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离开大庆?

圈内外


从记事时就在大庆,05年大学毕业后没能进专业对口的单位,在外漂着,天天做梦都想能回大庆工作,特别的特别的特别的不愿意离开,想家人想家乡天天想的直哭。可惜就是回不去(大兜底我没报名,觉得要是去兜底了大学就白念了)。漂了一段时间后在一省会城市找到一份还算体面编制内的工作,知道再也回不去了,但依然对大庆魂索梦牵。后来买房了,结婚了,依然天天想家乡,明知道不可能回去了也想。大概有十年吧心里天天想的都是大庆,就最近三四年好点。虽然早就在外安家工作,结婚生子,但从2000上大学开始,直到现在,每年我仍然在大庆呆三个月左右(长辈亲戚都在大庆),十八年从没例外过。最后总结一句,真的不是我想离开,是回来不了,大庆的经济体制过于单一,不对口的话很难找到稳定工作,虽然没能留在大庆,但我心里永远热爱我的家乡——大庆。


你在说谎6


收藏这个问题已经很久了,想说的话也很多很多,但真正面对这个题目的时候,竟然无比的词穷。我思念在大庆四中砚池度过的每一个黄昏,我思念新玛特一楼永远排队的章鱼小丸子,我思念香港街每晚的灯火通明,我思念萨尔图公交总站涂着厚厚芝麻酱的张记肉夹馍,我思念在乙烯体育馆每一次篮球场上的大汗淋漓,我思念选择留在大庆继续生活的亲朋好友们。去年,爸妈卖了大庆的房子,去了南方养老,我再也没有回去的理由了。

忘不掉的是家乡,回不去的也是家乡。

让我离开大庆的不是地域的偏远和冬天的寒冷,而是落后的思想和固化的思维。92年我出生在龙凤区的一个双职工家庭,父母都是中石化的员工。童年,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大庆度过,除了偶尔过马观花式的旅游,从来也没有机会真正出去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直到大学我才有机会离开这座生活了18年的城市。大庆的家长都有一个希望就是等孩子毕业以后能回大庆上班,做一个本本分分的国企员工,所以大庆的理科生报考最多的就是化工,石油和机械自动化类的专业,我也被家长报考了一个化工类的专业,而在上大学前我对化工一无所知更别谈兴趣了,毕业后我的同学们有很多回到了大庆继续父一辈的工作,每天倒班流荡在工厂的各个角落,但也有很多同学真的走出去了,而这部分同学一般都在南方或者例如北京,天津这类较为发达的城市上学,还有一部分家里条件优越的真正的走了出去。本科这四年让我的思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认识了全国各地的朋友,在这期间去了国内很多城市,加上网络媒体和网络社交的平台的建立,极大程度的开阔了我的眼界和思维,我也在毕业的时候毅然决然的和父母摊牌说不想回家发展,而每次总厂和石油有招聘工人的信息,我母亲总是在第一时间发送给我,然后说我给你找人,你回来吧。我知道父母想让我陪在他们身边,但是我真的不想一辈子呆在那个环境,我听话了这么多年,真的想为自己活一次,我知道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有能力不再回去,这也是本科期间一直激励我努力学习的一句话。

在大庆,很多事情不是说你有能力,你有成绩就能做到了,你还需要有人和钱。即使你满足招聘的所有要求了,进了单位想进一个好的岗位,你有钱也不行,你还得有认识人,而在很多大庆人眼中什么叫做好的岗位那?就是闲还能挣钱,地方还不能偏。现在我有很多同学在中石油和中石化上班,每天上班除了打扑克,下班打麻将和喝酒以外没有其他的生活,这种生活让我庆幸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庆幸我没有自我消耗,自我贬值。我有个在北京985读书的同学,毕业后在北京某私企找到了工作,他的父母为了强迫他回大庆工作,以死相逼,那个同学的生活可想而知,虽然现在也已结婚生子,但他为了父母的想法做出妥协的需要多大痛苦我不得而知。14年本科毕业,我被学校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虽然父母还是想让我回家,但是我很感谢他们没有强迫我回去继续走他们的路,他们也渐渐的理解了我。

大庆国企的效益不好,导致大庆的薪资水平不高,而且涨幅也很小,毕业的大学生如果不加班,不倒夜班的话,到手的工资也只有4000元。我母亲说从她从10年开始到现在工资一分没涨过,而7年时间通货膨胀导致已经让人民币贬值了近一倍,母亲从82年工作,直到退休月工资加奖金还不到3000元。虽然房价不高,生活压力不大,但是薪资和未来发展却一眼看到了头,这让人丧失了拼搏的希望。

大庆这座城市并不开放且思维守旧,由于油田产量下降,大庆整体的经济前景并不乐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庆几届领导班子精心策划的引入大型制造企业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却在一些连环境污染和铝业制造一点都不了解的民众口中变为了祸国殃民的污染企业,最后这个460亿的世界级项目在民众的游行和庆祝中被搁置了。恰恰每年因为孩子没有工作,去市政府闹事的也是这群人。 忠旺能够促进就业,能够提高GDP,能够让大庆可持续发展,这点毋庸置疑。因为存在污染可能性就有那么多无知群众被煽动游行导致项目搁置让我觉得惋惜,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污染不是更严重吗?为什么大家不去抵制他们那?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国企员工,不想失去工作,所以他们选择忍受,但是不允许私有企业对他们造成一点点的威胁,哪怕是以牺牲城市未来发展为代价。

我选择离开,不是因为我不爱这座城市,不想念我的亲朋好友。我只是想活成自己的样子,不敢说一生有所成就,但求不会成为那个让自己讨厌的人。望自己丰满羽翼,有机会到更好的地方遇见更好的人。也祝福我的家乡,大庆,未来可以再创辉煌!


磁性兔子


虽然还没离开,不过却也能说出一些原因。

1.大庆不是一个宜居养老型城市。大庆水质偏碱性,数值基本到8甚至以上(别问我为何知道,官方给的数值是被有意更改过的,我就是知道),长期饮用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其次,大庆气候条件比较差,由于城市地广人稀,城市建筑群落比较分散,不能很好的行成温度城市效应,因此大庆的冬季较一般城市来说更冷且风更大一些。尤其是刚入冬的时节,温度骤降,是老年人心梗、脑梗的高发季节,好多老人因此会在南方置业,如候鸟一般,十月飞走,次年四月再飞回来。

2.油田量价双降,整体经济下行,导致大庆经济“外强中干”。自2012年以后,大庆经济受油田量价双降影响,整体经济下行,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三年骤降,2016年实现正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增长是在连续降了三年的基础上才堪堪上升5%,这个产值相较于2012年仍然具有很大差距。而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天性,大庆人口在这四年中人口从高峰时330万降到了280万上下,人口损失可见一斑。

3.投资环境差,发展环境亟待解决。投资届有句名言叫“投资不过山海关”。当然这也不是大庆这里的个例,之前网上曾有篇文章叫《我**再也不回东北了》具体是不是这个名字我也忘了,讲的是一个沈阳人想要回家发展,却发现在北京很容易的事情,在沈阳办厂却难如登天,最后不得不灰溜溜的回到北京。可见有多少东北人对这里的JQK模式(勾过来,圈起来,剋一顿)深恶痛绝。不过近期大庆提倡努力做好“三篇大文章”,弹好“四重奏”,全面优化发现环境等积极向好的方针政策,具体能落实到什么程度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4.人才流失严重。其实这一点和第三点略有重复,之所以单列出来是想着重强调下大庆乃至东北地区人才流失严重!这里对人才的竞争更加苛刻,除非是双商极高的人才才能脱颖而出,才能享受相对公平的待遇。这里大多数是任人唯亲,不是任人唯贤,当然这种现象全国都有,只是这里更加严重一些罢了。说到底,这里的环境束缚了很多想要回馈家乡人的拳脚,很多人才的流失也真的是迫于无奈。

说了这么多,最后也就一句话,我还是留在了这里啊。


若唧若囄


大庆油田采油一厂从16年起每年产量降100多万吨,现在是600多万,算算到啥时候没油。大庆靠油没戏!那些拼老命把子女安排回油田上班的不知道咋想的?大庆想大力发展非油经济和石化产业,国家不给政策,很难实现。振兴东北只落实在文件上。大庆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石化产业不好振兴,冬季严寒,用于加热的成本太高。另外,大庆国企的概念根深蒂固,收入差距较大,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虽然还在,但实际上已经真的变成了一种精神,永远也学不完的政治词汇,大庆这样的国企变革很难!也许国家考虑稳定第一吧!自生自灭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岁数大了就糊涂


我是58年由西地调来松辽搞勘探的,在那艰苦的环境里。为早油,由吉林到黑龙江径过近两年的勘探终于在松三井,打出保贵的石油。在松辽局党委主持下,还召开庆功今,场面非常壮观,松辽出油了,做为石油人,真是太高兴了。60年元旦,我们都未休息全体出动到火车站搬运会战物资,大家干得满头大汗,可心里高兴,为了迎椄会战,我们尽了一点力。我是70年,参加五七油田会战,集体调出大庆油,人走了,心还想着,曾经战斗12年的大庆油田,我已是80岁的人了,还不时挂念曾经战斗老油田,祝大庆油田更加状大,为祖国生产更多石油,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多出油,出好油,这是我一亇老大庆人的心愿。


王老aaaa


这个问题确实是问到了心坎里,已经离开大庆9年多了,对于大庆这个城市有很多的回忆和留恋,大学是在这个城市度过的,并且第一份工作也是在大庆,记得2007年4月5日开始工作的,为什么当初离开大庆呢,第一,最主要的是当时想考事业单位,但由于是外地考入大庆的应届毕业生,没有本地户口,报名的机会都没有,根本进入不了体制内,第二,不管承不承认,大庆这个城市有些排外,可能是人均收入比较高,外地人很难融入其中,第三,大庆油田逐渐枯竭,支柱产业日渐凋零,大庆市政府也在寻求别的机遇,创建大学城,引入沃尔沃汽车生产线,建造飞机场,这些都是市政府在求变,但是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并且一去不复返,很难再腾飞,总之,当初离开大庆主要是没有一个好的发展机遇,09年来到了哈尔滨,最起码这个城市是包容外地人的,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机遇,同时祝福这两个城市越来越好吧!


阿尔斯楞之迷


我没有离开,现在也没有想过要离开。

据我了解,所谓离开的,多数是在三亚或海南其他地方买了房子的。但他们过的多半是候鸟生活,夏天都回来啦,这不算离开吧?大庆人口负增长,主要是流动人口减少的比较多贡献的,他们不来了。真正大庆人离开不回来还是很少的,不要危言耸听。

夫子云,50岁之前,要“尽人事”,50岁之后,应“听天命”。

50岁之前的拼搏,城市,职业,岗位,最好进行自由选择,以期获得最佳生活,但前提是自己的选择要和自己的能力水平相一致,才能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好高骛远那不是尽人事,那是不自量力。相信以大庆的城市水平,会吸引相应的人才的。不信你看看公考,大庆的竞争激烈程度也就仅次于哈尔滨罢了,虽然这并不能说明什么。

50岁之后,如果你还需要工作,你給我辞职离开个试试。如果你退休了,无所谓离不离开。有钱有闲,也该到处走走看看。候鸟一族多是这一类人。候鸟一族绝对是有钱一族。不然,南方那么热,怎么没见几人夏天来东北买房避暑呢?他们可能过不起候鸟的生活也未可知。

之所以有离开大庆这个说法,我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端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吵吵的声挺大,大庆这也不行,那也不是,就是不见他辞职,真的很矫情。一种是大庆油田确实走了下坡路,就业很困难,很多孩子毕业后不回大庆了。但客观的讲,一方面,大庆还是优于东北很多城市的。另方面,就业问题也跟教育有关。城市的孩子基本上都能上大学,可社会提供不了这么多大学生的岗位呀,外面的世界也是一个熊样。而且,外面一定就比大庆好,比黑龙江好,比东北好?也不尽然吧。倒是很多孩子在外面干粗鄙的工作心安理得,在家里干就觉得丢人现眼不体面,想想这真是何必。


洪生wang


大庆是一个因油而生的城市,这里有全国独特的地企关系,这里的教育、医疗、公交、供电、供水、物业、热力、燃气等等民生事业都不用政府投入,只需要收税就可以了,这样无本万利的生意真让人羡慕,当然市政建设初期企业有能力也有义务支援无可厚非,当全世界油价低迷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这座大山就成了压倒骆驼的稻草。不考虑如何服务企业,而是变本加厉薅羊毛,这个曾经的巨人无法呼吸啊。 石油企业并非效益不好,企业在这里替政府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包袱太大,而且越来越大,企业为了维持经营只能减员增效,况且这里只有这一家企业,油田企业不招聘新员工,大庆的孩子在这里没有就业,年轻人只能出去打拼。

大庆人多数是石油会战,开发大庆油田时来到这里,这一大批人的家乡不是这里,如今已经老去。第二代大庆工人子女在外面打拼,父母也不在了,他们当然选择离子女近一些的地方。大庆人,越来越少!这座城市的发展不容乐观。

但是别忘了!如果企业只是原油生产和石油产品销售的话大庆油田是个钻石饭碗。国家没有忘记曾经为共和国改革事业无私奉献的东北!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振兴东北!我相信东北在中央的正确调整部署下,必将成为全国的工业基地!南方做窗口,北方做工厂的格局一定会实现!

我是大庆人,我是石油工人,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精彩,精彩的背后是东北人无偿奉献能源的支持。我依然热爱我的家乡,我依然对她充满希望。随着东北振兴的国策,东北重工业基地的繁荣越来越近。欢迎年轻人回来,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


幸福来敲门80298249


这是夕阳产业大庆油田之城所走的必然之路,首先大庆油田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产量逐年下降,企业待遇赶不上大城市。而且体制固化,排外现象严重,有志的人才不能在这里得到重视和发展。其次私有经济不活跃,国家反贪腐工作很有实效性,公款吃喝,公款消费收敛。企职工收入停滞甚至下降,导致以吃喝玩乐行业为主体的私有经济低迷不振,想在这里创业的有识之士看不到希望,也没有着手之处。所以大庆这座城市留不住人才,也留不住资本。希望这座城市因油而生,不要因油而死。发展壮大接续产业,加强营商和发展环境,打破原有的格局,浴火重生。


Legen71165897


气候啊,水质啊,这些都不是问题的主因。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两点。一,大庆油田确实是到了油田开采的末期。油价不是问题,如果油价是问题,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怎么办?九几年油价几美金的时候大庆也挺好。为什么不好了呢?说白了就是没油了。没有后续资源了。导致投资减少,用工减少,围绕着油田做生意的企业也自然会减少等等吧。核心就是没有油了。二,那为什么类似齐齐哈尔或者佳木斯这种城市本身没有石油,人口即使流失也比较稳定呢?这就是最核心的一点,大家都没有分析到的,因为大庆是个移民城市,以前这里是没有人的,老会战年轻的也得七十岁往上了。很多已经去世了。问题来了,老人一去世,老会战的子女还会留在大庆吗?他们基本上也都五十多岁了,女的已经退休了,男的也快了,他们离开不离开大庆取决于他们的子女在不在这里,子女在这里他们大部分都会在这里,子女不在这里他们肯定是要走的。油田没有油,不招工,子女自然不回来,回不来,他们不回来,他们的父母就一定会跟着走。不用怀疑。这就是移民城市再加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所以现在还没到大庆油田人口流失的高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