冰封,當時的生物們想要活下去,只能向北到阿拉斯加,或是往南到墨西哥。

直至冰川時期結束,育空高原上的冰川完全融化,使北方的動物能夠一路向南進發。在北方生存下來的動物們眼裡,南方動物們都是懦弱的。

因為更艱苦的生存環境,讓北方的動物具有更鋒利的爪牙,和更強烈的求生慾望。

北方動物到來後,南方的動物們發現,完全不是北方動物們的對手。

若不是一種渾身長著毛,直立行走的靈長類怪物出現,北方動物原本還有希望。

這個靈長類生物的到來,使北美原生動物大量滅絕,比如我們很喜歡的劍齒虎、猛獁象、野馬等等。

這些動物的滅絕,80%都與這個靈長類生物有關。

我們看動物世界,食肉動物捕獵,基本上都是每次捕殺一隻,等到吃完後再捕殺。

而這種直立行走的靈長類生物呢,是大規模的種族滅絕式的屠殺。最終導致動物們完全滅絕。

因為這種靈長類的生物,已經學會了如何取火,而其他的動物們害怕火焰,他們捕獵的戰術,就是用火把動物聚集成一個小圈子。

然後用火把動物們趕到懸崖邊上,引發混亂,最終這些動物們全部掉落懸崖摔死了。

接下來,這種靈長類動物全家走到懸崖下,享受美食,還用他們的皮毛製成衣服。

一次這種捕獵,至少可以屠殺3000只的犛牛,或者幾百只猛獁。

這種說法有很高的可信度,和確鑿的事實依據。

就是這種高效率的捕獵方式,最終導致了很多物種的滅絕。

除了火把之外,這種靈長類生物,還有一個武器,那就是狗。

狗是捕獵中的超級殺手,讓這種靈長類除了捕獵大型動物之外,也可以輕易捕獵小型的野獸。

而且狗還有一個可怕的武器,那就是細菌。犬瘟和狂犬症也是大量的物種滅絕的原因。

總之,這種靈長類動物,在極短的時間,就滅絕了北美大量的原有生物,然後一路向南。

不到八千年,這種靈長類動物到達了墨西哥東南部,整個美洲都被這個靈長類生物覆蓋了。

就在這個時期,一種比這種靈長類動物更殘暴、更血腥、更強大的生物出現了,他就是如今世界的霸主---人。

那些直立行走、渾身長毛、舉著火把在阿拉斯加大叫大跳的靈長類動物,和那些在墨西哥血腥祭祀的人,當然不會是同一批人。

他們之間,到如今絕不會提“血濃於水”。

人類的足跡,由南至北,從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加拿大的易洛魁人,北美印第安蘇族。再往南到加勒比的印加、阿茲特克、瑪雅三帝國。

但人類的腳步,到了中美就停下了。

人類滅絕了北美70%上的原生動物,而到了南美、中美卻不過10%。

一部分原因與地形有跟大的關係,在蠻荒的冰天雪地鍛煉出來的爪牙,可能無法在潮溼的沼澤裡施展。

也有可能是溫暖的氣候,讓人類在幾千公里鏖戰中,喪失了銳氣。

人類的步伐,在中美洲遇到了阻礙,所以南美幾乎沒有發展出能排上名的大型人類帝國。

世界農業的三個起源地,一是近東中心地,二是中美州中心地,三是中國北部中心地。

然而墨西哥的玉米農業,卻沒有繼續向南發展,止步於秘魯。

直至西班牙人到來之前,南美也沒有發展出像樣的大型文明。

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森林。

作為現代人肯定很難理解,森林怎麼會是個困難呢?砍掉就好了。

但在當時的確是個大問題,因為亞馬遜雨林實在太潮溼,無法燒荒墾種。

無法放火,在鐵器時代來臨之前,砍樹是一件極其辛苦的事。

加上亞馬遜實在太熱,如果沒有幾萬人共同協作的情況下,不到半年,被砍的植物就會重新生長出來。

二戰時美軍在緬甸就吃過這個虧。

插句題外話,黃帝和蚩尤大戰,假如蚩尤勝了,華夏文明的中心會不會改變?

就算蚩尤獲勝,他也會把首都搬到黃河流域,因為華南當時有大量的沼澤,同時過於溼潤。

當時還沒有鐵器,因此砍不了樹,無法砍樹就無法擴張領土。

所以假如蚩尤獲勝,華夏文明仍然會在黃河流域發展。

安第斯山脈

言歸正傳,人類的步伐從阿拉斯加到南美的安第斯山脈。

安第斯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岸,從北到南全長8900餘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

這條山脈也是如今智利與阿根廷的分界線。

為什麼歷史上都是北方戰勝南方,兼議多神教為什麼打不過一神教?

從阿拉斯加到安第斯山脈,真是一個漫長的旅途。

在這個漫長的旅途中,人類並沒有忘記他們的原始信仰。

愛斯基摩的“薩滿教”、印加的“拜物教”(意謂巫術)、阿茲特克的納瓦特爾原始宗教與瑪雅宗教。

他們都屬於多神教“萬靈崇拜”,獻祭、圖騰、占卜、通靈、降神、轉生……驚人的相似。

多神教與一神教

我們先講一下多神教和一神教。

多神教和一神教是截然不同的。

如同字面的解釋,多神教屬於“萬靈崇拜”,比如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日本的“神道教”,中南歐的“德魯伊”,古希臘的“宙斯”,北歐的“奧丁”。

多神教就是萬物有靈,山有山神,花有花仙,降雨有雨神,打雷有雷神,愛有愛神,智慧有智慧神。

一神教呢,就沒那麼複雜。

比如猶太教,和由猶太教發展出來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東正教、等等。

這些宗教,只有一個“主”,所有事都是“主”說了算。

佛教屬於“偽一神教”,雖然佛教承認存在許多平起平坐的佛,但一般信徒只崇拜其中某一位,一般只拜釋迦摩尼。

其實一神教也好,多神教也罷,本也無所謂,但我們看在歷史上的宗教戰爭中,基本上都是一神教勝過多神教。

多神教別說傳教了,連本來的信徒都守不住。

中國的道教,屬於多神教,除了三清四御,凡人修仙也能成道。

但在中國,本土道教卻不如外來的“偽一神教”佛教。

天下名山僧佔多,也該留一二奇峰棲吾道友

世間好話佛說盡,誰識得五千妙論出我仙師

歐洲的本土宗教就更慘,中南歐的德魯伊在與基督的戰爭中敗北,以至君士坦丁大帝宣誓基督教為國教。

古希臘宙斯帶領的奧林匹亞諸神,在與耶和華的戰爭中,敗給了耶和華。

就連大受歡迎的神,像是波塞冬、雅典娜、阿瑞斯、哈迪斯、普羅米修斯,都輸得一敗塗地。

而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豐收女神德墨忒爾、美麗女神阿佛洛狄忒,更無人提及了。

北歐的奧丁,如今只能在電影裡看到了。

到了中亞,是絕對的一神教: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創立於公元七世紀,三大宗教創教最晚。

為什麼歷史上都是北方戰勝南方,兼議多神教為什麼打不過一神教?

在伊斯蘭教之前,中亞原本有許多的小教派,但一神教伊斯蘭教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如今中亞再看不到其他任何宗教。

同時被伊斯蘭佔領的南亞,也拋棄了本土宗教巫術“降頭術”。

到了青藏高原、蒙古、滿洲建奴女真、北方的鄂倫春人的薩滿教,也被後來傳入的喇嘛教迅速打敗。

一神教對多神教是壓倒性的勝利,哪怕多神教幾千年發展土壤,一旦被一神教傳入,多神教就輸得徹徹底底。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原始宗教大多是“多神教”,這種情況下,人和神是一種“交易”的關係。

也就是說,神比人並沒有強過太多。

好比常年乾旱,俺拜雨神,祈求雨神能下一場雨。

可過了很長時間,仍然一滴雨沒下。

時間一長,俺就不信你了,俺拜龍王試試,看看龍王能否降雨。

在多神教下,神靈也並非統一。

而且神和神之間也會大打出手,你要看過希臘神話就知道了。

泛神論的缺點,就是神不是絕對強的。

人們信仰多神論中的神,更多是一種交易的關係,你沒實現我的願望,我就信別的神。

但“一神教”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

因為只有一個神,無論神是否滿足你的願望,你也不能質疑神,你只能想,是不是自己不夠虔誠。

“神”的權威無可置疑,比如歐洲歷史中的“教皇無謬誤”,“教皇”為最終裁決,從而可以建立起森嚴的等級控制。

是不是看著看眼熟?

環境

講完了一神論和多神論,我們看回愛斯基摩的“薩滿教”和中美洲安第斯的“巫術”。這兩者都是多神教,但因為環境的不同,在之後的發展上出現了分歧。

愛斯基摩人生活在北極地區,所以崇拜山神、海神、風神、雨神、海豹神、北極熊神。

而安第斯發展出了農業,所以除了山神,海神,風神,雨神之外,又多出了豐收之神,疾病之神,戰爭之神,生育之神等等。

為什麼歷史上都是北方戰勝南方,兼議多神教為什麼打不過一神教?

愛斯基摩薩滿“通靈”的方式,是快速旋轉,轉暈後迷迷糊糊之中,接受神的旨意。

安第斯巫師吸食大麻。

愛斯基摩因為環境的原因,人口始終有限,所以“薩滿”多是兼職。無法職業化,也就沒有固定儀式。“神”始終是平等的。

到了安第斯,因為發展出了農業,所以出現了專職的“巫師”。隨著農業的發展,人口逐漸密集,阿茲特克人崇拜的“太陽神”逐漸成為了“主神”。

隨後發展出了固定的儀式,比如挖心祭天。

如果沒有西班牙人,再給阿茲特克人幾百年,說不定也會發展出“一神教”。

入侵者

插句題外話,與我們認知不同,在愛斯基摩人到達北極之前,環北極地區出現過人類的蹤跡。

也就是說,如今的愛斯基摩人並不是北極原住民。

在愛斯基摩(Inuit因紐特)人到達加拿大和格陵蘭之前,薩卡克(Saqqaq)、特勒斯(thules)、多賽特(Dorsets)人就生活在加拿大拉布拉多至格陵蘭島之間的島嶼和海岸線。

也許是因為他們沒有競爭過Eskimo人,或者他們之間相互融合,最終他們在公元1500年左右就全部消失了。

也就是說,如今生活在加拿大的愛斯基摩人,屬於征服者,他們在公元1100年才到達加拿大北部和格陵蘭島。正值中國的宋朝時期。

當愛斯基摩人想要繼續南下時,遭遇了更彪悍的易洛魁人,阻止了愛斯基摩人南下的腳步。

如今的愛斯基摩人,不超出1000年的歷史。

陸橋

因為第四紀的大冰期,大量的水結冰形成冰山,使得海平面降低。

為什麼歷史上都是北方戰勝南方,兼議多神教為什麼打不過一神教?

海平面的降低讓白令海峽形成一條路橋,那麼人類就有可能徒步從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直接走到阿拉斯加。這就是著名的路橋學說。

但還有一種說法。

上文中提到的新徵服者,愛斯基摩人是坐船到達的格陵蘭島。

為什麼歷史上都是北方戰勝南方,兼議多神教為什麼打不過一神教?

愛斯基摩人,可以用熊皮和鯨魚骨製成舟,紐芬蘭博物館還展出過這種熊皮舟。

那或許有人會有疑問,原始人可以在大海上航行這麼長的距離嗎?

南太平洋島國的土著人,僅僅依靠挖空的樹幹“獨木舟”,就“遊”遍太平洋的全部島嶼。

而北太平洋還有可供休息的浮冰,浮冰上還有脂肪豐富又美味的海豹呢。

眾神之神

我們從育空高原講到安第斯山脈,又從阿拉斯加到南美的亞馬遜雨林。

從一神教和多神教講到了薩滿與巫術。又從愛斯基摩人講到路橋學說。

我們到底想要表達什麼意思呢?

我們之前提到過,世間萬物運行的規律,我們可以稱之為“道”。“道”看不見,摸不到,卻真實存在。

北美動物滅亡,是因為人類的入侵,人類的入侵是因為育空高原上的冰川融化。

愛斯基摩人也在冰封蠻荒之處發展出了文明,但環境決定了他們種族的命運,寒冷的北極無法養育更多的人口,自然也發展不出更先進的文明。

而南美洲的印加、阿茲特克的印第安文明,雖然與愛斯基摩人同出於二萬年前的同一祖先。但因為在拉美髮展出了農業文明,使他們發展出了更多人口和更先進的科技,以及更成熟的宗教,並幾乎,就差一步踏入現代文明。

為什麼歷史上都是北方戰勝南方,兼議多神教為什麼打不過一神教?

這一切,都是遵循“道”的發展。

北極的寒荒之地,只有海神、山神的原始宗教,到了安第斯山脈,會發展出太陽神主神。

而在歐亞大陸,耶穌誕生了。

這一切的神,無論是山神、水神、太陽神,還是德魯伊、奧丁、宙斯。

在這些神的背後,還有一位眾神之父。這位凌駕於眾神之上的神,控制著耶和華、耶穌、安拉的興起於衰亡。

他是眾神之神,神之上神,是所有神的主宰。

他的名字如風一般千變萬化,如同人的死法數之不盡。

他是宇宙之間唯一的真神,他的名字,叫做“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